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飲食問題一直是爸媽的困擾,其實關鍵因素來自爸媽。如果飲食環境充滿著油炸、甜食,孩子怎能拒絕誘惑?如果爸媽覺得健康飲食太單調,孩子也會對健康飲食沒反應。讓孩子處于良好的飲食環境中,才能奠定日后健康的基礎。 1、管理好冰箱櫥柜 多數的父母都知道食品與營養影響健康,但拒絕購買不健康的食物可能需要更好的自制力。不要讓孩子周圍充滿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甜食、含糖飲料等,因為這些食物含大量的脂肪、鹽、糖及添加劑,不但影響生長發育,還可能成為孩子健康的殺手。 想想看,冰箱及食物柜中放滿了糖果、餅干、汽水及速食品,孩子如何能拒絕誘惑呢? 試著改變環境,放置新鮮天然的健康食物,如低脂鮮奶、低糖酸奶、低脂面包、紅薯、雜糧餅干、全麥面包、水果、蔬菜及堅果,讓孩子自然而然接觸新鮮天然的食材,從而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就能遠離不健康的食物了。 2、把創造力加進食物里
小兒厭食癥的孩子(主要是3~6歲)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食量明顯減少,甚至拒食的癥狀。厭食時間過長會導致患兒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抵抗力下降,這樣就更容易發生其他疾病,造成不良后果。爸爸媽媽別著急,要改變孩子厭食的癥狀,還得先找到癥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見病因—— 1、飲食習慣不合理 很多家長給孩子吃飯往往不定時,做飯晚了,怕孩子餓,就塞點零食給孩子,如巧克力、奶糖、餅干等,孩子愛什么就給什么,殊不知,飯前給孩子吃這些零食,恰恰擾亂了孩子消化吸收固有的規律,或是這些食物含蛋白質、糖分太多,影響了孩子正常一日三餐的食欲。 等到吃飯了,孩子卻不想吃了,家長即采用哄騙、打罵等方法強迫孩子進食,這樣反而更增加了孩子的厭惡情緒。日復一日,孩子就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并從而發展成為厭食。 2、環境因素 環境的改變也可
兒科專家提醒各位家長,寶寶是否消化吸收正常,其實從寶寶的大便中就能觀察出來,那么如何觀察呢?本文就寶寶不同的幾類大便情況加以分析,來看看如何判斷嬰兒的消化吸收。 一、母乳喂養兒糞便: 未加輔食的母乳喂養嬰兒,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藥膏狀,或有種樣的顆粒,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呈酸性反應,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 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而照常增加,不能認為有病。嬰兒在加輔食后大便次數可以減少。1周歲以上的小兒大便次數右減至一天一次。 二、人工喂養大便: 以牛乳喂養的嬰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硬,呈中性或堿性反應。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質多,有明顯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則排便次數增加,便質柔軟。 三、混合喂
感冒、發燒、肚子疼是我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但針對不同的年齡群體,其發病原因可能就有所不同,就腹痛而言,小孩子腹痛的原因就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來一一盤點。 寶寶常常叫腹痛,許多家長擔心是不是疾病在作祟,專家表示,有這五種寶寶常見的腹痛不是疾病原因,可能是著涼、長的太快、動的太厲害、情緒緊張、身體缺鈣等造成的。寶寶一喊肚子疼,媽媽就很著急,其實,有些情況下,并不是疾病引起腹痛,根本無需藥物治療,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 1.肚子著涼了 天氣熱了,苗苗因為貪涼快,晚上睡覺的 時候乘媽媽不注意踢掉了被子,醒來后雖然沒有感冒,卻直喊肚子痛。 著涼引起腹痛 寶寶的小肚子上沒什么脂肪,腹壁比較薄,尤其是肚臍周圍更是如此。當小肚子著涼了,胃腸道平滑肌受到了寒冷的刺激,就可能發生強烈收縮,引起痙攣性腹痛。此外,小肚子著涼還會使腸蠕動加快,增加便便次數,只要便便無粘液及膿血
遺尿癥中醫也稱“遺尿”。祖國醫學認為,下元虛寒,腎氣不足,不能溫養膀胱,膀胱氣化功能失調,閉藏失調,不能約制水道,可致遺尿;脾肺氣虛,膀胱失約,則小便自遺或睡中小便自出;肝經濕熱,火熱內迫,可致遺尿;亦有素有痰濕內蘊,入睡后沉迷不醒,呼叫不應,而常遺尿者。 現代醫學認為,遺尿癥僅少數患兒是由于尿路病變、蟯蟲病、脊柱裂等所致;絕大多數是由于大腦皮質及皮質下中樞功能失調,屬于功能性遺尿癥。產生原因可能與遺傳因素、泌尿系統功能發育不成熟、精神因素有關。 在小兒遺尿的治療上,西醫多采用口服藥治療,主要有:中樞興奮藥,用于睡眠過深,不易喚醒者;抗抑郁藥,用于睡眠時對膀胱充盈不敏感者。 中藥在治療小兒遺尿上效果較為明顯,除了辨證選用溫補腎陽、固攝縮尿的中藥口服外,還有外治療法。而且,由于小兒遺尿癥病程長,堅持服藥多有困難,因此中醫外治療法成了目前治療小兒遺
大多數的寶寶都非常貪吃,特別是在過年期間,經常會有寶寶出現積食的現象,對于這種現象,家長朋友們應該如何應對呢?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告訴大家3個療法,有效的解決寶寶積食的問題。 防治寶寶積食的3個有效療法 專家在這里教你三招對付孩子節后積食: 由于嬰幼兒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一旦飲食不節,就容易積食,引發嘔吐、肚子疼、發熱、厭食、咳嗽、腹瀉、便秘等不適反應。 如果孩子早上有口臭、舌苔厚膩、口唇干紅或晚上睡覺手心、腳心、腹部灼熱等,或3歲以下小兒食指青筋變粗,很可能積食了。專家建議,先飲食調節,再考慮用藥,若發燒超過38.5℃或病情不減,要求助兒科醫生。 一:飲食調節 如果孩子出現食欲下降、咳嗽等積食癥狀,但還沒有外感癥狀時,可采取飲食調節治療。 這時,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湯、面條等,
孩子拉肚子怎么辦?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服用藥物,但是是要三分毒,孩子腹瀉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調理,那么, 寶寶拉肚子不用吃藥的小妙招有哪些? 目前飲食、生活不規律等各種原因導致患腹瀉的寶寶明顯增多。一天要拉好幾次甚至幾十次,怎么幫助他補充水分、盡快恢復?除了吃藥,還有別的辦法。 飲食療法 焦米糊:取適量小米,研末后放入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加適量的水煮成糊狀,涼溫后服下,每日2~3次。焦米糊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能吸附腸道內的腐敗物質,有祛毒止瀉的功效,是寶寶腹瀉的首選食物之一。 蘿卜泥: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凈切成小塊,加水煮爛或者蒸爛,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然后加入煮胡蘿卜的水調勻即可,每5~10克胡蘿卜泥大約加100毫升胡蘿卜水。此法輔助治療嬰幼兒腹瀉效果顯著。 蒸蘋果泥:蒸熟了的蘋果具有很好的止瀉作用,這是因為蘋果中含有果膠、鞣酸,未經加熱的生果膠可軟
什么是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在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呈滲透性腹瀉病,在癥狀上表現為發燒、嘔吐、腹痛、以及無血-水樣腹瀉,有時會嚴重出現脫水癥狀。輪狀病毒主要是通過糞—口和口—口進行傳播,也可通過水源傳播和呼吸道傳播,它的潛伏期一般在三天左右。 輪狀病毒和霧霾有關系嗎? 這種病的經常發生在秋冬兩季,三歲以內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感染的群體。輪狀病毒還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患兒的糞便中的病毒擴散到空氣中,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孩子兩三歲接觸的環境和物體變多,接觸的人多,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就很容易的感染輪狀病毒。更有專家表示,寶寶病發的高頻率更與現在的霧霾天有極大的關系,腸道病毒本來就和空氣傳播有著密切聯系,而霧霾天更加劇了呼吸道交叉感染的機會,間接導致了輪狀病毒的
當寶寶患有腸胃疾病的時候,那肯定是寶寶的消化系統出問題了,本篇資訊,我們就重點的來看看,寶寶最易患的3大腸胃疾病,希望家長朋友能引起重視。 1.便秘 在嬰幼兒還沒有喂食輔食的前幾個月,因為腸胃蠕動較差,很容易便秘。 解決方法 4個月左右可以喂食果汁,如橙汁、葡萄汁或黑棗汁,可有效減輕便秘癥狀。建議加水稀釋后再喂食,因為糖分子不易吸收,甜度太高的果汁容易造成幼兒拉肚子;5~6個月大的幼兒則可以喂食米粉或麥粉。米粉和麥粉雖然是淀粉類食物,但其中含有少許的膳食纖維,有助于刺激腸道蠕動。 寶寶最易患的3大腸胃疾病 2.腹瀉 同樣是因為消化系統不夠成熟的關系,嬰幼兒的腸胃道很容易因受病毒和細菌的侵入而造成急性腹瀉。當幼兒拉肚子時,腸黏膜上的乳糖酵素會遭到破壞并減少,造成吸收糖類的能力降低。 解決方法 如果孩子平時吃的是富含乳糖的配方奶粉,建議家長稀釋后
小兒腹瀉用藥指南 小兒腹瀉用藥一:丁桂兒臍貼,功能主治:健脾溫中,散寒止瀉。適用于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用法用量:外用。貼于臍部,一次1貼,24小時換藥一次。 小兒腹瀉用藥二: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導致的兒童及嬰幼兒抵抗力下降; 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營養消化吸收差;腹瀉、腹痛、腹脹、便秘;飲食不當;水土不適。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加入到適量溫水或牛奶(37℃以下)中沖服。 小兒腹瀉用藥三:小兒功勞止瀉顆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五周歲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兒腹瀉用藥四:健兒止瀉顆粒,功能主治:固脾止瀉。用法用量:開水沖服,周歲以內一次6克,一至五歲一次6-12克,五歲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 >>&
嬰兒腹瀉按摩手法: 醫生提醒,在給孩子按摩推拿之前,一定要準備好BB油,在按摩部位涂抹均勻。 1.揉腹法。 腹部,屬大小腸所居,脾所主。 操作時,取仰臥位,家長可以把手掌攤開,放在寶寶的腹部,緩緩逆時針移行,繞臍做圓周運動,30-50次,或者2分鐘左右。 這個按摩手法可以讓孩子止住腹瀉,同時促進腸胃功能潤化。 注意操作時,手不宜過涼,應保持溫暖。 醫生提醒,一定要逆時針,也就是要逆著腸子的方向揉動 2.推背法。 從頸部推至臀部,推時輕柔一些,力度不要太大速度不快不慢,一次先推10分鐘左右,如果孩子覺得舒服就時間延長一些。 方法要領是順著寶寶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膚微紅發熱為止。 小兒腹瀉傷經液,氣血經液同源,所以要給寶寶補氣血。脊柱屬
腹瀉是寶寶的常見病,很多家長在護理腹瀉寶寶已經很有經驗了,但也有不少新父母在護理腹瀉寶寶時容易走進誤區,那那些錯誤的護理方法是最容易發生的呢? 腹瀉是小兒夏秋季節的常見病。正因為常見,就有不少家長憑老經驗、想當然去處理,其結果當然是適得其反。不信?看看下面這幾個病案吧。 病案1:孩子腹瀉即禁食 張奶奶的寶貝孫子晟晟傷食后出現腹瀉,每天拉稀水便六七次,還伴有嘔吐。張奶奶自作主張,認為孩子越吃越拉,決定給他禁食,餓得孩子哭鬧不止,腹瀉癥狀也未減輕。 點評:民間主張對急性腹瀉采用禁食8-12小時,甚至24小時的饑餓療法實際上是錯誤的。研究表明,即使急性腹瀉時,患兒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會完全消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仍可達到正常的60%-90%。較長時間的饑餓,不僅不利于患兒營養的維持,還會使其營養狀況進一步惡化,并影響腸粘膜的修復、更新,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免疫力
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為了更有效的治療小兒腹瀉,家長們可以從季節和大便來區分小兒腹瀉,以便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專家告訴我們的如何從從季節和大便區分小兒腹瀉。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丘小汕教授介紹,小兒腹瀉中70%為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又有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20%則源自細菌和寄生蟲等感染。 “這段時間發生小兒腹瀉與病毒感染的關系不太大,多數是因為飲食不潔或吃得過于肥膩以及作息時間調整不適應等所致。在廣東地區每年11月到次年的1月間,則是輪狀病毒所致腹瀉(即秋季腹瀉)的高發期,尤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 從季節和大便區分小兒腹瀉 不過,要辨別是病毒感染性腹瀉還是細菌感染性腹瀉,仍需從癥狀區分: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有“三多”現象,即大便次數多、水分多、量多,大便有時帶有
專家提醒,如果寶寶經常啼哭、腹部突出,敲擊時有空響,并且有時伴隨食欲減退、嘔吐、放屁等現象,這說明寶寶腹脹了,那寶寶總感覺腹漲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導致寶寶腹漲的幾個原因。 能夠引起腹脹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吸入空氣 寶寶哺乳時,因母親乳頭凹陷或含接不好,人工喂養時,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適,或哭鬧時均可吸入大量空氣,而引起腸脹氣。 胃腸道中氣體吸收障礙 正常情況下,腹腔內大部分氣體,經腸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體外。有些疾病,如腸壁血循環發生障礙,影響腸腔內氣體吸收,從而引起腹脹。 寶寶總感覺腹漲是怎么一回事 胃腸道內氣體排出障礙 腸腔內的氣體排不出體外,因而引起腹脹。 請去醫院檢查是哪種原因引起的腹脹再做對癥治療。 對于情況較輕的可以幫寶寶輕輕按摩小肚子,記住要圍繞肚臍順時針地按摩,經常這么做可以幫助寶寶消化排便
當寶寶的消化系統出現問題時,最常見的反應就是拉肚子,那么到底如何才算是拉肚子?寶寶拉肚子又應該如何護理?本文我們就重點來解答這些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爾有惡心、嘔吐。寶寶精神狀態好,體重輕度下降,體溫大多正常,偶有低熱,無明顯脫水癥狀。這樣的情況多數是因為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或者著涼所導致的非細菌感染性的腹瀉。 寶寶拉肚子的護理方法 便便解析: 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也不完善,人工喂養的寶寶添加輔食過快,改變了飲食的種類或者轉奶等突然的改變超過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時,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也可能是氣候的變化或者護理不當引起的。 教您6招應對寶寶腹瀉 1、喂養應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過
1、改變寶寶的飲食結構,不要再給寶寶吃一些硬的輔食,最好只是給寶寶吃一些更好消化的粥類食物。 2、改變寶寶的飲食習慣,每餐要定量定時給寶寶吃東西,避免積食發生。尤其是家長不能強迫孩子過量飲食。 3、輕輕地幫助寶寶揉一下小肚子,讓寶寶的肚子可以輕松地促進腸胃的功能,達到促進消化的效果。 4、帶寶寶外出,多接觸一下大自然,多運動一下,可以有效地幫助寶寶進行消化,當大便拉出來后,孩子的積食就會好一些。 5、多給寶寶喂一些水,讓水去滋潤寶寶的腸胃,能促進腸道的蠕動,從而促進了消化功能,有效幫助寶寶排便。 6、讓寶寶平臥在床上,然后媽媽們用個拇指,食指和中指去捏一下寶寶的脊柱處,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五遍的樣子,減少積食發生。 7、媽媽也可以抱著寶寶,橫抱,然后用你的手去按
腹瀉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經歷過腹瀉,因此對于小兒腹瀉,家長總是有很多的疑問,本文就整理出有關小兒腹瀉的關鍵問與答,分享如下,家長們趕緊來了解下吧。 問:為什么會腹瀉? 答:腹瀉如同感冒發熱一般,是一種常見病,尤其在秋末冬初季節發病比較頻繁。由于嬰幼兒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而且身體的抵抗力較差,很容易引起腹瀉。 問:患兒為什么這么多? 答:首都兒科研究所門診陳曉波副主任醫師:這個季節的腹瀉患兒80%以輪狀病毒感染為主,其傳播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糞口途徑,即經消化道傳染;二是密切接觸傳染;三是呼吸傳播。秋冬季節天氣變化無常,病毒異常活躍,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由于抵抗力弱,容易被感染。其實,學齡兒童及成人也會感染輪狀病毒,出現腹瀉,只不過與嬰幼兒相比,癥狀較輕,病程短一些。 問:是不是孩子一出現“拉稀”,就算腹瀉
門診上經常遇到這樣的媽媽,孩子因腹瀉來就診,當問到寶寶用過藥沒有,她會急切地告訴你三四種藥名,甚至有的媽媽干脆把家里的藥全拿來了,最多的有五六種之多;再問是怎樣給孩子服用的,答案差別很大,有的尚合理,有的則不合理,或者不科學,令我們為孩子擔憂。如何科學地為腹瀉小兒調整用藥,不僅涉及到寶寶的消化道問題,而且關系到每個寶寶能否正常地生長發育、健康成長的大問題,所以,媽媽們一定要重視。 那么,腹瀉是怎么引起的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秋季腹瀉,又叫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這種病毒就是小兒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它季節性強,不分南北方,每年秋冬季發病,12月份達高峰,多侵犯6~24個月的嬰幼兒。由于該病常呈小流行,因而此時兒科門診的小病號容易“扎堆兒”。這種腹瀉起病急,病情重,它的特點有“三多”,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易致患兒脫水酸中毒
寶寶肚子脹氣會影響到寶寶的營養吸收,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預防寶寶肚子脹氣,制定一個預防脹氣的全天功課表吧。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腸道里每天都會產生大約7~10升的氣體,這些氣體大多都被人體重新吸收,只有少部分會以打嗝或放屁的形式從體內排出。正常人這樣的事每天發生10~18次。如果腸道里的氣體太多,或者是通道不那么順暢,排氣的次數太多或沒有排氣,都會造成異常脹氣。 怎么預防寶寶脹氣 早晨 清腸:夜間身體排放的廢物都匯集到了腸道,所以每天最好在清晨排空,輕松開始每一天。 晨練:慢跑、快走都能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喚起胃腸道功能。 早餐:吃點食物再喝牛奶,以免牛奶最先進到腸道,消化不良而產氣。 上午 收小腹、拉脊柱,避免因彎腰駝背、小腹突出引起的脹氣。 中午 洗把臉,動動肩,減輕疲勞再吃飯。 午飯:吃慢
寶寶便秘,對家長來說,是很常見的消化系統毛病,一般飲食調理幾天就好了,但家長們知道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寶寶便秘嗎?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就總結出,寶寶便秘的幾大原因,列舉如下,希望家長們能仔細閱讀。 1. 疾病引起的便秘 寶寶的有些疾病是先天性的,也有些疾病是后天突發的。對于這些疾病引起的便秘,爸爸媽媽們應當多加關注,隨時注意寶寶的排便情況,妥善處理。 原因解析: 先天性結腸炎,先天性腸道過長、腸道閉鎖、腸狹窄、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等病癥都會給寶寶的排便帶來困難。寶寶的腸道過長,造成排便時間拉長,水分 被腸道吸收后就會導致便便變硬。時間一久,寶寶的腸道內就堆積起過多的便便和氣體,令腸管膨脹引起疾病,從而導致便秘。平時體弱多病,機體代謝能力差的寶 寶,也會在排便時感到困難,容易形成便秘。 對策&護理: 先天性無肛、骶尾部脊柱裂、脊膜膨出、腫瘤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