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馬牙
嬰兒馬牙是什么?嬰兒馬牙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是指寶寶在出生4-6周時,口腔上顎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不需要治療。
嬰兒馬牙是什么?
嬰兒馬牙是指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后4~6周時,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
“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后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
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可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愈合。
嬰兒馬牙出現時間: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后4-6周開始長馬牙。
嬰兒馬牙消失時間:嬰兒百日后就會消失,不會再長。
嬰兒馬牙的特點
馬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于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
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后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
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狀以及內部結構都不像牙齒,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它是牙齒發生過程中伴發的現象,并不是人人都長。
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頭摩擦,經過一段時間后“馬牙”便會自行脫落。
嬰兒馬牙注意事項
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輕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兒的口腔衛生,這樣做才有利于保護孩子的健康;
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可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愈合。
溫馨提示:
有些人不知道“馬牙”的來歷,以為是一種病,拿針去挑,或用布去擦,這都是很危險的,因為嬰兒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豐富,而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針挑和布擦損傷了口腔黏膜。
相關文章:
嬰兒為什么長馬牙?大多數嬰兒在4-6個月的時候牙床上長出像米粒搬大小的白色顆粒,這種顆粒就是醫學上所稱的“馬牙”。馬牙不是牙齒,家長不要去擦拭或者用針挑破,容易造成口腔炎。那么,嬰兒為什么會長馬牙呢?嬰兒馬牙是怎么回事呢?
嬰兒為什么會長馬牙?
嬰兒馬牙是指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后4~6周時,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牙齒發育過程中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疾病,家長不需要帶寶寶治療。
嬰兒馬牙的形成原因:
1、馬牙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口腔粘膜上皮增生加厚,形成牙板,牙板繼續發育形成乳牙胚;
2、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牙板就會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這就是“馬牙”,也叫“板牙”。
嬰兒馬牙的癥狀
1、嬰兒馬牙是米粒大小的白色或者黃白色顆粒狀,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燥、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于局部發癢、發脹等暫時不適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處理。
2、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狀以及內部結構都不像牙齒,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
3、馬牙不是病,它是牙齒發生過程中伴發的現象,并不是人人都長。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頭摩擦,經過一段時間后“馬牙”便會自行脫落。
相關文章: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很多家長容易把馬牙和鵝口瘡相混淆,這樣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口腔炎癥或者耽誤鵝口瘡的治療時機,都會對寶寶產生危害。那么,家長該怎么區別馬牙和鵝口瘡呢?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產生原因不同
馬牙原因:馬牙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口腔粘膜上皮增生加厚,形成牙板,牙板繼續發育形成乳牙胚;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牙板就會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這就是“馬牙”,也叫“板牙”。
鵝口瘡原因:鵝口瘡是一種由真菌感染的兒童口腔疾病,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表現于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當寶寶身體較弱時會發病。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癥狀不同
馬牙癥狀: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于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后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
鵝口瘡癥狀:鵝口瘡通常在牙齦周圍形成,周圍無炎癥反應,有斑片狀白膜附著,形似奶塊。用棉簽可輕輕剝去。剝去白色黏膜后,基底部充血明顯。輕微感染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的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發生群體不同
馬牙:無特殊群體,一般發生在4-6個月的寶寶身上,會出現馬牙,并在滿百日后逐漸消失,并不再發生。
鵝口瘡:通常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產生的后果不同
馬牙產生后果:正常生理現象,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于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
鵝口瘡產生后果:如果不及時治療,斑點狀霉菌會越長越多,可融合成片或連在一起,且厚度增加。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霉菌性腸炎和霉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處理方法不同
馬牙處理方法:會自行脫落,無需處理,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可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愈合。
鵝口瘡處理方法:可以用2~3克碳酸氫鈉(小蘇打)溶于100克水中(1.5%的碳酸氫鈉溶液也可以),每天飯后清洗口腔,一日3次;如果癥狀沒有緩解要去醫院檢查治療。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分方法
專家提醒,如果發現孩子口中有白點,家長可以用棉簽擦一擦,如果白色可以擦掉,極可能是患了鵝口瘡。
知識延伸:寶寶患鵝口瘡怎么辦
用藥治療
1、局部用藥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局部用藥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2、全身用藥
癥狀嚴重的寶寶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處,或用1%龍膽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藥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龍膽紫溶液滴于新生兒的舌下,讓其舌頭活動而轉涂到整個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時補充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壓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3、媽媽飲食
哺乳媽媽的飲食清淡,忌辛辣、酒類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過飽,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湯。小兒奶瓶、奶頭、餐具應經常清潔消毒。
按摩治療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兒俯臥,家長以手掌蘸少許麻油,沿脊柱兩側以小魚際著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熱為度。
4、清胃經50次,揉板門50次,然后,從橫紋推向板門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鐘。
相關文章:
嬰兒馬牙怎么處理?很多家長在發現嬰兒長馬牙的時候,會用針去挑破,或者用布擦拭。這樣做往往會擦傷嬰兒口腔,引發口腔炎癥甚至是敗血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嬰兒馬牙怎么處理的相關知識吧!
嬰兒馬牙怎么處理
嬰兒馬牙是米粒大小的白色或者黃白色顆粒狀,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燥、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于局部發癢、發脹等暫時不適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處理。
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狀以及內部結構都不像牙齒,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馬牙不是病,它是牙齒發生過程中伴發的現象,并不是人人都長。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頭摩擦,經過一段時間后“馬牙”便會自行脫落。
注意:
1、爸媽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兒的口腔衛生,切不可以拿針去挑或者用布去擦,這樣做非常危險,容易傷害到寶寶薄嫩的口腔黏膜。
2、正常新生寶寶不需要做口腔護理,只需要在喂奶后給寶寶擦凈口唇、嘴角、頜下的奶漬,保持皮膚粘膜干凈清爽就可以了。
3、如果是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的寶寶就需要做口腔護理。
如何為嬰兒做口腔護理
一般來說,嬰兒無需做口腔護理,只需要擦干凈奶漬、口水,讓皮膚黏膜保持干凈即可。如果寶寶出現了口腔疾病,才需要特殊護理。
準備用物:
護理籃內放治療碗一個,內放生理鹽水浸泡的大棉球6個,消毒液體石蠟油1瓶,或煮沸過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鑷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壺1個(內放溫水),小毛巾兩塊。
操作步驟:
1、做口腔護理前,先洗凈雙手,將新生兒側臥,用毛巾圍在頦下及枕上,防止沾濕衣服及枕頭。
2、用鑷子夾住鹽水棉球1個,先擦兩頰內部及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每擦一個部位,至少更換一個棉球。
3、注意勿觸及咽部,以免引起惡心。
4、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凈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蠟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內根據需要涂藥。
注意:
媽媽要注意做口腔護理的時候,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潔衛生,經過消毒才可以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過多,防止寶寶將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時動作要輕,棉球要夾緊,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相關文章:
用針挑,用布蘸鹽水或淘米水擦破馬牙,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嬰兒口腔粘膜很嬌嫩,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全身抵抗力極低,如果用針挑破或用布擦掉“馬牙”以后,會引起粘膜損傷很可能使細菌從破損處侵入,引起炎癥。
口腔炎癥不僅使孩子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細菌會進入血液循環中,嚴重的可能引起嬰兒敗血癥。有些人不知道“馬牙”的來歷,以為是一種病,拿針去挑,或用布去擦,這都是很危險的,因為嬰兒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針挑和布擦損傷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發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發生敗血癥,危及嬰兒生命,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可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愈合。
相關文章:
懷孕二十一周,恭喜各位媽媽,艱辛的懷孕過程已經過去一半了。懷孕第21周時,胎兒發育的更加完善了,媽媽們這時候孕期保健要做好,對日后的生產有很大幫助。這一周的營養也同樣很重要。本文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懷孕21周胎兒的發育情況、懷孕21周孕婦的身體變化、懷孕21周準爸爸注意事項、
寶寶1歲2個月一般開始學走路,可以扶著家里的家具一步步的走起來了,雖然走得不穩,爸媽不要急哦,1歲2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愿意開口說話,但是可以有意的聽懂爸爸媽媽的一些詞了,仔細觀察寶寶的成長變化,心里別提多開心呢。
冬季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癥狀,一想到冬季的寒冷就害怕。那么手腳冰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