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姓周,學識淵博,人也隨和,可他經常出些“怪招兒”,所以同學們背地里稱他——“怪”老師。他雖有耳聞,卻只是輕輕地搖搖頭,并不責怪我們。
一天,周老師把班里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叫到辦公室,笑瞇瞇地看著大家,又神秘地眨了眨眼。大家愣愣地站在那兒,不知他葫蘆里裝的是啥藥。周老師慢悠悠地開了口:“我想讓你們這些小家伙干點事,咋樣?”大家互相瞅了瞅,異口同聲答道:“成!\"“好!君子一言,駒馬難追,可不許反悔!”周老師得意地笑了起來,笑得我們莫名其妙,真是個怪老師!賣完“關子”,周老師把葫蘆里的藥倒了出來,讓我們每人出一份語文試卷,要難易適中,有點有面;還要開展評比,看誰出題水平高。這有何難,不就是出題嗎?誰都會!星期一,大家把試卷交給周老師,等著老師的評判。可周老師卻叫我們把試題“公布于眾”。“糟了,上當了!”此時,大家怨聲載道,一怨別人出題難,二怨老師怪招狠。無奈,拼命地翻書、詢問、做題,不知不覺上了考場。不久一首打油詩在班里傳開了:
自己出題自己繞,繞到哪里跑不掉。
學生忙得團團轉,老師悠哉游哉了!
漸漸地這“怪招兒”發生了“魔力”。老師不再讓我們自己出題了,可它竟像磁石一樣把我們吸住了。經常是仁一群、倆一伙兒,什么代數、英語呀,地理、化學呀,各類試題都有,五花八門。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全班同學的思路開闊了,基本功更扎實,期中小考成績提高一大截,呵!這怪招兒,真叫棒!不久,一首新的打油詩出現在墻報上:
自己出題自己考,培養思路和技巧。
推薦閱讀:《教師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