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們真的有太多的劣根性,還是我們的制度太寬容,生活都讓人無話可說了,國慶期間先是發現兒子的美贊臣奶粉里面有條蟲子,隨后又發現亨氏的米粉里居然有一段清潔球的鋼絲,接著發現剛剛在超市購買的南山是應該下架的商品!這個社會當真坑爹沒商量! 10月9日消息,日前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在美贊臣奶粉內發現蟲子,美贊臣奶粉再陷“蟲子門”。 近日,一位名為“鐵弟弟”的網友在其微博投訴稱,“發現兒子的美贊臣奶粉里面有條蟲子”,對此,該網友直呼“當真坑爹沒商量!”。 據親親寶貝網了解,美贊臣奶粉頻頻身陷“蟲子門”,已是“慣犯”:此前,網友“邢傲”在其微博上投訴稱,在美贊臣奶粉內喝出蟲子,據該網友稱,
此前曾被媒體曝光徹頭徹尾披著“假洋皮”國貨的新西蘭倍愛乳品集團有限公司,其嬰幼兒奶粉再曝質量問題,奶粉中出現黑色小顆粒,由此而發的矛盾在消費者李先生和倍愛之間懸而未決。而此前曾有多家媒體報道倍愛并非洋奶粉,而是在香港注冊的皮包公司。倍愛和中國總代理都以公司放假和領導出差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倍愛奶粉現黑色小顆粒 貴州銅仁市民李先生向記者投訴稱,大概一個多月前,他在母嬰專賣店給自己11個月大的小孩買了6罐倍愛較大嬰兒配方羊奶粉,金裝款,適合6至12月寶寶。1月18日,李先生在給孩子沖奶的時候發現,已經只剩最后一罐的奶粉里有許多黑色小顆粒。 倍愛奶粉(資料圖) “擔心產品有質量問題,我們立刻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李先生告訴記者,檢查結果顯示,孩子近期比較容易過敏,已被記有過敏史,血壓和心臟也有點不正常。
專家和主管部門均歸咎于富集效應分析稱短期或影響消費態度 日前,新華網報道多個知名品牌的23份以深海魚類為主要原料的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樣品有汞含量超標情況,貝因美(002570)股價5月2日告跌。為何出現汞超標?有專家分析,因金槍魚、旗魚等魚類“大魚吃小魚”,重金屬容易出現富集效應;而國家權威部門的解讀也贊同這一說法,又強調“不會對嬰幼兒健康造成影響”。至于涉事的企業,則宣布緊急召回相關產品。 專家:“大魚吃小魚” 出現了富集效應 “這并不是一個新問題。”昨日,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主任邱永松對記者表示,海水里存在汞或者其他重金屬,經過“大魚吃小魚”的過程后出現富集效應。 邱永松說,鯊魚、金槍魚、旗魚等是食物鏈高端的魚類。盡管小魚本身
貝智康嬰兒奶粉竟是雙層包裝 專家提醒:贈品質量也需提防 5月10日消息,日前,王先生爆料自己買的貝智康牌嬰兒奶粉贈品竟是雙層包裝,寶寶喝后腹瀉不止。 據相關媒體了解,王先生家在黃巖,前不久在溫州永嘉的一家母嬰用品店買了一罐900克的貝智康牌聰明金三角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并獲贈一小罐同品牌奶粉(150克)。可沒想到這個小罐的贈品竟然穿著個“馬甲”。王先生說他家的寶寶比較淘氣,喜歡啃空罐子玩。那天啃著啃著,就把小罐奶粉的包裝紙給啃破了,“這時候我才發現奶粉罐原來有兩層包裝紙。” 據悉,奶粉罐外面一層貼的標簽是“貝智康聰明金三角較大嬰兒配方奶粉”,而里面一層貼的標簽卻是“星尚優智星較大嬰兒配方奶粉”。上海市花冠營養乳品有限公司是貝智康奶粉的生產廠家,“星尚和貝智康雖然是
近期內地游客掀起的香港搶購奶粉潮已經蔓延至澳門,上午,澳門奶粉供應商透露,由于貨源緊缺,澳門的進口奶粉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當地部分進口品牌奶粉甚至已告斷市。 澳門奶荒 都是游客掃貨惹的禍 一位堅持從澳門購買奶粉的媽媽“雅寶”今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她上禮拜去澳門,跑了好幾家藥房(澳門奶粉大多在藥房搭售)都沒貨,還是在關口的百佳藥房買了最后的兩罐。 另一位工作在澳門、居住在珠海的白領王女士也告訴記者,由于每天都往返澳門,經常有朋友委托她在那邊購買奶粉,不過最近去購買經常白跑一趟。“澳門奶粉現在比較緊俏,很多牌子的奶粉都缺貨”。 一家育兒與家庭論壇的負責人稱,由內地到澳門購買奶粉的顧客增長比較快。澳門藥店內的奶粉,一半以上都是被內地顧客買走,為此,部分澳門藥店甚至限制外來顧客的購買數量。 今天上午,澳
段小姐姐姐家的寶寶一直吃的是美贊臣的奶粉。當初選擇這個品牌主要是看中其是原裝進口,最起碼安全性要高一些。不過最近她和姐姐都猶豫了,猶豫是否讓寶寶再吃下去。因為就在幾天前,她們突然發現奶粉中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些黑色塊狀顆粒異物。 據段小姐介紹,今年4月11日,她姐姐像之前一樣來到南京市六合區延安路上的一家名為金貝孕嬰生活館的商店,花210元購買了一罐美贊臣奶粉。在這罐奶粉吃到一半的時候,姐姐偶然發現奶粉里有一些黑色的異物。這些黑色的異物呈團狀,質地比奶粉要硬,但手指一碾就成粉末。 黑色異物究竟是什么?會不會對寶寶有危害?于是她立即帶著奶粉找到銷售點。對方并沒有聯系美贊臣方面協助處理,而是很肯定地回復說是奶粉開蓋后受到污染,完全是消費者自己的問題,和產品本身沒有任何關系。對于黑色異物的存在,銷售點認為是事實,但只有權威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才能證明產品質量的好壞。然而,對于已經開
日前,一則“新聞”爆料稱:青島劉姓女士通過淘寶郵購了一箱6罐澳大利亞產的奶粉,收貨時卻發現箱子中只有2罐奶粉,令人吃驚的是,里面竟然多了一只年幼的澳洲袋鼠。文章還煞有介事地介紹,“淘寶店主于先生”“青島四方區公安分局民警”“青島市動物園”等相關方面陸續登場,稱小袋鼠入住青島市動物園,并起名“愛愛”。而且,這則消息還配上一張年幼袋鼠的萌照。 網購奶粉郵回活袋鼠消息不實 小袋鼠的萌照早先已曝光 這則消息很快在網上廣泛傳播。也有不少網友質疑這則消息的真實性,提出了很多問題,如“活袋鼠能過得了海關嗎”,等等。 記者就此向青島市公安局進行了求證,青島市公安局表示情況確屬不實,并已通過官方微博進行了辟謠。 據了解,青島市公安局有關工
前天,凜先生投訴稱:“我們買了一桶美贊臣奶粉,吃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在奶桶里發現了一片塑料薄膜,聯系客服,工作人員說根本不可能,或許是我們自己在使用中不慎將塑料薄膜丟在了奶桶里,不來現場調查就這樣斷定,這也太不尊重消費者。” 這罐奶粉是凜先生三個月前在南坪一超市購買的,規格是安嬰媽媽A+900克裝,是給懷孕的愛人林女士補充營養的。 本月月初,林女士開始食用,吃了大約三分之一后便發現了這個情況,“那天上午,我用奶罐里的鑰匙添加奶粉,就發現這塊塑料薄膜藏于奶粉里。”林女士說,食用這罐奶粉后,并沒有感覺身體不適,只是覺得太離奇了。 凜先生說,事后,他按照奶罐上印制的電話打了過去。客服說,這種情況不可能,可能是消費者不慎將薄膜帶到了奶罐里。凜先生很氣憤,他覺得對方不太尊重消費者,至少該到現場調查后再做判斷,而且,自己根本就沒有索賠
國慶假期,來悉尼旅游的北京游客老王受人之托買30多罐某洋品牌奶粉,前后跑了七、八趟才湊齊。年近六旬的老王告訴筆者,比起體力消耗,精神上的煎熬更讓人難受。 老王說“買奶粉又不是買白粉,中國人花錢消費究竟惹誰了?” 對不少像老王這樣的國人而言,在澳買嬰兒奶粉不是件好差事,這個過程有時會充斥著無奈乃至羞辱感。針對性的限購政策、冷若冰霜的超市店員、路人詫異的眼神,無不讓人斯文掃地,無地自容。 事出有因。在悉尼市中心Woolworths超市工作的約翰告訴筆者,每撥中國游客光顧之后,超市各段嬰兒奶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貨乃至脫銷。據他說,為維護必要的市場秩序,超市一度規定每位游客每次只能購買4罐,即便這樣也無濟于事,因為中國人似乎不在乎多跑幾趟。 上述現象的背后是中澳乳業合作嚴重滯后,澳乳品對華市場渠道不暢,澳乳業投資不足,制造業日漸式微,產量受限等深
最近有消費者向工商部門投訴,奶粉包裝上的噴碼被刮掉一部分,懷疑奶粉質量有問題。昨日,南昌洪城大市場工商局對洪城大市場內的多家奶粉經營戶進行了檢查,扣留了多箱問題奶粉。 在洪城大市場D區28棟一奶粉經營戶內,執法人員發現其售賣的某奶粉包裝有明顯刮痕,噴碼的后幾位已經明顯看不清楚。店主解釋說刮掉的只是產品的區域碼,產品質量并不存在問題。 什么是區域碼呢?據介紹,在不同的地區,例如江西和湖北,同一品牌和規格的奶粉,經銷商的奶粉拿貨價是不一樣的,為了拿到更便宜的奶粉而又不被公司發現,一些經銷商選擇刮掉奶粉包裝上的區域碼,從而牟利。因為產品包裝標識已被破壞,工商部門先暫扣了涉嫌有問題的奶粉,并要求店主提供相關的三證進行核查。
如果沒有近日的這次檢查孩子被查出性早熟,毛女士還很沾沾自喜,她給孩子吃的奶粉都是通過淘寶代購來的“美國貨”,價格要比市場上賣的便宜好多。 毛女士的孩子現在10個多月大。上個月給孩子洗澡時,她突然發現孩子乳房摸上去有硬塊。家人趕緊帶著孩子去市婦保院檢查,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讓一家人吃了一驚:性早熟。醫生懷疑,是孩子吃的食品有問題。 毛女士說,孩子以奶粉為主食,輔食吃得不多,如果說是吃的有問題,很有可能是奶粉的問題。毛女士給孩子吃的雅培奶粉是在淘寶上代購的,這家店說自己賣的奶粉是從美國直郵的。毛女士一看,該店都已經做到四個皇冠了,應該不會賣假奶粉。孩子一直吃這家淘寶店買來的奶粉,直到上個月發現問題才停掉。記者在淘寶上看到,毛女士購買奶粉的這家店鋪,雅培1段奶粉標價285元一罐,已經銷售了5萬多罐。 在孩子查出性早熟后,毛女士聯系了這家店鋪。店家說,自
白開水沖泡方便面的吃法日前被網友顛覆,近日,@“多洛_小丑深度中毒”在微博中曬出了自己的創新吃法——“奶粉泡面”引起網友效仿,“巧克力泡面”、“純牛奶+辣椒粉泡面”等各種怪吃法紛紛亮相,國家二級營養師楊娟表示,就奶粉和方便面兩種食物本身的成分來說,泡在一起吃對身體并沒有害處。至于口味如何,要看網友自己能否接受。 由“奶粉泡面”引發的熱議 10月20日,網友@“多洛_小丑深度中毒”發了一則微博,以圖配文的形式介紹到泡面新吃法:“先準備好奶粉和泡面,然后倒入泡面配好的調料包,接著倒入奶粉,沖入開水后立刻攪拌。等待3分鐘后,一碗沒有‘賣相’的泡面出爐了。”吃完后,@&
據國家質檢總局最新通報的不合格進境食品名單,從德國、法國、新西蘭等國進口的7款嬰幼兒奶粉在進境口岸抽檢不合格,涉及貝貝善、貝倍妙、法瑞康、樂愛朵、愛恩思5個品牌,不合格原因包括:菌落總數超標、超范圍使用添加劑、標簽不合格。質檢總局表示,這些不合格產品已依法做退貨或銷毀處理,未進入國內市場銷售。 貝貝善幼兒奶粉、法瑞康嬰兒奶粉:菌落總數超標 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14年8月不合格進境食品信息,自德國進口的1批次重量總計196.8千克的“貝貝善幼兒配方奶粉3段”,在北京進境口岸檢驗出“菌落總數”超標,被依法予以退貨處理。 自法國進口的1批次重量總計4630千克的“法瑞康嬰兒配方奶粉”,在廣東進境口岸檢驗出“菌落總數”超標,被依法予以退貨處理。 樂愛朵嬰幼兒奶粉:違規
雅培菁智嬰兒奶粉被消費者指控“四宗罪” “非法添加不明物‘酒石酸膽堿’;不符合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涉嫌騙取國家認證機構的‘有機產品’認證;故意隱瞞‘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已經于2012年5月23日失效的事實,繼續在市場促銷其‘有機’奶粉;違反《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涉嫌虛假宣傳。” 近日,消費者朱先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在對雅培菁智嬰兒配方奶粉產品問題的投訴材料中羅列出上述“四宗罪”,并出具了相關法律依據及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回復說明。 2013年1月21日,本報曾對雅培菁智嬰兒配方奶粉“有機珍品”系列產品含有非有機配料(DHA、AA)、有機產品認證過期等多
有媒體報道上海、浙江等地48名嬰兒在食用多美滋嬰幼兒配方奶粉后出現腎結石的癥狀,多美滋方面昨天給本報發來聲明表示,多美滋產品在中國接受過反復檢查,都被證明未受三聚氰胺污染。上海質監局表示,正對被質疑的多美滋奶粉進行調查。 蔣女士到網上一查詢,結果發現跟她有類似遭遇的人有很多,截至昨天下午,在她那里登記的患兒已有53個。 蔣女士表示,她與許多患兒的父母都曾經向廠家和質監部門反映過情況,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答復。1月2日,20多位患兒的家長曾相約一起向衛生部、中消協、國家信訪局、中國奶制品工業協會提交了相關材料。 記者了解到,除了腎結石,還有些嬰兒在喝了多美滋嬰幼兒奶粉后出現了嘔吐、腹瀉等癥狀。蔣女士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委托了公盟的律師,準備到法國去打官司。 多美滋:檢測未發現受三聚氰胺污染 多美滋昨日對此回應說,向所有的消
隨著2010年三聚氰胺事件調查的深入,“一問三不知”的質檢官員出來了。 今年1月,陜西省渭南市一批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的毒奶粉流入廣東和福建,被有關部門查處。據記者調查,這批問題奶粉中有多個批次是在渭南質檢人員2008年9月8日進駐乳企后出廠的。近日,渭南市質監局副局長楊占利接受參訪時稱,不知道這些批次樣品是否檢測過。 質監局:問題奶粉沒上臺賬! 震驚全國的陜西省問題奶粉事件發端于福建漳州。今年1月份,漳州市質監部門在對當地一家食品公司抽檢時,發現該公司用來生產奶糖的三彩牌奶粉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經追查,問題奶粉的源頭是陜西省大荔縣荔華乳業公司。 據了解,荔華乳業將20噸問題奶粉以抵押貨款的形式轉賣給當地個體經營者馬雙林,馬雙林隨后將其中10噸轉賣給樂康乳業公司。樂康乳業又將這批毒奶粉和其他奶粉摻混,將生產出的28噸三彩牌奶粉銷往廣東、福建等地
網購奶粉,小孩吃了腹瀉不止?網購奶粉有較大價格優勢,然而有些過分的低價背后或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貓膩”。“很多網店,真的假的都是摻著賣的。”從事了四五年奶粉批發與銷售的李博(化名)對南都記者坦言。 同時,南都記者調查發現,早年的回收空奶粉罐早已是“明日黃花”,現在的造假者已經開始可以通過代工定做奶粉罐,南都記者以廠家的名義聯系某代工廠,對方明確表示,只要給出設計稿,訂貨量在500個以上就可以定做,每個10塊錢,量更大,價格更優惠。 真假摻著賣 消費者肖女士就聲稱在網購上買到假貨,她對南都記者透露,此前一開始一直托海外的親戚朋友購買荷蘭版的美素,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托熟人”這條渠道斷了,她就轉向網購,在某個很高等級的網購店試買了一罐,小孩吃了后感覺還不錯,就一直在其店里購買荷
貝因美奶粉舀出活蟲子,貝因美奶粉舀出活蟲,這是繼各大奶粉活蟲事件又爆出的新一次活蟲奶粉門,廠家僅答應置換兩罐問題奶粉,陳女士的首要要求是立即找權威機構來鑒定,看這奶粉對寶寶的健康會不會產生影響,但雙方無法就喝奶后是否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達成一致。最終,三方決定于今日上午到工商所對奶粉進行質量檢驗。 貝因美奶粉卷進“活蟲門” 國產奶粉也瘋狂 舀奶粉居然舀出活蟲子,并且這樣的奶粉孩子吃了已兩天。一個月里,沙區漢渝路的陳女士三天兩頭向貝因美奶粉公司“討說法”。昨日,忍無可忍的陳女士自制了宣傳展板,圖文并茂地講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群當媽媽的人看過后紛紛表示“太嚇人”。 貝因美奶粉舀出活蟲子,昨日上午沙坪壩某超市剛開門不久便來了三位“不速之客”。他們將兩塊自制宣傳展板立在了超市收銀臺
國家質檢總局公示信息顯示,去年10月,成都拓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從荷蘭進口的3款“瑞貝恩”品牌米粉,在廣西進境口岸被檢驗出鈣、水分和維生素B1含量不達標,已做退貨處理。 荷蘭進口“瑞貝恩”嬰幼兒米粉營養成分不達標已退貨 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13年10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成都拓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不合格瑞貝恩米粉重量總計1970千克,具體包括:瑞貝恩嬰兒米粉、瑞貝恩雜糧米粉、瑞貝恩成長型米粉,產地荷蘭,制造商為Joannusmolen B.V.。 質檢總局對于不合格原因的描述是:鈣、水分和維生素B1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質檢總局表示,問題產品是在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時發現的,都已依法做退貨處理,并未進入國內市場銷售。 問題米粉制造商系荷蘭家族企業 資料顯示,J
自去年6月國家九部委出臺文件,首次明確羊乳可作為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后,羊奶粉行業一時引來眾多資本扎堆。其中,飛鶴在今年宣布控股羊奶粉行業龍頭關山乳業,完達山、圣元等也涉足羊奶粉產品。據悉,目前國內羊奶粉品牌或超過200個。 熱潮之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廣州地區調查發現,百佳、好又多等多家超市和一些母嬰店并未銷售羊奶粉,即使少數店鋪有售也只有一款產品。另據資深奶業人士透露,目前國內大部分羊奶粉并不純,而是摻入了牛奶。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也表示,確實有此現象,而這也將增加羊奶粉過敏的可能性,且國內尚無針對羊奶的全國性標準。王丁棉認為,羊奶粉可能成為牛奶粉的有益補充,但預計發展有限,新介入的資本能否獲得好的回報仍有待市場考驗。 市場現狀 資本扎堆 數年冒出200多個品牌 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州 本土奶粉企業圣元在渠道拓展上再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