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好處:可以消除性別的神秘感,培養自由交往、自由發展的天性;有利于他們社會交往能力的增強,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發展。
不同的性別有著不同的個性,與異性交往可以從他(她)們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長處,比如男生可從女生身上學到細心,女生可從男生身上學到豁達。
有一種現象,比如,兩個男女異性同學由于興趣愛好相投或學習、工作上聯系接觸稍微多一點,就立刻有人傳出各種閑言碎語,使他們不敢進行正常的接觸。這是由于封建觀念的不良影響,使有些人對男女青少年的交往特別敏感,認為似乎男女之間只能有愛情,不能有友誼。我認為,在青少年中,應當提倡廣泛的異性交往,異性間交往起碼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智力上取長補短。 男女智力雖沒有高下之分,卻有類型不同。比如男生往往比較喜歡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女生則比較喜歡語文、外語、地理、生物等學科。男生在掌握知識的基本功上可能稍遜一籌,但在解題的靈活性上卻略占上風;女生在作文的敘述描寫、運用詞匯等方面可能略占上風,但在立意的新奇和結構的不拘一格上卻稍遜一籌。不言而喻,通過交往,男女同學均可以從對方那里取長補短,從而有肋于提高自已的智力活動水平和學習效率
(2)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 人際間情感是極其豐富的,除了愛情之外,還有親情、友情、同情、敬愛之情、感激之情等。這便說明男女之間可以有不帶愛情色彩的情感對流,它可以使人感到溫暖,達到心理上的平衡。一般說來,女性的情感比較細膩溫和,富有同情心;男性的情感粗獷熱烈,且比較外露。男生向女生吐露自己的不幸和難堪,可以在同情聲中平靜下來;女生向男生訴說自己的猶豫和愁苦,可以在鼓勵聲中振奮起來……這種異性間的情感交流是微妙的,也是在同性朋友身上所得不到的。
(3)有利于個性上互相豐富。 處在集體中的個人,交往范圍越廣泛和周圍生活的聯系越多樣,他深入到社會關系的各方面也就越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豐富,他的個性發展也就越全面。有項調查從側面說明這個規律,那就是有異性同胞的孩子,因為有異性交往的條件,故較少產生異性交往的羞怯。在生活實踐中,人們不難發現,交往范圍越廣泛,不僅有同性朋友且有異性朋友的人,性格相對來說比較豁達開朗,情感體驗比較豐富,意志也比較堅強。這顯然不是什么偶然的現象,因為正是多方面的交往對象的個性滲透和反饋,才豐富了他們的個性。反之,只在同性圈子里交往,人的心理發展往往是狹隘的,因為盡管同性者個性之間也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遠不如異性間個體差異明顯。
(4)有利于活動中互相激勵。“異性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這種效應在青少年中更明顯。所謂“異性效應”,其表現是,有兩性共同參加的活動,較之只有同性參加的活動,參加者一般會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勁、更出色。這是因為當有異性參加活動時,異性間的心理接近需要得到了滿足,因而會使人獲得程度不同的愉悅感,并激發起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5)有利于增進心理健康。 男女交往,可以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達到心理平衡;反之,缺乏異性交往,是適應不良的原因之一,容易發生性心理扭曲,導致性變態或性功能障礙,不少性偏離患者(如窺陰癖、戀物癖等)的病因,就是由于長時期不敢與異性接觸,對異性懷有自卑、膽怯、不滿等心理所引起的,而通過加強與異性的交往,也往往有肋于使他們消除變態心理。此外,男女同學加強交往,增進了解,可以淡化彼此對異性的好奇心,掌握友誼與愛情的區別,從而更穩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