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姿勢:身體直立,兩腳平分與肩等寬。
擦臉動作:曲肘,五指并攏,中指貼鼻翼兩側,向上至前額、發際,雙手掌心沿發際向外向下,至下頜還原至鼻翼兩側,做8次后還原成預備姿勢。每次做2-4個八拍。
目的:該動作可以提高臉面部皮膚溫度,改善頭面部血液循環,消除鼻塞及頭部不適。
注意:擦臉前要先用熱水洗手,使雙手濕熱后再做;摩擦時力度要適宜,不宜過重;臉部有感染或皮膚病者不宜擦臉。
預備姿勢:同第一步“預備姿勢”。
揉頸動作:曲肘,五指并攏緊貼頸部兩側,沿頸部向后再向前搓擦,做8次后還原成預備姿勢。每次做2-4個八拍。
目的:手、面、頸是暴露的體表部位,搓擦后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外邪不易侵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注意:搓擦時手掌盡量與搓擦部位緊貼,以有熱感為宜。
按摩手法:風池穴位于頸后枕骨的下緣,距離耳朵后部約兩個手指寬的一凹陷處。兩手拇指點住風池穴,用指頭用力揉動數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熱感冒。
按摩手法:該穴在頸后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動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后高熱不退。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富的地方。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別拿對側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寒感冒。
按摩手法:小腿外側上端有一個突起的骨頭名叫腓骨小頭,在這個骨頭突起的前下方約三個手指寬處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點住同側足三里穴,慢慢揉動數十次。再用另一只手點揉另一側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強壯穴”,有疏風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