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溫
幼兒體溫與大人的體溫稍有不同,一般給幼兒測量體溫的時候都會測量口腔、腋窩、肛門三處,這三處的正常體溫也不同。幼兒體溫異常的話,會經(jīng)歷三個不同階段,家長們在發(fā)現(xiàn)幼兒體溫出現(xiàn)異常時,要做好護理發(fā)燒幼兒的工作。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fā)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于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xù)發(fā)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fā)熱。
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
一般來說,體溫低于36度視為體溫過低。幼兒由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系統(tǒng)還沒有發(fā)育完善,并且皮下脂肪較薄容易散熱,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體溫過低現(xiàn)象。體溫過低的幼兒一般表現(xiàn)出一定的癥狀,往往哭聲低微,不肯吃奶,皮膚冰涼,血糖含量過低,皮下脂肪往往出現(xiàn)腫塊等。體溫過低的幼兒如得不到及時的料理會導致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嚴重時甚至會威脅生命安全。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體溫過低,一定要采取措施來提高體溫或尋求醫(yī)生的幫助。一般來說,提高體溫有兩種方法,我們應該結合起來使用。
1、注意保暖:室溫不應該低于20度,一定要給寶寶穿厚暖的衣服,應有棉斗笠,最好再在棉斗笠外放置一個或數(shù)個熱水袋進行保暖.在給寶寶換衣服時更要特別注意。
2、注意加強營養(yǎng):適當補充葡萄糖,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增強寶寶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體溫的回升。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寶寶的體溫還是過低時,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查明體溫過低的原因,并采取進一步的治療和護理。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體溫超過37℃,也會以為孩子發(fā)低燒,于是帶孩子到醫(yī)院,要求醫(yī)生給孩子做檢查,但結果卻一切正常。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孩子的體溫易于波動。感染、環(huán)境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體溫發(fā)生變化。孩子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異常,也就是說,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發(fā)熱。若有短暫的體溫波動,但全身狀況良好,又沒有其他異常表現(xiàn),家長就不應認為孩子在發(fā)燒。這位咨詢的母親就是把孩子在哭鬧、吃奶后正常的體溫升高誤認為發(fā)燒了。
其實,就像我們大人在運動后體溫會有所升高一樣,小兒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后,體溫也會升高。一般情況下,體溫不會升得太高,多為 37.5℃~38.0℃之間。體溫升高是由于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導致肌肉產生了更多的熱量。這些原因導致的體溫升高,在運動結束后會很快恢復到正常水平。也就是說,不能只根據(jù)體溫作為確定異常的指標。遇到這些情況時,家長可繼續(xù)觀察孩子體溫的變化,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細心的媽媽有時用手觸摸孩子,覺得孩子身體挺燙的。如果孩子吃奶后或哭鬧后體溫稍高,這種情況可以在孩子安靜時或睡眠后再測體溫。
物理降溫方法:
①頭部及血管豐富處冷敷:用冷毛巾及冰帽放于患者頭部,同時,也可將冰袋放于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經(jīng)過處;
②酒精或溫水擦浴:用30%~50%酒精或32℃~34℃ 溫水,擦浴患者頸、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溝、下肢及腳心、腳背等部位。每次 15~30分鐘,以促進機體蒸發(fā)散熱。
藥物降溫方法:
①柴胡注射液4毫升或安痛定2毫升肌注,臨床多用于高熱的臨時處理;
② 消炎痛栓:1/4~1/2枚,放入肛內;
③阿司匹林0.3~0.6克,每日3次,哮喘患者及有出血傾向、活動性出血患者禁用;
④撲熱息痛:0.25~0.5克,每日3次,肝腎功能受損者慎用。
因藥物降溫是通過全身大量出汗而達到降溫目的,所以應緩慢進行,不宜太快過強,以免汗出過多引起虛脫和血壓下降,尤以老年患者心功能較差時為甚。若汗出過多,發(fā)生虛脫情況,輕者可自行喝淡鹽水或糖水,重者應立即輸液,補充電解質(尤其是鉀),以維持體液平衡。
發(fā)燒是兒童的常見癥狀之一,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發(fā)燒,它是患病時的一種防御性反應。孩子發(fā)燒時的飲食護理十分重要。正常情況下,兒童消耗的水分就比成人多,發(fā)燒時更加明顯,在服藥退熱的過程中,更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及鹽分,使尿量減少,影響體內毒素的排出。因此,發(fā)燒的小兒首先應供給充足的水分,其次要補充各種營養(yǎng)物質。
半歲以內的嬰兒,如果原來采用母乳喂養(yǎng),應該繼續(xù)。
母乳易于消化,能保證營養(yǎng)需求,而且其中含水量達87%,可以補充水分。若是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可喂稀釋的脫脂奶,即2份或3份奶加1份水(2:1或3:1),攝入量可與平時相等。此時,雖然嬰兒實際吃下去的奶量有所減少,但補充了水分,更利于消化、吸收。發(fā)燒時以飲白開水為好,也可以適當兌些鮮水果汁,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維生素C。飲水量以保持正常尿量及口唇滋潤為度,不必過多。
稍大孩子發(fā)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
常用的流質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夏季喝些綠豆湯(加少量糖),既清涼解暑又有利于補充水分。發(fā)燒伴有腹瀉、嘔吐,但癥狀較輕的,可以讓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口服糖鹽水。配制比例為500毫升水或米湯中加一平匙糖和半啤酒瓶蓋食鹽。1歲左右小兒,4小時內可服500毫升。同時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鉀、鈉較多),奶類與豆?jié){等(含鈣豐富),米湯或面食(含鎂較多)。癥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請醫(yī)生診治。
孩子體溫下降,食欲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
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小兒,由于不會咯痰,往往咽到胃里,劇烈咳嗽還會引起胃部不適,若進食過多,容易出現(xiàn)嘔吐。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不宜吃海鮮或過咸、過油膩的菜肴,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癥狀。
以下幾款飲食對孩子發(fā)燒有輔助食療的功效,
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選用:①蔗漿粥:將青色新鮮甘蔗洗凈后榨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②西瓜汁:新鮮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頻服。如發(fā)燒時不伴有其他癥狀,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類的冷飲,幫助降溫、利尿。③麥冬粥:麥冬30克,煎湯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時加入麥冬汁及冰糖適量,同煮成藥粥,早晚服食。④荷葉粥:新鮮荷葉一張,洗凈煮湯500毫升左右,用濾出的荷葉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適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最后要強調的是,對發(fā)燒時食欲不振的孩子,千萬不要勉強其進食,應順其自然,待有饑餓感時再吃,但不要斷水,要注意補充水分。
還可以輸入140字
懷孕二十一周,恭喜各位媽媽,艱辛的懷孕過程已經(jīng)過去一半了。懷孕第21周時,胎兒發(fā)育的更加完善了,媽媽們這時候孕期保健要做好,對日后的生產有很大幫助。這一周的營養(yǎng)也同樣很重要。本文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懷孕21周胎兒的發(fā)育情況、懷孕21周孕婦的身體變化、懷孕21周準爸爸注意事項、
寶寶1歲2個月一般開始學走路,可以扶著家里的家具一步步的走起來了,雖然走得不穩(wěn),爸媽不要急哦,1歲2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愿意開口說話,但是可以有意的聽懂爸爸媽媽的一些詞了,仔細觀察寶寶的成長變化,心里別提多開心呢。
冬季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容易出現(xiàn)手腳冰涼的癥狀,一想到冬季的寒冷就害怕。那么手腳冰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