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苦、辛,微寒。入心、肝、腎經。
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適用于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等虛熱證。
1.治營血分證-迫血妄行所致的斑色紫暗,吐血衄血等
本品苦寒清熱,入血分,「專清血分之熱」(《臟腑藥式補正》),「為涼血熱之要藥」(《本草經疏》)。適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迫血妄行所致的斑色紫暗,吐血衄血等,常與豬蹄甲、生地黃、赤芍同用,如血美安膠囊(《中國藥典》)。
2.治血瘀證-經閉痛經、跌打損傷者等
本品辛行苦洩,善通血脈中壅滯,且「行血滯而不峻」(《本草正》)。適用于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等多種血瘀證。經閉痛經者可與桃仁、川芎、桂枝等同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跌打損傷者可與血竭、當歸、紅花等配伍,如正骨紫金丹(《醫宗金鑒》)。因其性寒,既能散瘀,又能涼血,故對血熱瘀滯之證最為適宜。也可用于熱毒壅滯之瘡癰腫痛,常配金銀花、蒲公英等。
3.治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等
本品辛寒入血,長于清透陰分之伏熱。適用于溫病后期,熱伏陰分,陰液已傷,癥見夜熱早涼,熱煺無汗者,常與青蒿、鱉甲、生地黃等同用,如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本品又入肝腎經,能清相火,煺虛熱,為「治骨蒸之圣藥」(《本草新編》)。適用于陰虛發熱,骨蒸潮熱,常與知母、黃柏、熟地黃等同用。
1.抗炎、鎮痛作用
丹皮水提取物、總苷和丹皮酚對炎癥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丹皮水煎液10、2010g/kg灌胃給藥,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153g/kg灌胃給藥,可抑制角叉菜膠、甲醛、蛋清等所致大鼠足腫脹。其不能抑制因切除單側腎上腺導致對側的代償性增生,對殘存腎上腺中維生素C代謝也無影響,說明其抗炎作用不依賴于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或與抑制血清補體活性有關。丹皮總苷25,50、100mg/kg灌胃給藥,可抑制角叉菜膠誘導的大鼠急性足腫脹和二甲苯誘導的小鼠耳腫脹,呈明顯的劑量依賴性關係;在致炎前1小時或致炎后第12天給藥,對佐劑性關節炎大鼠塬發性或繼發性炎癥反應均有明顯抑製作用。另外,一般認為丹皮酚是一種不同于嗎啡類的非麻醉性鎮痛劑,起效較慢,但持續時間長,適用于慢性鈍痛的治療。
2.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丹皮水煎液灌胃給予可改善闌尾膿腫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高切低切及血沈顯著降低。丹皮酚0.1g/kg灌胃給藥,能降低大鼠全血表觀黏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聚集性和血小板黏附性,使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顯著增強;與芍藥苷配伍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丹皮炭及其鞣質部位則可增強大鼠血小板聚集而發揮止血作用,其機制與調節TXB2、6- keto- PgF1。有關,而纖溶活性無顯著影響。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