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換季,孩子就特別容易感冒咳嗽,這是當媽的最頭痛的一件事情了,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預防寶寶感冒發燒,讓孩子盡量少生病!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秋冬交際。這是你家孩子的日常吧?
這段日子,孩子感冒、發燒、咳嗽,是除雙十一、早教、擇校外,父母們的主要槽點。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一上幼兒園,就是病病病病好病病病病病……醫療手冊都換第二本了。
有的說,都是降溫惹的禍!一起等春天吧!
有的說,病老不好,食物該背鍋。
還有的認為:感冒、咳嗽的孩子就該在家歇著。還上學、出門?不知道會傳染嘛……
聽到不少疑問,包括:
原來挺好的孩子,為啥一上幼兒園,就生病不斷?
這和沒及時擦汗、加減衣服、喝水,有關系嗎?
感冒咳嗽會傳染嗎?
病娃出門,就是傳染源嗎?
幼兒園老師很委屈:我們天天消毒,為啥孩子還是病病病?
除了等孩子長大,眼下有啥辦法能讓疾病少光顧?
“問題不少,有代表性。”上海新華醫院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華君說。
太長不看版
普通感冒和流感不是一回事!禍害性命的,嚴防死守的,是流感!
想以后少生病的最好辦法,是現在多生病。
咳嗽≠病重、會傳染。
得流感,是要隔離的!啥時候能上學,要看醫囑!
發燒時長以及有無其他伴隨癥狀,是就醫的主要衡量指標。
平時健康的孩子,上幼兒園后頻繁生病。核心原因是:上幼兒園前,TA主要和爸媽等直系親屬接觸,社交圈內少有外人。免疫功能和各種常見病原體“直接過招”的機會,很少。對于多數感染性疾病,沒有“靶向免疫力”。
上幼兒園后,孩子的社交圈瞬間擴大,日常接觸十幾個孩子。每個孩子背后,又有一堆大人。如此一來,孩子遭遇“新鮮”感染源的機會就會增加,生病幾率陡然上升。
李華君指出,人類在兩三歲時開始接觸各類病毒,并產生各種抗體,刺激免疫細胞活化,這是一個自然規律。
若這段時間一直嚴密保護,反而不利于正常免疫系統的建立。長遠來看,對健康不利。
因此,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老生病,家長無需太緊張,甚至應該欣慰。
(這句寬慰適用于擔心自家孩子生病的父母,也適用于擔心孩子被傳染的父母)
2 孩子大些,病得少些?
李華君表示,這話有一定道理。
幼兒園上了一兩年,該接觸或感染的病原體,基本都接觸了、有特異性抗體,不那么容易病了。
假如孩子直到五六歲才上幼兒園、和人群“親密接觸”,最初同樣會頻繁生病。
澄清個事兒!
李華君強調,要澄清“感冒”的定義和類型。
大家所說的“感冒”,本質(醫學稱謂)是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原體主要是病毒;偶有細菌、支原體以及其他少見病菌,也來做亂。
因為感染源、臨床癥狀和威脅不同,醫學界將感冒分為兩大類:普通感冒vs流行性感冒。
其中,普通感冒主要是鼻病毒引起的。這類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也就是病毒在空氣中自由曼舞,湊巧進入另一人的鼻腔,繁衍生息、折騰造亂。美國一項15年跟蹤研究,發現普通感冒傳染性約為40%。
而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個兇殘的家伙,是各國密切監測、每個月要出統計報告的傳染病。它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人類歷史上曾爆發多次大規模流感,死傷無數,談之色變。這幾年媒體老在說的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也屬此列。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體入侵支氣管、肺部,造成這些部位感染,那就是導致其他疾病。和感冒無關。
3 如何辨認流感?
流感和普通感冒是完全不同的病:
病程不同:普通感冒從出現癥狀到癥狀消失,要3-7天;而流感若不積極干預,連續發熱1周+,完全有可能。
應對不同:多數普通感冒不治療不用藥,會慢慢自愈;流感若不管不顧,感染會從上呼吸道感染,蔓延到下呼吸道,誘發其他疾病。
雖然,TA倆主要癥狀差不多:發燒、鼻塞、咳嗽……但李華君總結出一些容易鑒別的表現。包括:
流感往往伴隨明顯的頭痛、肌肉酸痛;
流感很少流鼻涕;
流感患兒喉嚨超痛,但看喉嚨,往往啥事都沒;
流感患兒用退熱藥后,體溫會得到暫時控制,但孩子精神狀況很差。
上面說了,感冒的核心是“感染”。
沒及時擦汗、增減衣物,是次要和間接的原因。
燕小六和旅居加拿大的盆友聊天,得悉那里的孩子天天在操場、公園上撒花玩,經常滿頭滿腦的汗。TA家孩子在國內是“醫院常客”。然而,一出國,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此為個例,僅供眼饞)
5 在家觀察vs積極就醫?
有一發燒、咳嗽就上醫院的父母。也有先在家處理的。那去不去醫院的標準是什么?
李華君介紹:如果只有發燒單一表現,可以觀察48小時。體溫持續不退,看醫生吧。
如果發燒時就出現其他表現,比如,上來就猛咳,感覺肺都要咳出來;或嘔吐、拉肚子;甚至抽搐,盡快看醫生吧。
如果孩子已病怏怏一陣子(如咳嗽、流涕),突然燒了,馬上看醫生吧。
需要提醒的是,疾病的嚴重程度和一時體溫高低,沒有直接關系。而且,小孩發熱,特點是下午、晚上高,早晨、上午低。很可能白天是低燒,晚上就高燒了。所以,發燒后,要持續觀察,會不會越燒越高。
高燒六七八天,還不就醫的,燕小六敬你是英雄。
6 生病就不能出門?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感冒、發燒、咳嗽”,就該隔離,避免傳染。
李華君表示,只有法定傳染病才需要隔離,比如流感。家長要自律,別帶孩子出門。幼兒園管理者要提醒父母重視,把孩子帶回家休養。
有些幼兒園很積極,會閉園消毒。但,流感有潛伏期。很可能第一個孩子出現癥狀時,班上已經有N個被感染。所以是否閉園消毒、出現多少個病例才閉園,沒有統一標準。
若孩子是普通感冒,有咳嗽、流涕,但沒有發燒、精神和食欲不振等問題,理論上是可以出門的。但考慮到大環境(普遍不喜病娃),以及孩子可能因為體弱感染其他病原體,最好還是避一避“風頭”。
在家休養時,父母重點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況。特別是在燒退后,精神會否轉好(高熱下,誰的精神都不好)。另外,胃口有無受影響。
7 “禁閉”關到啥時候?
對流感患兒來說,燒退,癥狀(排除過敏性咳嗽)全部消失,才建議其恢復上學。一般要休息10天左右。
普通感冒者,燒退、精神恢復后,可以適當觀察1—2天。(李華君表示,考慮到各家帶娃不容易,具體日期不作專業角度建議。)
畫個重點:理論上,流行性感冒患兒在沒有醫學證明的情況下,不能恢復入學。
8 多消毒,管用嗎?
高溫燙煮碗筷、紫外線燈照射、84到處擦——家庭、幼兒園在消毒方面,煞費苦心。
但,傷心地告訴大家:這些方法,作用不大。
流感也好,普通感冒也罷,病原體都是靠呼吸道傳播。手口傳播進入人體的幾率有限。
因此,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多開窗通風,趕走彌散在空氣中的毒物。同時,應教會孩子,咳嗽、打噴嚏時用手捂嘴——別讓病毒在空中飛。
至于用醋薰、使用空氣清新劑等。只能說,大家開心就好。
9 免疫力,能不戰而高嗎?
關于增強免疫力這個問題,多運動、增強耐寒力、吃蛋白粉,有點用,但沒想象中那么美。
對于沒有免疫系統疾病的孩子,最好的強身方法,就是實戰:多生病,而且最好是在幼兒園階段。自然而然,會擁有更多抗體。
其次,按時、按計劃接種疫苗。多數疫苗安全、可靠,能有效預防多種嚴重傳染病。
再次,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孩子,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有些沒上過幼兒園、錯過獲得特異性抗體黃金時期的孩子,可以用一些免疫細胞刺激藥物。但這類藥物投入臨床時間有限,不能大范圍推廣(家長若看到宣傳,說**藥能極大改善免疫,記住:這是廣告)。
最后,平衡飲食。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作出免疫應答,需要各種營養物質的參與。如果孩子挑食、厭食,飲食結構單一,明明有機會獲得免疫力,卻功虧一簣。
至于那些號稱能增強免疫力的牛初乳、益生菌,最大的作用是讓你在付賬時心肝疼,然后反復勸慰自己:孩子有個好身體,比啥都強!今晚就不加作業了。
而其他保健作用,醫學研究暫無明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