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誤吃有害物質時媽媽千萬不要慌,要正確的對待,還有必須讓有害物質遠離寶寶,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有一定要知道哪些東西寶寶不能吃,哪些能吃,這得好好學學啊,跟著我來吧。 硬幣、小鈕扣、玩具零部件,經常會被寶寶誤吞到肚子里,這個時候,要怎么避免寶寶誤食誤吞呢? 徐懷宜:發現孩子聯盟發起者。 發現孩子聯盟是新浪超人氣育兒博主組成的聯盟,旨在探討孩子關鍵期的成長。 4類物品容易讓寶寶誤食 食物隱患不容忽視 豆類、堅果、果核、果凍等 特點解讀 ◆黃豆、綠豆等豆類,如果堵塞氣管或支氣管,吸收水分就會膨脹,堵塞氣道,引致窒息。 ◆花生、瓜子、杏仁等堅果質地堅硬,不易嚼碎,不易消化,體積小,
小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很容易傷到自己的眼睛,因此,家長們盡早的掌握一些,有關寶寶眼睛受傷后的急救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遇到類似情況時好做出正確的處理。 眼科專家提醒,眼睛受鈍挫傷后,應根據損傷部位和病情作不同處理: 1、眼臉挫傷對視力無影響時,如果是紅腫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塊冷敷,讓其周圍血管收縮,1—2口后可改為熱敷,以促進紅腫吸收;同時可口服——些抗生素藥物,促進炎癥消退。 寶寶眼睛受傷后的急救措施 2、結膜挫傷時,如果只是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同時局部點滴抗生素眼藥水;如損傷較重影響視力,應到醫院作結膜粘膜移植修補術,以防險球粘連。 3、角膜上皮擦傷時,應局部涂油膏將患眼遮蓋,一般24小時即可愈合;角膜水腫者可用50%葡萄糖高滲液滴眼。 4、虹膜睫狀體挫傷可以分為幾種情況,瞳孔散大、變形時,可帶黑色眼鏡
夏季天氣炎熱,經常會遇到小寶寶中暑的現象,對于小寶寶中暑,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們,一定要盡早為寶寶做好急救措施,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看看,寶寶中暑后的5步急救法,希望家長們能牢記這些急救方法。 第1步:盡快將寶寶移到陰涼處,脫去寶寶衣物,注意保持寶寶呼吸道通暢; 第2步:把中暑的寶寶放在涼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涼水替寶寶擦拭降溫,或放進有涼水(不是冷水)浴盆里幫助降溫; 寶寶中暑后的5步急救法 第3步:每隔10到15分鐘給寶寶喝一些清涼飲料,寶寶的飲料不能含咖啡因;但寶寶有嘔吐或意識不清的情況不要喂,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第4步:盡快地讓寶寶的體溫降下來,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假如體溫又上升,再重復前述降低體溫的動作;可以用電扇及空調等降低環境溫度; 第5步:如果效果不佳,記得要盡快向醫院或專業人士求助。 【知識補充】 家中必備的兒童急救用
什么是出血癥?出血癥的癥狀是什么?怎樣預防出血癥?這對于媽媽們來說是多么頭痛的事啊,寶寶抵抗力本來就弱,遇到這些情況又慌神,不要緊,今天小編就詳細給你介紹出血癥。 什么是新生兒出血癥? 新生兒出血癥是由于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K,導致某些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從而出現的出血性疾病。輕微的新生兒出血往往會不治而愈,但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可能會對他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影響。 新生兒出血癥的病因是什么? 你的寶寶依賴維生素K來合成部分凝血因子,以便在出血時能夠讓受傷部位的血液凝固。而新生兒體內沒有儲存足夠的維生素K,自己也無法合成足夠的維生素K。 因此,維生素K缺乏將會導致新生兒體內的部分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從而影響凝血過程,很容易出現自發性出血,或者在受到外傷后出現出血不止的情況。新生
溺水不僅僅是指落入江、河、湖、海而引發窒息的情形,像一般把頭埋在水盆里造成窒息的情況也成為溺水,很多孩子會因為好奇而把頭埋進水里,這極有可能會造成溺水的現象,那么,寶寶溺水了家長該怎么辦? 溺水最多的便是水深入肺部而引發窒息的情形,另外還有因聲帶附近的痙攣(喉頭痙攣),空氣進不到肺部的窒息,以及突然接觸冷水所引發的反射性心臟停止跳動等情形。這些都是因缺氧所造成的意識消失,時間過久便會引起腦細胞的障礙。 1、無氧狀態是腦部的致命點 人體肺部所吸入的氧氣中的1/5全為腦部所用,因此氧氣不足時,首當其沖的便是腦部。 一般而言,無氧狀態若持續3。6分鐘,便會引發腦障礙。但當人體溺在冰冷的水中而導致體溫的下降時,腦的代謝會跟著變慢,需氧量自然也會減少,因此即使心臟停止跳動了20~ 30分鐘以上,還是有救活的可能。 溺水時身體內所發生的變化方面,有因氧氣不足所引發的
近年來,我虐童事件頻發,相關涉案人員受到的處罰各不相同,這不禁讓人們擔憂,沒有一個系統的健全的兒童保護法律體系,是沒有辦法完全杜絕虐童事件的發生的。那么,關于虐待兒童,我國是如何界定的呢? 我國目前雖有相應的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規范 , 但尚未形成系統的兒童保護法律體系 , 更缺少規制兒童虐待的專門立法 , 具體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 首先 ,宣言式的法律規定缺乏可操作性。憲法83條規定“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民法通則140條規定“婚姻、家庭、老人、母親和兒童受法律保護”。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8條也規“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該法第62條規定“父母
很多家長喜歡為寶寶養一些寵物,但是一旦照顧不周,寶寶就有被咬傷的危險。未雨綢繆,為了在寶寶被咬傷時不至于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措施。 寵物身上往往會存在一些病毒,一旦被咬傷或者感染,可能引起發熱、頭疼、淋巴腫脹、喉嚨發炎、皰疹等病癥。 比如老鼠喜歡吃帶有奶味的嬰兒嫩肉,當熟睡的寶寶突然啼哭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寶寶,看看有否被老鼠咬傷。被老鼠咬傷的傷口很小,容易被忽視。由于老鼠能傳播多種疾病,故被老鼠等嚙齒類動物咬傷后,應及時處理。 (1)用清水沖洗傷口,把傷口內的污血擠出,再用雙氧水消毒。 (2)盡快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3)松鼠、家鼠都可以攜帶狂犬病病毒。正常人被瘋動物或可疑動物咬傷后,注射狂犬病疫苗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
現代社會,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飼養寵物已經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有寵物就有被咬傷的危險,對于寶寶而言,由于其沒有防備之心,如果照看不好,被咬傷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寶寶被咬傷,父母該怎么辦?需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經常有許多家長向保健部門咨詢,遇到寶寶被咬傷的情況情況是否要打狂犬疫苗。建議有以下情況之一者無論是不是瘋狗或瘋動物都應注射狂犬疫苗: (1)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抓傷或舔傷后。 (2)皮膚無流血的輕度擦傷。 (3)破損的皮膚或黏膜被動物舔過。 (4)咬傷嚴重、抓傷在3處以上、傷口在頭面部、頸部等緊靠中樞神經系統部位時,除應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外,還應合并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的原則:及時、全程、足量,注射時間距咬傷時間越近,預防效
寶寶腳掌的生長跟穿鞋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寶寶穿鞋不當,有可能會導致寶寶腳部變形,因此媽媽們在給寶寶選擇鞋子是一定要謹慎。 據一項來自英國的調查顯示,91%的兒童穿鞋不當,有89%的成人對孩子穿鞋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有一項調查顯示,只有6%的父母在給自己孩子買鞋前仔細察看過孩子的腳型,有23%的父母根本不做這些事,另有23%的父母只有在發現孩子因穿鞋不當而出現問題時才開始做出補救措施。格拉斯哥加里多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83%的5歲小學生穿的鞋偏小。在有關中學生的調查中,結果顯示,59%的女生和49%的男生穿鞋偏小。95%的被訪對象在買鞋前沒有對自己的腳進行測量。 這些數據顯示,穿鞋不當引發的不良后果,不容忽視。這些后果主要和以下四個因素有關:腳部發育情況、內在的風險因素、鞋過緊、鞋型不合適。 兒童的腳絕不是成人腳的縮小版。因為他們不論是在功
一般來說,小寶寶對外界的事物都很好奇,而且沒有危險意識,看到好玩或者好看的東西就想拿過來玩一玩,咬一咬,因此常常有孩子誤食有害物質的情況發生,那么,寶寶誤食有害物質怎么辦?如何避免寶寶誤食誤吞有害物質呢? 硬幣、小鈕扣、玩具零部件,經常會被寶寶誤吞到肚子里,這個時候,要怎么避免寶寶誤食誤吞呢? 4類物品容易讓寶寶誤食 食物隱患不容忽視 豆類、堅果、果核、果凍等 特點解讀 ◆黃豆、綠豆等豆類,如果堵塞氣管或支氣管,吸收水分就會膨脹,堵塞氣道,引致窒息。 ◆花生、瓜子、杏仁等堅果質地堅硬,不易嚼碎,不易消化,體積小,容易嗆入氣管。 ◆葡萄籽、櫻桃籽、杏核等果核因其體積小、不消化,也被納入較易被嬰幼兒誤食的范圍之中。 ◆果凍體積小、質地光滑且富有彈性,并且大多數果凍形狀像塞子,三歲以下的寶寶不能食用。 廚房衛生間的“毒
家里有小孩的大人們要注意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需要改改了,因為這樣的習慣有可能會危及到寶寶的安全,那么,容易危及寶寶安全的習慣有哪些? 生活中家長的一些習慣,例如家中物品的擺設,各種安全設備的安裝,都在不知不覺中危及著寶寶的安全。 柜子用完不鎖 原因分析:孩子很容易被柜子里的東西所吸引,但如果孩子自己去打開,就很容易被柜子門夾住手。最好鎖上柜子,不讓寶寶輕松打開。 桌子沒有防護 原因分析:現在市面上出售各種邊角防護套,因此可把家里有棱有角的東西套起來,以免孩子撞傷或擦傷。當孩子想拿到桌子上的東西時,就會去拉桌布,很容易被砸到或被熱食燙傷,最好不要在桌上鋪桌布。 未安裝安全擋門器 原因分析:手指被門夾住是嬰幼兒常見意外之一,在開關門時須先確認孩子的方位,為保險起見,也可安裝安全擋門器。 讓寶寶自己爬樓梯 原因分析:現在家庭中樓梯
在眾多意外傷害中,頭外傷的傷情和后果最嚴重,死亡率最高。因此,孩子發生任何頭部外傷,媽媽都應十分重視,并能夠給予及時有效的急救處理,以防影響孩子的恢復。 頭外傷急救時首先要了解傷情。對于比較輕的頭皮擦傷、裂傷,可先講行簡單處理:若孩子僅是頭皮表層部分損傷、有少量出血或血水滲出,可先將其傷處及其周圍的頭發剪去,用肥皂水、再用生理鹽水(可以自行配制,以1000毫升水中加入食鹽9克燒開便成)洗凈,抹干,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然后將孩子送往醫院診治觀察;如果創面泥沙、污物較多,則不要擅自處理,應速到醫院處理。若孩子頭部出血很多,可注意在血跡最多的地方分開頭發,先找到出血點,然后用手指壓迫出血點一側皮膚或壓住傷口周圍的皮膚,進行止血,也可用干凈手帕壓迫傷口止血,但如有骨折或異物應避免施于重壓,而應立即送往醫院。 對于頭部外傷較重的孩子,解除急性呼吸道梗阻是急救的重點。要防
寶寶好動是天性,調皮搗蛋的寶寶不在少數,再加上寶寶對很多潛在危險的不了解,因此容易發生燒傷燙傷的情況,遇到寶寶燒傷燙傷了怎么辦?有什么急救措施可以緩解寶寶的疼痛? 專家表示,來燒傷科就診的患者中1∕4是10歲以下兒童。由于這個時期的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很差,特別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燒燙傷更易高發。 家長應注意餐桌、茶幾上最好不要放桌布,吃飯時的熱湯、熱粥、熱水等一不小心就被孩子連著桌布拉下,特別容易燙傷孩子。 兒童燒傷燙傷后怎么辦 專家表示,如果孩子燙傷,家長不要慌,應懂得基本的早期家庭急救。其實燒燙傷的早期處理非常簡單有效。首先要保持鎮定,不要亂了分寸。如果孩子燒燙傷后患處立即起水泡并明顯感覺疼痛,可立即用自來水沖洗傷處30分鐘至1小時,感覺不太痛了,再把衣物慢慢脫掉,或用剪刀將衣服剪開輕輕脫掉,然后用干凈的布覆蓋受傷處,送往醫院。專家提醒,如果面積大、燒燙傷深,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尤其是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安全問題要特別重視起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會威脅到孩子的安全呢? 人們對車禍、燙傷、電傷、溺水、摔傷等警惕性很高,其實許許多多危險因素是在日常生活中,像是吃、喝、玩、睡、穿以及家庭生活物品存放不當造成的,而這多數是可以避免的。如下是威脅孩子安全的種種因素: 吃的方面: 新生兒期母親躺著喂奶時,母親睡著了,新生兒鼻、嘴緊貼乳房,孩子又無力推開,就活活被捂窒息而死。新生兒應按時定量喂奶,不宜過飽。新生兒對外交流的語言只有哭,當新生兒已吃飽了,但有時因為尿了、拉了或哪里不舒服而哭鬧,母親誤認為是沒吃飽,又給奶汁,結果吃的過飽則易造成胃內容物外溢而嗆奶;同時新生兒咳嗽反射極差,奶汁反流到氣管內,會發生吸入性肺炎,重則窒息。因為新生兒的胃處于水平狀,胃賁門括約肌肉松弛,發育不成熟,平時吃完奶后就很容易溢
一直以來,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愛跑愛跳,對于走路還不安穩的寶寶來說,跑跳容易造成寶寶跌倒摔傷,寶寶跌傷了怎么辦?可以揉搓嗎? 寶寶喜歡亂跑,走起路跌跌撞撞的,常常容易跌傷。這時爸爸媽媽不能驚慌,而應根據不同情況妥善處理。 如果寶寶一般情況較好,僅傷及表皮,局部青紫腫脹時,多為靜脈、毛細血管斷裂出血。這時可把冰塊裝入袋子用毛巾包好,冰敷局部可止血止痛。切忌熱敷,因為熱敷可引起局部組織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青紫加重。熱敷需48小時以后進行。另外許多父母習慣搓揉孩子的傷處,以為能減輕孩子傷痛。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正確的。局部搓揉也會增加出血量,使青紫加重。如表皮擦破時,可用干凈毛巾擦干凈傷口及周圍,然后涂上絡合碘或龍膽紫,待日后血痂形成而讓其自行脫落。 若是頭部著地,即使當時無任何癥狀,也要讓寶寶休息,觀察48小時無癥狀才算安全。需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寶寶出現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安全問題,遇到安全事件,父母該如何應對?怎么做好相關的安全工作呢?親親寶貝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急救措施,希望對廣大爸爸媽媽們有幫助。 孩子一天天長大,隨之而來的危險系數也在上升,安全工作做得再好,也難免會有疏漏,常言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父母最好提早學點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防患于未然永遠沒錯。 一、燙傷、燒傷該咋辦? 孩子一旦燙傷或者燒傷,要迅速將孩子受傷的部位放到涼水中,這樣可以起到冷卻作用,能夠減輕傷處的腫脹程度。然后將傷口附近的衣服脫掉或剪開。如果衣服和傷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動它,去醫院讓醫生處理。如果傷口面積很大,就要用干凈的保鮮膜或布把傷口蓋起來,馬上把孩子送去醫院。 二、寶寶又流鼻血了 讓孩子坐下,頭向前傾,使鼻血順利流出來。然后讓他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鐘后,如果血還沒有止住,就捏兩次,每次10分鐘。
馬上就要到國慶長假了,很多家庭都會有一個旅游計劃,旅途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安全,尤其是帶著寶寶旅行的家庭,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帶孩子旅行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5~6歲的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求知欲很強,有條件的話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旅游,這時,帶孩子旅游是件好事,孩子愿意去,并讓孩子領略大自然的美景,開廣眼界,獲得知識,還對身體鍛煉有益。旅游時,為了孩子有所收獲,父母應做到: (1)在旅游出發前,可先給孩子介紹一些旅游常識,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如不能亂跑,不怕苦,不怕累。同時可以給孩子講解所要到達的旅游景點的地理氣候、風土人情,以及有關的傳說故事,使孩子充滿好奇心,對所去之處先有個理性認識,這樣可以加強外出學習的效果。如果隨旅游團去,一定要服從旅游團的安排、指揮和紀律。 (2)在旅行途中,可給孩子介紹一點沿途風光,并讓孩子獨立地處理一些事情。同時結合旅途中
小寶寶好動,在周末、假日都喜歡戶外運動,但是爸爸媽媽們注意了,對于6歲以下的小寶寶,千萬不要帶他們出去溜旱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6歲以下!不適宜溜旱冰 因為速度快、動作幅度大,滑旱冰需要較大的平整通道和空間。而有些孩子不顧危險,在馬路上也練起了滑旱冰。滑旱冰時,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掌握平衡上,降低了對路面狀況、過往車輛和紅綠燈的注意程度,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發生事故。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進行滑行。雖然滑旱冰鞋有益于健身,但同時應該考慮交通安全,不要去馬路等有車輛行駛的公共場所滑旱冰鞋,以免發生意外傷害。在大街上橫沖直撞,不但自己不安全,也容易撞倒行人,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人。 小孩處在生長發育時期,骨骼、肌肉和韌帶穩定性都較差,旱冰鞋主要是膝關節、踝關節用力,如果過長時間或快速玩旱冰鞋,過度疲勞可能會引起孩子關節脫臼
在日常生活中,做父母的有時候照顧不到,寶寶就會出現意外,面對這些險情,該如何應對呢?有哪些急救措施能讓寶寶轉危為安呢? 如果孩子遇到危險,搶救行動的正確與否,對結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為此,父母只有學會正確的應對方法,才能使危急中的孩子轉危為安。 熱飲料濺到身上 正確應對:立即脫去孩子衣服,用涼水在被燙處沖10分鐘,然后松松地裹上一層消毒紗布。 提示:此時不能用冰或冰鎮的水去敷患處,不然會進一步傷害孩子皮膚。也不要在孩子燙傷部位涂黃油、醬油或抗生素軟膏,否則可能會使皮膚受到感染,使醫生無法判斷傷勢。如果孩子患處起了水泡,超過一元硬幣大,那就不要耽誤,馬上去醫院治療。 眼睛被小棍戳了 正確應對:用消毒紗布或干凈毛巾輕輕蒙上被戳部位,然后帶孩子看急診。 提示:在路上,可以試著讓孩子睜開眼睛,再用冰敷在紗布外,要不然粘連的壓力會造成更多問題,甚至導致
寶寶發燒是很常見的疾病,寶寶高熱不退,家長心急如焚,寶寶發燒該如何是好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退燒嗎? 寶寶一發燒,父母大多數都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有些父母也知道孩子發燒了可以先物理降溫,可是家長往往缺乏信心,生怕“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所以基本上都是立刻趕赴醫院打針輸液。其實,不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都很少超過41℃,至于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可能必須到41.7℃,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而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也就是家長所擔心的“燒壞腦子”。因此,小寶寶發燒并不可怕,只要體溫在38.5℃以下,不必急著去醫院,但是由于小兒發熱的變化較成人更為迅速,熱勢劇增,常可引起喘促、昏迷、驚厥等,所以高于38.5℃時就應該迅速就醫了。 發燒的3個原因 中醫認為,由于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因此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很容易化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