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病情需要,還是利益驅使?
盡管口服感冒藥物副作用小,價格便宜,療效又與輸液基本相同,在競爭中幾乎“頑勝”??苫氐浆F實,這些優勢似乎被人們完全忽略了。每到感冒高發的季節,醫院里的場景總是一片“吊瓶森林”。
醫生為什么不選擇價格便宜的口服藥給患者治病呢?趙韶光認為:普通治療感冒的藥品,價格很便宜,一天幾角錢到幾元錢,一個星期也沒有多少錢,輸液就不一樣了,一次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這里面就有好大的價格空間,門診部可以多賺點,醫院個別醫生可以拿回扣,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只有拿患者“開刀”。
很多人這樣評價:經濟利益驅使正推動著“吊瓶林立”的現狀愈演愈烈?;ㄉ习僭踔辽锨г獊碇委煾忻昂喼毕?ldquo;導彈打蚊子”。
當然,不少患者由于受不正確思想誤導,動輒要求輸液的也不在少數。
輸液治療感冒,風險知多少?
治療感冒靜脈滴注不僅費用貴,而且存在很大的風險。從醫學上來講,在藥物治療中,不同的藥品都有可能出現一定的副作用。當人們使用口服的藥片、膠囊的時候,藥物通過消化系統進入血液,這個過程相對比較緩慢,造成的不良反應也相對比較輕。一些可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掉了。而靜脈滴注是一種侵入性、有創傷性的,藥物就能夠通過針管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又快又猛”地造成發燒、皮炎、皮疹等不良反應。有數據顯示,在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有8成以上屬靜脈輸液引起的。
輸液器具在生產和儲藏過程中如果受到污染,或者輸液部位的皮膚沒有經過完全消毒,或者配藥的時候操作不規范,輸液的過程還會成為一道橋梁,讓病毒、病菌能夠輕松進入人體。
如果使用的藥液濃度過稀或者過濃,就可能在進入人體后,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輸液速度如果過快,或者輸入過多藥液,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衰竭和肺水腫。
趙韶光認為:即使消毒、操作都合格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在輸液皮條內壁,有種危害人體的塑料顆粒,這種顆粒是肉眼無法看到的,細菌可以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最后進入肺部影響人體健康。所以我們常說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記者提醒患者,感冒發燒慎重輸液,珍惜健康,從自己做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