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很詩意的說法:每一位母親都有一副動人的歌喉,當她們為自己的兒女歌唱時,這歌喉便會展露出來。歌唱盡了,曲終了,孩子也就長大了,歌喉終也消失了。
——題記
時常在落寞之時,想起一段極為熟悉的旋律,有時還能哼上一兩句。歌詞早就記不全了,只記得它為我編織過斑斕的美夢,裝滿了我的童年。
我把它歸結為天使之聲。老實說,是不是真的有人在窗縫間透過的月光下,在我的小床邊,哼唱著這首歌哄我入睡?抑或這只是我從哪位老者的口中得知的童謠?我真的記不清了,一點兒記憶都沒有。但我相信著:如果有人為我唱過這歌兒,她絕不是母親。盡管我知道,母親很愛唱歌。
母親真的很愛唱歌,應該是聽歌。她會背很多很多的歌詞。看著電視上歌手的演唱,母親的眼神中總是流露出一種忘我,一種令人心疼的羨慕,還有一種莫名的憂傷。但她從不唱歌,無論歌曲多么煽情,哪怕所有人都放聲唱了起來,她也只是靜靜地坐著,靜靜地聽著。我知道,是因為她唱歌老找不著調,她的聲音略帶沙啞,唱出的歌聲氣息感過濃,聽不清旋律,如同八十年代已經生銹的老唱片,只聽得到一陣霧蒙蒙的聲音,并不好聽。也許是好強的母親不想讓她的女兒聽到這樣的聲音,于是選擇沉默,哪怕讓女兒以為她不會唱歌,哪怕她很愛唱歌。
電視上母親最喜愛的歌手演唱,盡興之余,父親叫母親:“嗨,來唱吧!你以前不是那么愛唱歌嗎?”我起哄著,母親只瞪了父親一眼,對我抱歉地笑笑。
得知母親以前唱歌唱得好,是在陪外祖母散步時。無意間哼起了我記憶深處的這首歌。外祖母和著拍子,用手指敲著手掌,問我:“你的母親教你的吧?”我頓覺驚訝,因為在此之前,只在浴室門外,偷聽到母親沙啞的歌聲,之后便再也沒聽到。“您聽過母親唱歌?”我問道。“不僅會唱,還唱得好哩!你也聽過呀?不過那是在生你后不久。”外祖母說起,無不自豪。于是,她向我講起了一個塵封已久的故事。
“你的母親在生你后不久,受了風寒,身體一直很虛弱。但那時偏偏你又不消停,整天又哭又鬧,晚上也不睡覺。你母親知道了,不顧自己,硬是要來照顧你。當你不睡覺時,你的母親就唱起這首歌,哄你入睡。你呀,可真服你母親這招。當然,那時,你母親的聲音也不像現在這般,又溫柔又甜潤。你這丫頭睡覺又特別警醒,外面稍一有動靜,你就睜開了眼睛。你母親往往要哼唱到半夜,直唱得喉嚨干啞。你母親就不停喝水潤嗓,累得不行。后來,你便非要你母親哄著入睡不可,換一個人唱還不行——你就直鬧。你母親的聲音就是從那時候沙啞的,到現在再沒好過。你那時太小了,也難怪你記不清。想她以前多么愛唱歌,多么會唱歌……”
外祖母已經說完,我也沒注意,外祖母說我“中了邪”般直直地定在那兒。只感覺眼眶中盛滿了清涼的液體,漸漸要溢出。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說。
“世界上有一種最動人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歌聲。”我如是說。
母親呵,您為我唱盡了一生的歌,女兒用盡一生來為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