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在出生最初6個月不怎么生病,可過了6個月后,咳嗽、頭痛、感冒、發燒……接踵而至。父母既擔憂又很困惑。醫生說,剛出生時寶貝不愛生病,是因為他們的體內有從母親體內帶來的免疫球蛋白,就像小衛士一樣天天保護著寶貝,免受各種病菌的侵害;而6個月后這些抗體逐漸消失,免疫力下降了,因而容易得病。那么,你的寶貝免疫力如何呢? 小測試,判斷寶寶免疫力 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具有的防御及與各種病原菌做斗爭的能力,俗稱抵抗力。0-3歲的寶貝,身體各個系統的器官組織還沒有發育成熟,抵抗外來致病性微生物的能力比較弱。因此,他們要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各種病菌的侵害,發生各種感染。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個對病菌作戰的兵團,一旦病菌入侵,便會與它們交鋒,進行反擊,使寶貝能夠正常地生長發育。 寶貝免疫力低下的3個信號 1、容易感冒,早晚經常打噴嚏,動不
寶寶有了強悍的免疫力,寶寶就能夠抵抗外來病毒的侵略;而不必等待被病毒入侵后生病了再加以藥物治療,費力費錢又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寶寶免疫力,父母不能不關注的重點話題。 加強寶寶免疫力13條軍規 先來了解下免疫力的2個特點 1、免疫力從何而來 免疫力就是機體抵御外來病原體的能力,它可以由先天遺傳獲得,非特異性地抵御多種病菌的入侵,稱為天然免疫;也可以在出生后因感染某種特定病菌而產生特異的抵抗力,稱為獲得性免疫。正是免疫系統的積極工作,構筑了人體防病的"長城"。 2、免疫機能逐漸成熟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后,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增強寶寶免疫力的“13條軍規” 第1條: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可以說母乳是人生
診病是醫生的責任,發現孩子的疾病征兆卻是家長的責任。為此,美國《育兒》雜志特別撰文指出,媽媽的職責就應該是密切觀察,準確報告,只要常做記錄,就不怕找不到疾病的蛛絲馬跡。 斜視。新生兒的眼睛多數會出現游離,但長到3—6個月就基本可以聚焦于同一個目標了。建議家長每星期用手電筒給寶寶查一次眼睛。檢查時,手電筒距寶寶眼睛15—30厘米,照射角膜表面,看角膜上光點的位置是否相同,如出現差異,就要請醫生進一步檢查。 中耳炎。癥狀與普通感冒近似,比如鼻塞、低熱、躁動等,但除了這些表現,患了中耳炎的寶寶還常會抓耳朵,或是不想躺下,要換姿勢吃奶。此外,眼角內側有黃色液體排出、夜間經常驚醒、鼻腔分泌出濃黏液、眼睛四周出現藍眼圈、眼皮下垂,都可能是中耳炎的征兆。 發育遲緩。除非孩子的發育遲緩太嚴重,一般很難引起醫生的注意。建議家長做一本寶寶發育觀察手冊,準確記錄
兩天,三天,四天,五天,寶寶還沒有排便?媽媽們的心里已經焦急萬分了,不想給寶寶用藥,但如果作其發展,便秘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可又不那么容易糾正,對此,媽咪們真是既著急又頭痛。其實,只要對寶寶便秘的原由加以了解,那么,一定會找到應對便秘的萬全之策。 ·絕大多數寶寶便秘并非病理原因所致 ·判斷寶寶便秘的4條標準 ·8種家庭療法應對寶寶便秘 矯正飲食 食補纖維素 增加腸道益生菌 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 訓練排便習慣 適當運動 直腸或肛門局部刺激 便秘在嬰幼兒中較為常見,根據引起便秘的不同原因可分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便秘,這類便秘較多見,經過調理飲食、生活作息后可以改善。另一類是病理性便秘,其原因包括先天性幽門狹窄、腸道閉鎖、直腸或肛門狹窄、腸梗阻、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等,這些病理原因引起
小孩子被食物噎住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很著急的事,有時候可能會很緊張,慌亂,一時間無法想到搶救的對策,在這兒,親親寶貝提醒父母們,小孩子被食物噎住搶救的"黃金時間"是在1-4分鐘,4分鐘內還無法將堵塞物取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出現窒息,但仍保留心跳,只要盡快進行搶救,患兒都可以搶救過來。 兒科專家提醒:無論何種自救,首先要先撥打120,在等待救援的同時,要依據患兒的清醒程度進行家庭急救。 對于神志清楚的噎食患兒 要使其主動用力咳嗽,通過咳嗽產生的氣流,將堵塞呼吸通道的食物清除出來,或造成可以保持呼吸的空隙;同時要讓患兒坐著,上身前傾,施救者在患兒的背后兩肩胛之間,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擊四下;或者施救者以雙臂,從患兒背后合抱其腰部,手在前合成手掌,對準患兒上腹部,以拇指側快速向內上方沖擊四次;以便把氣道內或聲門處的食物排出,或造成空隙
根據親親寶貝做的相關統計,在帶孩子看病過程中,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 遇到孩子突然生病,38%的人會不假思索馬上帶孩子去醫院。 84%的人走出醫院的大門之后,才想起來很多應該問醫生的問題還沒有問。 63%的人在孩子的一次病程中,去過2~3家醫院或看過2~3個醫生,不但頻繁換醫院,還頻繁換藥。 44%的人不關注醫生開了什么藥,搬回家才發現許多藥家里就有。 38%的人以為孩子的病不輕,但醫生卻說沒事。 20%的人回到家里就忘記了藥該怎么吃,孩子該怎么護理…… 竅門1:分析病情決定就診時間 CASE:一個媽媽抱怨,說孩子深夜突然發燒到38℃,兒童醫院的急診卻人山人海,足足等待了3個小時才看上病,等返回家中時天已經快亮了。這一夜孩子又累又餓又煩躁,反而加重了病情。這位媽媽也直后悔:還不如先給孩子退燒,讓孩子好好睡一
腹瀉是嬰幼兒常見問題之一,輕則造成寶寶營養不良,重則導致一些重大疾病,所以寶寶出現腹瀉后,專家提醒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引起重視,通過觀察找到腹瀉的原因,不要以為就是簡單的吃壞了肚子,或者著涼了;也不要擅自給寶寶吃止瀉藥。因為,引起寶寶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爸爸媽媽們要找出原因,對癥下藥。 寶寶腹瀉的6種可能及相應對策 腹瀉可能1:生理性腹瀉 生下沒幾天就開始腹瀉,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黃色或黃綠色,少則2-3次,多則4-5次,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但寶寶長得很好,也不見瘦。這種癥狀在醫學上稱“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于6個月以下純母乳喂養的寶寶。 預防: 媽媽要少吃蝦蟹類食物及各種生冷食物。 護理: 如果不能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和清洗臀部,還可能引起紅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濕了就得換同,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
預防呼吸道感染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則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嚴重得多。讓寶寶到大自然中去鍛煉,有氧鍛煉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數父母都是怕寶寶凍著,很少有怕寶寶熱著的,早早就給寶寶穿上厚厚的衣服,蓋上厚厚的被子,天氣剛剛有些涼意,就閉門閉窗,這無異于剝奪了寶寶在大自然中鍛煉的機會。 當寶寶患感冒時,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流鼻涕、打噴嚏。呼吸道分泌物中有許多病毒和炎性細胞。流鼻涕、打噴嚏是清除病毒及異常分泌物的有效途徑,所以感冒早期不要戴口罩。抗感冒藥多數是針對發熱、流鼻涕、打噴嚏癥狀的,服用感冒藥后,癥狀減輕了,但呼吸道黏膜卻干燥了,不但不能清除病毒,還可能使細菌乘虛而入,發展成下呼吸道感染。所以,嬰幼兒感冒要合理服用抗感冒藥。 抗生素不是治療感冒藥,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感染,尤其是感冒初期,不要動輒就使用抗生素,這不但不能
首先是創造不熱的環境。 隨著科技的發展,想在夏天找個不熱的環境已不再是很困難的事,難的是理念上傳統的“坐月子”“帶孩子”的觀念讓我們不敢用電風扇,不敢開空調,而使孩子不能享受到夏日的清涼。其實,電風扇可以對著墻吹,空調可以調溫在25~28℃(與外界溫差在5~10℃之內),只要風不直吹孩子身體就完全可以應用。如果家里沒有電風扇和空調,那么,起碼你可以做到房間通風或把孩子抱到室外陰涼、通風處,讓孩子享受到一絲清涼。 夏季防痱四要點 第二是保持孩子皮膚表面的清潔。 保持皮膚清潔的措施無外乎一天給孩子洗一兩次澡,其他時間看到孩子出汗要及時給他擦干,保持皮膚表面干燥。為了避免長痱子,人們常常在孩子的洗澡水中放些花露水、十滴水、寶寶金水等清涼、消炎的藥物或保健品;也常常在浴后給寶寶擦些含薄荷、冰片的爽身粉或痱子粉。只要不是過多
正常的空氣應是雜質少而且沒有任何氣味,對寶寶的呼吸道不會有任何的刺激。但如果有空氣污染(空氣中含有雜質),不論有氣味或無氣味,本身就是一種刺激,對嬰幼兒的呼吸道尤其不好。 二手煙易導致嬰兒氣管炎 當被污染的空氣吸入鼻、咽、喉嚨、氣管及肺部時,很容易刺激嬰幼兒呼吸道上的黏膜,激發呼吸道的敏感度(異樣的感覺),導致分泌物增多、氣管黏膜腫脹、氣管壁肌肉收縮變狹窄等,這些都是造成嬰幼兒咳嗽、痰多及氣管炎的原因之一。有過敏氣喘體質者,癥狀會更為嚴重,甚至會造成氣喘及呼吸困難。 因此,嬰幼兒應避免接觸到污染的空氣,尤其是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有醫學研究報導指出,嬰幼兒吸二手煙不僅會增加氣管炎的發生率,也會使癥狀更加嚴重。因此有寶寶的家庭,屋內最好禁止抽煙。
嬰幼兒自身的免疫力還沒有完全形成,而且他們對天氣的適應能力比較弱,容易生病,親親寶貝提醒家長應細心觀察,密切注意孩子的一些早期變化,提早發現孩子身體的不適。 預示寶寶生病的五種信號 情緒變化 健康的孩子往往精神頭很足。如果孩子突然變得煩躁不安、面色發紅,多為發熱征象;目光呆滯、兩手握拳,常是驚厥預兆;兩腿屈曲、翻滾則是腹痛的表現。但如果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則說明病情嚴重了。 胃口變化 如果孩子平時吃奶、吃飯很好,突然間拒奶或無力吸吮,或進食減少,則可能存在感染的情況;如果孩子有腹脹,口腔氣味酸臭,則提示嬰兒消化不良。 睡眠改變 孩子如睡前煩躁不安,睡眠中踢被,或睡醒后顏面發紅,則常是發熱的反映;睡覺前后不斷做咀嚼動作或磨牙,則可能是睡前過于興奮或有蛔蟲感染等。 呼吸改變 若孩子呼吸變粗、頻率增加面部發紅則可能是發熱;
寶寶在半歲以后,從母體自帶的免疫物質減弱,抵抗力開始下降。自這時起,如若父母照顧不當,小寶寶很容易“弱不禁風”、“多病多災”。小寶寶不會講話,但他生病時會有些異樣表現,這是傳達給父母的信號。 體溫當排除了哭鬧、吃奶、衣被過厚、居室溫度過高等所致的體溫偏高后,若寶寶的體溫仍超過37.6度,即為身體感染疾病的信號之一。 寶寶生病前的幾個信號 哭鬧不安夜間哭鬧并躁動不安,多屬消化不良;哭泣聲尖銳、急促、時哭時止、面部表情痛苦則多為肚子痛;若哭聲低沉、反復出現多為慢性疾病;哭泣聲尖高,伴有發燒、嘔吐則為顱內疾病或腦外傷;若哭鬧不止且不吃東西,口臭味濃又流涎則多為口瘡或舌炎;若觸摸耳部哭鬧且伴有搖頭,多為中耳炎、外耳道炎或癤腫、瘡;排便時哭鬧,多為肛門裂口、便秘難排;排尿時哭鬧多為尿道或膀胱感染發炎……
小寶寶如果超過兩天以上仍未排便就可以判斷是便秘了,新生兒便秘了就會嚴重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寶寶在0-1歲期間因母乳喂養和人工喂養的區別,便秘的表現也有所不同。 0-1歲寶寶便秘的癥狀及應對方法 母乳喂養的小寶寶的大便是黃色或金黃的,稠度均勻,藥膏狀,可有小顆粒,偶爾稍稀薄,可以帶少量綠色。如果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較多,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糖類較多,在腸道中發酵,使得大便柔軟,并且含有很多的泡沫,可以使大便的次數增多。新生兒的消化道肌層發育尚不完全,這樣易引起便秘,還可同時伴有吐奶。只要小兒體重不下降,嘔吐和便秘的現象都是正常的。 人工喂養的新生兒,若以牛奶喂養為主,大便為淡黃,質地可以較干燥,可有明顯的臭味,這是因為牛奶中含有高蛋白,分解時較臭。大便中可有白色奶塊,這是因為牛奶中含大量絡蛋白,消化時易于與鈣結合形成皂鈣的緣故,牛奶經消化所含的皂鈣較多,易引
防痱關鍵在護理,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預防。 1、給寶寶創造舒適的環境 有些家長覺得不能讓寶寶處在太涼的環境,不敢開空調,而扼殺了孩子享受清涼的權利。其實,電風扇可以對著墻吹,空調可以調溫在25~28℃(與外界溫差在5~10℃之內),只要風不直往孩子身體吹就可以。如果家里沒有電風扇和空調,那起碼要做到房間通風或把孩子抱到室外陰涼、通風處,讓孩子享受到一絲清涼。 如何預防寶寶長痱子 2、給寶寶選擇棉質輕薄的衣服 夏天給寶寶選擇衣服很有講究的,要選擇寬松、透氣性、吸濕性均好的棉質衣服。此外,不要給寶寶穿得過多,避免大量出汗,也不要給寶寶脫得光光的,以免皮膚直接受到刺激。媽媽們不妨給寶寶選擇透氣性較好的竹纖維衣服。此外,還要注意勤洗、勤換衣被、枕巾、枕套等寶寶貼身衣物以防感染。 3、多給寶寶補充水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家長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鐘。 (2)家長將雙手拇指分放于患兒劍突兩側的季肋處,然后向兩旁分椎1~3分鐘。 (3)先掐后揉內關穴1分鐘。 (4)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處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鐘。 2.隨證加減 (1)感受風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 ②推揉太陽穴50次。 ③清肺經200次,清大腸200次。 (2)脾胃虛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揉板門300次。 ②捏脊5~7遍。 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鐘。 (3)飲食過多或不干凈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胃經300次,清大腸300次。 ②揉板門100次,運內八卦100次。 ③推下七節骨100次。 寶寶
新生寶寶的臍帶護理 胎兒通過臍靜脈將營養物質傳遞給胎兒,又通過臍動脈將產生的廢物傳給母親,由母親代替排出體外。胎兒出生后,醫生將臍帶結扎,新生兒和母體正式“脫離關系”,成為獨立的人。但是,殘留在新生兒身上的臍帶殘端,在未愈合脫落前,對新生兒來說十分重要。因為臍帶殘端是一個開放的傷口,有豐富的血液,是病原菌生長的好地方,如果處理不當,病菌就會趁機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導致發生新生兒敗血癥。因此,做好臍帶護理工作,是護理新生兒的重要內容之一。 新生寶寶每天都要檢查臍部,保持臍部清潔干爽,免受尿便污染,并用75%的酒精棉棍擦拭臍根部。臍帶脫落后,臍凹處可能會產生分泌物,或表面濕潤,這是正常現象。但仍需用酒精消毒,或涂2%龍膽紫,以保證干燥。使用龍膽紫的弊端是會掩蓋臍部癥狀,故不主張使用。如果臍部結痂,應去除痂皮,徹底清潔底部。臍部不可隨便涂抹痱子粉等,以防感
早產兒感染性腹瀉護理: 1、首先寶寶腹瀉,不要隨便給孩子用止瀉藥與消炎藥這些抗生素,要盡量減輕脾胃負擔,使脾胃恢復的正常功能。 2、其次就是按摩法,嬰幼兒腹瀉的病情相對單純,所以平時可以給寶寶逆時針揉揉肚臍和腹部,這樣對寶寶的腹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但是媽媽們在家里給孩子進行腹部按摩時,要注意手法和力度,按摩力度一定要適中。 3、同時還可以給寶寶喝點胡蘿卜湯,胡蘿卜是堿性食物,含有果膠,有促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護理腹瀉寶寶進食要依據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的原則。對于腹瀉早產兒來說,合理用藥和飲食調節都很重要,所以新媽媽們在寶寶腹瀉時不要擔心,但千萬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稚嫩的胃腸再受到侵害。 如何護理和預防早產兒感染性腹瀉 早產兒感染性腹瀉的預防方法: 只有根據嬰幼兒腹瀉(或稱拉肚子、拉稀)的不同致病原因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
有時會聽到一些家長聊天時興奮的說他家的孩子才幾個月就會看電視了,其實0-1歲的寶寶是不適合看電視的,這對孩子身心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1歲之前嬰兒要絕對禁止看電視,甚至從鏡子里面看電視也不行。因為這個時期嬰兒眼睛各部位的發育很不完善,電視的色彩多,變換快,對嬰兒視力有極大影響。另外,電視的聲音對承認可能正好,但是對嬰兒來說就偏大了,會極大影響聽力,另外,電視發出的是一種機械的聲音,如果聽的多了,孩子對平常人的聲音就不敏感了,會影響今后和父母的交流。所以,還是不看為好。一般1歲后每天最多給他看30分鐘電視。 0-1歲嬰兒最好不要看電視 等到1歲以后,寶寶自己喜歡看電視時也要注意控制看電視的習慣,從小保護好視力: 1)小兒眼睛與熒光屏距離要合適,熒光屏距離眼睛越近,眼睛的調節度也越大,眼睛易疲勞,時間長了會形成近視。一般電視與眼睛距
0-1歲的小寶寶常把玩具或任何能夠得到手的東西,放在嘴里咬是很普遍正常的現象,但這樣容易導致寶寶口腔疾病的發生,比如口腔潰瘍等。下面介紹一些可導致寶寶口腔潰瘍的原因列下來,希望寶寶媽媽能從中了解一些常識,減少寶寶患口腔潰瘍的幾率。 1.疾病感染 手口足病手口足病也會造成口腔潰爛,它們容易發生在口腔表皮及里面,特別是后面的部分,而且孩子由于不想喝水、不吃東西會營養不良,更加重生病的可能,會有3~6天的潛伏期,之后會開始發燒、頭痛,以及有口腔長膿胞的癥狀,5~8天后癥狀會減緩。家長也不用太擔心,通常寶寶自己會好,只有少數的人會很嚴重,而且夏秋之際會很流行,家長要特別小心。此種口腔潰爛由于比較嚴重,所以要特別照顧好小心寶寶,否則會造成中樞神經的病變,所以一旦發現寶寶意識不清楚,一定要趕快就醫,還要觀察有沒有其他的病變。 注意3件事情 讓0-1歲寶寶遠離口腔潰
第一招,母乳喂養 吃母乳的新生兒很少便秘,這是因為母乳相較牛乳更好消化,給寶寶的胃腸功能帶來負擔更少,所以盡量選擇母乳喂養。 第二招,加喂溫水 人工喂養的新生兒一定要在兩次喂奶之間加喂一次溫水,因為牛乳的成分和母乳不同,比較容易引起大便干結。 第三招,讓寶寶吃飽 有些時候并不是寶寶不拉屎,而是沒吃飽。增加喂奶次數和喂奶量試試看。 第四招,按摩輔助 教你給寶寶按摩肚子的方法:用手指或手掌順時針方向,輕輕圍著肚臍打圈。一次 5分鐘,早晚各一次,能加快腸蠕動促進排便。 第五招,巧用肥皂 將一塊肥皂削成長條,一頭稍微尖些,蘸上水塞入寶寶的肛門,來回進出一兩下,很快寶寶就想大便了。 教你五招從容應對新生兒便秘 需要注意的兩個事項 首先,你不能總依賴肥皂,或總使用開塞露來解決寶寶的便秘問題,必要時就要上醫院聽聽專業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