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
又到了一年一度幼升小,幼小銜接處于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征,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1、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由于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目的繁重,使許多小孩子在進入小學后出現疲勞、消瘦、害怕學習的現象。
2、幼小銜接是處于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征,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3、很多孩子進入小學后,開始興致挺高,可幾天下來就會發現,孩子總是丟三落四,不是把鉛筆盒丟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師讓他帶什么東西,老師上課講了什么也說不出來,上學的興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別膽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對老師說,上課尿憋急了寧愿尿褲子也不舉手請假;有的孩子不會聽講,不做作業不說,連基本的課堂常規也不懂,上課隨便下位、說話、喝水,老師今天講,孩子明天又忘。>>>>>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
1、知識銜接:拼音、書寫、算數知識的銜接
關于認讀識字:
識字常用的方法有兩種:拼音識字和形意識字。拼音識字主要適用于學齡前兒童到初中階段,孩子現在學會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認知方法。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練掌握拼音的認、讀、寫、拼讀四個基礎環節,而在最后的“拼認”環節上出現了問題:當漢字和拼音在一起時會拼讀,會認字,但是當拼音和漢字分開后就不認得了。
2、思維銜接:數學思維、觀察思維
關于數學思維:
目前,在訓練數學思維的過程中,常見的方法是借助實物來幫助孩子識數和加減乘除法。但是常常的情況下,當孩子脫離了實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間的關系。例如,孩子知道2個蘋果加1個蘋果是3個蘋果,但當問到2+1的時候,他就會反應不過來或者掰手指計算。這樣的情況是孩子只會“記憶數學”,還沒有掌握正確的數學思維。應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數學學習方法轉化為形象和抽象思維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孩子真正擁有正確的數學思維。
3、能力銜接:聽課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銜接
關于表達:
表達是幼小銜接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重點小學選拔學生必考科目。很多學前機構利用這樣的環節,在教授表達時多使用“記憶式”表達。譬如,根據學??荚囶}目教授孩子“記憶式”表達。而沒有真正教會孩子的表達方法。從會聽開始,到會說,敢說,再到怎樣說,說什么?完全順應孩子思維,讓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表達的方法,完成自己思考的表達方式。>>>>>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
1、心理方面:獨立意識的培養
幼兒園的“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形成了較強的依賴性,缺乏獨立性。在進入小學后,教育模式發生了改變,許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來完成,就造成了孩子和家長有什么不適?所以,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貫穿一些小游戲或者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與學習中體會獨立的樂趣,潛移默化的培養獨立意識,享受獨立的快樂。
2、習慣方面:體驗“小學生活”
幼兒園時期,游戲貫穿教學,這就導致孩子的隨意性較大,科目設置大多依靠孩子的興趣與情緒。在生活上,老師和家長給予孩子同樣的關愛與呵護。讓已經習慣幼兒園生活的孩子感受到明顯的落差,導致孩子們在生理甚至心理方面產生諸多問題因此,在中、大班的學期教學中,適當的延長課堂時間、讓孩子們養成舉手回答問題以及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體提前體驗“小學生活”。
3、能力方面: “無壓力”迎接小學挑戰
我們在孩子面前,常常會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然而這句話,我們大多都停留在嘴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大包大攬地幫助孩子完成手頭的事,這就讓孩子們喪失了各種能力的鍛煉機會。小學的生活,孩子們要面臨多方的挑戰,要學會按規則做事、團隊合作、自我完成任務或作業,如果能力不足,在各方挑戰的處理時就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因此,我們在幼兒教學中,大到課程設計,小到一點一滴,都要有意的培養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做事、幫助同學等等,培養孩子們的能力與做人品質。>>>>>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
1、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幼小銜接教育是為了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而不是為了和其他小朋友作比較。
2、幼小銜接教育最好是從幼兒園中班就開始,并不是說只有幼兒園畢業了才開始,這樣會顯得措手不及。
3、幼小銜接數學教育要以思維訓練為主,不能只看孩子會數幾個數、會做幾個訓練題。
4、幼小銜接,不是純粹知識性的銜接,而是生活的自理能力、學習的獨立自主能力等方面的銜接。
5、幼小銜接的捷徑就是從孩子的興趣下手,激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
6、并不是說上了小學以后,幼小銜接就算完事了,整個一年級階段甚至是二年級,都要觀察孩子的轉變是否順利,比如學習的接受能力方面,對新的作息時間是否適應,和同學交往是否順利等等。>>>>>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
1、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幼兒對小學的態度、看法、情緒狀態等,對其入學后的適應性影響很大,因此,幼兒園應通過多種教育活動,特別是加強與家長,小學的合作,來讓幼兒逐步了解小學,喜歡上小學,最后愉快、自信地跨進小學。例如:請幼兒參觀小學,觀察了解喜歡上小學,還可以利用小學的學生以哥哥姐姐的身份一對一的和學前幼兒做朋友,談一談自己的小學生活,在感受中培養幼兒愿意上學,對小學懷著興趣和向往,為做一名小學生感到自豪的積極態度。
2、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幼兒終身受益,如:看書、做事認真、集中精力等如:組織全班幼兒學會在安靜的環境中看書,畫畫,每次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的任務,并在幼兒適應后逐漸加長時間等。由于家長想讓孩子學更多的知識,就在入學前教幼兒寫漢字,拼音等,甚至把一年的課本讓孩子提早學習,這樣反而更容易讓幼兒對學習產生反感,從而對小學產生反感,反而更加事半功倍。
3、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幼兒入學后,是否適應小學的新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系,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要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不僅關系幼兒入學后的生活質量,也關系著他們在小學的學習質量,如,通過教育活動、幼戲、觀看視頻等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4、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相對于幼兒園,小學生活更加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于他順利、成功地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
懷孕二十一周,恭喜各位媽媽,艱辛的懷孕過程已經過去一半了。懷孕第21周時,胎兒發育的更加完善了,媽媽們這時候孕期保健要做好,對日后的生產有很大幫助。這一周的營養也同樣很重要。本文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懷孕21周胎兒的發育情況、懷孕21周孕婦的身體變化、懷孕21周準爸爸注意事項、
寶寶1歲2個月一般開始學走路,可以扶著家里的家具一步步的走起來了,雖然走得不穩,爸媽不要急哦,1歲2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愿意開口說話,但是可以有意的聽懂爸爸媽媽的一些詞了,仔細觀察寶寶的成長變化,心里別提多開心呢。
冬季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癥狀,一想到冬季的寒冷就害怕。那么手腳冰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