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憂,何為愛?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上六年級那一年,我才知道,愛與憂的含義。
我在桌子上喝著一碗稀稀的粥,嘗著咸咸的咸菜,似乎這已經很平淡的了,在某一霎那,我忘了一件事情:我的父親,他,為什么不總是陪著我?總是一個人吃完飯以后,獨自在書桌前忙碌著,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我總是想和父親聊聊心底話,可惜總是在每夜書房門前的等待中消逝地無影無蹤,好像是一道在黑暗中的光芒,時閃時現,稍縱即逝;又好似是草叢里的兔子,看得到卻只能袖手旁觀,這是我的憂。在13歲那年,我卻發現了憂的伙伴——愛的真諦一直在身邊陪伴著我。
近期末考試——對我們來說,是小升初考試,壓力很大。每晚復習到十一點多鐘才睡覺,我以為在這個時間段,父親會問候一句——哪怕就是“你累了吧,休息一下”“餓不餓?”這些簡單的話。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并沒有在我想象的那樣,父親會來問候一下,依舊在書桌前忙碌著,我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他也覺得比起他的書桌來,書桌更加重要似的。不過,在我緊張的這段時間,我喜歡的作者“彷徨”寫的訴說生命的文章,在我的書架上層層疊疊的壘著,因為,他真的像父親一樣教育我,告訴我做人的真理,比起我的父親來,說句不好聽的話,真的好上百倍。但是,就在這次,我發現了父親的秘密。
正午,炎熱。一股股的熱氣撲面,人們像剛剛從蒸籠里出來似的,帶著豆粒般大的汗珠,做著飯。父親也因為天氣太熱,就此“罷工”——不到書房,而是開了空調,拿了一本書,閱讀著,不一會兒,就睡著了,我心里湊合著:“父親每天都忙到那么晚,在做些什么呢?”因為按捺不住好奇心,就偷偷地溜進爸爸的書房,沒到多久,就看到讓我震撼的一幕:“彷徨”的名字正正規規地寫在父親的信紙上,愕然,我看了幾張,居然是我喜歡的作家的初稿!而且,居然是父親的筆名!這事實的確讓我很驚訝,我認為不關心我的父親,竟用間接的方式,告訴我做人的道理,而不是死教硬說,我隱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是父親給我看報紙中無意見到的,從此,便喜歡上他的語言感情,而又想施了魔法般的,每次我做的事情——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他總會在作文中淡淡一筆掠過,但是又滲透了精華在內,這是我覺得最奇妙的一件事情。然而,發現了這個秘密,我并沒有說,那個書房,那張書桌,那張信紙,帶給我童年最好的時光,我愿意永遠保存這份深深的愛,永遠保持下去,用情地守護著這間接的關懷。
何為憂?何為愛?憂中帶愛,愛中帶憂,人之常情。然而這一切像流水般的透徹明了——都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