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高考作文各種各樣,有文采風流的,有氣吞山河的,有談笑風生的,有多愁善感的,有幽默風趣的……但它們打動人心的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赤誠。赤誠就是真誠地掏出你的心,敞開你的靈魂,去掉多余的迎合、表白、面具、空洞的激昂和拔高的表演。“文章不是無情物”,“情動而辭發”,在高考作文中,情感連接考生與閱卷老師的橋梁,情感是碰撞出閱卷老師心靈火花的電石,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撥動閱卷老師的喜怒哀樂的琴弦,才能獲得共鳴。若能讓老師溢出眼眶中的淚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那么怎樣才能以情動人呢?
首先,作者必須對生活、對客觀對象充滿熱情。對人事景物淡然漠然,漫不經心的人或說不熱愛生活的人,對事物形象不可能有這種情感性的感受。所以要寫好文章,必須關心時代,投身社會,熱愛生活,關注自然。同時,要注意調動起多種心理功能,觀察外物時,要注意體驗;深入感受時,要展開聯想,進入想像,把情感充分激發起來。只有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其二,情感既要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煉濃縮。只有生活味的情感才能打動人,但決不意味著生活原生態的情感一定能打動人。一篇只是表達膚淺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的作文,是無法打動人的。情感生活味應是對生活的提煉,是富有表現力和藝術張力的情感。它恪守“三不主義”;不夸張,寫作時對情節不夸大或縮小而導致內容變形失真;不失實,內容要經得起推敲,即使是細節也應合乎情理,給人真實感;不矯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牽強和外加的。
其三,有了洶涌激蕩的情感,還應和有助于情感抒發的句式,修辭相互配合。所以,在寫作時,要靈活運用設問句、反問句和感嘆句等各種句式,排比、對偶、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穿插在字里行間。
例文1:
因為深情所以偏執
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月是故鄉明。”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破了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奇妙的天平。
因為深情,所以偏執。
這就是為什么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茵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不及家園日幕時點起的那一束橘黃的燈光。
只因這是我們所熟悉而深愛的地方。南方小城溫暖的空氣,菁菁校園里若有若無的花香,來來往往的人,似曾相識的臉,母親洗過的潔凈的衣裳,老師批過的嚴整的筆記……這一切都讓我們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任你將來走遠了,在異國他鄉也能滿心驕傲地懷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綿綿的,水不秀麗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園說不上多么與眾不同,然而因為自己每一日的輕輕走過而認定了它的美麗;衣服即使并不嶄新明艷,可因為有了母親的撫摸而感覺得到它獨特的溫柔與芬芳。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深、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感牽系,因著這種牽系,便含著笑,含著淚,縱容了自己那分偏執的認知。
老舍去過巴黎,住過倫敦,可癡癡念叨著的,還是北京。說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莊重;說人家的城市喧鬧,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讀者看著看著便要笑了:“好個明顯的地域情結嘛!”然而誰不知道,老人這份固執的喜愛,不留情面的批評,全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傾向了他從小生長的京城。因而,老舊的城墻是美的,養鳥種花的人們是美的,連那黃包車師傅的吆喝,也是那樣好聽的鄉音呵。
蕭乾的好友遠居美國,幾十年了,卻不喜歡美式的生活,仍將院子裝點得如在故土,更便孩子一樣渴望要一顆家鄉的棗核……
因為深愛,所以偏執。
許多的美好,并非我們看不到,并非我們不愿贊美,只因它激蕩不起內心的最深處的漣漪。正如那異國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見出李白杜甫的詩情畫意來。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牽系,所以便固執而不悔地愛上了它。就如同母親對并不美麗的女兒,國民對并不富強的祖國。
“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千年的白露與夜晚,道出了我們最不容易辯駁的理由。于是,我們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