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湘西的路應是很多萬年以前就有的,那時候的土著先民們以原始的方式穿行在大山和叢林之間,頑強、堅韌的腳步踏出了一條條汗與淚浸潤的道路。這路蜿蜒在一件件蒼老的文物里,曲折在一座座無名的古墓中。雖然,這路沒有史書的記載,但它確確實實鐫刻在人類歷史的深處。
里耶秦簡的出土,無疑是湘西的路在文字中最早的見證,一片片簡牘以平地驚雷之勢攻破了湘西原是不毛之地的說法。幾個小小的平常的枯井,把湘西的路引向一個令人浮想翩翩的無限的空間,這是湘西人不可替代的驕傲。在虛幻的世界里,沿著這條路,可以見證湘西先民們生活的喜怒哀樂。
而在現實中,湘西的路是從山寨里的小徑開始的。那些或石板或泥巴的小徑是山寨的脈管,從這座房檐下開始,連接到那座屋角,拐一個彎又伸至另一方階檐,就這樣七彎八拐地把一個散落在大山深處溝溝岔岔之間的房屋結構成了能夠稱之為寨子的整體。于是,這寨子便有了靈魂,有了生氣。沿著這小徑,就走出了親情,走出了一個個有滋有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