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日前公布了全市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狀況,稱三年來,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流通環節,檢驗和抽檢合格率均為100%。自香港實行奶粉限購令以來,奶粉銷量明顯增多了,但國內品牌奶粉光顧的還是比較少。國產品牌奶仍受冷落。 嬰幼兒配方奶粉100%合格 國產品牌奶仍受冷落 嬰幼兒奶粉的質量受人關注。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披露三年來檢查結果 生產環節批批檢 沒有不合格 流通環節周周查 全部都合格 三年未查出不合格產品 據市場監管局監測,目前深圳全市嬰幼兒配方奶粉從品牌分布上看,外資品牌市場份額約占三分之二,其余為國內品牌。市場監管局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列入重點品種實行嚴格監管。該局在通告中透露,三年來,對生產企業實行駐廠監督,產品逐批檢驗,未出現不合格;流通環節實行每周抽檢且品牌全覆蓋,共抽檢263批次全部合格。 該局表示,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監督
最近有媒體報道,自今年以來,繼美贊臣、明治奶粉等洋奶粉先后提價后,多美滋成為漲價潮中的又一追隨者。而近三年來,包括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雅培、雀巢五大品牌累計漲幅約50%。不僅如此,有報道稱惠氏等品牌奶粉內地售價比英國貴一倍多。也就是說,雖然我國居民的收入只及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但國內消費者購買的洋奶粉是全世界最貴的。 我們從洋奶粉集體漲價的背后,實際上顯示了洋奶粉市場存在著近似“集體壟斷”和他們越來越強的定價權。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那么在國內洋奶粉將徹底壟斷中國奶粉市場。雖然國內消費者均表示不希望洋奶粉漲價,但在行動上卻繼續支持洋奶粉進一步蠶食國內奶制品市場的份額。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奇怪的景象:一邊是洋奶粉的瘋狂上漲,顯示出”不怕你不買“的強勢姿態,而另一邊是我國消費者對洋奶粉的越漲越要買的熱烈追棒。是什么原因使洋奶粉綁架
繼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地商家限購奶粉之后,作為中國內地“奶爸奶媽”的主要奶粉采購地,香港地區也將掀起又一輪的奶粉限購。日前,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宣布,下月起,16歲或以上人士每人最多可帶1.8公斤奶粉出境,以一罐0.9公斤的奶粉換算,即相當于兩罐奶粉。昨日,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香港加入“限購”行列,“洋奶粉”代購漲聲四起,在業內人士看來,下個月,“洋奶粉”或將集中漲價。 下月起香港限制奶粉出境 今年2月初,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立法限制嬰幼兒奶粉離境,前日,香港政府正式在憲報刊登《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建議規定除非獲工貿署署長發出許可證,否則禁止從香港輸出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包括奶粉和豆奶粉。 3月1日起香港買奶粉限帶兩罐 "洋奶粉&quo
目前,國內很多媽媽給孩子選擇日本明治奶粉, 都是看重日本奶粉的品質,認為其更適合亞洲人體質。但是從去年年底明治奶粉檢出放射性銫,至今年8月份在香港披露日本明治奶粉既缺碘也缺鋅,明治奶粉已經成為問題奶粉大戶了。而據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仍在銷售“日本原裝奶粉”,海外代購市場依然火爆。 明治奶粉從被檢測出放射性銫超標和碘含量低這兩起事件之后,哪些問題奶粉是如何處理的呢?是不是通過目前無監管的網絡銷售或者海外代購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國內一些乳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很多媽媽從國外購進寶寶的“口糧”,她們認為“原裝進口”才是最好、最放心的。殊不知,很多問題奶粉利用媽媽的這種心理,把問題奶粉銷往中國市場。所以,專家建議,不要迷戀網絡代購,留神其中的奶粉不一定符合標準,從而影響寶寶的發育。
同一品牌、同一重量、同一配料,罐裝能比盒裝要貴30元,那多出的這30元是否就是包裝差價?一個奶粉罐能值30元?記者接到市民的熱線電話后進行了調查。 罐裝比盒裝貴不少 一個奶粉罐值30元? 家住荷花池社區的劉小姐昨天致電本報記者表示,她在超市買了一罐惠氏金裝健兒樂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價格為209.9 元/900g,而同樣品牌同一產品400g盒裝的價格卻僅為86.9元,僅從奶粉重量來看,同樣900克奶粉,買罐裝的要比盒裝的貴15元。難道這15元就貴在一個奶粉盒上面嗎? 面對劉小姐的疑惑,記者也跑了一趟大潤發超市,發現幾乎所有品牌的奶粉,平均價罐裝都要比盒裝貴不少。比如,多美滋優階幼兒配方奶粉,400g盒裝價格為73.8元,900g的罐裝價則為195.8元,算下來,同樣的重量,罐裝要比盒裝貴近30元。而雅培金裝喜康力較大嬰兒配方奶粉400g盒裝價格為94元,
從香港買回的奶粉就比內地賣得好嗎?昨天,北京市消協公布了對北京和香港市場銷售的11個品牌15種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比較試驗結果,通過測試59項指標顯示,內地與香港的奶粉均符合國標,且質量不分伯仲,但15種奶粉的銷售價格差異卻較大。 耗時3個月買齊11品牌試驗奶粉 昨天發布會現場,北京市消協擺出了從北京和香港購買并進行測試的15種奶粉樣品,涉及美贊臣、雅培、多美滋、惠氏、伊利、飛鶴、雅士利、蒙牛、雀巢、澳優、合生元11個品牌,售價從208元至358元不等。 市消協秘書長董青說,由于消費者存在“代購的比國內好、洋奶粉比國產奶粉好”誤區,使得海外買奶粉一度成奇觀,中國香港地區以及個別國家實施奶粉限購令后,部分經營者借機抬高內地奶粉價格,直接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為了解內地和香港奶粉的客觀真實狀況,北京市消協從今年2月就籌備從香港采購奶粉,卻正好趕上香
被視為進口嬰幼兒奶粉實惠價最后堡壘的珠海港貨店,近期全線漲價,美素、美贊臣等熱門品牌低齡段奶粉大漲20—30元/罐,同時還嚴重缺貨,出現不少家長排隊預定的景觀。 在新香洲萬家附近一家知名港貨店,賣得最好的美素佳兒進口一段、二段奶粉斷貨,店主坦言現在從港澳地區很難拿到貨,通常要提前一到三天預定。即便如此,仍有常客選擇訂購,以免空當更難買到。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香洲區府及香洲十一小附近的港貨店,情況類似,美素、美贊臣、貝因美、惠氏等品牌進口奶粉也不同程度缺貨、斷貨,幾乎所有受訪港貨店均采取延期供應。 據了解,今年以來,珠海市進口奶源嬰幼兒奶粉經歷了數輪漲價,但游歷于市場“灰色地帶”的港貨店相對低廉,基本保持同市場間30元/罐以上的差價。近期記者發現,受訪港貨店奶粉價格幾乎均上漲20—30元/罐,同正規零售市場相當,甚至還要貴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與海關日前聯合發表聲明稱,將嚴厲打擊非法輸出嬰兒配方奶粉,將對非法輸出嬰兒奶粉的公司和個人處以最高約合150萬元人民幣和約合25萬元人民幣的處罰,并決定是否提出指控。 面對非法網絡代購愈演愈烈,新西蘭針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出口限制令出臺,意味著除代理商出口之外其他途徑輸往中國的新西蘭嬰兒配方奶粉都在此次嚴打活動的范圍內,包括網絡代購。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進口奶粉52.8萬噸,進口額高達25.1億美元,分別較2010年增長9.9%和20.7%。而2011年排在中國奶粉進口第一位的就是新西蘭,總貨值已超1.5億新西蘭元。 有外媒認為,如果MPI關于嬰幼兒配方奶粉出口限制令能夠有效地貫徹實行,新西蘭正規渠道出口到中國的奶制品將會有比較大的幅度提升。 代購價格不斷上漲 就在MPI與新西蘭海關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聯合開展行動打擊非法輸出
兩年前亨氏嬰兒配方奶粉在國產奶粉事故頻發之際進入中國,憑借之前在食品領域樹立的品牌知名度,順利在中國嬰兒奶粉市場占得一席之地。然而這家“趁虛而入”的企業近日也進入了質量安全的黑名單。 國家質檢總局8月18日公布的信息顯示,亨氏澳大利亞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亨氏嬰兒配方奶粉出現維生素B2超標以及泛酸未達標的問題。 對此,亨氏媒體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批專供澳大利亞市場的奶粉是由江西某貿易公司自行從該國進口的,并不是亨氏中國公司官方認可的正規渠道進口產品。亨氏稱,在華銷售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均由該公司針對中國市場生產,符合亨氏和中國的相關法規和標準,100%英國原裝進口,每一批次都獲得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證書。 不過,業內認為,這樣的解釋有逃避責任之嫌。據記者了解,這已非亨氏奶粉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第一次出現質量安全事故;而進入中國市場兩年,亨氏奶
明治奶粉,曾經在國內取得過不錯的業績,卻于幾天前的10月24日公開宣布將退出中國市場。然而,就今年以來國內奶粉行業的形勢來看,多米諾骨牌的推倒,可能剛剛開始。明治不會是最后一家退出中國市場的企業,奶粉行業將迎來猛烈的洗牌。而且這一波洗牌,不僅牽涉到進口奶粉,連國產奶粉也未能幸免。 小品牌營銷推廣不堪重負 對于明治退出的原因,各方觀點不一,然而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目前中國的奶粉行業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狀態。高投入才能換來高產出,有明治奶粉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與多美滋、美贊臣和惠氏相比,‘低調’的明治奶粉在這個市場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國內的奶粉上市公司,如貝因美[-6.95% 資金 研報]、合生元[0.68%],其年中報均顯示,其銷售費用在一億以上。某奶粉代理商對南都記者表示,“對于中小品牌奶粉,目前每層
近日北京市食藥監局發布了《北京市食品流通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簡稱《辦法》),今后食品經營者售賣乳制品奶粉得專門獲得許可,藥店也不例外,網店必須在“有證又有照”情況下才可賣奶粉,但不能經營散裝食品。 許可未列項目不能銷售 市食藥監局表示,去年11月正式履職后,原工商、質監、衛生等部門制定的食品流通、食品生產、餐飲服務等文件,不再作為開展監管工作的依據。此次對原流通環節的業態分類、現場制售、違法懲戒等5個文件予以整合修訂,形成了《辦法》并開始實施。 《辦法》規定,食品集中交易市場、商場超市、便利店、食雜店、食品貿易商、食品物流配送、無店鋪食品經營等經營者,都要獲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后才能售賣食品。 同時按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乳制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或不含嬰幼兒配方乳粉)、食用農產品、食品現場制售5種類別來核定。即申領的《食品流通許可證》
6月份,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提出“嬰幼兒乳粉將試行藥店專柜銷售”。新政發布沒多久,記者發現,南京百信連鎖藥房已率先試水,旗下新街口店開始做起了賣奶粉業務。此外,多家知名連鎖藥房已增加食品銷售經營項目,以爭搶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先機。但在南京醫保禁非令下,目前只能在非醫保藥店才能買奶粉。 [試水] 南京藥店開賣奶粉,購買還要登記身份證 昨天上午,市民黃小姐去百信新街口連鎖藥房買咳嗽藥時,吃驚地發現,滿是藥品的貨架上出現了一排奶粉,還標了價格。藥店也賣奶粉了?黃小姐有點疑惑。據了解,這是這家南京老牌連鎖藥店首次開始嘗試賣奶粉。 “已經有6位顧客買了我們的奶粉”,藥店一位銷售人員翻開一本“嬰幼兒奶粉銷售記錄登記表”,記者看到,其中的內容很詳細,奶粉
洋奶粉究竟為何輪番漲價,成本上升、配方調整這些理由說得過去嗎?記者在本市幾家超市的奶粉柜臺進行了采訪。 今天(7月31日),在天津南開區一家母嬰用品超市,馬女士為一歲的兒子買了12桶奶粉,在銀臺刷卡時,顯示價格是5400元。“聽說奶粉還要漲價,所以這次買了這么多,但以孩子現在的飯量,這十幾桶奶粉吃不了3個月就沒了。”據介紹,近期,包括多美滋、美贊臣在內的多個洋奶粉品牌再度被曝提價。 市民為了花錢買個放心 ,雖說洋奶粉漲價頻繁,有的家長別說奶粉漲幾十塊,就是一下漲幾百塊,家長還會買給孩子。特別一歲左右的寶寶,每天吃3-4頓奶粉,不到一個星期就得干掉一桶,一個月的奶粉錢至少也得2000塊。市民聽到奶粉漲價的消息很無奈。 打出個“新配方”就成漲價理由 國內市場現在是洋奶粉的天下,前段時間,奶源價格下降,很多奶粉倒掉了奶,
最近有媒體報道,自今年以來,繼美贊臣、明治奶粉等洋奶粉先后提價后,多美滋成為漲價潮中的又一追隨者。而近三年來,包括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雅培、雀巢五大品牌累計漲幅約50%。不僅如此,有報道稱惠氏等品牌奶粉內地售價比英國貴一倍多。也就是說,雖然我國居民的收入只及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但國內消費者購買的洋奶粉是全世界最貴的。 我國消費者對洋奶粉的越漲越要買的熱烈追棒 我們從洋奶粉集體漲價的背后,實際上顯示了洋奶粉市場存在著近似“集體壟斷”和他們越來越強的定價權。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那么在國內洋奶粉將徹底壟斷中國奶粉市場。雖然國內消費者均表示不希望洋奶粉漲價,但在行動上卻繼續支持洋奶粉進一步蠶食國內奶制品市場的份額。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奇怪的景象:一邊是洋奶粉的瘋狂上漲,顯示出”不怕你不買“的強勢姿態,而另一邊是我國消費者對洋
政府建議修訂《食物及藥物規例》,將3歲以下嬰幼兒奶粉及食品的營養標籤、健康聲稱納入規管范圍,并建議為嬰兒奶粉提供一年半的寬限期,為“大仔”奶粉提供2年寬限期。奶粉商希望政府將寬限期全部延長至2年,但當局認為嬰兒奶粉規管刻不容緩,“企硬”不繼續放寬。多個母乳關注團體歡迎修例,并指出現時奶粉商“洗腦式”吹噓奶粉功效,令不少媽媽哺育母乳失敗,團體希望政府盡快規管奶粉夸張、失實宣傳。 立法會《2014年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修訂)(第2號)規例》小組昨日開會,討論規管3歲以下嬰幼兒奶粉及配方食品的營養標籤及健康聲稱。政府文件建議,在法例實施前為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產品及預先包裝嬰幼兒食物提供2年寬限期,但嬰兒配方奶粉僅建議18個月的寬限期,以加強保障嬰兒健康。 圖:政府將修訂守則,規管奶粉的營養標籤及
在剛剛閉幕的上海中國孕嬰童展上,中外170多家奶粉生產和銷售企業參展,與去年參展的180余家相比未見明顯減少,反而有不少新面孔出現,其中大部分是“洋品牌”。 無論是工信部6月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還是國家認監委頒發洋奶粉“入場券”,都是為了高品質。雜牌“洋奶粉”會消失嗎?整頓或難立竿見影,但奶粉品牌進一步集中是大趨勢。 難清理的“洋雜牌” 對照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153家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進口商及產品相關信息不難發現,此次參展商中只有40余家在榜,而大部分展商也并不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82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企業名單中。 記者在現場看到,多家“洋奶粉”展商積極進行招商推廣,或稱澳洲奶源,或稱新西蘭原裝進
今年3月,美贊臣以推出新品為由,部分產品價格提升10%。4月份,美贊臣、雀巢等進口品牌奶粉再次集體提價,幅度分別在12%及5%左右。7月份,多美滋則通過換包裝漲價了10%,雀巢等洋奶粉品牌也陸續傳來漲價傳聞。 記者近來走訪了沈陽多家大型賣場后了解到,目前這股洋奶粉漲價潮暫時未波及到沈陽。不過,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最快本周沈陽部分洋奶粉品牌也將會跟風漲價。目前有消費者已經準備為即將到來的漲價潮“囤貨”。 “換裝”就漲價成定律? 在和平區文化路家樂福超市記者了解到,某洋奶粉品牌由于之前更換包裝、產品升級,1階段400g裝奶粉價格已經由之前的80多元漲到了110元。一位消費者表示想要購買舊包裝的,卻被工作人員告知已經沒貨了。“每次更換包裝,價格都會上漲。舊
幾個月前,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了“嬰幼兒配方奶粉新規”,特別提到了“嬰幼兒乳粉將試行藥店專柜銷售”。 記者昨日采訪獲悉,目前廈門全市共有近8000家企業可以銷售乳制品,其中有306家藥店也有此資質,但是,能夠銷售嬰幼兒乳粉的只有128家。通過走訪發現,部分藥店已經開始銷售,國產和進口的均有,且銷量不錯。 藥店賣嬰幼兒奶粉須申請 參照德國、法國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藥品管理方式,到藥店買奶粉,不僅可依賴藥店系統的規范管理,還可得到專業人員的指導,廈門市民也已經開始嘗鮮了。 藥店賣奶粉須申請 廈門128家藥店賣奶粉 在廈門,藥店要想賣奶粉,必須取得工商部門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流通許可證后,才可設專柜銷售。 具體來說,藥店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而且從2011年5月開始,廈門工商部門對乳制品銷售實行&ld
每一位寶寶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媽媽們必定想把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孩子。在奶粉的選擇問題上同樣如此,在我們關注奶源,關注價格的同時,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另外一些極其重要的考量條件,那就是生產環境與工藝設備。 過去,在不少洋奶粉的廣告中,我們都不難發現這樣一些鏡頭,純白色調的無菌廠房內,長長的流水線在緊張的運轉,穿著無菌制服的工作人員來回忙碌,各種先進檢測儀器指示燈閃爍,總之,在目前,世界主流乳制品生產企業的生產環境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制藥廠的環境要求。 其實,在羨慕之余,如果我們放眼國內,走進一些國內知名奶粉品牌的生產廠區,其實也會發現同樣令人欣喜的場景。 就拿奶粉生產的源頭—原奶采集環節來說,作為時下國產乳企的領軍企業,伊利采用了德國進口的“轉盤式擠奶器”,該設備可容納60頭奶牛同時進行擠奶,10-12分鐘完成一個輪回。同時,奶牛也是訓練有
“現在養個孩子可真不容易,費盡千辛萬苦生下來,光奶粉和尿不濕的花費就占據了一個月工資的一半。”相信這樣的煩惱很多新媽媽都有。不過,蘇寧紅孩子在8月12日至14日期間推出了奶粉“折扣我最大”的活動,雀巢、惠氏、美素、雅培、美贊臣等200萬罐奶粉“滿599減150”,可以暫時緩解辣媽的燃眉之急。 據了解,從8月12日零點開始,蘇寧紅孩子奶粉產品“折扣我最大”活動全面啟動,奶粉“滿599元立減150元”。同時,消費者在8月8日到11日每天免費領取的5元優惠券,在8月12日到14日大促活動期間可與滿減、訂單直降等活動共享。 蘇寧紅孩子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占據網購規模大壁江山的女性消費者中,母嬰用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作為母嬰用品領域的拳頭產品,奶粉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