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一: 據傳清朝同治末年(1876年),福州官錢莊一位官員設家宴請福建布政司周蓮,他的紹興籍夫人親自下廚做了一道菜,名叫“福壽全”,內有雞、鴨、肉和幾種海產,一并放在盛紹興酒的酒壇內煨制而成。周蓮吃后贊不絕口,遂命衙廚鄭春發仿制,鄭春發登門求教,并在用料上加以改革,多用海鮮,少用肉類,使菜越發葷香可口。以后鄭春發離開周蓮衙府,集資經營聚春園菜館,“福壽全”成了這家菜館的主打菜,只因福州話“福壽全”與“佛跳墻”的發音相似,久而久之,“福壽全”就被“佛跳墻”取而代之名揚四海了。 版本二: 福建風俗,新媳婦出嫁后的第三天,要親自下廚露一手茶飯手藝,侍奉公婆,博取賞識。傳說一位富家女,嬌生慣養,不習廚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親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做成各式菜肴,一一用荷葉包好,告訴她如何烹煮。誰知這位小姐竟把燒制方法忘光,情急
韓國辣炒年糕是一道典型的韓國料理,主料是年糕、圓白菜、胡蘿卜,口味是辣,工藝是炒。韓國年糕和中國年糕,甚至日本年糕都是不一樣的,不止是形狀的不同(大家都知道韓國年糕是圓長條狀),而是它根本就不是糯米制的年糕,而是粘米,也就是大米,經過打制加工而成。所以韓國年糕的口感和中國年糕的口感是不一樣的,它不會很粘牙,雖不及中國年糕的細懦,但彈性很好,即使久住也不會爛,咬起來很q,而且很吸味道。 主料: 年糕 (一袋) 韓國辣年糕醬 (一袋) 番茄醬 (適中) 白砂糖 (適中) 泰式辣醬 (適
驢肉火燒是怎么來的?到現在應該還有好多的朋友不知道呢?保定的驢肉火燒據說起源于明初。朱棣起兵謀反,殺到如今的保定北部徐水漕河一帶,打了一場敗仗。燕王眼瞅著餓得就要見閻王去了。士兵出了個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其實所謂“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纖維比較粗,不是特別好吃。但是饑不擇食,就把馬肉煮熟了夾著當地做的火燒吃了。哪知味道還很不錯。于是后來當地老百姓也開始殺馬做“馬肉火燒”,而且馬肉火燒因為曾經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因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馬。這里的馬可不是做火燒吃的死馬,而是活生生的戰馬。馬成了戰略物資,當然就不能由著老百姓做火燒吃了。但是想吃馬肉火燒了怎么辦啊?于是就出現了替代品——驢肉。驢肉纖維比馬肉細膩,而且純瘦不肥,自古就是下肴的佳品。而且保定一帶,屬于冀中平原,水草肥美,最適合養驢。河北地區的驢有兩種,一種是沿海一帶的
東安子雞屬于典型的湘菜系,相傳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客商趕路,入夜饑餓,在湖南東安縣城一家小飯店用餐。店主老嫗因無菜可供,捉來童子雞現殺 現烹。童子雞經過蔥、姜、蒜、辣調味,香油爆吵,再烹以酒、醋、鹽燜燒,紅油油、亮閃閃,鮮香軟嫩,客人贊不絕口,到處稱贊此菜絕妙。知縣聽說后,親自到該店品嘗,果然名不虛傳,遂稱其為“東安子雞”。 主料: 熟雞腿肉 (一只 300克) 調料: 紅椒條 (30克) 青椒條 (30克) 洋蔥條 (30克)
剁椒魚頭是湖南湘潭以及湘贛交界地方的一道漢族傳統名菜,屬湘菜系。以魚頭的“味鮮”和剁辣椒的“辣”為一體,風味獨具一格。 它的來歷和清代著名文人黃宗憲有關。據說清朝雍正年間,黃宗憲為了躲避文字獄,逃到湖南一個小村子,借住農戶家。這家人很窮,買不起菜,幸好晚上吃飯前,農戶的兒子撈了一條河魚回家。于是,女主人就在魚肉里面放鹽煮湯,再將辣椒剁碎后與魚頭同蒸。黃宗憲覺得非常鮮美,從此對魚頭情有獨鐘。避難結束后,他讓家里廚師加以改良,就成了今天的湖南名菜剁椒魚頭。 材料: 魚頭 一個(1500克左右,頭下要帶一段寸長的魚肉最好)
過橋米線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源于滇南蒙自縣,1920年,昆明市建立了第一家過橋米線館“仁和園”。傳說有一秀才在南湖的湖心小島念書,秀才妻每日都要通過石砌的小橋給夫送飯。一日,妻子念丈夫讀書辛苦,燉了一只又肥又壯的母雞,裝入罐中,正準備送飯送給丈夫,由于有要事未能按時送去。當她辦完事后,發現湯罐還是熱乎乎的,原來是厚厚的一層黃油覆蓋湯面,起到了隔熱作用。于是便穿小道,走石橋,送到丈夫身邊,將米線往熱雞湯里浸泡后,隨即撈出放入碗里,秀才吃了十分滿意。此事被傳為美談,人們為了贊譽這位賢能的妻子,便將這種食品取名“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由三部分組成,既湯、肉片和米線以及各種佐料。湯是由雞、鴨和豬筒子骨、排骨熬制而成;肉片則是將雞脯肉、豬里脊肉、魚、水發魷魚切成薄片置于盤中,豬肝、腰子、肚子等切成薄片后放入溫水汆制半熟,去掉血腥味后也置于盤中;雪白的米線
【原料】草魚1條 【調料】醬油70克、蔥適量、姜適量、料酒少許、米醋60克、白糖50克 步驟: 1.將草魚洗凈后,由尾部開始入刀; 2.將魚劈成二片備用。帶骨的一片叫雄片,不帶骨的叫雌片。去除魚鰓等; 3.將魚清理干凈,放入盤中備用。鍋中做水,放入蔥姜片,料酒,煮至大開; 4.然后放入魚片。要先放入雄片,后放入雌片。這時要轉小火,還要加入幾次涼水,不要讓水再開鍋。魚片在水中,浸泡10分鐘撈出備用。大家看一下,1.6斤的魚,鍋都放不下了; 5.將鍋中的魚湯,盛出250克備用。魚片撈出,控凈水放在盤中,姜切末備用; 6.鍋做火上倒入250克魚湯,加入白糖50克;米醋60克;醬油70克,料酒少許; 7.小火熬開,淀粉勾芡后關火; 8.將芡汁澆在碼好的魚片上,最后撒上姜末即可;
“西湖醋魚”又叫“叔嫂傳珍”。相傳古時有宋姓兄弟兩人,滿腹文章,很有學問,隱居在西湖以打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有一次游湖,路遇一個在湖邊浣紗的婦女,見其美姿動人,就想霸占。派人一打聽,原來這個婦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陰謀手段,害死了宋兄。惡勢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憤,兩人一起上官府告狀,企求伸張正氣,使惡棍受到懲罰。他們哪知道,當時的官府是同惡勢力一個鼻孔出氣的,不但沒受理他們的控訴,反而一頓棒打,把他們趕出了官府。 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趕快收拾行裝外逃,以免惡棍跟蹤前來報復。臨行前,嫂嫂燒了一碗魚,加糖加醋,燒法奇特。宋弟問嫂嫂:今天魚怎么燒得這個樣子?嫂嫂說:魚有甜有酸,我是想讓你這次外出,千萬不要忘記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記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記你嫂嫂飲恨的辛酸。弟弟聽了很是激動,吃了魚,牢記嫂嫂的心意而去。后來,
端午節放假放松固然重要,但是也別忘了飲食健康哦,畢竟我們過節是為了身心都愉悅,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本文端午節飲食注意事項。 一、端午慎喝雄黃酒 據中醫養生小常識介紹,雄黃味苦、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其中,最特別的是,雄黃雖可泡酒喝,但由于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遵醫囑,而且只有遵古法炮制的雄黃酒才能喝。 二、健健康康吃粽子 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在我們之前發布的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一文中,我們曾提到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插艾草和菖蒲,喝雄黃酒,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吃什么呢?主要還是吃粽子。飲食小常識上說,粽子屬于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品,在食用時應注意量的控制。 三、吃粽子會胖嗎? 看看下面這些數據你就明白了。以1只粽子為例,若包了豬肉、香菇、葡萄干、蝦米、蛋黃、花生等餡,熱量約500-6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
端午節是起源于中國的中國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么端午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呢?端午節又是什么時候呢? 一、端午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于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于唐韋巨源《食譜》。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 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
端午節到來,作為節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粽子,自然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甜粽子、咸粽子,到底哪個更正宗?箬竹葉、蘆葦葉,粽葉到底有多少品種?網友就此展開討論和網絡調查,以此方式分享各地的端午風俗。 爭論中最火的莫過于“粽子的甜咸味道大戰”,有數個網站都專門發起了投票。其中騰訊微博有46.7%的網友對甜粽表示支持,35.86%的網友認為咸粽子好吃,另外還有17.44%的網友投了棄權票,選擇了“我是火星人不太懂”這個搞笑的選項。而在新浪微博的投票中,共有703名網友進行投票,其中有51.6%的網友認為咸粽好吃,剩下48.4%的網友覺得甜粽味道比較好。 筆者發現,南方人更偏愛咸粽子,而北方人則青睞甜粽子。談論中網友@zhayande心存疑惑地問題:“為什么平常南方人吃甜,北方人吃咸,到了粽子的問題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于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陰歷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
食材明細:草雞、熟芝麻、蔥花、姜片、鹽、芝麻醬、花椒粉、醋、雞湯、醬油、熟花生、蔥段、香油、辣椒醬、辣椒油、白糖、料酒、生抽 1. 雞半只,去除肉臟,將血水沖洗干凈 2. 鍋中加水,放入蔥段,姜片,鹽,料酒及清洗干凈的草雞,開火煮開,轉小火煮十分鐘后關火,浸泡20分鐘撈出 3. 干凈的盤中加入涼開水及冰塊,放入煮好的草雞浸泡干分鐘撈出 4. 生抽,美極鮮醬油,雞湯,辣椒醬,芝麻醬,花椒粉,白糖,醋,辣椒油,香油調成汁 5. 將冰好的雞斬成塊,淋上調味汁,撒上芝麻、花生、蔥花即可 小貼士: 1、最好選用三黃雞,這次我沒買到三黃雞,只好選用草雞 2、調料根據地自已的口味,如果喜歡辣的可以多加辣椒油和辣椒醬
食材明細:五花肉、甜梅菜、姜、鹽、生抽、八角、冰糖、老抽 1.鍋里加水,將五花肉冷水入鍋,煮至剛熟。 2.煮熟的五花肉撈起切大塊控干。 3.用牙簽在煮熟的肉表皮上扎一遍,然后抹上老抽和蜜糖。 4.鍋里加適量的油,燒至8成熱,將五花肉的皮炒下入鍋炸。 5.一直將五花肉炸至表面焦黃。 6.炸好的肉用冷水浸泡至涼。 7.攤涼的肉切厚片。 8.然后將切好的肉皮朝下碼放在大碗里面。 9.準備好甜梅菜。將梅菜切碎用清水浸泡一會兒。 10.鍋加熱,不用放油,將梅菜下鍋炒干炒香。 11.加入適量的清水,生抽,老抽,冰糖,鹽,姜,八角等燒開,稍微燜煮一下。 12. 將煮好的梅菜連汁
據說"咖喱"這個名字源自印度的一種語言,是"許多香料混在一起烹煮"的意思,由10至30多種香料混合煮成膏狀.印度是世界咖喱原產地,咖喱的主要原料"咖喱葉"幾乎在印度全國范圍內都有種植. 在印度的市場上,一袋袋分門別類、名稱變化無窮的咖喱粉隨處有售,價錢從幾十盧比到幾百盧比(1美元約合42盧比)不等,有些名貴的產品甚至還會賣到幾千盧比。 雖然有現成的咖喱粉賣,不過很多印度家庭更喜歡自己調配熬煮咖喱。印度婦女會在咖喱葉磨成的粉中混入丁香、小茴香、辣椒粉等各種香辣料拌炒,然后加入雞肉或蔬菜等材料,而后再加水煮。混入的成分和比例不同會直接導致咖喱成品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味道和口感。通常綠咖喱是加入菠菜,紅咖喱是加入辣椒粉或西紅柿,而黃咖喱則是加入姜黃染色。 按照咖喱口味的差異,還可把印度大致分為北印度和南印度。北印
走進印度的甜品店,馬上會被色彩鮮艷的甜品所吸引,種類高達50種.南北印度各有不同甜品,制作材料不外乎牛奶,糖及面粉,而北印度甜品則喜歡用豆類,如開心果,腰豆等. 和印度比較,本地甜品的甜度已經“略遜一籌”,主要是新加坡印度人比較注意健康,不喜歡那么甜。 就像華人過新年喜歡買瓜子、年糕等應節食品,而印度人則喜歡買甜品,放在家里,當零嘴吃,也用來招呼拜訪的親朋戚友。而受訪的印度食品店表示,甜點生意也上升了50%。經濟雖然不景氣,但是一年一度,具有驅邪避兇意義的屠妖節還是要過,而且還要甜甜度過。 屠妖節當天早上,興都徒會在神靈前擺放甜品、食品及新衣服等。其中一種以腰果、葡萄干及印度面粉制成的Kesari是較受歡迎的傳統甜品。
印度主食通常佐以咖喱,菜肴幾乎都煮成糊狀,一般用手撕下面餅,蘸著或卷著菜糊來吃。如果是米飯,則將米飯和菜糊拌在一起,用手指撮著吃。 印度美食中有十幾種餅,有些類似中國北方的烙餅,是在一種很像“餅鐺”的鐵板上烙出來的;一種薄薄的可以卷成不同形狀的薄餅,可以蘸椰奶、青椒香菜汁等幾種醬料吃,還有一種長相古怪葉子形狀的餅以及類似印度薄餅之雞蛋餅一樣的餅。 有種發音叫做“達里”(牛油黃豆)的菜是人氣最旺的印度菜之一,幾乎每桌必點。雖然說是黃豆,其實是一種類似豌豆的印度豆子。豆類是印度人每餐必吃的東西,并永遠是作為主菜姿態出現。把“黃豆”加上咖喱和多種香料一起煮熟,口感如同土豆泥,很香濃而且滑嫩,這種菜如果不說是印度菜,也能想象是米飯或者饅頭的絕配,事實上印度的很多菜都是這樣的感覺,用來配飛餅和炒飯,這些東西混
俄羅斯民族吃的東西幾大特點: 主食:以黑麥、小麥面粉制成的面包,黑面包是俄羅斯人愛吃之物,并常以此為待客的食品,粥是各種麥子煮的,或者用蕎麥煮,蕎麥粥里往往放有雞蛋、洋蔥、蘑菇、原汗湯、雞肉或別的肉類; 副食:主要愛吃魚、蝦、羊肉、青菜和水果,如羊肉串、羊肉湯、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腸等; 蔬菜:是黃瓜、西紅柿、土豆、蘿卜、生菜和洋蔥。但俄羅斯人不吃某些海物(烏賊、海蜇、海參)和木耳。 酸:面包、牛奶是酸的,菜湯也是酸的; 冷:午餐時多數是冷盤。紅黑魚子、各種香腸、火腿、紅魚、咸魚、酸 蘑菇、酸黃瓜、涼拌菜、奶酪等,都涼吃,冷飲吃得很多,零下30多度照吃冰淇淋; 湯:午餐必喝湯。有各種肉湯、魚湯、酸菜湯、白菜湯等,夏天還有冰湯。“紅菜湯“是一道有名的風味; 酒:烈性酒,而且一般酒量都大; 茶:喝紅茶,加檸檬片和糖
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于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點好菜后,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飯菜。 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腳的小桌,賓主席地盤腿而坐。年青人更會在長輩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腳底上,絕不能將雙腿伸直,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如果遇上房間太小,可以將餐桌擺在院子里,鋪上席子便可。
中西餐禮儀
中國飲食
外國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