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問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你的偶像是誰?”他一定會回答某位“星”的名字,歌星、影星或體育明星。也是,在這樣的一個商業社會中,還有多少人崇拜那些大文豪、科學家呢?
比起那些科學家、教育家及其他行業的杰出人士,從事文化娛樂和體育運動的這些歌星、影星和體育明星們占有著更為有利的“成名”條件,更受大人的關注與青睞。不可否認,他們的成功背后有自己艱苦的努力與打拼,特別是體育明星,但從某種程度來講,他們的成名也有些運氣,并非真的貨真價實。
可現實中,青少年往往容易被籠罩在明星身上的那種炫目的光環所迷惑,而忽視了他們星光背后的真實因素。實際上,“星”們身上的光環很大程度上是虛幻的,不真實的,人為包裝的。而當你了解到他們的真實面目后,也許就失去以他們為偶像的興趣。比如,一些“星”們的文化水平可能連小學生都不如,還比如一些“星”們有些非常不好的生活習慣……這樣的明星還值得我們崇拜,為之瘋狂嗎?
我個人更欣賞扎扎實實的成功。那些有著堅定的信念,堅持不懈地奮斗的人物才是我們應當崇拜的對象。偉大的革命家馬克思身處逆境,自強不息,奮發努力,嘔心瀝血,花了整整四十年,才有巨著《資本論》的問世。科學家居里夫人,歷經十幾年的苦心研究,不怕挫折與失敗,才能從十幾噸礦石中提煉出幾克鐳。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在那個只能用黑暗來形容的時代,不屈不撓,努力創作,最終成為中國文壇的巨匠……這些人是真正值得我們崇拜的偶像。他們也是全社會的偶像。
可是在喧囂浮躁的現代社會,人們更注重表面,對偶像的認識也頗為偏頗。那些華而不實的明星占據了青少年的心靈,使之沾上了些許世俗的俗氣。人們越來越忽略深層的精神追求,人們更多地把過去有著優良傳統的偉人的思想與精神作為文化遺產而束之高閣。這種對于偶像的態度,不得不讓我們感到憤怒與悲哀。
并不是說,崇拜明星不正確,也不是說,一定要把偉人當作偶像,只是希望我們能夠認清這些偶像的深層含義,不止是盲目的崇拜,而是發自內心的尊敬,并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應走的路,永遠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