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崔女士購買的美贊臣嬰兒奶粉中驚現蟲子后,6月9日上午,臨渭區食品稽查大隊突擊檢查,在美贊臣渭南總代理渭南林駿專供的奶粉儲存倉庫中查獲“問題奶粉”,其中一罐奶粉標注出“有蟲”。 渭南稽查食品中又發現美贊臣“有蟲”奶粉。 現場查獲的幾罐“問題”奶粉。 稽查食品又發現“有蟲”奶粉 美贊臣渭南總代理渭南林駿專供的奶粉儲存倉庫位于城區車雷村的一處民房,記者跟隨稽查大隊來到倉庫,里面堆滿了多個品牌的奶粉,稽查人員詳細進行了檢查,隨后搜出了幾罐“問題奶粉”,其中一罐奶粉上面貼著綠色標簽紙,寫有“內有蟲”和購買者的姓名及聯系電話。 下午,記者來到臨渭區食品稽查大隊一中隊,工作人員拿出了現場的檢查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鬧出“奶粉荒”之際,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有人在粵港以“螞蟻搬家”形式私運“港版奶粉”入內地外,原來還有走私集團經由越南,以貨柜大量走私港版外國奶粉到廣西,再散貨至全國各地。 南寧港版奶粉較廣州便宜 記者上周在南寧工人文化宮門口的小店發現,港版外國奶粉價格比靠近香港的廣州市面還便宜,如繁體字鐵罐的“美贊臣2號”(900克)該店售240元(人 民幣,下同)一罐,廣州售250至270元,近日更有廣州港貨店升至290元。本港奶粉商美贊臣發言人昨回應本報查詢時稱,不清楚港版奶粉走私集團的入貨和銷售模式運作。 熟悉走私奶粉內情者程先生(化名)透露,廣西南寧市南面的防城港東興市一帶,近年已成國際走私熱點,大量貨品經香港轉運越南後進入廣西,再集中在南寧等大城市,向全國
中國作為世界上奶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卻一直經受著洋奶粉“質量門”問題的困擾,本次盤點歷年洋奶粉事件更新至2012年,僅供參考,只為更好發現洋奶粉的質量問題,謹慎選購。 1999年:歐盟四國出產的奶品可能受到致癌物質“二惡英”污染,6個牌子的乳制產品在港被禁售。 2000年:日本雪印公司奶粉、低脂肪牛奶、酸奶等3種牛奶制品被查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萬名消費者中毒,所有產品被迫全部召回。 2002年:美國惠氏藥廠(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兒樂媽媽(S-26MAMA)孕產婦配方奶粉、兒素(NURSOY)嬰兒豆基配方粉因坂腸桿菌超標被限令召回。 2002年:美國惠氏藥廠(中國)有限公司召回一批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學兒樂配方奶粉。 2002年:丹麥產荷蘭“多美滋”奶粉受微小金屬顆粒和潤滑油污染
據臺灣媒體報道,疑因喝到含鈉量過高的配方奶粉,導致高血鈉癥并發急性腎衰竭死亡的新北市3個月大沈姓女嬰,19日進行解剖,厘清死因。但檢調搜索沈家住處時,查扣2包食用鹽,懷疑沈家及可能就是奶粉含鈉的污染源,將會比對是否與奶粉中的鈉有無相關,將厘清奶粉含有大量的鈉“是如何跑進去的”。 北檢調查發現,女嬰體內的鈉濃度,幾乎和海水相當,懷疑是有人故意將鹽巴摻入奶粉內,沖泡之后再讓女嬰喝下。女嬰的媽媽日前出面控訴,寶寶疑因飲用諾貝兒寶貝公司的“金配方嬰兒配方奶粉”含鈉量過高,導致高血鈉癥并發急性腎衰竭死亡,女兒出生共喝掉2.5罐同品牌奶粉,但喝奶時都不太愛喝且會哭鬧,甚至嘔吐出來,每次都只喝20、30cc,她曾經嘗過奶粉味道竟然是咸的。事后醫院將奶粉送交2單位檢驗,發現鈉含量相當高。 家屬和廠商各自提出的檢驗報告,數值相差高達50倍以上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Centre for Food Safety)周五發表聲明說,來自澳大利亞乳制品生產商寶萊(Pura)的一個批次的脫脂牛奶被檢測出細菌含量超標,幾乎達到規定數量的1000倍。聲明中說,這個批次的脫脂牛奶已經在香港的幾個連鎖超市中出售。 寶萊是一個廣受香港民眾歡迎的乳制品品牌,因其奶源主要來自澳大利亞信譽度一直很好。進口寶萊的商家Nowaday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td。表示,已經停售問題產品并開始召回,但沒有透露有關問題牛奶總數量等細節。 香港的兩個最大連鎖超市百佳(ParknShop)和惠康(Wellcome)說,已于本周早些時候接到Nowaday International的通知,停售問題牛奶,但沒有具體提及已售數量。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建議民眾不要飲用保質期截止到5月26日的一升裝寶萊脫脂牛奶。目前尚不清楚該批次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他的朋友金女士在自家奶粉里發現了不止一塊類似塑料的小碎片,非常堅硬,而經銷商的反應卻讓金女士始料未及。 據了解,金女士有一名快15個月大的寶寶,吃的奶粉一直是合生元,以前并沒有發現什么不妥。6月23日,金女士像往常一樣撕開包裝盛奶粉,卻發現一塊半透明的,尖利的異物。金女士以為是奶粉的結塊,就拿這這個異物去水龍頭沖,卻發現該異物是一種似玻璃似塑料的東西,非常堅硬。當即,金女士便拿著這個異物去找了當時購買該奶粉的“星愿”母嬰用品經銷商,在店里,金女士用勺子在奶粉里又找出一塊小碎片。 圖為金女士發現的堅硬異物 金女士稱這個發現讓她嚇了一跳,“雖然今天才發現這個東西,但是寶寶吃了這么久的合生元奶粉,會不會出問題啊。” 金女士很快聯系了當地的經銷商和合生元的客服,前來交涉的是“星愿”
呼和浩特市民王先生在3月份購買了一桶貝因美愛家系列奶粉。而在沖泡奶粉的過程中,王先生發現,用鐵皮桶包裝的奶粉中竟有一根約3厘米的疑似編織袋的線頭…… 4月24日,記者見到了王先生,并在其提供的那桶奶粉中看到,一根約3厘米長沾滿奶粉的白色線頭。據王先生介紹,在發現奶粉里有毛線頭后,他于4月20日到位于錫林郭勒南路的貝因美育嬰童授權專賣店進行溝通,工作人員表示本周一會給處理意見。而到4月24日,王先生仍未收到專賣店的任何回復。 當日,記者就王先生反映的情況來到該專賣店,該店一名孫姓工作人員:“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桶新奶粉賠付給王先生。但當時接待王先生的工作人員在外地,打電話也聯系不上。因為只有她才能聯系到王先生。”對于專賣店的說法,王先生并不認同:“我在那家專賣店是會員,店方有我的聯系方式,不可能聯系不上我!&rdq
1.質量 就我的所了解的,其實國家對奶粉行業的管理和要求,已經是很嚴格甚至是很嚴苛的了,比起我們日常的飲料、零食等其他食品,要嚴格得多的。就像現在使用的國標《GB 10765—2010》,明令規定了原料要求、感覺要求、技術要求、必需成分、可選擇成分、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以及標簽和商標等12類的理化指標高達70多項的明確要求,是很嚴謹的。所以只要是正規的、按照標準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理論上是可靠和有保證的,產品的本質也很雷同,差異很小。但基于各廠家的技術、工藝、原料尤其是企業的責任心和經營理念的不同,各奶粉品牌的狀況也就差別很大了。說實話,國家在管理方面有很大投入的,但各地方責任部門的不作為和個別企業的無良給中國無數嬰童帶了災難。就我所知的,一般來說,國際化公司生產、正宗的原裝進口產品相對來說,的確在質量控制上是要嚴謹得多,尤其是
時下,日漸流行的網上購物帶動了快遞業務的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快遞物品丟失、損壞帶來的消費糾紛屢有發生。市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有些快遞公司常通過混淆“郵件快遞”與“貨物快遞”概念的方法來達到免除自身責任的目的,應提高警惕。 投訴:進口奶粉弄丟只賠60元? 程女士住在牟平區,其表妹遠嫁在河北承德市。今年7月初,表妹生下一女。因為路途遙遠,不方便前去探望,程女便花了450元買了兩罐進口奶粉,又花了20元托運費想通過快遞公司托運給表妹,以示慶賀。 誰知,本來兩天就應到的奶粉過了一個星期,表妹仍未收到。經多次查詢,快遞公司承認由于工作失誤,托運的奶粉已經丟失,并答應按照公司的規定,賠償程女士的損失。程女士覺得應當得到全額賠償,但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指著自己公司的“速遞詳情單”告訴程女士:“你在上面
日前,有網友向記者爆料稱,美國努卡奶粉有著不為人知的內幕,疑為假洋牌。記者調查后發現,不僅努卡(美國)國際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沒取得在美生產,銷售嬰兒奶粉的資格,就連“努卡” 品牌在美都沒有申請過用于嬰幼兒奶粉產品類別的商標注冊。 在“努卡” 品牌中國總代理——上海優幼母嬰用品有限公司的官網(www.mynuka.cn)有如下信息顯示: NUKA品牌源自美國專業健康產品研發機構--努卡(美國)國際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我們現有產品數百種,包括嬰幼兒奶粉、輔助食品、保健食品、護理用品等。作為致力于研究發展健康產業的機構,努卡(美國)自有研發中心長期專注于嬰幼兒健康領域,聯手資深營養專家和兒童保健專家,系統研究嬰幼兒不同階段的成長特征和營養需要,積極將最新的科研成果運用于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努卡(美國
美素麗兒下架,洋奶粉信任危機并未就此結束,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洋奶粉品牌已超過百家,近八成的品牌是由中國商家變相生產。” 據記者了解,新西蘭善騰集團、瑞士赫爾達夫、澳大利亞塔圖拉是假洋奶粉的三大代工廠,目前有四五十家國內洋奶粉品牌在此生產。業內人士透露,“代工生產的奶粉一罐價格不到100元,到了國內市場,價格便翻好幾倍。” 至于這些“進口”奶粉的質檢,“能檢測20項就很不錯了,很多制造商連最基本的許可認證都沒有”。相較而言,國產奶粉需要檢測64項,風險監控更有幾百項。 三大假洋奶粉代工廠曝光 八成洋奶粉是中國“芯” 一位在乳制品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人士陳明(化名)告訴記者,“美素麗兒”
購買國產奶粉非法加工仿冒進口奶粉網絡上銷售,仿冒產品已下架封存 家里有寶寶吃奶粉的家長要注意了,近日上海查處了上海銳可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其聲稱與新西蘭Karicare(可瑞康)合作推出的“可尼可系列嬰幼兒配方奶粉”,事實上與Karicare沒有任何關系,系假洋品牌。被查處的假洋名牌包括“可尼可”、“澳利樂”、“貝諾貝滋”、“樂氏”四種奶粉。 購國產奶粉冒充進口奶粉 7月29日,上海食藥監局就通過新浪官方微博發布了這起案件的查處信息。 上海市的相關部門經過調查發現,上海銳可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為一家貿易型食品企業,通過合法進口部分奶粉獲取進口奶粉《衛生證書》及偽造進口奶粉《衛生證書》等手段,并從內蒙古、黑龍江等地購進國產奶粉,非法生產加工仿冒進口奶粉
在物美超市北京方莊店內,李女士站在嬰兒奶粉貨架前,逐一拿起各式牌子的產品,仔細翻看包裝說明。 自從新西蘭奶粉傳出含有雙氰胺殘留的消息后,她就十分不安。“我的孩子只有9個月大,一直吃荷蘭產的一款奶粉,本來以為與這件事無關。但最近看新聞才知道,全球60%奶制品采用新西蘭的奶源,而恒天然集團又掌控了新西蘭90%的奶源。” 為了孩子的健康,李女士29日一早就跑到超市,希望找到一款奶源不是新西蘭的進口奶粉。在促銷員的幫助下,找了半個小時之后,她發現只有伊利和飛鶴標注了國內牧場產地,而號稱“100%進口原料”的國外品牌奶粉均未標注奶源信息。“貨架上進口奶粉五花八門,產地有新加坡、荷蘭、丹麥、新西蘭等,可就是找不到奶源信息。有些國內品牌更簡單,只在商標旁的顯著位置標明"采用進口奶源"。想知道奶粉到底是從哪兒來
雀巢奶粉包裝減了100克,騰出來的空間放了只量勺 “嬰兒奶粉產品減少100克,也是為了留出空間擺放一個量勺。”上個月,雀巢公司執行副總裁南吉碩在回應公司奶粉容量減少卻價格不變的事件中說。 盡管今年4月雀巢部分產品已經有過提價,但時隔5個月再次變相漲價讓不少消費者感到無奈。除了雀巢,今年的奶粉商似乎都不約而同加快了漲價頻率。“前幾年奶粉商漲價基本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直接調價,而今年似乎更喜歡玩一些花樣。”一位終端銷售商表示。 100g奶粉=1個量勺,縮量升級價不變 上個月,德國原裝進口雀巢超級能恩奶粉,由原來的900g裝改為800g裝,價格卻維持原樣。對此,不少消費者稱雀巢從今年4月已有產品陸續提價,而這次雀巢的產品瘦身,被指實為變相漲價。 雀巢品牌官方對于奶粉縮水的解釋為包裝升級和口味改良。“超級能恩
雀巢能恩奶粉里為什么會出現蟲子?生產廠家又是怎么解釋的,我們記者今天對這件事進行了追蹤采訪。 一大早,記者來到馬師傅家里時正好遇到了了嬰幼兒用品店的工作人員和雀巢西安分公司的營養專員。 記者:你今天到馬師傅家主要是干什么? 雀巢西安分公司營養專員李輝:就是聽聽他們的意見。 記者:那現在孩子的情況你們紀錄了以后準備咋辦? 雀巢西安分公司營養專員李輝:再由我們專門的一個部門來負責。 提起孩子的身體狀況,馬師傅既著急又氣憤,他說,現在孩子不好好吃飯還拉肚子,總是皺著眉,不停的動來動去。 馬師傅:從昨天晚上到現在,小孩不吃也不喝,還發抖,還鬧肚子。 無論是商店的工作人員還是雀巢公司的人,都沒有給馬師傅一個明確的答復。在了解完孩子的情況并登記出蟲奶粉的生產批號后,他們就離開了馬師傅家。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雀巢公司的人說會在中午12點前給馬師傅一個電
光明乳業近期頻頻曝出產品質量問題,在光明“寶寶奶酪”含嬰幼兒食品禁放物質全國下架沒多久,光明優倍牛奶也令消費者難以放心。近日,上海的張先生發現,在自己常買的光明優倍牛奶加熱后,放置一會兒就出現一層薄薄的牛奶衣,但并不是常見的粘稠狀牛奶,而是非常堅韌,猶如一張塑料片,這讓張先生十分擔心,優倍牛奶是否含有不合理的添加劑。就此事件,中國經濟網聯系采訪光明乳業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優倍產品中是沒有任何添加劑的。 據張先生介紹,自己經常飲用光明優倍牛奶,此次他在上海聯華超市世紀公園店購買了該產品,在牛奶熱放涼后,發現牛奶上面結了一層薄衣,而且撈出來非常有韌性,并不是像平常的牛奶衣那樣粘糯,而是像塑料片一樣。 據張先生回憶,自己買的優倍牛奶一直放在冰箱冷藏,并且還在保質期內,張先生對于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十分疑惑,他在個人微博上詢問上海光明乳業,但并沒有收到任
近日,市民吳女士稱,12月3日晚上她在沃爾瑪超市旁的大風車嬰幼兒商場購買的貝因美奶粉,12月4日晚上打開給1歲多的孩子吃,沒幾分鐘孩子就嘔掉了,再一看奶粉,發現已經結團了。她感到疑惑:我買的奶粉還在保質期內,怎么會出現結團現象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吳女士家住岳陽市冷水鋪,12月3日晚她和朋友一起到大風車兒童城給一歲多的兒子買奶粉,因為孩子一直吃貝因美奶粉,所以她直接走向了貝因美奶粉專柜,原本只計劃買一聽奶粉,促銷小姐說現在正在搞活動,有優惠,她買三聽可以送一聽。于是花1000多元錢買了3聽奶粉,促銷小姐也確實送了一聽奶粉。12月4日晚上,吳女士打開一聽奶粉沖泡給孩子喝,沒想到吃了一年多貝因美奶粉的兒子竟然吐了,吳女士趕緊檢查奶粉,發現保質期截止于2014年1月8日的品牌奶粉竟然結了團,搖了搖奶粉罐子,發現原本松散的奶粉結團現象還很多。 昨日上午記者在吳女士家中見到了她花
淮南一名出生4個多月的嬰兒喝了新西蘭進口奶粉后,出現重度過敏癥狀。記者昨天了解到,經工商、消協調解,該品牌奶粉中國進口代理商給嬰兒及家屬補償了2萬元。 據了解,淮南市褚女士于10月2日為兒子購買了6罐新西蘭某品牌進口奶粉。沒想到喝過一個多月,兒子出現腹瀉、便血等癥狀。這可嚇壞了褚女士夫婦,他們趕緊將兒子送到合肥醫治。醫生抽血化驗后,發現褚女士的兒子是喝牛奶引起的重度過敏。兒子雖然在醫院治療10多天后康復了,但褚女士夫婦還是很生氣。于是他們投訴到消協。 消協人員與該品牌奶粉中國進口代理商取得聯系,經過10多次調解,代理商終于在日前答應補償2萬元治療費和患兒家人的精神損失費。
日前,據外媒報道,9月5日晚,明治公司開始回收“明治酸奶R-1”與“明治Probio酸奶LG21”的三款飲料,原因是“生產過程中混入膠制碎片”。明治方面表示,回收量將達100萬瓶。報道稱,明治在9月4日的生產作業結束后對機器進行了檢查,于9月5日凌晨發現產品中混入異物。據悉,本次回收對象是9月18日至20日到期的商品。《國際金融報》就此聯系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由于目前中國市場上暫不銷售明治酸奶產品,并不涉及此次回收。不過,記者昨天在淘寶發現,有個人賣家預售“明治酸奶R-1”,但并不清楚其保質期。 自2011年底日本遭遇核輻射后,明治奶粉接二連三曝出質量問題。先是被檢出含放射物質銫,然后又被香港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驗出碘含量較低,當時食環署發言人就對事件強調,過
日前,有消費者通過新浪微博投訴稱,三元巧克力奶喝出一大片膠狀物。對此,昨日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記者回復稱,至今未見到“問題奶”實物,但從牛奶的生產流程和質量保障來看,絕對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三元同時表示,該產品在消費者飲用時已經超過保質期9天。 3月26日,ID為“boddylau”的新浪微博網友發帖稱,朋友的兒子喝三元巧克力奶時覺得味道有異。開始是覺得過期了,但剪開之后發現里面有一大塊凝固狀態的異物。從該位網友同時發布的照片來看,牛奶袋里的異物形似膠皮一類的東西。 三元巧克力牛奶變質遭投訴 三元回應牛奶沒問題 隨后,該網友發帖稱,三元公司電話已經回復,并稱牛奶袋里的“可能是‘穩定劑’凝結后的產物”,并愿意賠付當事人一箱牛奶作為補償。這樣的回復不能讓該網友滿意,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