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在實驗中證明,感冒病毒侵入人體后,機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一種叫做“干擾素”的物質。它能保證正常細胞不受病毒感染,抑制病毒繁殖,同時摧毀癌變細胞,或使某些癌細胞的分裂速度減慢,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抵抗力。
干擾素是一種多肽物質,具有多種重要的免疫調節功能,可抑制病毒或腫瘤細胞的蛋白和核酸的合成,增強機體對異常細胞的識別功能,激活和增強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能提高體內自然殺傷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活性4-20倍。
研究者先讓14只小老鼠患上高度惡性的“成神經細胞瘤”,然后再將某些病毒注入到這批老鼠體內。兩個月后,其中9只老鼠體內的癌細胞竟奇跡般地消失了。研究還發現,腫瘤細胞其實比正常細胞更懼怕高溫。故現代醫學認為,感冒發燒并不完全是壞事,從不感冒未必是好事。
許多癌癥病人在平時也的確很少患感冒。德國科學家曾發現,平均每年感冒不足1次者,比1年內感冒幾次者患癌癥的幾率會高5-6倍。感冒在產生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不適癥狀的同時,的確降低了癌癥的發病率。
感冒還可喚醒免疫系統強化免疫功能,快速識別并殺滅腫瘤細胞。偶爾感冒、風寒等小病癥其實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但另一方面它可以及時強化免疫系統,喚醒它進行自我調節,激化并幫助人體恢復正常的免疫功能。這個修復、調節的過程,能保持身體對外界干擾處于不斷警醒的狀態。也就是說,經常感冒病人能使機體的免疫系統總是處于警戒狀態,一旦出現變異細胞,便立即識別出來,并將其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