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我騎著自行車獨自一人從奶奶家匆匆往家趕。無意間仰頭,一輪明月猛然闖入了視線。淡淡的月光揮灑下來,感覺四周的喧囂都沉寂了下來,仿佛世間只剩下這月光,寧靜而淡雅,我一下子就呆住了。
每天晚上待在家里做作業,似乎已經很長時間都沒有注意過月亮了。無意間地一瞥卻發現月亮是如此的驚艷。也許我已經忽略了太多大自然的美妙,這樣一想,我不禁有些慶幸自己還能發現這份美景,干脆停下腳步仔細欣賞起來。
細細回想起來,古詩詞中真的有不少都是關于月亮的。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拜倒在月亮的清紗裙下,為其贊美,為其吟唱,也因其相思,因其感慨。“汗浸鋪澄碧,朦朧吐玉盤”“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影下重簾,輕風花滿檐”“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些美妙絕倫的詩詞無不帶給人無盡的遐想。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里曾這樣描寫過月光:“庭下如積水空明”。這里短短的七個字,是寫月光的傳神之筆。那是怎樣一種如詩如畫,亦真亦幻的境界啊。籠罩著月色的庭院,仿佛從上而下都充滿了澄澈的水。至今想來都覺得作者描寫的實在是妙極了,美得讓人無話可說。想想看,這樣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怎能不讓人神往呢?
杜甫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想來這一句一定道出了無數遠在異鄉的人的心聲吧。曾有過這種感想,外出旅游的時候,不管風景再美,也難找家鄉熟悉的溫暖之感。牙痛的時候,找不到藥店,心里無比的難受。品嘗那有名的羊肉泡饃,也覺得無比平常,遠不如我小小家鄉普通的粉絲煲。霎時間覺得這句“月是故鄉明”是多么貼切啊。
剪一只小小的紙月亮,剪碎那寂寞和憂傷,留下祝福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