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父母應該知道自己的小寶寶是有一定智慧和能力的,因此要讓寶寶學會和成人交往。除了在生活上關心寶寶外,父母也要與寶寶有情感的交往。 平時要用親切的語調多和孩子說話,2個月的寶寶會模仿發音,在寶寶咿呀自語時,媽媽要與寶寶主動交流,當小兒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時,你要用同樣的聲音回答他,以提高寶寶發音的興趣,并會模仿大人的口形發出不同的聲音。即使母親做家務時也可在寶寶看不到的地方與寶寶進行交流,或放一些胎教音樂兒歌之類,讓他在歡樂氣氛中自己咿呀學唱,為以后說話打下基礎。 家長還應多逗引小孩,多逗小兒笑,3個月時小兒能笑出聲。對小兒的情緒家長要有相應的反應,同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不同情況下的哭聲,掌握他的規律,盡量滿足他們需要,在與母親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好最初的母子感情,讓寶寶學會主動與大人交往,在看到爸爸媽媽時能主動發音,逗引大人講話。
良好的記憶力是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增強記憶力,實質就是盡量避免和克服遺忘。在學習活動中只要進行有意識的鍛煉,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增強記憶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呢?下面是教育專家推薦的十種增強記憶力的方法,大家不妨試試。 1.科學用腦:在保證營養、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增強記憶力的關鍵。 2.興趣濃厚:如果對學習材料、知識對象索然無味,即使花再多時間,也難以記住。 3.理解記憶: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得久。僅靠死記硬背,則不容易記得住。對于重要的學習內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誦相結合,記憶效果會更好。 4.過度學習:即對學習材料在記住的基礎上,多記幾遍,達到熟記、牢記的程度。 5.及時復習:遺忘的
脾氣壞的"孩子在家庭中往往會得到更多的關心和照顧,父母不得不與這樣的孩子多接觸,從而潛移默化地開啟了孩子的智力。而那些“脾氣好的”孩子往往因為乖反而容易被父母忽視,經常一人獨處,和成人間對話或交流的機會相應減少,從而因“無人理睬”而智力落后。 這種智力落后,被稱作為“功能性智力落后”。那些孩子很“乖”的父母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注意盡可能增加與孩子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當然,對“脾氣壞”的孩子,也不能任其發展,而應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近日,由布奇樂樂園主辦的“和我們一起唱”活動走進了國家發改委幼兒園。據悉,此次“和我們一起唱”網絡視頻大賽,以開發孩子們與生俱來的音樂潛能為目的,一上線就得到了眾多家長和幼兒園的支持。目前,已有上百位家長上傳了自己寶寶唱歌的視頻,也得到了12家幼兒園的積極響應。 聽說是唱歌比賽,國家發改委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都顯得很興奮,面對鏡頭絲毫不怯場。“音樂是一種藝術形象,通過音樂活動,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對孩子們良好的性格養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國家發改委幼兒園陳老師說,“我們幼兒園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大量采用了音樂的形式,并且鼓勵孩子們多聽多唱,對‘和我們一起唱’這樣的音樂早教活動十分歡迎。” 活動中,布奇工作人員向孩子們發放了系列布奇繪本、游戲書及手偶等。孩子們拿著書看了又看,愛不釋手。漂亮的小女生一諾開心地拿著松鼠小米的手偶又唱又跳,甚是
智力開發一直是早期教育中最敏感也最受家長關注的問題。長期以來,將發展語言能力作為智力開發的起點是最普遍的現象,許多家長從孩子一出世起就忙著訓練語言能力,企盼著孩子能奇跡般地早日開口說話。可是,不管家長如何努力,嬰兒說話大都在一歲以后,而在孩子學會說話之前,卻有比語言訓練更為重要的智力訓練項目被父母們疏漏了,這就是感覺運動能力的訓練。 強調培養嬰幼兒的感覺運動能力,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讓孩子多聽多看以及發展身體的運動水平,這些訓練項目只是被作為手段與途徑,真正的目的是使孩子在自身運動和操作物體的實踐活動中,發展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 譬如,嬰兒喜歡抓啃東西和扔擲東西,有的家長認為抓啃東西不衛生,扔擲東西太煩人,于是均予以禁止,卻不知這樣已使孩子喪失了發展智力、增長智慧的大好機會。因為,孩子抓啃到的不只是具
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一直都是最寶貴的東西,那么,應該怎么激勵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呢?這里給出一些建議: 1、有問不必答,鼓勵孩子自己尋找的樂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好奇心是人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興趣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推動人們主動求異,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其基本表現就是不斷地提出"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有問必答"。有些問題可以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尋求答案。 2、贊美孩子的創造性舉動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創造潛能,這種創造潛能就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用觀察孩子在日常活動中的表現就可以發現他的創造力,比如,孩子一會兒把掃帚當馬騎,一會兒把它當沖鋒槍,一會兒又用它來堆雪人,其中有豐富的想象,有"發散思維",發現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
人類并非生來就懂得分享。瑞士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在幼年時期通常表現自私,直到七八歲才懂得與人分享。專家認為,這一突然轉變是人類基因和社會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糖果考驗 瑞士蘇黎世大學恩斯特.費爾主持的實驗中,229名3至8歲瑞士兒童應邀參與3輪不同實驗。 各輪實驗中,每名兒童面臨兩種選擇。研究人員向每名兒童分別展示一張其他兒童的照片,要求這名兒童在3輪實驗中分別就如何與照片上的兒童分配所得糖果做出選擇。 第一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得一份糖果并需做出選擇,把一份糖果全部留給自己還是平分給另一名兒童。 第二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三份糖果,繼而選擇把兩份糖果分給另一名兒童、自己留一份,還是與另一名兒童平分。 第三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兩份糖果,選擇全部留給自己還是與他人各得一份。 年齡差異 面對“利益”考驗,不同年
小兒學會躲貓貓游戲后,他就懂得不見了的東西能找回來。開始先可訓練小兒聽聲尋找落地的物體,大人可以把小兒抱坐在自己腿上,用金屬勺子或鈴鐺當著小兒面掉到地上,發出響亮的聲音,看小兒的眼睛是否在聽到發出的響聲后頭轉向地面用眼睛尋找,如果小兒還不會聽到聲音后尋找物體,或者漫無目的地亂看,這時可以重復讓物體發出聲音,引誘他看發出聲音的地方,玩熟練之后就可以把一些不會發出聲音的物體如紅色絨線球讓小兒看到后掉到地上,讓小兒低頭去尋找。通過這些訓練可以提高小兒的聽動協調能力以及視動協調能力,從而促進小而神經心理的發育。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提高幼兒語言思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活動可以充分挖掘幼兒潛能,拓展知識面。提高語言、思維、想象、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因為幼兒識字少,不具有完全靠文字閱讀的能力,對書中圖畫也不可能完全看懂。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在家指導孩子進行閱讀,也可以選擇一些專業機構中的閱讀課程,讓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閱讀。 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教師應盡可能的為幼兒提供不同的閱讀材料。如:大小不同、內容不同的圖書,自制的布圖書,自編的畫報,師幼共同搜集整理的剪報本等。另外,還可以放置一些小紙偶、頭飾、各種不同的道具。在閱讀區的周圍墻壁上張貼一些圖片、提示安靜的標志來創設一個豐富、適宜的閱讀環境。在幼兒閱讀新書前,教師應向幼兒介紹新書的內容,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去了解書中的人物、地點、事情的發展經過等情節,激發幼
兒童便秘會變得“呆頭呆腦”。研究中發現,2~6歲的兒童長期便秘者,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不愛交朋友。但是,他們在通過藥物治療,大便通暢后的幾天里,情緒就明顯好轉,“呆頭呆腦”的各種反應減輕。然而,這種兒童大多又很快便秘,恢復到原來那種‘‘呆頭呆腦”了。他認為,經常性的便秘,兒童會感到腹脹不適,但因無法表述自己的這種不適,更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其注意力過多集中在便秘不適上,故會對外界事物淡漠而“呆頭呆腦”。 兒童便秘多發的原因是,飲食內容和生活明顯變化所致。沒有接受母乳喂養者,飲食大多以牛奶、糖類為主,又沒有注意添加有益排便的輔食,常在嬰兒期就產生便秘。到幼兒期,若以市售精細軟類兒童食品為主食者,便秘就更為嚴重。自幼溺愛,缺乏規律睡眠,尤其是夜晚不睡,白天多睡者,最易發生便秘。另外,缺乏定時(尤其是晨起)
對孩子的獎勵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周歲以內的寶寶特別依戀母親,感情要求十分強烈,對這個時期對寶寶的獎勵應重點運用感情獎勵。1、擁抱、撫摸、親吻是爸爸媽媽最好的獎勵。當寶寶出現每一點進步時,爸爸媽媽應及時給寶寶一定的感情獎勵。例如擁抱孩子,親吻孩子,用手輕輕地撫摸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給予親吻、擁抱對寶寶來說既是對寶寶某種行為的肯定和鼓勵,又能給寶寶感情上的滿足。2、微笑是一種較為靈活的獎勵方法。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發現,寶寶的行為和爸爸媽媽的表情有密切的聯系。例如當爸爸媽媽生氣時,小寶寶會因此受到驚嚇,甚至大哭大鬧;而當爸爸媽媽高興時,寶寶會手舞足蹈,甚至得意忘形。可以講,微笑對寶寶來講,不僅是一種感情獎勵,而且是一種行為導向。有的爸爸媽媽并沒有給予及時糾正,而是認
當母親或護理人員在新生兒床頭與新生兒熱情談話時,會發現相當微妙的情景。他軀體的運動會伴隨成人的說話同時進行。新生兒對其母親或護理人員的聲音會有節奏的運動,開始轉頭,手上舉,腿伸直。當繼續談話時,新生兒會表演一些舞蹈動作,更使你想不到的是,他竟會舉眉、伸足、舉臂。你仔細觀察還會發現,由一個音節會引出一個新的動作,如對你凝視、微笑。 新生兒的軀體活動與其母親談話的內容是協調的,包括聲音的停頓和變化,這些變化你都可以試一試,當你成功后會感到無比的高興,這是母子交往的最好形式。 當新生兒狀態良好時,還會打哈欠、凝視、對著你笑、吸吮手拳、抓住談話者的手。這些動作在出生時就已經存在。 當你重復一個音節或終止一下呼吸時,就會使新生兒彎曲關節或舉肘、舉眉。 當你和新生兒談話時,相信他對你正作出反應,在他能說話以前他常用軀體活動來和你談話,
情感智能主要包括五種能力: 1、了解和表達自己情感的能力,真正知道自己確實感受的能力。 2、控制自己感情和延緩滿足自己欲望的能力。 3、了解別人的情感以及對別的情感作出適當反應的能力。 4、能否以樂觀態度對待挑戰的能力。 5、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情感商數”高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感情沖動,不求一時的痛快和滿足;懂得如何激發自己不斷努力;與人交往中善于理解別人的暗示,這樣的人能了解人生遇到的榮辱成敗。如果父母具備這些素質并能給予指導,孩子很容易具備這些素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孩子的情感智能: 1、培養孩子正確的情緒反應,使孩子提早形成正確的情緒習慣。 2、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感覺。與人溝通往往因為不能準確表達各自的感覺和想法,而造成偏見和誤會。 3、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讓孩子明白,
大腦最原始的學習來自于視、聽、嗅、觸及重力感,特別是觸覺,分布最廣,感覺信息最多,也最為復雜。當胎兒10周大時,觸覺已開始動作。在長期壓力下孕育的胎兒,當他出生時會呈現出吸吮大拇指至潰爛程度的。新生兒靠著唇部敏銳的觸覺,搜尋奶頭,獲取口腹需要,同時,也仰仗手掌敏銳的觸覺產生抓握反射。嬰幼兒通過觸覺,尚能達到下列三方面的功效:一、通過吸吮手指、腳趾及觸摸肌膚,了解自己肢體的位置,幫助建立身體形象概念;二、憑借雙手到處摸索,能了解物質的溫度、濕度、硬度、質感,以判斷外界的狀況;三、由于皮膚被觸摸,能帶來身體上的舒適感,從而達到情緒的放松、心靈的安慰。所以,媽媽定期為寶寶做按摩是十分有好處的。按摩時,寶寶身體被輕柔地撫摸,可以刺激寶寶大腦分泌出中樞神經發育所需的激素,所以母親可多利用喂奶、洗澡或換尿布等機會,輕拍、撫摸或擁抱寶寶。嬰兒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
寶寶的營養。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那么哪些食物多吃能促進寶寶智力的發展,讓他們變得更聰明呢? 1. 小米 小米營養豐富,含有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都比大米多;人體必需的8 種氨基酸含量豐富;維生素含量也豐富,而且難得的是,小米的粗纖維的含量相對比較低,特別適合寶寶食用。 小米中的維生素B1、B2 特別豐富,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 克含量達0.12 毫克,維生素B1 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 TIPS : 小米蛋白質中賴氨酸過低而亮氨酸又過高,氨基酸組成不如大米理想,所以小米不能取代大米成為寶寶的主食。 2. 大豆 大豆是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氨基酸組成也接近人體需求,而且含有大量的賴氨酸,大豆中的含鐵量和維生素B 族都比較高,而且大豆中富含的磷脂促成聰明大腦的重要
爸媽們看到寶寶有時候很調皮,覺得寶寶是不是不好管教,其實不然,很多寶寶的表現,都體現了他們的情商高,不信,你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每周一期的“爸爸去哪兒”成了廣大群眾非常期待的一部很熱門的親子節目,在這里我們感受著各位萌娃的高情商表現,感受著爸爸與寶寶之間的親密情,同時也讓我們這些沒有生娃的觀眾一度都掉入想生娃的漩渦。 小小春的萌蠢,嗯哼的勇敢,還有neinei小妞的熱心腸,處處體現著這些寶寶的高情商,你說這么萌的寶寶有誰會不喜歡了。 其實我們的寶寶很多都是高情商,只是寶寶的一些高情商的舉動被媽媽們忽視了,如果寶寶有以下的這些表現,說明寶寶是高情商,你就樂吧。 一、善于察言觀色 對于這一點小小春就做的非常好,每次一看到陳小春要發火了就立馬收住,能夠適時的察言觀色,止住自己的情緒。情商高的寶寶都懂得觀察別人,很懂
分享是指寶寶將自己所擁有的、能支配的物質與別人一起使用,將自己的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體驗的行為。 分享是兒童社會交往中的一種能力,學會分享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1.5~2歲是分享行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父母要抓住這個時期加以引導。 分享行為的意義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贏得玩伴,使幼兒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更好地獲得言語表達、人際交流等技能,幫助幼兒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共同享受,使其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確保心理健康,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個性。 怎樣培養寶寶的分享能力 1.滿足寶寶對愛的需求 請爸爸媽媽拿出足夠的時間、精力來和寶寶共處,不要忽視寶寶對愛的需要。否則,寶寶可能會失去已經獲得的安全感。這種對父母的不信任,就可能在寶寶的社會行為上體現出來,比如不愿意與人分享。
真實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人一生,不少教訓都是在可怕的經歷中獲得的。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讀書固然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但知識和智慧并不能畫等號,智慧不是積累信息的能力,而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是對世界的領悟力和洞察力。而這種領悟和洞察,是必須在真實的生活中去培養的。 能力比答案重要 買了一個木瓜,讓魯魯嘗嘗。我說:“我們小時候,在攀枝花,木瓜多得很,一角錢就可以買一個這么大的,而且是熟透了的,比這個甜多了。” “太甜也不好吃。”魯魯說。 “也不是太甜那種,不是只有甜味兒,它甜的同時還有很濃的果香,而且軟,不用咬,一吸就進去了。” “哦,那是個什么味兒?” “木瓜味兒。還有紅心果,到處都能采到紅心果……” “紅心果是什么味兒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 7種好習慣 對于寶寶來說,好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壞習慣就是人生的阻礙。可不要覺得寶寶小,就認為有些事情可以聽之任之,要知道壞習慣一旦養成,再糾正就會很困難了,所以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那么在寶寶周歲前,需要培養成哪些好習慣呢? 1.按時進餐 即使寶寶還沒有完全斷奶,也應該讓他在固定的小餐桌旁與家人一起愉快地進餐。要培養寶寶愛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按時吃飯,盡量不吃零食。當他有意愿自己動手后,不要害怕弄臟衣物和地板,讓他自己去嘗試去努力,即使一餐只吃進去一兩勺也是很大的進步。一個能自己主動快樂進步的寶寶對媽媽來說簡直是驚喜。 2.
1?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很多的身體接觸,確保你的女兒從你那里得到足夠多的親吻和擁抱。 2? 帶孩子去游樂場玩時,注意看她挑選哪些玩具玩。如果她選擇的玩具是家中沒有的,父母可以考慮買給她,以激發她的興趣。 3? 如果她喜歡,媽媽可以陪她一起做“女人”自己的事,比如可以花一個下午的時間來做化妝游戲,給她做頭發,也讓她給你做頭發。 4? 讓女兒有許多不同的玩伴,選擇玩伴不要太在意性別,既要有女孩,還要有男孩。 5? 如果女兒害羞,從體育游戲里逃走,父母就不要強迫她參加。但父母一定要盡力去幫助她克服恐懼,比如牽著她的手,鼓勵她模仿別的小朋友沿著墻走。 6? 如果女兒喜歡一般男孩喜歡的球類玩具時,父母可以用在她身邊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