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快一點,再快一點……”我坐在出租車司機的身后,身體前傾,眼睛直視前方,不斷地懇請司機加速。你們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迫切嗎?因為我剛成為一名商報小記者,今天和鴕鳥、恐龍有個約會……
進入恐龍的園區,那里到處是灌木、沙丘、大樹和滿地枯萎的樹葉,大風把沙土卷起撒在空中,沙子飛到人們的衣服里、頭上,我仿佛來到侏羅紀時代,調皮的春風是想讓大家感受一下侏羅紀時代的氣候呢。
“啊,好大的恐龍!”不知誰喊了一聲,只見一只身高十幾米的大恐龍站在大家的面前,它甩著尾巴,嘴巴一張一合,露出里面的小牙齒,脖子細長來回的晃動著,好可怕呀!這時講解老師笑著對大家說:“恐龍分為兩種,一種吃肉,一種吃植物,吃植物的恐龍四肢粗壯,脖子細長,牙齒較小;食肉的恐龍前肢小、后肢粗壯,牙齒鋒利。”
隨著講解老師的介紹,我認識了劍龍,它的背上有像劍一樣的刺,當攻擊時背上的刺會變紅;三角龍因頭上有三個尖角而命名;汝陽龍身高達十八米;最有趣的要數慈母龍,在工作人員挖掘的時候,發現慈母龍下面有幾個恐龍蛋,原來慈母龍會細心保護這幾個蛋,所以叫起名慈母龍。
為什么強大的恐龍會突然滅絕呢?大家眾說紛蕓。科學家推理出六種可能性,其中有氣候變遷、大陸漂移、被子植物中毒、酸雨……,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定與環境惡化有關。
帶著一絲遺憾,我又來到鴕鳥養殖場。鴕鳥有一個扁扁的嘴,黑灰色的羽毛,長長的腿,是鳥類中不會飛、跑得最快的鳥,但卻很笨。因為鴕鳥的視力很差,見到綠色就跑過去吃,連綠色的塑料袋也去吃,所以說它是最笨的鳥。
我還聽講解老師介紹:“鴕鳥是恐龍的后代,不管從外形或骨骼上看,都有幾分相似,在恐龍的品種上,還有一個叫“似鴕龍”的呢。”可惜,我們今天無法看到它們真實的身影。想想那場災難,真是讓人恐怖。由此,我聯想到了3月11日,日本發生的大地震,引發核幅射泄露,這些核物質會由一個國家隨著風向,被空氣及海水帶周圍的各個國家,對人類及各種動物、植物都產生很大的威脅。據科學家報道:海洋生物接觸核泄露的水,會產生異變,如果食用受到核幅射的動植物,也會受到影響。我真擔心,有一天我們人類由于受到核幅射而變成另一種動物,那幾萬年后在公園里展示的標本就是人類的模型了……
我越想越害怕,決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作為地球的公民,我們有責任保護地球——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地球將會越來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