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花、連翹解毒,解的是風熱之毒。是治療風熱感冒的。如發熱較重,稍有些怕冷,基本上不出汗,即便有汗也不多,頭脹痛,全身不適,四肢疫懶,口渴思飲,咽喉腫痛等才可以服用。每次1-2 丸或4-6 片,每日2 次。
傷風感冒沒有及時治療,遷延日久,以致外邪不解,發熱、怕冷、頭痛、口苦、咽干、鼻塞不通氣等;又內有積熱,大便秘結、小便發黃,用之有效,每服6 克,每日2 次。
主治風寒感冒,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濕止疼痛等作用。外感風寒、風濕疼痛、并兼有汗等,每次服6-9 克,每日2-3 次,姜蔥湯或溫開水送服。
外受風熱之邪,全身微有發熱、稍有惡寒、鼻塞不通氣、頭痛、口渴、咽痛,并有明顯咳嗽等,如流感、支氣管炎、咽炎等,可用之,以疏風散熱、宣肺止咳。每次4 片,每日2 次。
暑熱季節,外受風寒,內有濕濁,出現發熱、怕冷、頭痛、胸悶不舒、肚子疼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口淡無味,治宜辛散風寒、祛濕化濁。每次10 毫升,每日2 次。亦可服藿香正氣丸,每次l-2 丸,溫開水或姜湯送下,每日2 次。
由羌活、麻黃、荊芥穗、川芎、薄荷組成。具有散風解熱等功效,適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酸痛、咽喉腫痛等。每次2-4粒,每日2次,口服。
由柴胡、陳皮、防風、赤芍、甘草等組成。具有解表散寒、止痛等功效,適用于外感風寒初起,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咽癢咳嗽、四肢酸痛等。每次1袋,每日2--3次,白開水沖服。
由荊芥穗、紫蘇葉、桔梗、柴胡、苦杏仁等組成。具有解表清熱等功效,適用于傷風感冒頭痛、發熱惡寒、全身酸重、鼻塞流涕、咳嗽咽干等。每次12~24克(1~2袋),每日2次,白開水沖服。
由羚羊角、金銀花、連翹、荊芥穗、薄荷、淡豆豉組成。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于畏風發熱、四肢酸軟、頭痛鼻塞、咳嗽咽痛等較銀翹解毒片癥狀重的感冒。每次4片,每日2次,口服。
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于病毒性感冒、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肝炎(預防)、小兒麻疹等。每次1袋,每日2次,白開水沖服。
由金銀花、連翹、桔梗、維生素C等組成。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由青蒿、羌活、板藍根、葛根、毛冬青、馬鞭草、石膏、安乃近、馬來酸氯苯那敏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抗過敏等功效,適用于重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癥見惡寒高熱、頭痛、四肢酸痛、咽喉腫痛、咳嗽等。每次6~8片,每日3次,口服。
由板藍根、忍冬藤、山豆根、魚腥草、重樓、青蒿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于病毒性感冒發熱惡寒、頭痛咽痛、咳嗽、四肢酸痛等。每次3~6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由牛黃、珍珠母、黃芩、金銀花、梔子、板藍根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定驚安神等功效,適用于感冒高熱不退等。每次2~3支,每日2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