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疑含肉毒桿菌的奶粉流入香港消息一出,有藥房不但實時檢驗貨倉存貨,一有發現受影響批次就實時安排回收,更將同涉嫌出事的牛欄牌及可瑞康奶粉全線下架,免起爭議。有店員更承認店內其余貨品銷情同樣受問題奶粉拖累,全日生意淡薄。亦有內地家長直言,雖然已實時棄掉在香港貨店購買的可瑞康奶粉,但仍會以品牌的信譽為先,繼續購買進口奶粉。 卓小姐表示,雖然發生問題奶粉事件,但仍無損購買進口奶粉的信心。 逾8萬罐疑被肉毒桿菌污染的嬰幼兒奶粉流入香港市場,有關消息前日一出,實時引起公眾關注。繼食安中心陸續聯絡香港6大奶粉商了解情況后,香港多間藥房亦于6日陸續接獲批發商及總公司來電,要求檢查貨倉存貨,一旦發現有問題的批次就實時進行回收。有藥房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上層”對事件大為緊張,恐“賣錯奶粉惹禍上身”,寧愿將同樣牌
香港政府出臺的奶粉限購令在內地引發了一波奶粉荒,也讓消費者對奶粉安全的焦慮情緒進一步發酵。 “現在基本沒法做奶粉(港版)生意了。”林先生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林先生是拿著香港身份證的深圳人,做了十幾年的奶粉(港版)水貨生意。3月1日,香港政府出臺奶粉限購令,規定離境人士所攜帶出境的奶粉每人不得超過兩罐,違者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這讓內地港版水貨奶粉的貨源嚴重受限。 事實上,香港出臺奶粉限購令并不意外。此前,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等國家的賣場也推出過限購措施。這背后是基于對安全奶粉的焦慮,不少消費者熱衷于購買國外當地的奶粉,也催生了大批奶粉代購商。 不過限購令讓海外代購渠道受挫。業內預測,不少消費者會轉向國內市場的奶粉,但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國內市場的洋品牌。 限購令引發奶粉荒 目前國內代購的海外奶粉大部分是先運到香
嬰兒奶粉的進口稅率由15%降至5%,業內稱對奶粉降價杯水車薪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 財政部網站近日發布《關于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自明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其中760多種進口商品將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年度進口暫定稅率,平均優惠幅度達60%,其中最受人關注的嬰兒奶粉的進口稅率由15%降至5%,下降66.7%,然而,在業內看來,進口稅率的降低對市面上銷售的奶粉價格的影響極其有限,既有的銷售方式還有消費者消費模式不變的話,進口奶粉未來或仍高高在上。 該方案明確,2014年將對“供嬰幼兒食用的零售包裝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無乳糖配方特殊嬰幼兒奶粉”執行5%的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而這兩類食品此前的最惠國稅率分別是15%和20%。 1關稅連年降 奶粉連年漲
近日,商務部下屬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透露,江蘇和北京將在今年10月起試行由藥店對奶粉進行銷售,明年試點區域將逐步擴大。由此,“奶粉進藥店”的話題在行業內再次引起廣泛討論。 昨日 (8月21日),合生元(01112,HK)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羅飛在公司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在銷售渠道方面,下半年希望藥房銷售點增至1500個,將響應國家號召,重點發展藥店銷售網絡。 記者昨日走訪多家藥房了解到,目前不少藥店內部準備工作已經做好,并進行了品牌的選擇與供應商的談判。但藥店方面目前處于初步準備階段,尚未有實質性合作,多數藥店并沒有把奶粉當做重要的贏利點。 一位外企奶粉企業的銷售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對藥店來講,由于奶粉的毛利率過低,消費者在商超、母嬰店等渠道的消費習慣短期難改變,短期內難給藥店帶來較大利潤。 據了解,商務
“洋奶粉”慣用的提價理由,無非是“成本上漲”和“升級配方”。可是,同一家外國奶粉企業采用一致的研發投入、加工工藝和奶源,在中國內地銷售的奶粉要比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歐盟市場上賣得貴得多。 據中國國際乳制品交易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占據60%~65%的份額,在中國高端奶粉市場所占份額已達90%以上,掌握了我國中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主導權。而某大型超市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洋奶粉月銷量是國產奶粉的兩三倍。 “洋奶粉”緣何頻頻漲價? 各大洋奶粉品牌頻頻漲價,到底緣何而起? 有專家指出,首先,洋品牌奶粉企業開始向中國要市場,“洋奶粉”之間拉開了利潤率攀比的序幕。雅培高層曾在高盛組織的一場投資論壇中表示,公司正計劃增加其營養品
50個足球場那么大的木地板、夠一個60萬人口城鎮使用的拖把、可以泡5000杯的茶葉……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一天24小時內,在天貓和淘寶上的購物總額達到了191億元。 母嬰用品走俏,售出29萬罐奶粉65萬包紙尿褲 據統計,11月11日當天共有350萬人購買了天貓母嬰的產品,售出29萬罐奶粉,65萬包紙尿褲。 “在11月11日到來前,我們就按照清潔用品、被子、衣服、玩具、哺乳用品、外出用品、家居用品這幾大類,細細列了60余項需求,這樣保證當天不會忙亂。”11月剛當上爸爸的楊先生說起自己的購物清單滿臉笑容,“比如說紙尿褲這種,用用很快的,我各個型號都備了一些。另外,冬天生的娃娃要注意保暖,我還買了嬰兒連體羽絨服、睡袋,此外還有嬰兒車,嬰兒用的洗衣液等等,連溫度計我都買了好多個。” 首飾
近期,新西蘭官方聲明稱將嚴打從新西蘭非法出口奶粉。這紙“限出令”一出,新西蘭奶粉代購價普漲三成,但中國媽媽對海外代購奶粉的熱情卻依然不減。 9月28日,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向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通報,并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稱,將與新西蘭海關聯合開展行動,打擊非法輸出嬰兒配方奶粉的行為。 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不少號稱“新西蘭直送”的奶粉價格有明顯上漲,漲價幅度在三成左右,這讓習慣代購的媽媽們面臨兩難選擇。 “寶寶一直在喝新西蘭品牌的奶粉,現在平時聯系的代購商暫停發貨,市面上能買到的產品價格漲了三成還多。可是換奶粉怕寶寶不習慣,‘肉痛’也只能繼續買。”上海白領龔怡告訴記者。 由于國內外價差巨大、“洋奶粉”輪番漲價、對原產國信任度較高等原因,不少中國媽媽不惜從
湖南洋奶粉被錯檢風波未平,又被傳出近期或以不同形式集體漲價。本報記者今天從家樂福等滬上超市賣場了解到:明治奶粉6月份以來零售價最高漲了13%,多美滋則從7月起通過換包裝漲價了10%。去年以來連綿不絕的洋奶粉漲價風還要刮到什么時候?漲價了奶粉質量就一定能保證嗎?這些個問題都讓申城眾多的“奶爸奶媽”倍感壓力。 新品成本增加導致漲價 洋奶粉漲價風這兩年頻頻刮。自去年以來,美素、雅培和惠氏已先后換包裝或直接提價,漲幅在10%左右。早在3月上旬,美贊臣以推出新品為由,部分產品價格提升10%。從4月開始,美贊臣、雀巢兩大品牌奶粉提價,幅度分別在12%及5%左右。 洋奶粉為何頻漲價?據多美滋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新推出的多美滋新一代產品,因為相關研發投入以及成本的增加,新品價格會比原金裝金盾產品有一定增長,但是由于配方全面升級,所以依然物超所值。而惠氏方面則表示
新西蘭奶粉的神話伴隨著不斷發生的問題或將被打破。繼8月初爆出恒天然的“肉毒桿菌”事件后,雙氫氨事件緊隨其后,而如今,國家質檢總局再次發布了新西蘭Westland公司的乳鐵蛋白中檢出硝酸鹽,一個月內,新西蘭奶制品出現三次質量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西蘭的奶粉事件頻發,必將影響國內消費者對其信任度,伴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消費者逐漸從新西蘭產品轉向歐洲或國產奶粉。 事實上,自恒天然毒奶粉事件發生后,來自新西蘭產區的奶粉在國內的銷售出現大幅下滑,本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的商店、超市發現,多美滋、雅培等奶粉在部分賣場出現一桶難賣的局面,而來自新西蘭產區之外的奶粉銷售則出現了同比增長。 記者在北京各大商場調查發現,來自新西蘭產地的奶粉出現滯銷,而來自歐洲地區的奶粉則表現強勢 一個月內 發生三次質量事件 可以說,新西蘭奶粉最近確實&l
“奶粉進藥店”終于邁出了實質性一步。10月26日,北京5家藥店正式開售奶粉。 昨日(10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試點藥店了解到,藥店試點第一天的銷售情況并不是很好。第二日,便有兩家藥店因“機器調試”停售奶粉。至于停售的原因,該藥店員工表示不清楚。 奶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奶粉的主要問題并非在渠道,渠道的特殊不意味著質量的優秀。由于進入藥店渠道的品牌以銷量低、份額少的國產高端品牌為主,因此能否盈利還有待考證。 “看新鮮的多買奶粉的少” 昨日下午,記者走訪北京永安堂燈市口店了解奶粉ATM機的奶粉銷售情況,進門的左手邊,便是藥店專門開辟的奶粉ATM機放置區域。在奶粉ATM機上,11個參與試點的奶粉品牌1~3段的產品都有售賣。 不過,奶粉ATM機的生意卻顯得格外冷清,其用于刷卡和掃
前狼后虎,中國奶粉市場該何去何從 中國人買一罐洋奶粉的錢,在荷蘭、英國等地竟可以買到三罐到四罐。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國際市場奶粉原料價格持續下降,洋奶粉在華卻是只漲不跌,連續六年年均漲15.5%。 洋奶粉的飛黃騰達,真正印證了“物以稀為貴”的古老市場規律,不以價值為核心的價格浮動都是耍流氓。洋奶粉貴得離譜,可是辛勞的中國父母卻寧愿去充當冤大頭。或許在他們眼中,質量問題頻發的國產奶粉恰似一頭有毒的狼。如果說洋奶粉的詬病是野蠻漲價,那國產奶粉的是非實在是太多了。大頭娃娃奶粉、三聚氰胺奶粉、皮革奶粉……時至今日,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度已如薄冰,任何安全問題的風吹草動都會使本就脆弱的消費信心再次受創。更何況近來某大型奶業頻出“嘔吐門”、“生產日期門”、“牛尿門&rdquo
昨日,本報報道了《新西蘭稱最新檢測表明,乳粉污染事件是“虛驚一場”》消息,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已發布聲明稱,8月初恒天然乳清蛋白粉和嬰兒配方奶粉中發現的細菌無“毒”。雖然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聞事件似已落下“帷幕”,但涉事各方(包括超市、消費者及奶粉廠家)卻未能平靜。母嬰店、超市等銷售量大降,多美滋、雅培等奶粉廠家不但要承受召回損失,品牌聲譽也蒙受陰影;消費者則煩于退換貨及換奶粉。 業內專家都表示,恒天然應該為這一事件負責,不過,多美滋和雅培等公司目前還未表示是否要向恒天然索賠。 (圖文無關) 業內稱事件致奶粉行業整體損失百億元 影響 1 銷量影響多美滋雅培等銷量受挫 據早前媒體報道,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中檢出肉毒桿菌消息被曝之初,多美滋、雅培等涉事奶粉企業就迅速對外發布
“食品安全”四個字一直挑逗著國人的神經,尤其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費者“崇洋”心理愈加泛濫,似乎對洋品牌唯馬首是瞻。然而,無情的數據在提醒國人,西方的月亮不比中國的圓,西方的食品不比中國的好到哪里。 8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今年6月份共有126批次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記者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家質檢總局上半年共攔截并銷毀1236批次進口食品化妝品,其中亨氏、總統、帕斯卡乳業等乳制品品牌赫然在列。 記者比對今年1——6月的名單統計發現,備受中國家長推崇的諸多洋奶粉再次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中。來自德國的泓樂嬰兒配方奶粉(1段2段)、幼兒配方奶粉(3段)以及較大嬰兒配方羊奶粉5批共9.63噸,來自新西蘭的可益多嬰兒、幼兒、較大嬰兒配方奶粉3批0.0162噸,均因標簽不合格被銷毀。來自波蘭的
除了超市、食品店、母嬰店和網絡,10月起爸爸媽媽們購買奶粉,將會多一個可信的渠道。近日,商務部下屬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召開“奶粉進藥店座談會”,畫定了藥店銷售奶粉的“路線圖”,第一步北京和江蘇將成為試點,10月起江蘇消費者可以在部分藥店的“ATM”(自動售貨機)上買到奶粉。 奶粉“ATM”機模擬圖。 北京、江蘇將試點“奶粉進藥店” 據悉,在本次召開的“奶粉進藥店座談會”上,與會的包括了雀巢、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伊利、圣元、貝因美(002570,股吧)等嬰幼兒奶粉企業,而藥店渠道銷售則包括了華潤、金象、嘉事堂(002462,股吧)、國藥等知名藥品連鎖企業。會上,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透
康師傅聯手日企試水奶粉 注冊資本500萬美元 國內食品巨頭康師傅,正籌劃組建合資公司銷售嬰兒奶粉。在經歷了11月1日股價詭異上漲6.39%后,國內食品巨頭康師傅最終披露了這一信息。據康師傅介紹,正向有關部門申請批準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主要從事企劃及銷售嬰兒奶粉及輔食。合資公司注冊資本額將為500萬美元,康師傅持有45%股份。 網友酷評: @書香門第39:做方便面的做出了手機,現在又要造奶粉,這是要逆天了么? @誠品閣主:康師傅不會以后涉及到軍火吧! @清風--悠揚:還是把奶粉做進方便面的調料包里吧,增加口感和營養! @蘭苑-淺溪:泡面可以算的上垃圾食品了,這是要買垃圾奶粉的節奏嗎? @獨角鯨Lilian:是不是有機會吃上紅燒牛肉味奶粉了。
日前,港交所上市公司合生元發布公告,表示通過全資控股的兩家內地子公司收購長沙營可營養品有限公司100%股權,協議總金額為3.5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原長沙營可營養品有限公司的股權由湖南亞華、湖南長沙亞華持有,具備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年產量達到3萬噸至5萬噸,主營業務為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亞華乳業同時擁有“南山”、“倍慧”兩個湖南本土老品牌以及南山四季常青牧場、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中心區的特尼河牧場兩大優質奶源基地,旗下共有40多個奶粉品種、60多個液態奶品種。 合生元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收購并非意在布局奶源,而更看重其工廠資產,合生元還會繼續采用進口奶源進行生產。合生元在2013年9月推出了法國進口的“素加”系列奶粉,收購完成后,將繼續推出素加新系列奶粉。合生元方面稱,公司希望在2014年
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兼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日前介紹,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藥店將以專柜和ATM機自售模式進行銷售。該項目在北京地區將于9月15日進行系統測試,10月初在金象、全新、同仁堂等試點藥店上架銷售,納入統一監管銷售奶粉的藥店將有統一的標識。試點銷售奶粉的藥店將有專門標識用來區別沒有進入該系統的藥店。 圖片新聞 進入藥店銷售的奶粉品牌限定在10個以內,其中國外品牌5個,國內品牌5個,三元、伊利、蒙牛、多美滋、惠氏、雅培等品牌均已確定將進入藥店銷售。到2014年下半年,全國范圍內專柜銷售奶粉的藥店將達到1萬家。
新競爭者源源不斷 據相關資料顯示,更多企業進入嬰幼兒奶粉領域主要是因為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容量巨大,我國正在成長為全球第一奶粉消費大國。隨著奶粉喂養占比的增加以及國內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嬰幼兒食品市場規模也在逐年擴大,有關專家預計到2015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規模將接近8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額里包含著巨大的利潤,大家因此瞄準了這塊肥蛋糕,準備奮力一搏。 前不久,食品巨頭康師傅與日本朝日集團旗下奶粉企業和光堂達成戰略合作,將在上海成立合資嬰幼兒奶粉進口銷售公司。據悉,公司股份中和光堂占55%份額,康師傅持有剩余45%,預計2014年初開始經營。據內部人士稱,康師傅在嬰幼兒奶粉及輔食領域一直沒有取得大的發展,以嬰幼兒奶粉業務為強項的味全也在今年6月與康師傅徹底分離。這次其進入主要是看到了中國的廣闊市場,為了給公司增加盈利點,與和光堂的合作是看好其品牌和專業性。 同
奶荒不再,進口稅率降至5%拉低成本,王丁棉稱: 今年以來,乳品市場出現了史上少見的價格波動對比:因反壟斷調查,連漲五年的洋奶粉首度“集體”降價;受奶荒影響,曾被稱“奶賤如水”的國產液態奶紛紛漲價,有不少漲后價首度超過歷來高價的進口液態奶。 不過,廣東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卻稱,一個是跌,一個是漲,最終對于消費者而言結果仍是一樣,那就是享用到的還是高價乳制品。“事實上,無論是奶粉也好,液態奶也罷,明年奶荒的大大緩解和進口奶粉稅率下調也將令他們成本存在一定下調空間,其中奶粉至少能再降三成,液態奶至少能再降兩成。”王丁棉稱。 本土奶中高端產品凈利潤率高達80%早前王丁棉曾表示,對奶荒不必過分解讀,奶荒本質上為暫時性現象,其預計,今年底前“奶荒”將趨于緩和,明年市場上的乳品不會出現大幅
日前,據本報記者了解,在奶粉進入藥店柜臺銷售的同時,奶粉在藥店ATM機內銷售也已進入倒計時。據業內人士稱,奶粉在藥店ATM機內銷售本來計劃在本月23日內運行,但是,由于一些工作尚未完成,最快在本月26日進藥店銷售。 奶粉進藥店ATM機銷售倒計時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商務部市場秩序司關于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安全的通知中提到,各地商務部主管部門要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引導有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專柜銷售試行工作。 通知表示,要組織行業協會等相關單位,加強對試行企業的政策和業務指導,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嬰幼兒配方乳粉藥店銷售各項規定,保障質量安全。同時參照藥品經營服務相關行業標準,加強銷售人員培訓,為消費者購買嬰幼兒配方乳粉提供全面指導和服務。 而令市場關注的是,不僅藥店專柜賣奶粉,很快,消費者還將能通過設置在藥店內的ATM機上購買奶粉。 據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