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恒天然事件被曝出,一時間人心惶惶。眾多奶粉品牌受到殃及,紛紛下架。國內奶粉行業又進入了一次大的震蕩期,面臨考驗。回顧過去,國內奶粉行業一直也不平靜,經常曝出各類的質量問題,考驗著消費者的底線。 國內品牌傷透消費者的心 2003年5月,安徽阜陽農村地區相繼發現嬰幼兒出現頭部腫大、體重減輕、低燒不退的怪現象,經查都是食用劣質奶粉而重度營養不良所致。這次阜陽“大頭娃娃”事件中,12名嬰兒被營養價值還不如米湯的奶粉奪去了生命,229名嬰兒因為營養不良成了“大頭娃娃”。面臨如此大面積的受害者,奶粉安全的問題第一次被國內的消費者所重視。 2008年,在很多國人的腦海中有著標志性的意義。中國成功的舉辦了奧運會,讓國人揚眉吐氣。但是時隔不久,老牌乳制品企業三鹿即被曝出質量問題,也給國人添了一把堵。當年全國發生多起因食用三鹿奶粉
家住海口的高女士喝完酸奶后總習慣將包裝盒打開,將附著在盒壁上的酸奶喝干凈以免浪費,但半個月前,當她打開一盒光明酸奶包裝盒后,發現盒內有一個綠色的霉塊,更讓她氣氛的是,光明乳業一直沒能給出一個令其滿意的答復。 光明酸奶喝出綠色霉塊 光明乳業未答復 高女士說,11月27日下午,她在海甸島一大型超市購物,剛好看到光明酸奶在做促銷,就買了一條(6盒)。結完賬后,高女士和兒子一邊坐在超市出口處的凳子上休息,一邊喝起了剛買的光明酸奶。“我有個習慣,用吸管喝完酸奶后都會打開包裝盒,將附著在盒壁上的酸奶喝干凈。”高女士說,兩人當時喝了好幾盒酸奶,但其中一盒喝完打開包裝后,她恨不得將前面喝的牛奶全部吐出來,因為她發現盒子里有一個綠色的霉塊。“實在是很惡心,肯定是酸奶變質了。”高女士說,她當時就找了超市方反映問題。 “廠家也派了
國內消費者在海外市場的奶粉代購引起了當地媒體的關注。一家澳大利亞媒體在對此事進行的報道中指出,個人奶粉代購者每周的利潤達到700澳元(約合人民幣4576元),并通過這種形式逃稅。 “新西蘭奶粉限購令的解除,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利好。尤其是新西蘭和荷蘭的品牌奶粉最受益,目前很走俏,而且近來價格也有上漲,利潤可觀。以規格為900g的荷蘭牛欄COW&GATE恩貝兒2段(0-12個月)奶粉為例,國外零售價為8歐元(約合人民幣65元)一罐,但是在國內售價卻可達到224元。” 一家專做海外奶粉代購的網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由于網絡代購大多逃稅,成本只有采購價與國際郵費,即使現在提價后的代購奶粉,價格也比國內市場至少便宜100多元。價格優勢造就了海外奶粉代購熱潮涌現,但其背后也存在著很多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網絡代購的洋奶粉代購渠道復雜,產品
日前, 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最新一批入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 洋奶粉再次上榜。由澳大利亞生產的亨氏嬰兒配方奶粉被檢測出維生素B2 超標以及泛酸未達標準。對此,亨氏中國昨日回應稱上述產品并非從正規渠道進口。 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名單,被檢出維生素B2 超標以及泛酸未達標的亨氏嬰兒配方奶粉由南昌卡芮凱兒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進口。亨氏中國方面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亨氏與上述公司沒有業務關系。亨氏在中國銷售的嬰兒配方奶粉是從英國原裝進口,在內地正規渠道銷售,符合國標規定。而被檢產品則是針對澳大利亞市場銷售的產品,并未在中國銷售。 據悉, 這已是本月內曝出的第二單“洋奶粉”個別營養素不達標事件。
造假手法一 真貨賣生客,假貨賣熟客 李博透露,“2008年,因為三聚氰胺事件,國內對于進口奶粉的需求忽然爆發,因為有利可圖,所以很多貿易商加入其中,然而,國外奶粉的供應本來就很有限,比如荷蘭等歐洲國家,整個國家的人口還沒中國一年的新生嬰兒多,而且國外的奶粉生產也是有限額的,產量不可能忽然增加,供不應求之下,拉高了價格,也使得有些人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李博表示,早年賣假貨的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在2008年—2010年這三年間,實體店和網店都有。“通常,開店之初賣的是真貨,之后成為固定客戶了,就真貨假貨摻著賣,如果顧客投訴,一般就用真貨把假貨換回來,一般顧客也不會再繼續追究。”此后,對于實體店的監管收緊,很多假貨從實體店渠道轉向其他渠道。“有些網店的注冊地與倉庫或發貨地處于兩個地方,甚至是跨省。還有
內地食品安全事件頻出,迫使許多媽媽通過境外代購奶粉來解決寶寶的口糧,但代購渠道的安全隱患還是讓媽媽們防不勝防。昨日,本報記者接到一位媽媽投訴稱,其于今年1月份通過一家名為Birth寶庫的香港網站訂購了18罐奶粉,但至今未收到貨,網站公布的聯系方式均無反應。目前記者能統計到的被拖欠奶粉的內地媽媽有15位,貨款折合人民幣達3 .5萬余元。媽媽們已向香港當地警方報案,并投訴到香港消委會。 下單付款后一年 貨還沒收到 “以前是下單后一個月左右就能收到貨,現在快三個月了,貨沒發出來,電話、郵件聯系都沒有回復。”昨日上午,南海桂城的林女士致電本報,稱其今年1月27日在一家名為B irth寶庫的網站下單購買18罐新西蘭某品牌奶粉,付了款,但遲遲收不到貨,而網站公布的電話無人接聽,發郵件也無回復。“這家代購網站是朋友介紹給我的,據說口碑很好,我去年也買
“同一罐奶粉,罐體上標注為凈含量為900g,白標(進口嬰幼兒奶粉在罐身上印有中英文對照的白色標簽)上標的是卻是200g,這是怎么回事?”11月24日下午,自貢市民劉先生發現,當天他們給女兒購買的奶粉同平時購買的有點差異。 對此,記者聯系到奶粉的中國總經銷商,該公司一工作人員表示,這是貼標簽的工作人員疏忽造成的。 買奶粉生疑:到底是900g還是200g 11月24日下午1點過,自貢市民劉先生和妻子給5個月大的女兒買了一罐ORKLOLAND(奧蘭)金裝加強嬰兒配方奶粉。 回家的路上,劉先生的妻子發現奶粉有點“不對勁”。原來,奶粉罐體上標注的凈含量是900g,但奶粉的白標上標的是200g。劉先生的妻子拿著奶粉回店里,要求店員換一罐,可店員拿了兩、三罐,依然標注的是200g。 劉先生的妻子見都是一樣,就沒在意,將奶粉拿回了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檢驗檢疫局舉行的“媒眼看國門”活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今年1—9月,全省口岸共檢出不合格洋奶粉10批,不合格主要原因為營養素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目前已進行退運或銷毀處理。 “洋奶粉” 營養素不達標,但未發現有毒物質 據統計,今年1—9月,全省口岸共報檢進口奶粉386批,檢出不合格10批。“截至目前,進口奶粉中沒發現有毒有害的物質。”江蘇檢驗檢疫局食品安全監管處處長陳忘名介紹說,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為蛋白質、硒、鈉等營養素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如蛋白質指標達不到標準的要求。 進口食用植物油脂 曾發現含高毒性致癌物質并被退回 其他的進口食品有沒有不合格的?據介紹,2012年,全省口岸共查獲不合格進口食品493批、45萬噸。2013年1&mdas
近日有網友稱美澳勵奶粉涉嫌虛假宣傳,虛構了自己品牌的成立歷史。 據了解,近日在美澳勵的官方微博上有網友看到美澳勵正在征集自己品牌的廣告語,并宣傳說“美澳勵,澳洲百年品牌,100%原裝進口”,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質疑,“一個不出名的小品牌,竟然也敢冒充百年老品牌欺騙消費者?”。 是否美澳勵奶粉真的像其宣傳的一樣,“澳洲百年品牌”,其生產企業澳添勵(OZDairy)擁有100年以上的歷史等問題筆者展開了調查,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關于美澳勵和其生產企業澳添勵的問題層出不窮。 首先在澳大利亞工商局的網站上看到澳大利亞澳添勵奶制品制造廠(OZdairyFoodsPtyLtd)的注冊日期為2002年3月31日,公司類型為澳洲私人公司,而宣傳的企業歷史是100年以上,比真實的多了十倍之多。 其次筆者
洋品牌嬰幼兒奶粉銷售火爆,但其中貼牌的“假洋鬼子”奶粉魚目混珠事件也層出不窮。又有網友發帖稱,查遍英文的google(注意是英文的google,中文倒是有很多但這個不說明問題),沒有發現一條關于“荷蘭朵Hollander”品牌奶粉的新聞和圖片,說明國外根本沒有出現過這個品牌,其產品在原產地荷蘭無跡可尋,是一款“中國特供奶粉”。 難道“荷蘭朵Hollander”又是一個假洋鬼子? “荷蘭朵Hollander”官方宣稱,荷蘭朵茵倍可系列嬰幼兒配方奶粉,采用世界公認最優質的荷蘭地產有機奶源,是由創建于1914年的荷蘭著名百年乳品企業LYPACK B.V獨立研制出品。中國大陸由荷蘭逸氏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經營銷售。開發頂級品牌產品,現代化的生產設施和研發能力,是荷
統一面、強生嬰兒用品、多批進口奶粉不合規】國家質檢總局今天公布十月份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多批不合標準產品被銷毀或者退運,包括新西蘭育嬰寶初生嬰兒配方奶粉、臺灣統一企業產品、強生(中國)進口的嬰兒潤膚霜、潤膚油、爽身粉等。這些產品都未在中國市場銷售。 微博截圖
又有311批次進口食品被發現有問題而被拒入境。記者昨天從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一期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名單中發現,進口乳制品依然是問題產品的“重災區”,其中包括有10噸來自澳大利亞的邁高脫脂奶粉因不合格被退貨。記者發現,此次查出的問題進口乳制品大多是因“超過保質期”而被拒,有部分進口配方奶粉檢出重金屬鉻超標。此外,有二批次來自美國的小麥與玉米混合粉檢出轉基因成分。質檢總局表示,對問題進口食品各相關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均采取了退運或銷毀等措施,未進入中國國內市場。 記者昨天從廣東相關部門獲悉,今年5月1日起我國對進口乳制品實施了新的管理辦法,對進口乳制品的“進入門檻”大幅提高,增加很多嚴格規定。對于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還規定保質期不足3個月的不接受報檢等。
近來,進口嬰幼兒奶粉在內地一直供不應求,更有大批內地市民轉往香港掃貨,令香港奶粉供應變得緊張起來。9日上午,5名顧客在香港灣仔一家店鋪排隊購買奶粉時發生爭執,最后釀成斗毆事件,香港警方隨后將涉事5人拘捕。 昨日,記者從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了解到,涉事顧客分屬于內地與香港的兩個家庭,5人已于昨日前往香港東區法院報到,向法院具結擔保不再生事后被釋放。有人懷疑這些人是走私奶粉的“水客”。 雙方互相投擲奶粉罐 記者昨日從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了解到,涉嫌打架被捕的5名男女分屬于兩個家庭,一個家庭為一對內地父子,另一個家庭為姐弟3人,其中姐妹兩人持香港身份證,弟弟為內地人。 據介紹,這場斗毆事件發生在9日上午8時許,5名顧客在香港灣仔一家連鎖藥房開門前就均已在藥房外等候。藥房正式營業后,5人爭相進入藥房,直撲嬰兒奶粉專柜,并在搶購過程中產生了爭執,最后釀
市民購買后發現中英文成分差10項 9月8日,胡女士在順義慧寶母嬰店購買兩罐貝拉米有機奶粉,回家后發現,該奶粉的中文成分表,與原包裝上的英文成分表不同。 奶粉的中文標識貼在原英文標識上面,只有在購買后,才能將中文標識撕下。 胡女士提供的奶粉罐照片顯示,英文成分表中有23項成分,中文成分表中有33項。其中,不但中英文對應的成分數值不同,奶粉與水的沖調量也不同。 此外,中文成分表里有的鈉、硒等元素,在英文成分表里,并未找到標注。 針對上述問題,該母嬰店一店員稱,該產品在中國的代理商是南京茂生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茂生源)。記者發現,該奶粉罐蓋上印有“生機谷(北京)科貿有限公司(下稱生機谷)”的標識。“生機谷是北京地區的供貨商,屬于茂生源公司。”該店員解釋說。 在北京市工商局網站上查詢到,確有生機谷這家公司,目前
12月19日消息,近日有網友爆料德露滋奶粉系假洋品牌。網友稱,在德國主流市場并沒有這個牌子的出售,網友表示,德露滋很可能是又一特供中國寶寶的假洋品牌。 德露滋官網顯示:“德露滋為德國制造的奶粉,在德國同步銷售的商標為VIBALEN,盒裝。在亞洲華語地區為VIBALEN德露滋,聽裝。”但多位國外網友表示,德國本土根本看不到這個牌子。 通過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小編發現德國市場主流的奶粉品牌如喜寶,美樂寶,特福芬等奶粉,以其英文品牌來檢索,在淘寶網均有眾多賣家以及海外代購渠道在經營,并且銷量巨大。而德露滋號稱在德國同步銷售的品牌VIBALEN奶粉,在國內僅德露滋自身一家店在售。 網友爆料德露滋奶粉系假洋品牌 德國無此奶粉品牌 網友稱德國主流市場并無VIBALEN奶粉 一位“DSSCs”網友也證實說&ldq
許多媽媽都喜歡給寶寶喝進口奶粉、吃進口輔食,但是洋食品不一定就是安全健康的。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2012年11月、12月共649批次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其中就包括多批進口嬰兒奶粉和輔食。質檢總局強調,所有公布的問題食品都已被依法作出了退貨、銷毀等處理,不合格批次的產品未在國內市場銷售。 多款進口奶粉不合格 甚至檢出沙門氏菌 在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2012年11月和12月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中了解到,共649批次食品、化妝品不合格,其中奶粉占比較大。 其中,杭州一家貿易公司從西班牙進口的2.88噸喜樂寶幼兒成長配方奶粉3被檢出鋅超標,被當地檢驗檢疫部門全部退貨;上海善臣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從新西蘭進口的3個批次共48.6千克善臣嬰兒配方奶粉,或因鐵、鎂和左旋肉堿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或因核苷酸總量、膽堿含量、鎂含量標簽符合性檢測不合格以及標簽不合格
4月16日可口可樂針對媒體報道的聲明 可口可樂就含氯軟化水混入飲料致歉 未提及召回 可口可樂山西飲料有限公司“含氯門”事件被查實而遭到停產整改,市民關心問題產品有無進北京。昨天記者走訪北京一些超市,銷售的可口可樂多為本地所產,沒有發現地址標為山西的可樂產品。 而可口可樂(中國)公司昨天則通過微博發聲明致歉并稱媒體有誤讀,但其對于已流入市場的可樂飲料沒提及是否要采取召回或退貨措施。 立頓茶被曝含13種農藥 全國大小超市都有賣 近日某國際環保組織透過檢測中國品牌乃至全球最大茶葉品牌“立頓”在華的產品,把茶葉中的“禁用農藥”和農藥殘留問題曝光,讓業界和消費者的神經緊繃。 京消協炮轟ZARA漠視消費者 三次檢測產品未達標 因在3次消協比較試驗中都被查出有服裝未達標,昨天,
《光明客服自曝:夏天奶源緊缺 酸奶用“復原乳”很正常》后續 昨天,消費者張女士聯系本報,看了24日05版《光明客服自曝:夏天奶源緊缺 酸奶用“復原乳”很正常》一文,表示其購買的味全活性乳酸菌飲品配料為脫脂奶粉,但是并沒有在包裝上注明復原乳。省質監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飲品與乳品不同,沒有硬性要求需在外包裝上注明“復原乳”字樣,味全活性乳酸菌飲品屬飲品類,不在乳品范疇。乳品、飲品雖然只有一字只差,但市場上產品那么多,消費者張女士聽了解釋還是一頭霧水。 業內人士介紹,市場上與牛奶相關的飲品形形色色,光從名稱上看有純牛奶、鮮牛奶、酸奶、風昧牛奶、含乳飲料等等。其實乳制品和含乳飲料并不一樣,含乳飲料是以三分之一以上的鮮乳或者乳制品,加水及一些食品添加劑等制成,兩者可以通過標注的蛋白質含量加以區分,一般液體乳制品要
消費者 奶粉買來后寶寶不喝 自己嘗過發現“腥味很重” 據呂先生說,今年3月9日,他從商店購買了3盒雅培金裝喜康寶嬰兒配方奶粉。3月18日早上,呂先生打開雅培金裝喜康寶嬰兒配方奶粉沖兌好之后給寶寶喝,但寶寶剛喝了兩口便不再喝了。呂先生嘗了一口,卻發現“腥味很重”。“喝完以后有種讓人反胃的感覺,難怪寶寶不喝。”呂先生說,他打開奶粉罐聞了聞奶粉的味道,結果聞到更重的腥味。 雅培奶粉出現腥味 客服稱1段奶粉添加DNA成分 雅培公司 多次打電話要求私下解決 并提出可以給予一定賠償 26日上午,呂先生向記者表示,他向媒體投訴后,雅培公司多次給他打電話要求私下解決,并提出可以給予一定賠償,但始終沒有解釋奶粉出現異味的原因,也不承認奶粉存在質量問題。 呂先生說:&ldquo
近日,澳妙可因為315曝光稱其篡改奶粉保質期的事件,又一次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其實在前年的時候,澳妙可就因為一起虛假事件引起網友的關注。據稱,美澳勵(又名澳妙可)的官方微博上有網友看到美澳勵正在征集自己品牌的廣告語,并宣傳說“美澳勵,澳洲百年品牌,100%原裝進口”,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質疑,“一個不出名的小品牌,竟然也敢冒充百年老品牌欺騙消費者?”。 是否美澳勵奶粉真的像其宣傳的一樣,“澳洲百年品牌”,其生產企業澳添勵(OZDairy)擁有100年以上的歷史等問題筆者展開了調查,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關于美澳勵和其生產企業澳添勵的問題層出不窮。 首先在澳大利亞工商局的網站上看到澳大利亞澳添勵奶制品制造廠(OZdairyFoodsPtyLtd)的注冊日期為2002年3月31日,公司類型為澳洲私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