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醫院小兒腦病康復科主任李恩耀給家長朋友們的建議是:與其拼命去記住那些孩子“應該”出現的表現,不如記住哪些表現是“不應該”出現的。 “大家在網上以及書上查到的那些標準,我們專業的醫生都要記,新來的醫生,我交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這些背下來,可是連醫生們都很難完全記住,普通人 又怎能都記下來呢?而且也很難把握‘落后的度’,所以大家還不如記住哪些表現是孩子不應該有的,以此來對照,更簡單易行,也更有針對性。”李恩耀將這些 “不該出現的癥狀”總結給朋友們,只要新媽媽們保存好這期報紙,就再也不用費心地去網上或書中查閱相關資料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上腦癱? 新生兒期時的預兆:哺乳困 難,如小兒出生后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勞無力;表現過分安靜
食物引起的大便改變 胡蘿卜、菠菜等,寶寶第一次嘗試后,還不能完全消化,有時就會原封不動地被拉出來。這并不是消化不良,而是每個寶寶都會出現的情況,寶寶的消化道接受這些陌生的面孔總還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時期,寶寶飲食過量會產生腹瀉。平時一直喂1/4個蛋黃,但寶寶特別想吃,媽媽就喂了1/2個,這可能就是腹瀉的原因,媽媽也沒必要緊張。 如果在給寶寶喂了他從沒吃過的蘋果、西紅柿以后,第二天發現大便里混有胡蘿卜或西紅柿,而且水分較多,就說明,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做好接受蘋果或西紅柿的準備,媽媽就暫時不要喂,過幾天再喂。 寶寶拉肚子與吃輔食有關系嗎 饑餓引起的腹瀉 當寶寶開始增添食物時,大便不好的寶寶會被認為是“胃腸弱”,因而常常被迫減少奶量,輔食也不添加了。寶寶經常處于饑餓狀態,也會產生腹瀉。 媽媽看到寶寶腹瀉仍認為是消化不良,看醫生
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寶寶在出生頭一兩個星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新生兒黃疸現象。很多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兒黃疸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無關大礙,大概在2個星期后能消退它會自己消退或經過簡單治療即可。但是,在極少數情況下,有些新生兒黃疸會出現長久不退或者反復出現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新生兒黃疸多久退 通常,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后第3天出現,皮膚呈淺黃色,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新生足月兒一般在生后7—10天黃疸消退,最遲不能超過生后2周。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持續時間也較久,大約要滿月才能消退。 不過,每個寶寶自身情況不同黃疸消退的程度也不同。如果小孩精神狀況都很好,吃奶、睡覺、大小便也沒有異常,并不需要特殊治療,家長無須太擔心。 黃疸不重的新生兒,多曬太陽,能起到退黃的效果。但由于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應避免直接暴曬。要
新生兒抵抗力低,免疫功能未完善,沒有防御能力,一旦皮膚破損后或致病菌附著在皮膚上就會滋生成為感染灶,成為侵入體內的門戶。 新生兒腦膜炎的早期表現:不吃奶、吸奶無力、嘔吐、多睡、不停地吵鬧,當換尿布提起雙下肢時會突然尖叫、驚哭、雙眼發直、擠眼、歪嘴、吐沫,面部肌肉不對稱抽動,某一側肢體突然抽動或活動差,發熱,前囟門膨出。前囟門是觀察新生兒顱內疾病的窗口,新生兒主要解剖特點是前囟門尚未閉合,頭顱各骨縫愈合不牢。前囟門也叫大囟門,位于頭頂兩塊頂骨和兩塊額骨之間呈四邊形,正常為2.5厘米X2.5厘米大小,平坦,略凹于骨縫邊。而患腦膜炎的新生兒則前囟門明顯增大且飽滿,高凸出骨邊,愈合不牢的各骨縫也會裂開,縫變大,這是由于顱內壓力增高所致,有緩沖的余地,所以早期癥狀表現不很明顯,細心觀察,才能得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新生兒腦膜炎的癥狀 新生兒腦膜炎的誘因:如身上有小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就是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后第2~3天出現的皮膚、鞏膜黃染,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查血時,血清膽紅素值低于205μmol/L。病理性黃疸表現為小兒黃疸可能發生在生后24小時以內,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現黃疸,或黃疸進行性加重。查血時,血清膽紅素值超過205μmol/L,小兒還有其他疾病的表現。 新生兒黃疸影響寶寶智力嗎? 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黃疸比較輕,血中膽紅素濃度較低,不會影響小兒智力。病理性黃疸并不是全部對小兒智力有影響。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黃疸,當血中膽紅素濃度超過340μmol/L時,血中間接膽紅素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影響腦細胞的能量代謝,腦細胞因能量不足有變性壞死,其中以大腦基底節、下丘腦及第四腦
新生寶寶可愛也很嬌弱,很容易生病。當才出生的寶寶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時,很多新手父母搞不清楚寶寶是生病了還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所以,年輕的父母們應該多了解一些新生兒常見疾病或者不適表現的知識,從而在寶寶出現狀況時從容應對。 生理性黃疸 表現:寶寶出生后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寶寶的臉卻開始發黃,而且有越來越黃的趨勢,這就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原因:胎兒在子宮內靠媽媽供給營養,生長發育代謝后產生的廢物也由媽媽的臟器幫助排泄出來,胎兒體內衰老的紅細胞“壽終正寢”后,產生的膽紅素就是這樣由媽媽的肝臟幫助轉化排泄的。所以寶寶出生時并沒有黃疸。 嬰兒出生后,與母親脫離了聯系,他的一切新陳代謝產物也就由自己來處理了。紅細胞破壞后產生的膽紅素要經過肝臟轉化一下,才能從體內排泄出去。而這時新生兒的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膽紅素就不能從正常的渠道排泄
孩子便秘了,媽媽們不能亂給寶寶治療,要注意以下四項。 1、合理飲食 若寶寶發生便秘,可以喂服一些菜汁或橘汁,晨起時可以喂些蜂蜜水。人工喂養的嬰兒便秘時,可在奶中加入8%的糖。年長兒童的膳食中應添加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和水果,適當食用粗糙多渣的雜糧,如薯類、玉米等,少吃煎炸類食物。營養不良的小兒常常因為腹肌、肛肌張力的原因發生便秘,這就需要補充營養,使腸管推動糞便前進的力量增強,有利于排便。 有效防治寶寶便秘的四招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3個月以上的嬰兒應每日定時排便。3~4歲的兒童可在早餐或晚餐后讓小兒坐盆或排便椅,并注意擺好正確的姿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家長要仔細觀察,當孩子有便意時及時提醒其排便。 3、正確使用藥物 避免因便秘反復使用開塞露或導瀉劑,可用肥皂條塞入肛門刺激排便。對于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便秘,可以服用腸道微生態調節藥,如乳酸菌
濕疹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病,可分為干燥脫屑型和滲出型。有些家長想給寶寶涂抹藥膏,又怕出現副作用。實際上,很多濕疹治療藥膏內的確含有激素成分,長期使用會引起寶寶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等。 寶寶濕疹,試試蛋黃油,可以給患有干燥脫屑型濕疹的寶寶涂點蛋黃油,效果十分不錯。 蛋黃油治寶寶濕疹 蛋黃油的制作方法 將8~10個柴雞蛋的蛋黃放入鍋里用小火慢慢煎,等到出油后盛出放入容器內。待蛋黃油冷卻后,將其放到干凈的小玻璃瓶內密封存儲。每天早、中、晚各涂抹一次。 對于患滲出型濕疹的寶寶,可將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的中藥(如黃柏、地膚子、苦參等)加水煎煮后外涂。 濕疹寶寶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出現濕疹時,母親要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蔥、蒜以及海鮮等;禁煙、禁酒;應多吃清淡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哺乳期的母親更應如此。
寶寶出現了紅屁股,有些媽媽仍會用肥皂清洗,然后再在小屁股上抹上大量的爽身粉,這樣做是錯誤的。不僅會使寶寶的臀部皮膚受到新的刺激會更紅,而且爽身粉中含有鉛、氧化鎂、硫酸鎂等成分,容易吸入人體造成呼吸系統的傷害。 寶寶紅屁股可用茶水擦洗 其實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在寶寶大便后,用喝過的茶水洗洗小屁股。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它清洗能夠祛除皮膚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的功效。小屁股洗完擦干后再涂上一層油膏,如消毒過的花生油或魚肝油保護皮膚。 此外,讓孩子的臀部經常曬日光浴也是很有效的辦法,每天1~2小時。沒有日光時可用40w燈泡的臺燈照射,距臀部30~40厘米,照射20~30分鐘,使其干爽。
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對市場銷售的以滑石粉為原料制造的30種嬰幼兒爽身粉進行檢查,在12種產品中發現了禁用的一級致癌物石棉。 盡管國內專家多認為,目前在我國“爽身粉引發的病例并不多見”,但為了確保安全,嬰幼兒還是要慎用爽身粉。其原因是: 1、可能造成鉛吸收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滑石粉中含有不可分離的鉛,鉛進入嬰兒體內不能很快被排泄。當長期蓄積于人體時,就會危害神經、造血系統及消化系統,嚴重影響嬰兒的智力和身體發育。 2、可能造成粉末吸收爽身粉含有氧化鎂、硫酸鎂,容易侵入呼吸道。如果吸入量多,侵入支氣管破壞氣管的纖毛運動,就會降低防御力,容易誘發呼吸道感染。 3、不利汗液排出爽身粉劑容易吸水,吸水后形成顆粒狀物質,導致皮膚發紅糜爛。假如爽身粉撲在嬰兒屁股上,尿濕后,就會阻塞汗腺,導致摩擦發紅,甚至產生皮疹。建議為保持寶寶屁股的干爽,可以擦些護臀膏或熟
痱子粉的原料除有滑石粉、硼酸、香料,還有升華硫、薄荷腦、氧化鋅、百里酚和水楊酸等。它的作用是鎮痛、止癢、消炎、殺菌和抑制痱子再生。如果已經長出痱子,則痱子粉不但無治療效果,反而會增加毛孔上的污垢,引發新的皮膚病,必須停用。成人痱子粉與小兒痱子粉所含的藥物、劑量都不相同,如成人痱子粉所含的薄荷腦、樟腦(或冰片)比小兒痱子粉多3~4倍,升華硫多10倍,而對皮膚刺激大的水楊酸則多4倍,尤其是成人痱子粉中含有硼酸,而在小兒痱子粉中是禁放硼酸的。如果給寶寶誤用成人痱子粉,會引起惡心嘔吐、皮膚起紅斑、驚厥和小便不正常。嬰兒不宜使用痱子粉,可用兒童用爽身粉代替。 夏季能用爽身粉代替痱子粉嗎? 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是滑石粉、硼酸、碳酸鎂及香料等。爽身粉也因所含硼酸成分不同,分為成人用和兒童用兩種。爽身粉除了能吸收汗液,滑爽皮膚,也可減少痱子發生。夏季浴后或理發后,撲散在身上或頭部,能給人以舒適
嬰兒皮膚本應白滑細嫩,可有些嬰兒的皮膚卻粗糙、脫屑,甚至破潰、流水。特別是在潮熱環境下,皮膚發紅,癢感加重,醫學上稱為“異位性皮炎”或“過敏性皮炎”,民間俗稱為“濕疹”。 引起濕疹的原因是什么?與“濕”是否有關?怎樣預防和治療呢?下面的實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濕疹的本質。 例1:是不是穿得太多? 2個月的妞妞全身出現紅疹子。最初,父母并沒有特別在意,可經過一段時間的家庭護理,未見任何效果。于是,父母帶著妞妞來醫院就診。 經了解,妞妞生后一直是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喂養。近來 全身,特別是面部和頭皮出現很多紅色不規則的皮疹,有些部位都可連成片。耳后還出現小裂痕,有淡黃色液體滲出。妞妞媽抱怨說:就是因為前兩周天氣變化,保姆給孩子穿得較多,孩子出汗多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孩
新生兒一旦出現大便稀水樣次數瀕繁時,家長最為著急,不知所措,忙于喂水煮奶,給小兒喂多了怕加重拉稀,喂少了又怕寶寶餓壞了。部分新生兒生后幾天內還在醫院嬰兒室剛喂幾次奶水就拉稀了,甚至還伴有發燒。與感冒的醫務人員接觸不知不覺也發生了便稀次數增加,有時新生兒生后頭幾天很健康,但出院后母奶不夠添了一些牛奶,小嬰兒就受不了,大便次數增加而且水分多有臭味,這是什么原因呢? 一、生理性腹瀉寶寶的預防與護理 生理性腹瀉又稱為非感染性腹瀉,可以說是新生寶寶最常見的腹瀉了,多見于8個月內嬰兒。容易發生生理性腹瀉的寶寶往往體形較胖,常有濕疹,生后不久即腹瀉,大便次數增多且稀,但食欲好,無嘔吐及其它癥狀,生長發育不受影響。這樣的寶寶到添加輔食后,大便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另外,你們的寶寶才三個月,每天大便3-5次是正常的,不必擔心。不知你們的寶寶是否是用母乳喂養,喂母乳的寶寶大便次數是比喂牛
生病是難免的,媽媽無需著急,只要平常對孩子細心一點,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孩子就不會太痛苦,媽媽也不會太煩惱了。一些疾病的早期發生階段,身體會有所變化。如果孩子有了疾病苗頭,就要早就醫,而不應輕信營養品或保健品的宣傳廣告。 1、體重異常: 本來胖乎乎的小臉慢慢地消瘦下來,軀體和四肢的皮下脂肪變薄了,甚至有點皮包骨頭的感覺;較長時期內,孩子體重增加不明顯,或幾乎不增加。這些情況多見于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可見于孩子疾病過后的恢復期。 0-1歲嬰兒疾病的十個苗頭 2、身高異常:較長時期內,孩子增高不明顯或個頭幾乎不增長。這種情況常見于生病之后,或有明顯挑食或偏食的孩子,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經常睡覺很晚。 3、面色異常:孩子面色蒼白或萎黃,皮膚彈性差,或有較嚴重的皮膚損害,如皮膚粗糙,色素沉著,汗毛脫落,出現皮下出血點,出現“烏青塊&r
生病是難免的,媽媽無需著急,只要平常對孩子細心一點,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孩子就不會太痛苦,媽媽也不會太煩惱了。一些疾病的早期發生階段,身體會有所變化。如果孩子有了疾病苗頭,就要早就醫,而不應輕信營養品或保健品的宣傳廣告。 1、體重異常: 本來胖乎乎的小臉慢慢地消瘦下來,軀體和四肢的皮下脂肪變薄了,甚至有點皮包骨頭的感覺;較長時期內,孩子體重增加不明顯,或幾乎不增加。這些情況多見于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可見于孩子疾病過后的恢復期。 緊急預防:嬰兒疾病的十個苗頭 2、身高異常:較長時期內,孩子增高不明顯或個頭幾乎不增長。這種情況常見于生病之后,或有明顯挑食或偏食的孩子,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經常睡覺很晚。 3、面色異常:孩子面色蒼白或萎黃,皮膚彈性差,或有較嚴重的皮膚損害,如皮膚粗糙,色素沉著,汗毛脫落,出現皮下出血點,出現“烏青塊&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介紹六種幫寶寶退燒的簡單方法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并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
新生兒貧血的原因: 一是可能因為臍帶結扎過早導致紅細胞不足而貧血;二是可能因血細胞本身有問題而貧血;三是可能有遺傳性疾病而貧血;四是母親本身在懷孕時鐵質不夠,也會使寶寶生下即缺乏鐵質,加之日后胃腸毛病(如痢疾)或新陳代謝異常,進而影響鐵質吸收而貧血。另外,早產兒常會有鐵質不足的現象,因為他們沒有充分的時間儲存鐵質就提前來到世間,屬于先天不足而導致貧血。 嬰兒貧血是嬰幼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長期貧血可影響心臟功能及智力發育。嬰幼兒貧血多數是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患兒可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容易疲勞,抵抗力低等癥狀。 新生兒會貧血嗎? 治療與預防 1、補充含鐵食物,加鐵的嬰兒配方奶粉、含鐵的米片或含鐵的維生素滴劑等。同時,還要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比如西紅柿汁、菜泥等,以增進鐵質吸收。此外,當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后,也要多喂食含大量鐵質的食物,如雞蛋黃、米
1、癥狀 (1)、病初:類似感冒,數日后咳嗽加重,尤其夜間咳重。經1~2周發展為陣咳期。 (2)、陣咳期:表現為一陣一陣的咳嗽。咳聲短促,連咳十數聲而無吸氣間隙,臉憋紅,鼻涕、眼淚流出,最后有一深長的吸氣,并發出“雞鳴”樣吼聲,常將食物吐出。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患百日咳,因咳嗽無力,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很容易被痰液堵塞,因此得百日咳以后病情常不表現出典型的一陣陣咳嗽,只是一陣陣憋氣、面色青紫。 (3)、恢復期:經2~6周的陣咳期以后,進入恢復期。恢復期約2~3周。 怎樣應對寶寶“百日咳”? 2、護理 (1)、病人住室應空氣新鮮。不要在室內吸煙、炒菜,以免引起咳嗽。給病兒穿暖和,到戶外輕微活動,可以減少陣咳的發作。 (2)、因病人常有嘔吐,嘔吐后要補給少量食物。飲食宜少量多餐,選擇有營養
一、內因: 1、免疫功能發生紊亂:常見重癥感染。 2、胃腸功能障礙:胃腸道功能紊亂時,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分解,而以大分子形式吸收入血液,尤其是蛋白質類食物(奶、雞蛋、魚蝦等)可做為抗原物質,而誘發濕疹。因此,孩子過多的食入蛋白質類食物,在著涼、感冒或腹瀉等影響腸胃功能時濕疹可以復發或加重。哮喘也會加重濕疹復發,或注射預防針也會加重濕疹復發。0-6個月嬰兒消化吸收差,胃腸道防御能力較弱,易發生食物性過敏。 3、體內慢性感染灶:患兒存在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慢性感染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 4、遺傳過敏性體質:一般父母或家族中有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兒童中濕疹的發病率較其它同齡人群高。 二、外因: 食物因素:牛奶、雞蛋、海產品及牛羊肉等,患濕疹的嬰兒,哺乳的母親禁吃魚、蟹、雞、牛羊肉、蝦等“發物”。 物理因素:如冷、熱、過度干燥、潮濕及
營養專家介紹說,腹瀉營養治療原則是飲食上進行調整,停止進食高脂肪和難以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胃腸負擔,逐漸恢復消化功能,補充維生素和電解質對因治療,切忌濫用抗生素。積極采取飲食治療對恢復體力非常重要。母乳喂養者可調整縮短喂乳時間,人工喂養者可先給米湯或稀釋牛奶,1/2水加1/2奶,或1/3水加2/3奶,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易于消化的奶制品有酸奶、脫脂奶,自制脫脂奶(將牛奶煮熟后,將浮在上面的奶皮去掉)。具體如下: 1.腹瀉發生后,短期禁食(6--8小時)以減輕胃腸負擔,可口服少量5%葡萄糖鹽水。 2.禁食后母乳喂養兒,先哺喂少量溫開水后再哺以少量母奶,每次喂奶5--8分鐘,間隔5--6小時一次,5--7天后恢復正常哺喂。 3.人工喂養兒:可喂少量米湯,每次100毫升,逐漸采用5%米湯稀釋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哺喂,先每日3--4次,后再酌情增加次數,減少米湯量,增加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