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節奏”一詞原本用在表現音樂中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在作為網絡熱詞,更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潮漲潮落,春華秋實,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個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節奏;甚至一個人的成長,一個行業的發展,一種制度的演變,一個國家的進步等,也往往都有自己的節奏。
請以“自己的節奏”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選文體,自定立意;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名師題解】
這道作文題是“由材料引出標題”的作文題。這種命題,我習慣性地稱之為“材料命題作文”。
所謂“材料命題作文”即試題明確給出寫作題目的同時附有提示性的材料,這個提示性的材料,能夠降低審題的難度,具有提示或限定范圍的作用。它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一段簡要材料,二是作文題目(標題),三是寫作要求。從第一部分提供的簡要材料來看,既可以看成是供料作文的供料,也可以看成是話題作文的材料,也可以看成是標題作文的引導語。從第二部分看,這是一道命題作文,也可以說是定好標題的作文。因此,我們可以說它是“材料命題作文”。
它雖與話題作文類似,設計了一個“提示語”,但立意的指向與“話題作文”不同——在“提示”之后給出了明確的“命題”。這樣命題的好處是較好地處理了開放和限制的關系,既保持了話題作文的開放性,又明顯增強了對考生寫作的限制性。從寫作實踐看,這種作文確實有效地解決了以往純“材料作文”審題偏難和“話題作文”開口太寬的問題。據媒體報道,在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評改總結會上,評卷組老師介紹說,全省25萬多名普通高考考生中,約18%的考生作文成績在 42分以下,40分-49分的考生占67.75%,60分以上的僅占0.4%。福建作文題占70分,從閱卷來看,全省作文平均分為44分。按評分標準看,只要考生能夠立意準確,又能把文章寫完整,基本上就可以拿到49分左右的分數。但是最后統計的結果竟然有將近5萬的考生作文不及格。這是因為作文材料過于寬泛以及材料理解的多樣化等給考生帶來了困擾,造成考生偏題、離題、套題等。
與材料作文不同的是,“材料命題作文”這種作文命題雖是以材料引出標題或話題的形式出現,但材料與標題(話題)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寓言類除外)。材料(引導語)的作用往往僅是給考生提示寫作的角度和思維的指向,為充分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創新能力和寫作能力提供了平臺,是給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作一個引導,是用來揭示標題(話題)內涵,啟發考生的思維,幫助考生打開思路的。
寫作這類作文題首先要吃透材料,認真研讀提示語,有助于激活思維,迅速打開思路,拓寬選材空間,根據命題意圖立意,把握話題內容,確定“標題(話題)”關鍵詞重點詞意。
如“自己的節奏”這道題,“提示語”是解讀、構思的切入點。我們審題時,就要善于抓住關鍵詞或關鍵句理解材料的含義:
第一,審讀材料,把握關鍵。
材料共兩句。第一句的關鍵詞是“有規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句的關鍵詞是“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奏”、“每個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節奏”、“一個行業、一種制度、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節奏。
第二,審讀命題,領會內涵。
“自己”,并非第一人稱專有代詞,它既可指“自身,本身”,也可指“屬于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所以,文章所寫的對象,可以不分貴賤、不分男女、不分老少,甚至不分場景、不分對象……
標題中最關鍵的一個詞自然是“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