四分之一乳企或退出市場
去年12月,食藥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審查細則從干濕復合工藝審查、產品配方和標簽管理、發證檢驗等六大方面對嬰兒乳粉的生產許可有效期屆滿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做出嚴格規定,同時也對乳粉企業專屬牧場及奶源有了嚴格限定,要求企業建設全產業鏈。
今年5月31日前,如果企業無法取得新的生產許可證,將無法繼續生產銷售嬰幼兒奶粉。記者日前獲悉,截至目前,國內注冊在列的共有127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已發放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大約在1/3,未通過審核的企業有五家,另有數十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申請了延期或未提出審核申請。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未通過審核的企業主要是由于硬件沒有達標,如果為了達標而進行硬件升級和改造,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一般的小企業無法承擔,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此次細則中要求企業應當具備自建自控奶源,成為不少企業難以通過審查的“絆腳石”。
“大企業或擁有自控奶源,或有長期穩定合作伙伴。”乳業專家宋亮說,審查后門檻提高,奶源不合格會被踢出去。而投建奶源基地,投入大、周期長,飼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很多企業難以承受。
據上海市食藥監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包括多美滋在內的四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為通過此次的換證審查提前進行了整改和改造,總投入超過一億元。多美滋向《經濟參考報》記者發來郵件稱,這次號稱“史上最嚴”的生產許可證審核,就像一次全面的體檢,使多美滋看到了自己產品的一些強項,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有待提高和改進的地方。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乳業分析師陳連芳告訴記者,通過此次審核,預計將有1/4的企業將退出市場,此番整頓將提高行業集中度,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奶粉的生產技術環境和水平,為形成良性競爭的環境提供了基礎。
進口品牌數量或不減反增
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新規定,自2014年5月1日起,未經通過中國 國 家 認 證 認 可 監 督 管 理 委 員 會(C N C A )認證的乳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認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
國家認監委于4月30日公布了首批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名單,其中嬰幼兒配方乳品生產企業為41家,5月6日,該名單增加至49家,包括來自愛爾蘭、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等16個國家的品牌。而注冊審核工作仍在進行,符合注冊要求的企業將陸續增補進入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