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
寶寶長大了就要走進學校花更多的時間與更多的人相處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寶寶發揮出他們的交際能力,但是有的寶寶似乎怎么合群,這是什么原因呢?家長該怎么辦呢?
寶寶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障礙,與別的小朋友不合群,這會對寶寶今后的成長和發展都產生不利影響。那么,寶寶不合群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多數是與家庭環境有關系。
陳爸爸最近老是眉頭緊鎖,只為2歲的兒子不愿和其他小朋友玩而發愁。“是不是送去早教班看看?那邊孩子多,可能會打成一片。”沒料到陳爸爸說:“去過兩次了,還是不合群。”
隨著孩子開始走路,家長的困擾逐漸轉移到孩子如何與小朋友相處的問題上來。為什么我家寶貝就是喜歡獨自站在一旁看著別的孩子玩或者只是粘著爸媽玩?莫不是性格有什么問題?有些家長擔心:我的寶寶是不是有點不合群?專家表示,其實合群是一種發展能力,也就是孩子必須發展并建立出一種與他人互動和“符合群體要求”的行為與技能。能力還沒有建立,是無法合群。剛開始學習社交技巧的孩子出現“不合群”多數是正常現象,家長要注意養育方式和家庭環境是否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利影響。>>>>>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
不合群的孩子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類表現為愛哭鬧、愛搗亂、愛逞能、愛惹是生非。
1.心理壓抑
父母感情不和或者家庭遭受挫折,造成孩子孤僻性格不愿接受人。
2.依戀成人
一部分家庭把孩子撫養和寄養在私人家里,因為從小沒離開過成人的懷抱,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差。入托以后愛哭鬧,有的甚至出現神經紊亂現象:哭叫著要小便,卻硬是不肯尿在便盆里,剛拿掉便盆就尿褲子。平時不和孩子們玩耍,情愿一個人,適應托兒所的生活比較困難。
3.環境束縛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保護過嚴,不準街串門。由于孩子長期失去與人交往的機會,顯得很膽怯,見以陌生生人就態度不自然,更不會主動找小朋友玩耍。有的獨生子女,由于家長溺愛,養成任性、霸道、自私的性格,不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
1、不積極投身集體活動
有些寶寶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有的甚至不肯參加,他們情愿站在一旁觀看,也不愿投身其中。有個寶寶在入園初期對班里組織的活動很冷淡,哄他不聽,拉他不去,說他不睬。問他為什么,他冷冷地說了兩個字:“沒勁兒”。
2、不喜歡爭論
寶寶的天性一般是好動好說,遇到一些事情喜歡爭論。這種爭論是一種交往形式,并不是壞事。一些寶寶卻從不與別人爭論,別的寶寶想與他爭論都不搭腔。
1、學音樂
團體性的音樂活動,能培養兒童間互相合作的精神,將成長中的人格引向樂觀、積極與合群。小麗屬于內向性格,平時不說話,也不跟朋友一起玩。幼兒園教師把情況告訴小麗媽媽,并建議小麗媽媽送小麗去唱歌班學唱歌。雖然剛開始,小麗也只是跟著大伙兒一起唱歌,但是小麗的優美聲音讓教唱歌的老師表揚小麗,小伙伴們開始注意小麗,并和小麗說話交流。
2、體育活動
體育運動往往是群體活動,多參加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寶寶的"合群"性格。因此,家長應該特別鼓勵寶寶結交更多愛運動、體能好的小伙伴,以便寶寶在后者的帶動下提高參與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戶外活動
多帶孩子到游樂場玩,讓他學會排隊買票、排隊上滑梯、按秩序上,等前面的滑下后自己才開始滑,學會同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4、親子互動
良好的親子關系能夠使寶寶建立起與人交往時最初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寶寶與你們之間安全的依戀關系能夠為寶寶的社會交往活動提供最安全、最強有力的支持。
對于害羞、內向的寶寶,多鼓勵他,多支持他,允許他的探索行為,引導他與周圍不同年齡人的接觸、交往。如見到鄰居家的奶奶、爺爺主動打招呼,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在騎車,鼓勵寶寶也去試試。
5、與老師積極溝通
聯絡老師,在游戲時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孩子當眾講話的能力。教師還要多多鼓勵、多表揚這樣的孩子,提高他在小朋友中的地位。
通過幼兒園老師,創造優勢互補的交往環境。老師可以把內向、不擅交往的幼兒與外向、善于交往的小朋友分在一組,同伴的示范、影響在孩子發展過程中意義非凡。要善于利用同伴影響的作用,讓孩子學會交往。
相關文章
還可以輸入140字
懷孕二十一周,恭喜各位媽媽,艱辛的懷孕過程已經過去一半了。懷孕第21周時,胎兒發育的更加完善了,媽媽們這時候孕期保健要做好,對日后的生產有很大幫助。這一周的營養也同樣很重要。本文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懷孕21周胎兒的發育情況、懷孕21周孕婦的身體變化、懷孕21周準爸爸注意事項、
寶寶1歲2個月一般開始學走路,可以扶著家里的家具一步步的走起來了,雖然走得不穩,爸媽不要急哦,1歲2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愿意開口說話,但是可以有意的聽懂爸爸媽媽的一些詞了,仔細觀察寶寶的成長變化,心里別提多開心呢。
冬季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癥狀,一想到冬季的寒冷就害怕。那么手腳冰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