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籠罩在進口奶粉之下的中國奶粉業即將發生巨變。在昨日召開的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工信部主題日上,工信部公布了嬰幼兒奶粉“雙提行動”方案,包括按照藥品管理辦法來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逐步完善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行業準入制度以及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等。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嬰幼兒奶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爭取用兩年時間培育形成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兩年時間內,嬰幼兒奶粉企業兼并重組潮將席卷而來。 工信部現場推動“相親”重組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王黎明昨天在會上證實,蒙牛集團已經收購國內十大奶粉品牌之一的雅士利集團。接下來,工信部將大力推動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兼并重組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工業司的副巡視員高伏表示,將爭取用兩年時間培育形成10
日前,記者從新希望乳業獲悉,由新希望與新西蘭新萊特乳業“強強聯合”推出的嬰幼兒奶粉即將在國內推出,上市時間選在明年1月。 新希望即將推出的嬰幼兒奶粉品牌中文名為“愛瑞嘉”,由新希望負責中國區的資金與渠道,新萊特乳業負責研發和生產,產地為新西蘭,進入中國市場的屬于原裝原罐進口奶粉,主要適合0歲到3歲3個階段寶寶的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
日前,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首批將獲得國家扶持的乳粉企業名單已經出爐,伊利、蒙牛、飛鶴、完達山和高原之寶有望入圍。上述五家企業有望獲得中央財政專項基金、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省級財政配套資金、兼并企業實施稅收優惠等一攬子扶持政策。業內測算,全行業扶持資金的額度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據悉,目前洋奶粉正遭受到了史上最大的危機,這正是國產品牌反擊搶回市場的最佳時機。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國產品牌的高端產品推出后,雖然獲得政策的支持,而最終能否在市場上站住腳,卻是要靠企業自身的本事。
兩年內暫停新擴建項目、禁止進口大包粉境內分裝、產品出廠全項批批檢測、全行業實行GMP管理……9部門頒布嚴管嬰幼兒奶粉新政,這些政策的落地有何困難?管理升級會否帶來價格的上漲?國家提出的參照藥品管理辦法具體包括哪些措施? □問題1 全行業管理升級會否導致乳粉漲價? 新政后乳粉價格由市場調控 政府部門此次重拳出擊,作為一場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水平的攻堅戰,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投入的成本都將擴大。那么新政的執行,產品質量提高、消費者信心得到提振的同時,市場零售價是否也會水漲船高? 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有關負責人昨天明確表示:“這個大家不必擔心,價格會由市場調控。”該負責人表示,早在2011年監管部門對企業生產許可重新審核時,就已向企業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此次是再督促企業要嚴格按照標準
今年以來原奶價格持續上漲,使得相關乳企的漲價預期頻現。昨日伊利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期曾對個別奶粉調整了價格,目前沒有新的提價計劃。不過有乳業分析師透露,目前伊利部分品牌奶粉已經開始提價,國內幾大品牌漲價在即。 來自農業部數據顯示,北方10個省地4月份平均價格3.43元/公斤,較上月上漲0.3%,同比上漲4.9%,2月底價格較上年初上漲5.2%。 原奶價格上漲推動奶粉漲價 國內奶粉品牌將現普漲格局 國泰君安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胡春霞也表示,原奶價格至今年5月中期,同比上漲達10%左右,略超預期的6%至7%,且預計今年原奶價格居高不下,預計影響成本3%至5%。“最近幾年原奶的價格一直穩步上漲,究其原因主要是需求增長相對較快和原奶供應增速較慢導致的供應不足,以及人工等成本上升造成的。”胡春霞認為,未來原奶價格可能還有穩步上升的趨勢,早期原
最近,包括新西蘭恒天然、西部乳業等新西蘭企業輸華的奶粉原料多次被曝出存在安全問題,原料有問題,用之生產制造的奶粉、乳飲料和其它食品都會有安全隱患。為保障乳制品食品安全,從上游養殖、飼料喂養、加工企業原料采購、使用、生產、出庫、運輸、終端保存等各個環節都需設置質量關鍵控制點,布控風險防范。 據資料顯示,嬰幼兒配方奶粉是指以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輔料,經加工制成的供嬰幼兒食用的產品。其中,輔料大多為乳清粉、奶油、蛋白粉、乳糖、砂糖、脫脂粉、低聚果糖、玉米油、麥芽糊精等。以嬰幼兒奶粉為例,在這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有哪些質量關鍵控制點?這些關鍵點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風險? Q&A 奶粉進口過程中有哪些質量風險? Q:進口奶粉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A:通常所說的奶粉包括普通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普通奶粉是用牛乳直接噴霧
由于進口奶粉成本增加,而國內不少乳企被迫退出,供給關系受到影響,楊如坦言,未來進口與國產奶粉價格都將會有一定程度上漲 九部委聯合發布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新政(《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正在引起行業震動。 進口奶粉行業資深人士楊如(化名)坦言,表面上,新政下國內大量中小型嬰幼兒奶粉企業將被整合并購,實際上,對洋奶粉打擊更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內嬰幼兒奶粉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楊如表示,首先,新的奶粉品牌進入中國的審批將更為嚴格,短時間內幾乎很難進入中國市場,限制了新的進口品牌。 其次,備案、檢測更為嚴格,進口奶粉品牌需要品牌所在國提供大量檢測證書以及認證,相當于要當地政府為奶粉作擔保;此外,進口奶粉檢測也增加了,從以往20多項增加到60項,對洋奶粉企業而言增加了進口難度。楊如表示,這樣的做法不僅增加了檢測成本,也大大增加了流通時間,以往進
據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超過50%的城市消費者,愿意支付較高價格購買巴氏鮮奶,除了其“鮮”的特點之外,還在于巴氏鮮奶完整保留了牛奶中的營養和活性物質。 從全球范圍來看,巴氏奶是世界上消費最多的牛奶產品。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巴氏奶的消費量都占整個乳品消費的90%以上。而美國市場上幾乎全是巴氏奶。 行業數據顯示,隨著我國消費者對巴氏鮮奶的逐漸了解以及各乳企加大冷鏈建設投入,還有終端銷售冷藏冰柜的普及,我國巴氏奶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長,市場容量突破140億元。在中國乳制品安全質量飽受質疑之際,低溫巴氏鮮奶或許逐漸成為安全與健康的代名詞。
2012年11月21日,記者獲悉,乳業打假第一人蔣衛鎖身亡。在11月2日,蔣衛鎖遭人襲擊,之后入院急救,但因為傷勢過重,于11月14日身亡。為何被襲擊還不能確認,案情仍在調查。 昨日,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向南都記者證實,蔣衛鎖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衛鎖于本月14日離世。本月2日,在出席了公司本年度經銷商訂貨會議后的第二天,蔣衛鎖遭人襲擊,身受重傷入院治療,但終因傷勢過重,于11月14日下午不幸離世,終年44歲。 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已控制一名涉嫌殺害蔣衛鎖的犯罪嫌疑人。對于蔣衛鎖被雇兇殺害、拒絕勒索后遭殺害等說法,西安市公安局并未予以確認,稱案件正在偵查之中,暫不方便透露詳細情況。 蔣衛鎖生于1968年,陜西楊凌人。早年進入中國奶業,早在2000年時便在陜西首創開辦第一家“托牛所”,在楊凌開辦第一家機械化擠奶站,甚至創辦奶牛良種改良和疾控防治中心。
今年以來,食品行業下各細分子行業公司股價表現出色。同時由于受近期海外奶粉代購數量限制造成的短缺及漲價事件影響,國內嬰幼兒奶粉銷量因此受推動,尤其在二三線城市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乳制品市場正慢慢進入恢復期,回暖跡象明顯。 我國乳制品市場正逐漸復蘇 但是對比5年前,仍可以看到產量增長的緩慢。核心問題在于“三聚氰胺”事件影響。 “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內乳制品企業對進口奶源越來越依賴,喪失了自主性。以大包奶粉進口數量為例,2008年從國外進口大包奶粉從12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超過60萬噸,預計今年的進口數量將超過80萬噸。 尚普咨詢食品行業分析師認為,由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導致了乳制品業度過了一段漫長的下行時期。近期的增長跡象得益于國內開始實施了嚴格的奶源和成品檢測制度,消費者信心慢慢重新建立。同時行業也在這次挫折中
和據FT中文網報道,中國對外國產嬰兒奶粉的巨大需求對市場供給造成壓力,創造了惠及全球各地的商業機會。 來自聯合國(UN)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年齡在五歲以下的兒童多達8200萬,而出生不足6個月的嬰兒只有28%采用母乳喂養。因此,奶粉供應鏈中的任何問題都將產生大范圍的影響。 歐睿(Euromonitor)預計,由于母乳喂養比例下降以及女性就業比例上升,未來四年中國對于嬰兒配方奶粉的需求規模將增長一倍,達到250億美元。歐睿預測,雖然中國施行計劃生育政策,但到2017年中國在全球配方奶粉銷售額中所占比重仍將達到二分之一。 中國的奶制品生產商未能像其國際同行那樣充分抓住這一增長機遇。雖然中國配方奶粉的市場規模在2011至2012年間增長了25%,同期中國第一大奶制品企業蒙牛(Mengniu)的銷售額卻下降了3.5%。三聚氰胺事件也牽涉到了蒙牛,此后該公司一直在重組,以期改善
光明乳業(600597,SH)日前發布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116.94億元,同比增長18.16%;實現凈利3.08億元,同比增長38.57%。 有業內人士認為,光明乳業營收的增長主要還是歸功于“莫斯利安”、“優倍”、“優+”、“暢優”、“健能”這幾個常溫酸奶和低溫乳品中的中高端產品,公司今年力推的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尚未對業績帶來很大的提升。 對此,昨日(10月29日),光明乳業新聞發言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公司“莫斯利安”產品的銷售情況可能會遠遠超過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 此外記者了解到,實際上“莫斯利安”一直面臨產能較為緊張的局面,在不少市場,該產品經常出現脫銷斷貨。
近日,業內盛傳雅培、多美滋、惠氏、雀巢和美贊臣五大知名“洋奶粉”遭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一消息得到證實:除雅培奶粉外,其他四家洋奶粉均明確表態稱,會積極配合相關調查,有進一步消息會再通知。雅培方面雖未做回應,但據業內人士分析,其也在此次反壟斷調查范圍之內。 孩子的事情就是每一個中國家庭最大的事,父母甚至于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都把孩子看成掌中寶,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可讓孩子受委屈,所以在中國有關孩子的商品受到格外地關注,只要對孩子有過傷害的品牌,許多消費者本著“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個”的心理對其抵制。而中國奶粉市場正是在國產奶粉一次又一次的事故中拱手讓給了洋奶粉,中國消費者現在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已經降到了冰點,洋奶粉正是在供不應求的市場中價格步步高(002251,股吧)升,也最終引來了此次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但此次對洋奶粉的反壟斷調查卻不是國
美國氣候監測部門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目前正面臨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本土接近三分之二的地區干旱。根據國家抗旱中心當天公布的干旱監測報告,截至17日,美國本土48個州有64%的國土面臨干旱,干旱面積連續第10個星期擴大。 美國農業部長Tom Vilsack在18日宣布美國受災區域新增8個州、39個縣;包括阿肯色、佐治亞,印第安納州、,密西西比州、新墨西哥州、田納西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目前,美國旱災的受災區域達29個州、1297個縣。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表干旱情況報告說,今年美國面臨的旱災是1956年12月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報告說:“多項指標顯示,2012年的旱災與20世紀50年代的旱災在廣度、特點和強度上極為相似,但在持續時間上有所不及。” 美國遭遇半個世紀來最嚴重的旱情,飼料價格上漲,致牛群數量減少及每頭牛的單產減少。目前
在前不久Wind資訊iWind電話會議上,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在iWind電話會議平臺上表示,中國乳業需建立多元監管體系。 王丁棉表示,涉及到監管的話,不單僅僅依靠政府一方面的監管,還要發動整個社會進行監管,包括消費者的監督、輿論監督、養牛業食品加工廠的從業人員的舉報等等,特別是黑名單的立刻公告。
奶粉生產商廣州合生元昨天下午5點左右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目前正在接受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公告稱,調查緣于該公司對其經銷商及終端零售商銷售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進行管理,調查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14條規定。合生元表示,目前調查仍在進行當中,公司將積極配合,并于適當時候另行作出公布,知會股東有關進展。 據了解,合生元旗下業務包括高端嬰幼兒營養品及護理用品品牌,目前尚不知發改委調查是針對哪一項業務。合生元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總收入及純利分別為33.82億元及人民幣7.43億元,同比增加54.5%及40.9%。 據悉,今年年初,茅臺和五糧液兩家酒企也遭到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去年年底,貴州茅臺曾強行要求經銷商不許降價并處罰了私下降價的經銷商;五糧液也向經銷商發出了保價令。今年2月22日,貴州物價局和四川發改委認定茅臺和五糧液公司實施價格壟斷行為,分別對貴州省茅臺酒銷
繼國產奶粉之后,新西蘭奶粉也于近日被曝檢出雙氰胺,乳制品的種種問題愈發使得消費者對嬰兒食品安全產生擔憂和質疑。 閻祖強:進口和國產乳制品都經過嚴檢 探索完善進口奶粉檢測方法 要求大型超市建立企業自檢 ■ 洋奶粉:問題主要出在奶牛飼料,進口入關都會受到嚴格檢查 ■ 本地乳制品:食安部門實行駐廠監督員制度,從源頭把控產品質量 繼國產奶粉之后,新西蘭奶粉也于近日被曝檢出雙氰胺,乳制品的種種問題愈發使得消費者對嬰兒食品安全產生擔憂和質疑。昨日,列席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的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閻祖強表示,進口和國產乳制品都處于嚴檢狀態,檢測結果顯示,上海市場的乳制品質量合格。 市民王霞擔憂地說,孩子斷奶后,在選擇奶粉的問題上讓其左右為難,國產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仍令人心有余悸,就連以前認為質量過關的洋奶粉最近也被媒體報道出現問題,不
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規”的換證審核將于本月底正式結束。盡管企業方面普遍表示,“近期沒有提價計劃”,并且業內人士也指出,新政不應成為奶粉企業提高售價的理由,但在津城市場中,部分嬰幼兒奶粉已經取消了優惠活動,消費者也因擔心產品價格上調,而進行小規模囤積。 香港部分在售奶粉陸續提價 就在進口奶粉新規實施將近一個月的時候,香港部分在售奶粉,卻陸續傳出了價格上漲的消息。繼惠氏、牛欄牌嬰幼兒奶粉相繼宣布提高售價后,美素佳兒方面也證實,美素佳兒1至4號奶粉將分別加價3.5%至7.5%。據本市專門經營香港嬰幼兒奶粉代購的淘寶賣家介紹,最近一段時間代購的牛欄牌、惠氏和雅培等嬰幼兒奶粉已陸續提價了,牛欄牌奶粉價格全線調整,其中供半歲至一歲幼兒用的2號奶粉加價幅度達9.2%,建議零售價由每罐218元漲至238元,而惠氏和雅培也緊隨其后,加價幅度平
為了重塑市場信心,近日,工信部欽點了蒙牛、飛鶴、完達山、高原之寶等6家企業,通過補貼、政策傾斜等方式,寄希望于他們推出能夠獲得消費者信任的高端奶粉品牌。雖然有關熱傳的組建奶粉“國家隊”一說被官方予以否認,但伴隨而來的乳制品工業協會將集中推介一些高端乳粉品牌的舉動卻從側面凸顯了國家扶持國內乳企的決心。 和以往乳企上市新產品不同,此次由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親自牽頭,高調地集中亮相伊利、中糧旗下的蒙牛、雅士利、完達山、飛鶴、明一和高原之寶6家乳企的高端嬰幼兒乳粉產品,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乳業“國家隊”PK洋奶粉勝算幾何 “乳制品行業自今年3月以來,圍繞著優化產業結構,發展自有品牌等方面,進一步加大了資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今天發布的6個品牌的新品就是實施‘雙提’方案所取得成果的一
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如同大浪淘沙,對于奶粉行業無疑于一次金融風暴,“三聚氰胺”帶走了三鹿也帶走了不少低劣的奶粉品牌。但也吸引眾多真假難辨的洋奶粉進軍中國。不少披著洋馬甲的奶粉都有洗不清的原罪。 要知道,假洋奶粉的誕生有其背景。一而再、再而三的毒奶粉事件,讓國內奶類企業的信譽降至冰點。而市場上,國產奶粉哀鴻遍野,洋奶粉高歌猛進。公眾在萬般無奈下,不得不選擇花高價買洋奶粉。 在市場的利益的驅使下,洋奶粉憑借其質量優勢和品牌效應,一味的上調銷售價格,通過侵蝕當地品牌的市場份額逐漸掌握銷售市場的話語權,而不斷提升的話語權正是洋奶粉頻頻漲價及不斷曝出質量問題的根源。 署名“不執著”的博主說,市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一邊是洋奶粉的瘋狂漲價,另一邊是我國消費者對洋奶粉越漲越要買的熱烈追捧。洋奶粉就是看中了國內消費者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