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即將上六年級的學生,在大人眼里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鬼”。可是,我覺得今天突然長大了許多,因為今天我當家。
一、買菜。一大早,我便起床了,經過一番“精打細算”,決定今天的支出預算控制在100元內。于是,洗漱完畢,我拎著菜籃,直奔菜市場,買了一條魚,一把芹菜和半斤蝦。這樣伙食開支已經花去了四十元錢了。
二、第一次“指令”爸媽。回到家后,爸爸媽媽已經起床了。媽媽見我回來了,連忙拿出一杯暖烘烘的牛奶說:“快喝杯牛奶對身體有好處。”我不高興了,嘟著小嘴說:“媽,今天我當家!”“是,是,是,我的小主人!”媽媽笑嘻嘻的點著頭。看著媽媽那滑稽的樣子,我忍不住失聲笑了出來。我一本正經的對爸媽說:“出去鍛煉鍛煉,對身體有好處,聽到沒?”“是!”爸爸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后轉身跟媽媽走出了家門。望著他們遠去的身影,我心想:“嘿,當家的感覺真不錯。”
三、買書。爸媽回來已是早上七點鐘了,這時,表姐也起床了。用餐時,表姐問:“今天我們搞什么活動?”我板著臉說:“上午去書店買書,下午自己安排。”表姐聽了我的一番話,垂頭喪氣地說了一句:“無聊死了!”我聽了非常生氣,大聲說:“怎么能說無聊呢?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生活中是不能缺少‘書’這位朋友的……”經過我的一番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姐姐終于同意去買書。
來到書店。我宣布:“我們來得正好,書店在打折。現在是九點,一個小時以后交款處集合,現在解散,各自去挑書。”于是我們四個人便各奔自己喜歡的書柜,分散瀏覽起來。
一個小時過去了,等我去結賬時,爸爸、媽媽和表姐已經乖乖地站在那兒等我了。我看了他們各自買的書,爸爸買了一本《工程解圖》,媽媽買了一本《少兒飲食》,表姐買了一本《音樂世界》,而我則買了一本世界文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又花去了50元錢。
回家的路上,我喃喃自語地說:“只剩下十元錢了,可得節省著用。”
四、洗碗。中午飯過后,又要洗碗。這時,我已經是昏昏欲睡了,但想到今天是我當家之日,只好硬著頭皮往廚房里走。洗碗時,瞌睡蟲作怪,結果我手一滑,一只碗掉在地上摔碎了,從而“光榮”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五、擦地板。下午表姐在房間了認真的做功課,媽媽專心致志地看著書,爸爸坐在沙發上悠閑地看電視。我用羨慕的眼光看著他們,但我還有一項艱巨的任務——擦地板。我實在不想干了,便向媽媽“求援”,想用金錢“收買”她,誰知媽媽立場堅定:“這可不行,我的小主人,你是一家之主,擦地板的任務當然有你包了!”一句話說得我啞口無言,只好不情愿地擦起地板來。
經過一個小時的“艱苦奮戰”,地板總算擦干凈了,我喘著粗氣,滿臉通紅,腰累得直不起來。
六、吃晚飯。到了晚飯時間,我已累得不想動一下,那么晚飯怎么辦?我冥思苦想,總算想出一個辦法,我對爸媽說:“今天晚上我們到外面吃燒烤好嗎?”爸媽表示沒問題,我又看看表姐,表姐也點頭答應了。可是,預算只剩下十元錢了,又要好吃,又要省力,又要省錢,真是勉為其難。于是,我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只好“忍痛”從我的“小金庫”中補貼了五十元錢,才使家人吃上了一頓并不豐盛的晚餐。
一天過去了,我累得全身散了架,還“虧了本”。不過,通過這次“小鬼當家”,我深深體會到了平時爸媽勞動的辛苦,也使我懂了的今后要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