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乳牙的生長發育主要是在胚胎時其完成,要使寶寶出生后牙齒堅固,從妊娠期起準媽媽就要注意營養和健康,在膳食中合理添加鈣質,防止疾病侵襲和用藥(四環素等)不當,避免影響胎兒牙齒的發育,為寶寶具備好牙質打基礎。 2 飲食在寶寶6個月到兩歲半乳牙全部出齊后這一階段,孩子飲食品種的迅速增加,媽媽要注意控制寶寶甜點和甜飲料的攝入,3-6歲要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力求食品多樣化,保證每天有魚有肉,有蛋有奶、多食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少食含糖食物。做到粗細、葷素搭配。 3 定期檢查牙齒。一 般來說,2歲半左右,20顆乳牙長齊后,可做一次口腔檢查。便于及早發現口腔疾患。正常寶寶可半年檢查一次,發現蛀牙要及早填補,防止齲病深入,侵犯牙髓或感染牙根周圍組織,引起根尖周圍炎癥。早些發現齲齒,補上窟窿,是防止齲洞擴大的好辦法。不過也有的醫生不給補齲洞,是因為寶寶還沒有感到疼痛,乳牙不久就要換的
孩子在正常情況下都知道饑飽。當孩子不愿吃時,少吃一頓并無多大妨礙,反而可借此讓已疲勞的消化腺有一個休整機會,對兒童消化功能恢復有益。多數孩子餓了自然會產生食欲,自然會吃,父母不要強填硬塞。中國有句俗話,撫養孩子要“三分饑,七分寒”,孩子才能生長得更好。父母應多尊重孩子的意愿,食量由他們自己定,不要強迫孩子進食,過于強求還容易使孩子產生消化不良。否則,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要糾正擔心孩子食量不足而引起營養不良的心理狀態。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并嚴厲訓斥、非吃不可,這對孩子的機體和個性都是一種可怕的壓制,使孩子認為進食是極不愉快的事,逐漸形成頑固性厭食。 作者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1、讓孩子睡到床上,并讓鬧鐘一分鐘以后響,告訴孩子鈴響前你會回到他的房間看他。如果你回來時他好好躺在床上,就撫摸他的后背作為獎勵,以后逐漸延長看他的時間。必要時把鐘上好,給他讀故事直到他入睡。 2、給他準備一個口袋,放上他可能需要的各種東西;手電筒、他最喜歡的玩具等。 3、2-3歲的幼兒需要睡在有欄桿的小床上。如果你已經是第四次給小寶寶蓋被子,吻他和道晚安了,那么,不管他怎么哭鬧,都要等上20分鐘再進去(除非他可能真有什么事),如果他20分鐘后還在哭,進去告訴他該睡覺 ,吻他,告別再離開他。如有必要,等20分鐘再進去看他。每天都這樣做直到他明白自己的計謀沒有用處為止。注意,如果他停止了哭鬧,你要多等一會兒讓他睡著后再進去否則你不得不再次哄他睡覺。 4、讓孩子用得到的分數換取自已想要的獎品。開始時,他在床上呆上5分鐘就可得分,以后逐漸延
孩子若非處于自愿,即使被迫上了床之后,也久久不會入睡。結果,父母親越加催迫,孩子越不肯睡覺,雙方都不能放松心情去享受充足而舒適的睡眠。所以,父母必須掌握令孩子入睡的秘訣。 保持輕松入睡的氣氛非常重要,孩子被迫睡覺,心情反而緊張,就象大人失眠時一樣,因緊張而更不能入睡。家人可視一些特殊情況讓孩子多玩一會兒,然后以輕松愉快的口吻提醒孩子是睡覺時候了,上床時間偶爾晚了一些,也用不著大驚小怪。 有些父母由于白天忙于工作,于是,陪伴孩子玩耍的時間就放在晚飯后一段時間。這時候不宜玩一些過于刺激的玩意,以免孩子過于興奮而難以入睡。 睡前活動宜選擇講故事、聽音樂、唱兒歌等輕松活動,至于跑跑跳跳的活動,最好留待假日進行。 每晚到了一定時間,開始幫助孩子做好睡前準備,例如洗澡、更衣、講睡前故事、哼一首歌......或為孩子播放一些輕音樂,讓孩子一邊欣賞,一
錯誤一:寶寶排便了,用濕紙巾自后向前擦拭小屁屁,造成寶寶的生殖器被細菌感染。 正確做法:應該用濕紙巾一直從前向后擦,這樣才不會將細菌從肛門轉移到生殖器。 錯誤二:清洗后馬上給寶寶的小屁屁涂太厚的爽身粉,以致粉質結塊,刺激寶寶柔嫩的皮膚。 正確做法:爽身粉不可涂得太厚,薄薄一層即可。 錯誤三:把紙尿褲蓋在剛出生的寶寶臍部上,使臍部被尿液污染,造成感染。 正確做法:換紙尿褲時最好避開臍部。 錯誤四:在天氣或房間里較涼時,給寶寶換尿布的時間太長,使寶寶受涼感冒。 正確做法:媽媽換尿布的動作盡量快一些,盡量縮短寶寶暴露的時間。 錯誤五:給寶寶使用紙尿褲時,粘貼時過緊,使寶寶的嬌嫩皮膚受到損傷,還容易引起尿布疹。 正確做法:粘貼時要松緊適宜,避免皮膚被磨傷,并能讓空氣在里面流通,以保證小屁屁干燥。
嬰兒常常日夜顛倒,白天吃飽后睡覺,而晚上精神飽滿,要和媽媽“對話”,稍不滿意就要哭吵,俗稱這類孩子為“夜啼郎”,弄得父母晚上睡不好覺,白天頭昏腦脹,第二天上班時無精打彩,有的還求助于迷信。父母們常常為夜啼郎而擔憂,夜啼何時才能結束? 引起夜啼的原因是復雜的,首先排除各種生理因素,如被褥太厚,室溫過低、過高,尿布濕了沒有及時換或饑餓等。從發育的觀點看,從出生到1周歲,白天醒著、晚上睡眠的規律是逐漸形成的。大約到6-7個月,“生活鐘”基本上與成人接近;但個別孩子到了12個月,生活鐘還是日夜不分。 從疾病方面考慮,如紅臀、佝僂病也會引起半夜啼哭。 要分析一下嬰兒是否有焦急的情緒,例如家庭成員不和,引起母親長期的心理緊張、不安。這種情況也會感應嬰兒,使嬰兒發生類似的反應。另外,父親對嬰兒管得太多,說話聲音太響或者平時以兇狠的目光注視小兒,也可使嬰兒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心
寶寶九個月了,手腳越來越好動,晚上睡覺越來越愛蹬被子,好像被子和她有仇似的,非要兩腳舉到半空中然后猛地蹬下去,把被子踩在腳下才安然睡去,我看著,覺得是又好氣又好笑又心疼,害怕著涼呀! 有時,他甚至會一整晚不停地蹬,從厚被子到薄被子換了一個遍兒,統統被寶寶毫不留情地蹬掉。當媽媽的我真是大傷腦筋。我試著給她肚子上搭毛巾被;肚子上圍個棉圍圍;在褥子和被子上縫帶子系上;試著用睡袋……唉呀,能想的招兒都想了,都覺得不太理想。睡袋太熱,孩子出汗太多,容易傷風咳嗽;別的方法呢,被子仍然能蹬掉,孩子仍然會著涼。和被子做斗爭看來是個很艱巨的任務。遍訪周圍的媽媽,都說,哪有不蹬被子的孩子,蹬了就蓋唄! 經過不斷地思索,嘿,終于還是叫我想了個招兒。我把寶寶的一床小被子找來,在被里上(算算正好能系住腰的位置)縫了一根大約拇指寬的秋褲料子的70cm長的帶兒(只縫中間一小段,兩邊散開,這樣好攬過小孩子
炎炎盛夏,怕熱的寶寶常常汗津津的,汗水浸漬著寶寶嬌嫩的皮膚,一不留神,寶寶的身上出現了紅點點,不及時防護,甚至會發展為水皰……癢、抓、痛,小毛病成了大痛苦。確實,夏季是寶寶皮膚最容易出“狀況”的時節,早早防范、細細體察,一定能讓你的寶寶安然度過一個美美的夏天。 痱子 痱子是夏季寶寶最常見的皮膚病,每天給寶寶洗幾把澡,已經很當心了,可痱子還是會在寶寶的身上、臉上出現,看著寶寶紅紅的皮膚、癢癢地難受,你一定也覺得不好受。 你知道嗎?痱子分白痱、紅痱和膿痱。 輕度的白痱 好發部位:額頭、脖子和胸部, 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寶寶衣服穿得太多或睡覺時被子蓋得過多,捂出了汗,或寶寶發高熱大量出汗后。3個月以內的寶寶汗腺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即便在冬天也會因出汗而長白痱。 你所看到的白痱: 寶寶身上有針頭大小的水皰,仔細看會發覺
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對汗液和尿液都非常敏感。夏天到了,出汗多了,臀部皮膚還經常被尿液所浸泡,很容易發生濕疹或尿布疹。 換尿布篇 1.把寶寶放在尿不濕的墊巾上或毛巾上; 2.取下已經臟了的尿布; 3.左手把寶寶雙腳提起,臀部稍稍抬高,右手拿濕紙巾或濕軟毛巾擦試臀部、會陰部;如果寶寶大便則用溫水清洗; 4.右手將護臀膏涂于寶寶臀部的皮膚上,然后繼續用右手將干凈尿布放在寶寶臀下,待展平后從寶寶雙腿之間掏出尿布一頭,蓋住陰部; 5.放下寶寶雙腳,整理好衣服即可。 專家提醒: A.換尿布宜在喂奶和喂水之間進行,避免剛喂完馬上就換,那樣,會引起寶寶嘔吐。 B.換尿布的動作要輕柔,天氣涼時不要把寶寶暴露時間太長。 C.新生寶寶的特點是尿的次數多,但每次尿量少,所以,若是寶寶熟睡不醒時,不用每次尿濕了便換。 D.給女嬰換尿布時,如果尿布
我們快10個月了,一個牙也沒有,先前已經給她吃粥了,9個月檢查的時候醫生說一周歲以內要以奶為主,配方奶粉的營養比粥好,所以現在我們猛灌奶粉,2。3天才給她吃一次粥,希望能讓她出牙。 我們現在24小時給她吃4次奶,每次180ml;早上一次水果,下午一次蒸蛋,晚飯的時候給她弄點魚、蝦,蔬菜;金銀花露當茶喝,再給吃鈣粉、奧聰和魚肝油。 大家說說給寶寶吃些什么吧,探討一下。 -------------------------------------------------------------------------------- 媛媛_媽咪: 我家寶貝現在8月零23天,現在出了4顆牙,也喝粥、米粉、配方奶,還讓他啃啃餅干,磨牙棒 -------------------------------------------------------------------
嬰幼兒常常因啼哭吃奶吞咽過急而致打嗝,輕者打嗝幾分鐘即可自行消失,重者會導致嬰幼兒臉色發青、呼吸困難,以至影響睡眠。解除嬰幼兒打嗝的巧妙方法有以下幾種: 1. 當嬰兒打嗝時,先將嬰兒抱起來,輕輕地拍其背,喂點熱水。 2. 將嬰兒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嬰兒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撓癢,一般到嬰兒發出哭聲,打嗝即會自然消失。因為嘴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可以使神經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3. 將嬰兒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終止膈肌的突然收縮。 4. 不要在嬰兒過度饑餓或哭得很兇時喂奶,也是避免寶寶打嗝的措施之一。
研究發現,嬰兒嗆奶與維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關,而補充維生素A后可見良好效果。研究者認為維生素A對維持皮膚黏膜上皮細胞組織的正常結構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當嬰兒缺乏維生素A時,由于位于喉頭上前部的會咽上皮細胞萎縮角化,導致吞咽時因會咽不能充分閉合蓋住氣管,而發生嗆奶。 研究者曾對45例嗆奶患兒(其中21例應用多種維生素治療無效),在抗菌消炎和一般治療的同時,加用1毫升維生素A肌肉注射,療效顯著。一般患兒在使用維生素A后2~3天,嗆奶癥狀就開始減輕,4~7天(平均6天)嗆奶消失。另外又與9例單用抗生素不用維生素A的嗆奶患兒作對照,發現其嗆奶癥狀消失的平均時間是12天。 由于母乳中維生素A含量為53毫升/公升,專家認為母乳喂養能夠預防維生素A缺乏和嬰兒嗆奶的產生。孕婦和乳母應多攝取含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類、動物肝臟和有色蔬菜等。嬰兒則可進食些胡蘿卜汁、蔬菜湯或適當補充些
嬰兒頭皮的皮脂腺分泌十分旺盛,一段時間后,頭皮上就會有一層黃褐色的乳痂。如果經常給小兒洗頭,就不會有乳痂。出現乳痂時說明頭皮護理沒有做好。 有的父母十分害怕碰嬰兒的囟門,認為這個地方絕不能摸碰;有的父母則怕小兒體弱,多洗頭會受涼感冒的。因此,不敢給小兒洗頭,日久,乳痂越積越多,頭皮上就會形成厚厚的一層,既不雅觀,也不衛生,而且會影響頭皮和頭發的新陳代謝。 因此,嬰兒的頭皮護理最主要一點是要學會清除小兒頭皮的乳痂。正確的方法是: 先將清潔的植物油(如菜油、花生油等)熬熟后放涼備用(加熱的目的是消毒),然后將冷卻的植物油涂在乳痂處,“悶”一天,再用小梳子慢慢地、輕輕地梳一梳,頭皮乳痂就會掉下來,然后用嬰兒肥皂和溫水洗凈、擦干。清洗嬰兒頭皮乳痂的動作一定要輕柔,不要用梳子硬刮,更不要用手指甲去硬摳,否則很容易弄破頭皮而引起感染的。當然,小兒囟門處也是可以洗的,應立即用小毛巾
為了讓孩子在生病時乖乖吃藥,媽媽“耍盡各種花招”。 吃中藥:果丹皮鋪舌面 取一根果丹皮,把它對半切短,然后將半張果丹皮攤在孩子伸出的舌頭上,然后再給孩子喝中藥。因為果丹皮又酸又甜地包裹住舌頭,孩子幾乎沒嘗到藥味,藥汁就已經順著果丹皮上面流進喉嚨了。至于那半張果丹皮,如果孩子愿意,就把它當零食吃掉,如果不愿意,那就扔掉唄。 吃西藥丸:用鈣片練吃藥 先拿兩片鈣片當作練習,跟孩子玩“吃藥”游戲,媽媽吞一片,寶寶吞一片,看誰吃得又快又好。剛開始時,孩子吞不下去,把鈣片含在嘴里,感覺味道還不錯。慢慢地訓練幾天,孩子終于學會把藥片直接放入口中,不加品嘗就立即把藥片吞下去。以后,萬一生病要吃西藥丸,就玩這個“吃藥”的游戲,孩子根本沒感覺到此藥非彼藥,照樣是拿了藥片就不假思索吞下去,以表演自己嫻熟的“吃藥本領”。 唯一的麻煩是,玩過這個游戲的小孩,以后把所有的藥片都當作鈣
一般來說,退燒藥以口服退燒藥為主,除非寶寶吃了退燒藥1小時后,仍高燒到攝氏39度以上,或是寶寶一吃藥就吐,或是無法喂藥,才需考慮塞肛劑,否則肛劑多半是備而不用。 肛塞劑備而不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肛劑的退燒藥劑多用比較強的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當然,有些醫師開的口服退燒藥也是這類藥物,對寶寶同樣都會有可能過敏的副作用,只是肛塞劑主要透過粘膜吸收,雖然藥效作用快,但對寶寶粘膜較易造成刺激。 發燒是癥狀反應,要解決發燒問題,一定要找出造成發燒的原因,如感染等,并對癥下藥。退燒主要是讓寶寶暫時覺得舒服,不那么難過,一般醫師多會開普拿疼類的口服退燒藥,并建議家長在喂寶寶口服退燒藥后,可輔以物理方式,為寶寶降溫,所以包括讓寶寶睡冰枕、減少衣物、補充水分、室內保持通風,或是吹冷氣也可以,如果寶寶高燒到攝氏40度,可以以攝氏31度到32度的水溫為寶寶泡澡。 要特別提醒的是,肛塞劑在寶
主人公資料:楊老師現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協和啟迪心理咨詢中心負責人。198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后專職從事心理學教學、兒童心理研究工作10余年,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將科研、教學與臨床應用相結合,引進國外先進理論和技術,開發了兒童心理訓練和行為矯正項目,接待了萬余人次的咨詢和治療。 楊老師堅信:“通過后天的培養和訓練,一定可以讓剖宮產寶寶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好。”在實際過程中,楊老師切實感受了培養和訓練的艱辛,也認識到后天訓練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時間和精力……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剖宮產的孩子在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缺乏必需的觸覺和本體感覺的學習,容易產生情緒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腳笨拙等問題。 在一次準媽媽的產前教育課中,主講老師楊霞就以自己剖宮產的親身經歷,建議準媽咪們盡可能選擇自然分娩。她毫不避諱地以自己和孩子為例
細心的陳女士發現,她每次坐在嬰兒床邊逗寶寶玩時,總看見寶寶的腿蜷縮著,她伸手幫忙拉直了,可手一松,寶寶的腿又彎曲了,“我越看越覺得他是羅圈腿,要不腿怎么老伸不直呢?”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琚瑋說,不足3個月大的寶寶,下肢的脛骨(膝關節以下的長骨)朝外側彎曲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必過度擔心。 那么家長該如何區分孩子的腿是不是正常蜷縮呢? 琚瑋說,方法很簡單,家長可以讓寶寶仰臥,然后輕輕拉直寶寶的雙腿,讓其腳跟處并攏,一般在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膝蓋和踝關節也是并攏的;倘若膝蓋分開超過了6厘米以上,家長就應該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盡早確診是不是羅圈腿。 其實,羅圈腿主要是缺乏維生素D所致,早期以多汗、易驚、睡眠不安、好發脾氣為主要癥狀,如果在3歲前發現孩子是羅圈腿,通過補充維生素D,同時進行運動,就能改善肌肉張力,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慢慢糾正過來;
每年10~11月是流感疫苗注射的最佳時節,但6~35個月大的孩子要分兩次進行,每次0.25毫升,且至少間隔4周時間。 解放軍二炮總醫院兒科主任李芳介紹,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特別是對雞蛋過敏,就不能注射流感疫苗。孩子有腹瀉、發熱、感冒等癥狀時,即便很輕,也不能注射。接種完疫苗,一定要留在醫院觀察20分鐘,以防嚴重過敏反應。注射完流感疫苗后,孩子如出現低熱、頭痛、乏力等癥狀,屬于正常現象。局部反應較重時,可用干凈毛巾做熱敷,每天4~5次,每次10~15分鐘;較重的反應需看醫生。 (莫 鵬 彭雪征) 相關鏈接 4小時檢測流感類型 疫苗是對當期流感病毒類型做出預測而培育的,如果病毒變異,疫苗就有失效的可能。解放軍二炮總醫院作為全軍流感樣疾病監測中心,率先建立呼吸道病毒單克隆抗體細胞庫、多克隆抗體血清庫、流感病毒毒株庫。只需從患者鼻咽部吸出少許分泌物,在顯微鏡下觀察
一、春捂秋凍 常言道“春捂秋凍”,對于小寶貝來說這樣做合適嗎?我們知道人是恒溫動物,體內有一套完善的體溫調節系統,但對于小寶貝來說,體溫調節功能有待完善。所以不能單純地強調“凍”,即使秋凍也要從耐寒鍛煉開始,逐步進行。當然,根據中醫觀點,小兒一般是陽氣偏旺之體,如果過暖則會助長陽氣而消耗陰液。所以媽咪也不要過早、過度為寶貝保暖,可以檢查一下寶貝的手、后頸,以不出汗為好,如果身體出汗反而容易感冒。 二、手暖無汗為標準 媽咪可以根據天氣預報、實際的氣溫變化和感覺,有計劃地給寶貝增加衣服,以寶貝不出汗,手腳不涼為標準。穿得過多,不但會影響寶貝自身耐寒鍛煉,還會讓寶貝更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正常情況下,寶貝的體溫一般會比老年人和成年人高,那些不會走路、抱在懷中的小寶貝能夠接受媽咪的體溫;大一些的寶貝自身活動增多,并不覺得冷。如果活動量很大,穿得太多會使寶貝一動就出汗,若不能及時擦干、換上干爽
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皰疹病毒6型導致的嬰幼兒期發疹性熱病。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多見于6~18個月的小兒,3歲后少見,潛伏期7~14天。 北京友誼醫院兒科主任崔紅介紹,幼兒急疹的主要表現為突然起病,高熱,體溫可達39~40℃,期間可有食欲差、惡心、嘔吐等癥狀,并且咽部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體溫持續3~5天自然驟降。其特點是“熱退疹出”,一般在熱退后9~12小時內出疹,多不規則,皮膚呈紅色斑疹或斑丘疹,主要散布在軀干、頸部及上肢,也可遍及全身。皮疹大約在2~3天內消失,無色素沉著及脫屑。預后良好。 幼兒患了急疹一般不用特殊治療,家長對幼兒的恰當護理則是很重要的。 1.高熱者可進行物理降溫,如頭部放置冰袋。必要時可用退熱鎮靜劑,可服用清熱解毒的中成藥。 2.家長要讓孩子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盡量少去戶外活動,避免交叉感染。 3.室內開窗通風,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