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平 53嬰兒飲多美滋奶粉出現結石 家長收集資料討說法 本報記者在隨后的采訪中發現,喝多美滋奶粉的結石寶寶已經增至53名,其中浙江15名,浙江中又有10名為杭州寶寶。 家長:收集資料討要說法 昨天,記者聯系上了湖州長興的一位結石寶寶的媽媽王女士。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琪琪是去年3月出生的,出生后一直吃多美滋金盾。去年9月初,當三鹿奶粉事件爆發的時候,琪琪差不多6個月大,也出現了類似的癥狀。王女士馬上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查出了雙腎結石,最大的0.3MM數枚。面對這樣的情況,醫生只能初步建議多喝水。但王女士說,孩子直到現在都沒有好轉,檢查出來尿酸一直偏高。 杭州胡女士的寶寶添添也是一出生就喝多美滋金盾,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后帶寶寶去省中醫院檢查,結果查出了雙側腎結石。接下來的病情更讓胡女士擔心:“去年10月底復查,發現左邊有結晶,右邊找不到。到
27日,家住章丘市的邢女士反映,她兒子只有四個月大,不曾想,她在孩子喝的貝因美奶粉中發現了類似瓢蟲的昆蟲,孩子先后出現腹瀉的癥狀,懷疑與此有關。 對此,邢女士購買奶粉的東方冷庫明珠店回應,這是貝因美廠家的生產過程出了問題,與超市無關。貝因美章丘代理商則稱,他們懷疑是消費者自己所為。 貝因美奶粉中喝出黃色蟲子 2013 年2月2日,邢女士在章丘市東方冷庫明珠店購物時,發現該店正在搞活動,一次性購買了12聽貝因美冠軍嬰兒一段奶粉,價值2800多元。“2月25日下午 喂奶粉時,我在奶粉里發現了一個異物。當時它混在奶粉里已經發干,拿出來用手一捻,才發現是一只類似于七星瓢蟲的黃色蟲子。這時,第4聽奶粉已被喝了一半 左右。”邢女士說。 邢女士的丈夫張先生稱,發現蟲子之前孩子喝了該種品牌奶粉曾出現腹瀉癥狀,發現蟲子之后仍有該癥狀。“寶寶以前
4月29日,烏魯木齊市民魏先生在家沖泡全新美贊臣安嬰兒A+1階段嬰兒配方奶粉時,意外發現里面有條死蟲子,這讓他感到又生氣又惡心。 但這罐奶粉并未過期,他發布微博尋求幫助:美贊臣安嬰兒A+1階段盒裝400克奶粉中發現有蟲子,打生產廠家400電話,對方解釋說不可能,當時是在烏魯木齊市一家大超市買的,奶粉發票也遺失了。各位朋友碰到過類似事情嗎?可以給個好點的建議嗎? 魏先生說:“這罐奶粉是4月24日在一家大型超市購買的。4月29日一早,我給3個月的寶寶沖泡奶粉時,發現了一條黑色帶觸角的蟲子,蟲長約3毫米,寬約0.5毫米。” 記者在奶粉的外包看到,其重量為400克,生產日期為2012年8月24日,保質期至2014年5月28日。幾天來,魏先生夫妻倆通過各種渠道希望討一個說法。他說,他曾多次打電話給美贊臣客服,但每次收到的回復都是“我們確保在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14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5批次產品屬于進口嬰兒配方乳粉。其中來自新西蘭的高培奶粉被檢出缺少微量元素硒,愛馨多羊奶粉則被檢出含有“奪命菌”阪崎腸桿菌等。 昨日,新西蘭高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國區總代理海南國健高科技乳業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已對涉及到的兩個批次的產品停止銷售,并向中國消費者致歉。 廣州市工商局12315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如市民發現有相關不合格批次產品在售,可撥打消費者維權熱線進行舉報。 高培一個月內兩次上黑榜 據市工商局抽查結果顯示,本次共檢驗嬰幼兒配方乳粉類產品569批次,不合格產品10批次,其中檢出3批次產品微量元素硒不合格。其中包括源自新西蘭,由海南國健高科技乳業有限公司進口的高培360°嬰兒配方奶粉(1段)(800克/罐,2011—10—20),以及深圳市貝嬰嘉貿易有限
日前,一條網絡信息引發了不少“媽媽”、“準媽媽”們的關注:“海關新規定,6月1日起所有進入中國境內的包裹以及任何形式的運輸容器中不能有超過2罐的奶粉。超過的話要如數退回。”今天上午,海關總署新聞辦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海關沒有相關規定,此消息為假消息。 最近,部分微博、論壇、QQ群中有網民稱:“最新通知:國內海關新規定,今年6月1日之后所有進入中國境內的包裹以及任何形式的運輸容器中不能有超過2罐的奶粉,超過的話要如數退回,消息確鑿,中國海關已經通知了各大物流運營商,6月1號開始不接收含有2罐以上奶粉的包裹。直郵奶粉發貨截止日期為5月25日。”有網友評論,“那我們家寶寶怎么辦?” 還有網友提出質疑,“最近直郵群里這個中國海關直郵限購2罐的消息甚囂塵
洋奶粉一定靠譜嗎?質檢總局攔截23噸問題洋奶粉讓廣大家長驚嘆,到底什么奶粉才安全?在選擇奶粉的時候,家長不能盲目認為洋奶粉就一定好。一起來聽央視財經評論,看看洋奶粉的問題和風險在哪? 主持人(沈竹):各位晚上好!這里是正在為您播出的《央視財經評論》,歡迎您的收看,我是沈竹。今天我們來關注奶粉,說到嬰幼兒奶粉,跟身邊一些家里有小孩的人聊起天來,經常很多人會說自己選擇奶粉的時候會選擇洋品牌。但是您知道嗎,其實現在發現洋品牌的奶粉也并不是那么的可靠。本月6號的時候,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消息顯示,單在今年9月就有23噸左右準備進口到中國的洋品牌奶粉因為各種問題被拒之門外。如果我們隨便在網上搜索就會發現,其實洋奶粉在國外出現各種質量安全問題事件也是頻頻地在發生。洋奶粉也不靠譜,它們的問題和風險到底有哪些?今天我們就跟您念叨念叨這個話題,那首先來關注一下質檢總局新近發布的消息。 解說:
近日,有媒體曝出國內洋奶粉品牌逾200種,真正原裝成品進口貨僅兩成,其他的多是“假洋鬼子”(即國內企業在國外注冊的乳企貼牌加工)。記者對國內市場上一些所謂的新西蘭奶粉品牌展開系列調查后發現,“假洋鬼子”奶粉包裝宣傳手段并不高明,一揭就穿,被疑為假洋牌的新西蘭“倍愛”奶粉就是其中的典型。 新西蘭“倍愛”奶粉總代理——上海紐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官網宣稱:新西蘭倍愛乳品集團是一家位于奧克蘭的乳制品企業,前身從事乳制品研發、乳制品貿易及牧場管理。2007年起攜Bear(倍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推出一系列為中國寶寶特殊定制的嬰幼兒食品。2010年正式推出新西蘭原裝進口系列奶粉,其奶源全部來自新西蘭Taranaki地區的專有牧場,在奧克蘭最現代化的工廠內生產。 據中國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洋奶粉被推向風口浪尖,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生產的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國,事涉多家奶企,市面一片“風聲鶴唳”;而就在本月初,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奶粉企業的反壟斷案件調查已結束,將于本周公布結果,企業一旦被確認違反了《反壟斷法》,將面臨年銷售額1%到10%的巨額罰款。 業界不少人士認為:“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國進入了高增長狂漲價的“快車道”,在年年漲價的“趁火打劫”之下,洋奶粉卻出現越來越多的質量問題。在政府連環重拳整治下,部分小品牌洋奶粉或退出中國市場,洋奶粉將迎來洗牌。 在中國市場趁火打劫價格漲漲不休,質量問題頻曝不歇 問題越來越多 嬰幼兒奶粉投訴 六成是外資品牌 洋奶粉的問題越來越多
羊奶粉日益受到消費者認可,近日,有媒體質疑“羊奶粉”存在暗自添加麥芽糊精等問題,給嬰幼兒食品安全帶來不確定性。昨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解釋稱,適量使用糊精,不會引起安全問題或造成嬰幼兒營養不良。 媒體近日報道,嬰幼兒奶粉中添加大量糊精導致嬰兒營養嚴重缺乏,是造成幾年前安徽“大頭娃娃”事件的主因。記者在隨機購買的8種羊奶粉產品中,通過權威機構檢測發現,添加糊精最高的達到11%。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關負責人稱,糊精是淀粉降解后的一種產物,作為一種食品原料,在食品工業中廣泛使用。該負責人表示,嬰幼兒配方食品中適量使用糊精,可改善奶粉的沖調性,在營養成分指標滿足國家標準的前提下,嬰幼兒食品中可以適量使用糊精,不會引起安全問題或造成嬰幼兒營養不良。 據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要求嬰幼兒奶粉配方中添加預糊化淀粉(包括糊精
“霧里看花”孩子傷不起 近年來,隨著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以下簡稱“洋奶粉”)大舉進入中國,對貼牌洋奶粉的質疑聲不斷高漲。消費者發現,不少所謂洋品牌的奶粉在本國并無銷售,只是針對中國市場而生產,是名副其實的“特供洋奶粉”;而向國外定制這些貼牌奶粉的企業,也多為中資機構。 繼央視曝光的某品牌洋奶粉不僅在當地未曾銷售,并且其標注的總代理公司地址竟是一家修車店后,一個定制貼牌洋奶粉的流程被真實地披露出來,許多家長們大吃一驚,甚至有媒體稱其為“假洋奶粉”。 今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孕嬰童用品展會上,共有181個奶粉品牌參展,其中絕大多數來源于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和荷蘭等國,品牌之多令人驚嘆。最近新西蘭恒天然公司發生的奶粉被污染事件,再一次給洋奶粉的質量安全敲響了警鐘。 &ldqu
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道,韓國一知名企業生產的嬰幼兒奶粉中出現死青蛙,令人備受沖擊。當地時間20日晚播出的MBC《News Desk》報道說:“在知名企業生產的嬰幼兒奶粉中發現了死青蛙。” 據報道,住在全羅南道木浦的主婦楊某19日想給六個月大的女兒沖奶粉時,在奶粉桶里發現了一只4.5厘米長、已經風干的死青蛙,不禁大聲驚叫。備受沖擊的楊某含著眼淚說:“只希望孩子沒事。” 韓國知名奶粉中現死青蛙 引發網友憤怒(圖) 韓國一知名企業生產的嬰幼兒奶粉中出現死青蛙,令人備受沖擊。 該產品生產商解釋說:“在液體狀態和粉末狀態下會經過四次過濾,不可能進入青蛙這種大型異物。”同時表示:“不排除青蛙在灌裝奶粉的過程中進入奶粉桶,所以會賠償消費者并展開調查。&rdq
近日,某網站以《美國努卡被指是假洋牌 并未在美國申請注冊商標》為題質疑美國努卡是假洋品牌。不僅努卡(美國)國際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沒取得在美生產、銷售嬰兒奶粉的資格,就連“努卡”品牌在美都沒有申請過用于嬰幼兒奶粉產品類別的商標注冊。 獲悉,在“努卡”品牌中國總代理——上海優幼母嬰用品有限公司的官網顯示,NUKA品牌源自美國專業健康產品研發機構--努卡(美國)國際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努卡(美國)國際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上海優幼母嬰用品有限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由上海優幼母嬰用品有限公司代理銷售中國大陸地區的努卡嬰幼兒產品。 美國努卡嬰幼兒奶粉被質疑假洋品牌 據在中國商標局的官方網站上信息顯示:努卡(美國)國際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25日申請5類商標‘NUKA努
據央視報道針對目前國內貼牌洋奶粉亂象,昨天,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了記者關于貼牌洋奶粉的調查。調查中,記者只需交5100元就可貼新西蘭奶粉商標,只需花一萬多元,就可擁有一個原產地新西蘭的品牌。 >>暗訪 原產新西蘭只需1萬元 記者在搜索引擎輸入“新西蘭商標注冊”,立即出現了近300萬的搜索結果。按照其中的一個電話,記者聯系到了一個在北京市西三環某小區的商標代理公司,其工作人員王先生表示,只要交5100元就可以貼新西蘭的商標。 王先生說:“一般情況下(奶粉品牌)做新西蘭、澳大利亞的,還有丹麥、瑞士這樣的品牌,一是環境優美,二是品牌口碑好。實際上是中國人在運作。”記者了解到,現在申請新西蘭的商標有三種包裝方式:一,直接以中國公司的名義申請一個新西蘭商標,但產地不能寫新西蘭;二,就是在新西蘭成立一家公司,以該公司
臺灣《商業周刊》委托當地大學教授進行調查的報告發現,臺灣市面多個大品牌的牛奶,包含有害人體的殘留動物用藥,例如抗憂郁劑、避孕藥、塑化劑、及雌激素等,而此等殘留用藥并未在當地“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中列為容許的藥品。報道指當地味全、統一、光泉等三大品牌等均被驗出殘留物,其中選擇樣本包括統一的Dr. Milker極鮮乳全脂、臺灣比菲多的可可好朋友等。 報道引述專家指出,如果市面上的乳制品有禁藥殘留,是需要移送法辦的。目前農委會已派員到三大品牌廠商查核,該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表示,根據《商業周刊》所謂的國內大學教授報告顯示,三大乳廠的市售乳品含有鮮乳中不得檢出的抗生素、避孕藥及塑化劑。 統一發言人回應,公司所有的乳品都有送檢驗才會進廠生產,包括成品也會定期抽驗,以確定不含塑化劑等,此次報告上所檢驗的的抗生素、塑化劑、雌激素、鎮定劑等,因非國內法定用藥,因此無標
11月28日消息,日前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在美贊臣奶粉內發現衛生紙。 日前,網友“左岸_澄鏡之水”在其微博發帖質疑美贊臣奶粉質量,稱“今天給寶寶沖奶粉,竟然從美贊臣奶粉里發現一個長約兩厘米的衛生紙!”對此,該網友很氣憤,“難道別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嗎?也不怕遭了報應。這么嚴密的生產程序怎么會有衛生紙進去呢?我們給孩子喝的到底是什么?” 據了解,美贊臣奶粉此前曾多次被曝出質量問題。據統計美贊臣奶粉1到10月投訴就多達50余起,且多半未得到妥善解決。對此, 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奶粉需找正規商家和品牌,注意索要并保留購貨憑證,這將會為維權帶來便利。
香港食環署建議停售的(0-12個月,850克)明治細仔奶粉。 其一款嬰兒奶粉在香港被查出生物素含量不達標,可導致嬰兒脫發、皮疹等,香港食環署已建議停售 從因驗出含放射性物質被召回,到被爆出碘含量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明治奶粉近日再被指出其細仔奶粉(0-12個月)生物素含量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標準,可能導致嬰兒出現脫發、皮疹等癥狀。目前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簡稱“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已經建議業界停售明治相關產品。而這已經是近一年來,明治第三次陷入質量問題。 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國內銷售的的明治奶粉均產自澳大利亞,與涉事產品的產地不同,但問題奶粉仍有可能通過水貨及代購渠道進入。而上述奶粉也是明治奶粉的主打產品之一。 生物素不達標可引起嬰兒脫發、皮疹 根據食環署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明治細仔奶粉0-12個月(850克)的生物素含量只有
繼今年5月蒙牛被爆出在牛奶中摻入牛尿的丑聞后,蒙牛再陷丑聞。據媒體報道,蒙牛駐浙江省義烏市的經理,擅自將蒙牛純牛奶的生產日期篡改至出廠日期的6個月之后。這批遭篡改的數量多達3000箱,浙江省工商局已于8月20日進行了通報。 3000箱臨期牛奶,篡改日期后就按正常牛奶來賣,來愚弄老百姓賺取黑心錢,蒙牛的良心何在呢? 質問蒙牛的良心何在,并沒有冤枉蒙牛。因為這次篡改日期的是蒙牛駐義烏的經理,他是蒙牛的干部,他不同于一般的經銷商。可以說這次篡改生產日期是蒙牛的行為。而且,蒙牛“牛尿門”、“致癌門”等丑聞接二連三,民眾如何再信任蒙牛呢? 筆者也經常喝蒙牛的牛奶,對蒙牛的牛奶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看那牛奶,如若一般人篡改生產日期應該并不是件容易事,這需要專業的工具,同時也很繁瑣。從這3000箱被篡改的牛奶來看,篡改者應該不是首次作案,
最近國家質檢總局在官網上公布最新一批進口不合格食品名單,數噸“洋奶粉”因各種問題被禁止入境,青島“邁高”乳業赫然上榜。記者隨即采訪了青島“邁高”乳業有限公司,客服人員否認是質量問題。記者了解到,面對形形色色的奶粉品牌,許多家長感覺如同霧里看花。工商部門表示,將會加大對進口奶粉的檢查,如果發現不合格“洋奶粉”,立即查處。 廠家:“邁高”被檢出泛酸未達標準 公司否認質量有問題 此次抽檢,邁高乳業(青島)有限公司從澳大利亞進口的19.8144噸金裝嬰兒配方奶粉,被查出泛酸不符合國內標準。據記者了解,泛酸未達標準可導致兒童出現煩躁不安、消化不良、抗體產生明顯減少。 對此,該公司客服人員表示,對于此次被查,公司感到很“意外”。客服人員告
一位業內知情人士7月1日透露,發改委反壟斷部門正在對幾家奶粉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除了已經發布公告的合生元之外,五大洋奶粉品牌亦卷入其中。 該消息也在中國新聞網7月1日的報道中得到驗證,報道稱,發改委1日發布消息,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合生元等幾家乳粉企業正在進行反壟斷調查。從已經調查取得的證據材料看,被調查的乳粉企業存在對經銷商和零售商的價格控制行為,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發改委表示,在調查中發現,這些企業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乳粉價格偏高。下一步,反壟斷執法機構將進一步深入調查,依法進行處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事實上,合生元6月27日下午曾公告,該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廣州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接受國家發改委的調查,調查主要針對廣州合生元對其經銷商及終端零售商銷售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進行管理,可能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14條的
澳優奶粉近期被質疑非進口產品,公司總部實為湖南一家貼牌商。該奶粉生產商澳優乳業公司日前回應稱其為“國外產品與本國品牌相結合”的國際化企業。但奶粉包裝仍被質疑誤導消費者,且售價偏高,澳優方稱“與其高端品質相比只屬于中上水平”。 此次澳優奶粉回應外界對其身份的質疑并非首次。 2003年9月,澳優乳品(湖南)有限公司成立。據媒體報道,澳優奶粉從一開始就打“進口牌”的推廣策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其市場份額迅速提升。澳優將自己定位為中國市場領先的嬰幼兒奶粉公司,主要在中國市場從事研究、生產及銷售進口嬰幼兒奶粉及輔食。澳優方面負責人曾向媒體強調,“澳優奶粉”為中國品牌,該公司從未回避這一事實。 然而在實地走訪中記者發現,在超市、母嬰店等銷售終端,銷售人員對于澳優奶粉的中國身份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