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常見的發生在新生兒身上的心血管疾病,多是因為媽媽們在孕早期的時候沒有注意,導致寶寶在胚胎發育時期因病毒、藥物、輻射等出現心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當然也不排除其他一些因素,如遺傳等。
小兒先天性心脹病根據癥狀可分為潛伏青紫型、青紫型和無青紫型,其中青紫型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較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在嬰幼兒期就會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嚴重時危及生命。
目前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方法主要還是手術治療,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大部分患兒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
1、胎兒發育環境的因素
子宮內病毒感染是引起先天性心臟病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其中又以風疹病毒感染最為突出。母親如果在妊娠前三個月內患風疹,則所產嬰兒的先天性心臟病患病率較高。其他如羊膜的病變、胎兒受壓、妊娠早期先兆流產、糖尿病、苯酮尿、放射線和細胞毒性藥物在妊娠早期的應用等,也會致使胎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母親在懷孕期間吃了某些藥物,還會導致胎兒心臟畸形。
2、早產
早產也有可能導致先天性心臟病,這是因為早產兒的心室間隔在出生前還沒有完成發育,容易出現室缺的病癥。而出生時體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兒血管收縮反應不強,更易患先天性心臟病。
3、高原環境
我國青海高原本病患病率遠較平原地區高,就是因為高原氧分壓低。高原地區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和先天性心臟病房缺較多。
4、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原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就可以考慮是遺傳因素所致。遺傳學的研究認為,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是多個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輕微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沒有明顯癥狀的,一般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會表現出來。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些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見癥狀。
1、青紫:青紫是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如大血管錯位,法樂氏四聯癥等)的突出表現??捎诔錾蟪掷m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至四個月逐漸明顯,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顯。而潛伏青紫型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平時并無青紫,只是在活動、哭鬧、屏氣或患肺炎時才出現青紫,晚期發生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時可出現持續青紫。
2、心臟雜音:多數先天性心臟病都可聽到雜音,這種雜音比較響亮,粗糙,嚴重者可伴有胸前區震顫。心臟雜音多在就診時被醫生發現。部分正常兒童可有生理性雜音。
3、體力差:由于心功能差、供血不足和缺氧所致,重癥患兒在嬰兒期即有喂養困難,吸吮數口就停歇,氣促,易嘔吐和大量出汗,喜豎抱,年長兒不愿活動,喜蹲踞,活動后易疲勞,陣發性呼吸困難,缺氧嚴重者常在哺乳、哭鬧或大便時突然昏厥,易出現心衰。
4、易患呼吸道感染:多數先天性心臟病由于肺血增多,平時易反復患呼吸道感染,反復呼吸道感染又進一步導致心功能衰竭,二者常常互為因果,成為先天性心臟病的死亡原因。
5、心衰:新生兒心衰被視為一種急癥,通常大多數是由于患兒有較嚴重的心臟缺損,其而且臨床表現是由于肺循環、體循環充血,心輸出量減少所致,患兒面色蒼白,憋氣,呼吸困難和心動過速,血壓常偏低,可聽到奔馬律,肝大,但外周水腫較少見。
6、蹲踞:患有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特別成功是法洛氏四聯癥的患兒,常在活動后出現蹲踞體征,這樣可增加體循環,血管阻力從而減少心隔缺損產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時也增加靜脈血回流到右心,從而改善肺血流。
7、杵狀指(趾)和紅細胞增多癥: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幾乎都伴杵狀指(趾)和紅細胞增多癥。杵狀指(趾)的機理尚不清,楚但紅細胞增多癥是機體對動脈低血氧的一種生理反應。
8、肺動脈高壓:當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的病人全國出現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和紫紺等著名綜合征時,被稱為艾森曼格氏綜合致力癥。碩士臨床表成功現為紫紺紅細胞增多癥,杵狀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頸靜脈怒張,肝腫大,周圍碩導組織水腫,這時病人已喪失了手術的機會,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
9、發育障礙: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往往發育不正常表現為引錄瘦弱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
10、其它癥狀:先天性心臟病如有左心房擴大或肺動脈壓迫喉返神經,則自幼哭聲嘶啞、易氣促、咳嗽;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白內障、唇腭裂和先天愚型等;心室增大可致心前區隆起,胸廓畸形;持續青紫者可伴有杵狀指,多在青紫出現后1~2年形成。
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癥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確診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常用的檢查方法有X線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要時作心導管及心血管造影檢查。一旦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應盡早去心臟外科就診,由醫生決定手術時機,現在心臟外科發展很快,手術日新月異,絕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已成為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醫生根據患兒有無持續性青紫,以及左右心房或大血管之間有無分流將先天性心臟病分為潛伏青紫型、青紫型和無青紫型。
1、潛伏青紫型。正常情況下,左右心房之間的通道存在異常,血液從左向右流不會出現青紫,當參加劇烈運動或一些病理性的原因導致血液從右向左流時出現青紫,稱為潛伏青紫型。
2、青紫型。由于畸形的存在,右心房壓力超過左心房,致血液從右向左分流,出現持續性青紫,稱為青紫型。
3、無青紫型。這種情況是指心臟左右心房及靜脈之間沒有異常通路或是分流,如主動脈縮窄和肺動脈狹窄等。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隨著心臟診斷方法及外科手術治療技術的進展,目前絕大多數先天性心血管病均能獲得明確的診斷和手術矯正治療,預后較前有明顯的改觀。
對于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在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的同時,家長的悉心護理也很重要,護理時要特別注意以下七點:
1、前胸正中切口心臟手術后的患兒, 為防止胸骨畸形,形成雞胸”,睡覺盡量要仰臥,少側臥。
2、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較多,需保持皮膚清潔,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熱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換衣褲。
3、患兒術后一般均需服用一段時間的強心藥物(地戈辛片)、利尿藥物(螺內酯片)、補鉀藥物(枸櫞酸鉀口服液)。值得注意的是,每天要監測孩子的脈搏,如果心率低于每分鐘70次時就要停用地戈辛片。
4、術后早期(1~2個月內)定期稱體重,一般每周一次,體重于短期內增加明顯,要加用速尿。
5、手術后三個月內如遇到感冒、腹瀉、牙齦炎、扁桃體炎等,以及不明原因的發燒時,需及時治療,適當應用敏感抗生素加以控制。
6、出院后早期活動要適量,不要勞累過度,要逐漸增加活動量和強度,尤其是在出院后1~3個月內要限制活動。
7、出院六個月后復查胸片、心電圖等。一般出院后一年來院復查,以后定期隨訪,以了解心功能的恢復情況。
目前絕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都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有的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有的可以自行愈合,這個是由患兒的病癥類型決定的。
1、室間隔缺損。這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小型缺損,常無明顯癥狀,大型缺損,可見發育遲緩、疲倦無力、消瘦、蒼白,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室間隔缺損,一部分患兒在10歲前尚有自行閉合的可能,所以,如無并發癥,手術可在10歲以后進行。
2、動脈導管未閉。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較常見的一種類型,經檢查確診后,最好在4-15歲進行手術治療,因4歲以前尚有自行愈合的可能。
3、房間隔缺損。女孩多于男孩,臨床表現因缺損大小而異。一般可見發育遲緩、面色蒼白、易疲勞、活動后常出現胸悶氣短。如無合并癥,應在10-15歲進行手術治療為宜。
4、法洛氏四聯癥。此型較重,常在嬰兒時期即出現口唇、指、趾端紫紺、氣急、呼吸困難、發育遲緩、。一般在5-15歲進行手術治療較為理想,但手術成功率不高。
在經過治療后,家長們依然需要細心呵護,這樣更有利于寶寶的康復。
“親親寶貝網( www.zaolee.cn)原創文章,合作媒體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非合作媒體不得轉載,內容合作聯系電話:0755-83677366”。
還可以輸入140字
懷孕二十一周,恭喜各位媽媽,艱辛的懷孕過程已經過去一半了。懷孕第21周時,胎兒發育的更加完善了,媽媽們這時候孕期保健要做好,對日后的生產有很大幫助。這一周的營養也同樣很重要。本文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懷孕21周胎兒的發育情況、懷孕21周孕婦的身體變化、懷孕21周準爸爸注意事項、
寶寶1歲2個月一般開始學走路,可以扶著家里的家具一步步的走起來了,雖然走得不穩,爸媽不要急哦,1歲2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愿意開口說話,但是可以有意的聽懂爸爸媽媽的一些詞了,仔細觀察寶寶的成長變化,心里別提多開心呢。
冬季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癥狀,一想到冬季的寒冷就害怕。那么手腳冰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