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走俏,銷售利潤空間也大,一罐235元的奶粉,在另外一些大型超市僅售151元,相差84元,購買奶粉的媽媽們不妨留意一下吧! 近日,記者走訪洛陽市區幾家大型超市,發現嬰幼兒奶粉都擺在超市的顯著位置,顧客選購最多的是洋品牌,每罐價格在150至300元之間,價格差別很大,即使是同一款奶粉價格也能相差百十元。 比如惠氏金裝健兒樂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奶粉2段(進口奶源)900克一罐的在王府井和華潤萬家賣到235元,而在丹尼斯僅售151元,同樣一罐洋奶粉售價竟相差84元。 9月5日,洛陽市物價辦價格監測中心對市區王府井、沃爾瑪等6家大型超市里奶粉進行了價格采集,在檢測的30多個系列奶粉中,有15個價差在10元以上,有9個系列奶粉價差在30元以上(具體信息登錄洛陽物價信息網進行查詢)。 對此,洛陽市物價辦價格監測中心專家文正提醒廣大顧客,奶粉在市場上的銷售利潤空間大,所以超
快樂并幸福的媽媽提問: 貝因美奶粉2段怎么樣,價格是多少呀 寶寶滿6個月了,想給寶寶換奶粉,現在吃的是安貝慧的,感覺有點甜,有寶媽給寶寶吃貝因美2段的嗎,感覺怎樣呀,價格是多少呀,謝謝各位寶媽了 網友媽媽最佳回答: 寶兒1218: 沒有喝過,適合寶寶的就是最好的。周圍寶媽都給寶寶喝美贊臣,是最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不容易上火,口感比較清淡以后方便輔食的添加。無論喝什么奶粉都要記得兩頓奶粉中間給寶寶喝一次溫開水,因為奶粉的含水量沒有母乳那么多。 貝因美奶粉2段怎么樣,價格是多少 網上其他回答 大米媽咪:我們吃的是貝因美冠軍寶貝,覺得還行,一直在吃呢,一盒84快多,不過都是活動時候買的,基本就是76左右吧。 妍好:還可以哦,之前就是給寶吃的這個160元,不過我現在
美素奶粉,源自荷蘭的皇家菲仕蘭乳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879年,至今已擁有130多年歷史,是世界領先的專業乳品公司。2008年,荷蘭最大的兩家奶制品巨頭 ——皇家菲仕蘭乳品有限公司和坎皮納公司正式合并,成為皇家菲仕蘭坎皮納乳品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乳品公司之一。 美素奶粉價格表 美素港版金裝美素力奶粉1段 900克/聽 0~6個月 牛奶粉 135元/聽 美素港版金裝美素樂奶粉2段 900克/聽 6~12個月 牛奶粉 135元/聽 美素港版金裝美素高奶粉3段 900克/聽 1~3歲 牛奶粉 135元/聽 美素港版金裝美素恩奶粉4段 900克/聽3~6歲 牛奶粉 135元/聽 美素(大昌版)美素力奶粉1段 400克/袋 0~6個月 牛奶粉 65元/袋 美素(大昌版)美素樂奶粉2段 400克/袋 6~12個月 牛奶粉 65元/袋
在百度搜索“進口奶粉”四個字后,我們看到的,幾乎清一色是進口奶粉的負面信息,可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進口奶粉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我們不禁試問,問題頻出的進口奶粉是如何有這樣的底氣將價格一漲再漲?更奇怪的是,即使進口奶粉負面信息這么多,家長的購買欲望依舊未減。記者認為,這種種“怪相”,是家長們內心對“進口即高端”的原始定義導致的。 記者走遍了市內各大商場超市和孕嬰店后發現,進口奶粉、原裝進口奶粉依然擺在貨架最顯眼的地方,個別品牌價格甚至有略微上調。尋找進口奶粉品牌的家長依舊很多。在問及家長們為什么在進口奶粉負面信息這么多的時候依舊選擇購買時,家長們的答案雖有不同,但也無外乎這幾點:第一,對國內奶粉之前出現的一些安全事件依舊忌憚。第二,進口奶粉價格較高,“好貨不便宜”的心理。第三,對發達國家
一罐洋奶粉:國外78元國內230元 昨日(12日),記者來到一些超市調查,賣場促銷員證實了洋奶粉近日“又一次漲價”,漲價幅度超過10%。雖然聲稱漲價理由是“配方升級”,但是洋奶粉國內外售價懸殊,這樣的漲價理由也太蒼白無力了。有的洋奶粉國內售價竟是生產國當地賣價的三倍。 洋奶粉頻繁提價價格漲幅是CPI的4倍 “古諺說‘不養兒不知父母心’,現在應該改成‘不養兒不知奶粉貴’。”一條微博如此精辟地表達。 “現在只有3、4段的還有舊包裝,其它的都換成了新包裝,配方升級了,每罐的價格也上漲了二三十元。”昨日,在家樂福超市的奶粉賣場,多美滋奶粉促銷員胡小姐告訴成都晚報記者。據了解,3段的多美滋金裝金盾900克裝奶粉,舊包裝售價為174
準爸爸陳慶在超市看完奶粉、尤其是洋奶粉價格后,驚嘆一句:“太貴了”。洋奶粉經過了又一輪的漲價后,價格不僅僅是超過原產國,也已經超過歐美,完全稱雄世界了。這個年輕的準爸爸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這洋奶粉價格就成了世界冠軍呢?與此同時,據乳品行業專家王丁棉的統計,“在一線市場,國產品牌奶粉的占有率僅2%。” 洋奶粉越來越貴,卻牢牢占據著市場份額,怎樣解釋這個悖論呢? 市場 洋奶粉霸占貨柜一桶200起 在家樂福長長的奶粉銷售區通道里,洋奶粉占據了絕大多數的貨架。只有在通道的盡頭,記者才看到了幾個國產奶粉的蹤跡。低于200元的進口奶粉幾乎找不到,而這正是幾款國產配方奶粉的價格。 記者在現場看到,常見的洋奶粉低端系列也在三百左右;高端系列的價格在四百以上。當然,相比洋奶粉的高高在上,國產奶粉的價格相對還是比較親民,基本上
近期,包括多美滋、美贊臣在內的多個洋奶粉品牌再度被曝提價。這是部分洋奶粉一年來第四度調漲。洋奶粉屢屢提價,漲價理由無外乎四種:成本論、配方說、關稅論以及更換包裝說。消費者不禁要問,這些提價理由能不能站住腳? 今年以來,國際大包奶粉原料價格,從2011 年七八月的3.9萬元/噸開始回落,2012年一季度基本穩定在3.05萬元至3.1萬元/噸。另據業內人士介紹,洋奶粉根據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體質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成分,這些相對奶粉本身而言其實微不足道,以微調配方為名加價,不靠譜。也有企業以奶粉進口關稅問題為漲價托辭。但實質上今年年初關稅回調,并不存在新負擔。關于“更換包裝說”,銷售人員表示,盡管換了新包裝,配方并沒有改變,奶粉口感也完全相同。 近年來,由于國產奶粉質量問題頻發,客觀上助推了我國奶粉消費者對洋奶粉的依賴。洋奶粉廠商和銷售方也恰恰抓住了這種心
國內部分洋奶粉價格為原產地4倍 在對國內乳制品信心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原裝進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經成為中國父母的首選。在他們看來,與其花低價買可能有問題的國內乳制品,不如花高價錢買健康的洋奶粉。 那么,洋品牌奶粉高高在上的價格是否合理呢?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連芳坦言:“洋品牌奶粉賺取暴利是業內公認的事實。無論是和其原產地,還是周邊國家、地區相比,國內在售的洋品牌奶粉堪稱全球最貴。” 而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國內售賣的高端“洋奶粉”價格竟達到國外官網售價的4倍。為了求證,記者通過多番調查和比價后發現,“洋奶粉”在中國內地的售價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最高。 記者在北京一家專門出售進口商品的超市中看到,德國原裝進口的有機嬰幼兒奶粉2段的價格為318元/600克。但是,如果通過淘寶直接找
近期,包括多美滋、美贊臣在內的多個洋奶粉品牌再度被曝提價。這是部分洋奶粉一年來第四度調漲。洋奶粉究竟為何輪番漲價,成本上升、配方調整抑或是改換包裝等漲價理由,站得住腳嗎?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對許多消費者來說,洋奶粉輪番漲價已不是新鮮事。僅過去一年間,部分洋奶粉價格“你方漲罷我登場”,價格一路走高。惠氏、雅培、美贊臣、雀巢等都躋身其中。 今年以來,洋奶粉輪番漲價的頻度越來越高。從過去的“半年一漲”,正在變為“一季度一漲”,漲幅也從一般的10%向20%甚至更高躍進。 近日在位于上海徐匯區的某大型連鎖超市內看到,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啟賦”第一階段900克裝的售價已經突破了400元。此外,達能嬰幼兒營養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多美滋“優階”系列嬰幼兒配方奶粉也以不
多美滋奶粉在華“升級”提價 記者昨日從達能旗下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商多美滋處獲悉,該公司將“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名為“優階”系列的新嬰幼兒配方奶粉,值得注意的是定價更高的新產品推出后老產品就“告退”,在網絡銷售渠道價格已顯示約有逾一成的提價。這意味著,在國內乳業風波不斷的環境下,自去年以來國內主流的“洋奶粉”已接力完成了約10%的漲價。 新系列產品比原產品最高漲價23.5% 昨日,在給記者的一份通報中,該公司表明這是達能嬰幼兒營養首次在亞洲地區推出新品。據悉,除了中國,“優階”產品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同步上市。在另一份說明里,該公司證實在新產品上市后原多美滋金裝金盾產品不再銷售。 盡管多美滋未列明新產品指導價,不過昨日記者
洋奶粉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比越來越大,在媽媽們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雖然洋奶粉在進口檢驗檢疫時,屢次被檢出不合格,但卻未能影響其在媽媽們心中的地位也未牽制其漲價的腳步。一面是質量問題頻頻,一面是漲價次數頻頻,洋奶粉真就那么好么? 有業內人稱,洋奶粉一直都標榜高品質好奶源,因此價格也比國產奶粉高許多。國產奶粉出現的一些惡劣事件使得媽媽們再貴也會去買洋奶粉,頻繁的出錯也使洋奶粉好的這個“信念”更加的堅定。 洋奶粉問題頻現價格照漲 是陷怪圈還是國企仍未強大 同樣是出現質量問題,洋奶粉卻仍然受追捧。不排除是消費者盲目地將產品品質與其價格及產地掛鉤,相信高價就擁有高品質。如果想要改變現狀,讓消費者恢復信心,還是需要國產乳企從生產、管理、制度上嚴格落實,讓自身強大起來。出現問題監管部門要嚴格處理,才有可能杜絕問題的發生,才能重獲信心。
品牌洋奶粉集體漲價,可能是為了配合漲價,從今年6月開始,雅培、美贊臣、惠氏等品牌洋奶粉大多數更換了新包裝,價格也隨之更新,均有5%到10%的漲幅。未來一兩月家長購買洋奶粉又要多掏錢了。 記者昨天從市內多家商超了解到,包括多美滋等品牌已經發出調價通知,平均價格上漲10%左右。 昨日,記者走訪了本市幾大超市,發現架上在售的洋奶粉品牌主要是惠氏、雅培、多美滋和雀巢等,售價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可能是為了配合漲價,從今年6月開始,這些奶粉大多數更換了新包裝,價格也隨之更新,均有5%到10%的漲幅。 有商家表示,其實,早在4、5月份,包括雅培、美贊臣、惠氏等先后調價,價格全線上調8%~10%。“漲價的原因是原材料漲價,還有的是換新裝新品”。緊接著,6月份收到多美滋的漲價通知,原因是要換新包裝。 記者昨天走訪市場也看到了這一幕,在家樂福,新包裝多美滋已經
價格變化幅度未超食品 記者從家樂福、樂購、聯華等賣場超市的采購部門獲悉,近期確實有部分洋奶粉的價格有所變動,但變動周期和漲幅并不一致。家樂福方面表示,6月初明治奶粉的價格有所調整,漲幅在13%左右;樂購方面表示,美贊臣的奶粉價格在5月完成了小幅提價;多美滋在7月進行了價格調整,漲幅在7%至13%。多美滋優階貝護3階奶粉,以該品種400克包裝為例,7月之前售價160多元,現在的價格是198元,但超市營業員介紹,這是因為該款奶粉從7月起更換了包裝,配方也有所調整。 記者從上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上海市場奶粉價格累計上漲4.7%。這一漲幅是根據價格調查的相關規則,選取市場中若干種品牌、特定規格的奶粉作為“價格錨”,每月定人、定點、定期跟蹤計算得出的平均價格變化情況,其中既涉及洋品牌,也包括國產品牌。而1月至5月,上海市場
市場上再次傳出洋奶粉漲價的聲音。昨日有消息指出,多美滋、美贊臣由于奶粉配方升級,奶粉價格均有上調。此外,雀巢、雅培等奶粉均出現了不同形式的漲價。對此,昨日多美滋表示,將推出新品,價格較老產品有所上調。 多美滋稱新品成本增加 昨日記者分別聯系上述洋奶粉企業。多美滋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多美滋要推出新一代產品,因為相關研發投入以及成本的增加,新產品價格比原金裝金盾產品有一定增長,但是配方全面升級,依然物超所值。 惠氏中國區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今年公司層面并無調價行為,個別地區反映的漲價可能是零售渠道行為,也可能是有的超市賣場做完促銷后恢復原價,讓消費者感覺到價格比促銷時上漲了。 美贊臣、雅培中國區相關負責人昨日均表示,對價格問題不做評論。 終端銷售漲價促銷并存 國內母嬰用品網紅孩子購物網客服人員昨日向記者介紹,截至昨日,其銷售的美贊臣、多美滋、惠氏等洋奶
去年12月份,記者走訪超市,發現多家洋奶粉都掀起漲價潮。昨天記者再次走訪市場,發現一些洋奶粉在換了包裝、升級配方后,價格又悄然提高。昨天,記者聯系了惠氏等三家客服,他們均表示,奶粉沒有統一價格,各地經銷商根據利潤空間不同調整價格。 近日洋奶粉又悄然掀起漲價潮 去年12月末,我市沙河口區一家大型超市雀巢能恩一段900g奶粉售價324元/罐,昨天,記者再次來到這家超市,雀巢能恩一段900g奶粉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800g一罐的超級能恩,售價變成了365元。促銷員說,這罐奶粉沒漲價,上市就是就這個價格,雖然量少了,但配方升級了,對寶寶更有利。 在某超市惠氏奶粉專柜,記者看到惠氏金裝健兒樂、幼兒樂、學兒樂的包裝全都加上了“全新升級”的字樣,惠氏一階段金裝愛兒樂900g從幾個月前的235元漲至248元,但目前惠氏二階段金裝健兒樂價格仍舊是半年前的價格
在5月份雀巢、惠氏相繼提價后,近期美贊臣又傳出漲價的消息,提價10%以上。據悉,這是美贊臣今年3月后的又一次提價。 昨日,商報記者走訪我市多個超市及母嬰店獲悉,近期洋奶粉的確在漲價。在位于大坪的百盛超市,銷售人員向記者證實,美贊臣A+900克罐裝一段奶粉由254元上調至287元,一罐漲了33元,一段400克裝的由98元漲至110元,照此計算漲幅超過10%。 永輝公共事務部經理帥振怡向記者證實,近期美贊臣方面稱由于奶粉配方升級,每罐奶粉價格均有上調。 中國奶業信息網CEO王瑋表示,近期牛奶三聚氰胺國標低于國際標準16倍的傳言,再次觸動著消費者神經,洋奶粉或借機漲價。
長春市民張先生最近給兒子買奶粉,發現常買的美贊臣漲價了。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多品牌洋奶粉上調價格,美贊臣在長春漲價超過10%。就連換個新包裝,價格也要漲一漲。 “現在的奶粉真是買不起了,一桶奶粉都快漲到300元了。” 多數洋奶粉品牌相繼調價 早在今年5月份,就傳出了雀巢、惠氏等洋奶粉漲價的消息。且雀巢官方此前向記者證實,旗下部分奶制品價格上調,對產品進行了“指導價漲幅最大不超過5%”的調整。 據親親寶貝網了解,時隔2個月,又一洋奶粉品牌美贊臣也傳出了漲價的消息。 在長春五馬路附近的一家孕嬰用品連鎖店,店員周女士透露,“美贊臣確實調價了,像900g罐裝的嬰兒A+(一段),原來是251元/罐,現在漲到了279元/罐,一罐漲了28元錢。”她說。按照此價格計算,美贊臣該品類奶粉漲價幅度達到了11
新西蘭商品價格跌至33個月以來最低價格,其中奶粉等乳制品引領價格暴跌的“先驅”,全脂奶粉價格下跌7%,主要是因為歐洲的債務危機拖累了全球的乳品價格。 6月份澳新銀行商品價格指數下跌2.4%,連續第五個月下滑,自2010年3月以來,下跌指數再次被刷新。 今年5月,全球乳業巨頭恒天然下調2012/2013年新產季原奶收購價,以應對全球商品價格下跌的局面。奶農本以為從2011/2012奶價已經走出來,但是新一季的“悲劇”依然還會重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