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留人,轉眼之間,改革開放30年在繁華富強中度過。這30年來,中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街上熱鬧非常,馬路上車水馬龍,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人民的生活奔小康,國家的人才數不清;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經濟繁榮驚嘆世界;變化最大的是人們的通訊工具。
在我上幼兒園之前,電話還很不普及。只記得那時候我的媽媽打電話只能到辦公室打,還得先跟領導要鑰匙。如果想要與外地的親戚聯系,為了省錢,那就只能靠發電報了,還要跑到比較遠的郵電局去發電報,在郵政工作人員給的一張電報單上填好姓名、住址以外,在內容一欄里填寫好要說的內容,但是文字一定要非常精練,像“見電速歸”一類的簡短語言,因為發電報是按內容字數收費的,每個字收費一分錢。后來,人們普及了座機,終于可以在家打電話了。可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無法隨身帶著。所以,幾年后有發明了傳呼機。傳呼機體積很小,你的一個手掌便能容下他。假如你在家里打電話,另一人無法接通,他的傳呼機便會“吱吱”的叫起來,然后,他再另尋公話亭,再撥回去。。那時候,腰揣BP機、手拿“大哥大”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征,尤其是BP機剛剛進入我國市場之初,身價昂貴,售價很高,“大哥大”要好幾千元一部。
可是這樣還是不太方便,于是,又有了手機。 又過了一兩年,手機時髦起來了,雖然價格比較貴,但由于功能多,使用方便,所以又在世面上風靡一時。年輕人在不停地變換著手機的款式和品牌。你看吧,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公交車里,小青年們人手一部,在不停地與對方交流著信息,這就是現代社會嗎?手機這個“新寵兒”在當時要一兩千元才能買到,而現在,一二百元就行了。雖然手機方便,但也不如后來的電腦棒。電腦上有虛擬的社區,有游戲,還有視頻聊天。我如果和小朋友聊天、問功課就打開電腦,登陸QQ。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也不會有這樣優越的學習環境。我很欣慰,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幸福成長。愿改革開放繼續順利進行,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美好,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