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商人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時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賣鉛筆人的手中,然后頭也不回的走開。走了沒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不妥,于是連忙返回,并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鄭重其事的說:“您和我一樣,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個商家云集、熱烈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上了這位商人,無不感激地自我介紹說:“您可能早已忘記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給了我自尊自信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為止。”
這是我曾經在雜志上看到的一篇短文,也許別的人也看到過,我真的感觸很深。他讓我一次次的想到街邊衣衫襤褸的乞丐,我是個善良的人,我同情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看著他們窮困潦倒的樣子,我很自然的拿出錢送給他們。但現在想一想,也許我們這么做,并不是正確的。過度的施舍只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心,從而失去自尊,所以,又復出必然就有回報,尊重比任何的東西都重要。同時得到尊重前,要先學會尊重他人。
美國學識最淵博的哲學家約翰?;杜威說:“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被尊重、被關懷、被肯定的渴望,當你滿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會對你尊重的那一方面煥發出巨大的熱情。
可是如何來尊重別人呢?有一位年輕人向一位老人問路:“老頭,從這兒到鎮上還有多少里路?”老人說:“三十丈。”年輕人說:“你老糊涂了,我問的是里,不是丈。”老人說:“可我們這里就是論丈不論里(禮)啊。”可見,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尊重別人是一種基本準則。尊重是部分對象、地位、親疏的,即對每一個人都應真誠相待、謙遜有禮,這也是尊重的一個原則。他有別于那些虛情假意,言不由衷,表面應付的態度。只有真正的尊重,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有時,我想尊重比關愛更重要。這也使我們想到,當我們將同情關愛和慈善大宣揚時,有多少時候考慮到被關愛者的心理,也許,那只是捐贈,并不是關愛。我并不是貶低企業的愛心,只是,我擔心,這樣的宣揚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貧窮并不是光彩的事,但貧窮并不丟人,如果,能讓這些慈善活動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而不是以降低自尊來換取,會讓弱者在感受到關懷的溫暖的友愛的同時,自強自立。
看過本文,大家是不是感受到尊重的真正意義,我們不要忘記,尊重是每個人必須擁有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