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易感冒 換季更頻發
現在,許多都市人一到冬春就頻繁感冒。冬春換季期間,晝夜溫差很大,新鮮蔬菜水果等優質食物可能出現“青黃不接”,體內維生素D的儲備殆盡,感冒就更易多發了。
健康的人是不會輕易感冒的,如廣西的巴馬人,巴基斯坦的罕莎人。這些長壽之鄉的人們,很多活到一百歲以上,一生沒有疾病,包括感冒發燒。在喜馬拉雅腳下山谷的冬天,傳統的罕什人可以露著胸,赤著腳,在漫天雪花飛舞中行走,照樣安然無恙。
感冒屬于呼吸系統和免疫系統細胞的代謝障礙,致使系統發生失衡。除氣溫過低外,主要由營養不良和毒素過多所致。在冬季,氣溫下降到15度以下時,暴露在外的呼吸系統的細胞的溫度下降,酶的活性下降,容易影響正常代謝,例如鼻腔和咽喉。但如果身體營養充分,毒素有限,一般也沒有問題,除非遭遇持續的過度寒冷、緊張或疲勞。
冬春季缺乏新鮮蔬菜水果供應,尤其在北方。菠菜和蘆筍等蔬菜在室溫下儲存三天以上,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就會損失過半。缺乏維生素C,傳遞應急信息的腎上腺素的合成減少,白細胞的活力下降,免疫細胞的代謝調節和應變抵抗能力下降。
感冒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冬春天吸收的陽光和紫外線過少,而有毒的室內外空氣過多。在冬季,人們的戶外活動大幅度減少,大部分時間呆在室內,又關著窗戶。我們既缺乏陽光和運動,又缺乏新鮮的空氣。
在北緯37度以北的地區,每年大約從10月份到3月份,紫外線指數通常降低到3以下,這使得我們皮下的膽固醇無法轉化為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身體產生抗體和免疫細胞的能力下降,“自免疫系統”的工作效率也會下降。
如今,許多北方城市在冬春季持續出現霧霾天氣,各種有害物質隨著PM2,5進入呼吸道。是否呆在屋內就安全呢?不一定,如果室內環境不好,室內空氣的污染指數甚至可能達到室外的5-10倍,其中的污染源主要是自來水中的氯氣、家具中的甲醛和苯、地毯里的可吸入顆粒物等等。長時間逗留其中,使我們的身體細胞充滿毒素。如果毒素過多,細胞代謝就可能發生故障,給感冒病毒等微生物以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