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煙雨四月夢繞人。說到清明,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有著悲傷基調的詞,其實不然,清明不僅僅是祭祖那么簡單,清明有著它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我們就看看關于清明節的詳細介紹。 節日名稱:清明節 節日時段:農歷節氣清明(公歷4月5日或6日) 清明節在中國傳承至今的民俗節日中獨樹一幟,是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的時間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歷的4月5日前后,它在一年的季節變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要說清明節,得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今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寒食在清明前兩日或一日,又稱“冷節”、“禁煙節”。傳說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的。 清明掃墓 介子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面對清明時節雨未到,路上卻滿是掃墓人的“景觀”,筆者卻不能不提醒一句:清明節不僅僅只是“掃墓日”。 首先,清明節個體育鍛煉日。 清明節所在的4月初,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在清明時節,往往都有踏青春游的習慣,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體育活動。在身體健康日益受到國人重視的今天,在清明節里只顧掃墓而忘了開展體育活動,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其次,清明節也是一個“植樹日”。 清明作為傳統節日,與純粹意義上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因為清明之后氣溫開始升高,雨量也隨之增多,對農民來說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因此,古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在掃墓祭祖的同時,到先人墓前培一鍬土,到合適的地方植一棵樹,
清明焚香燒紙是祭祖的傳統習俗之一,而焚香燒紙不但對環境帶來了惡劣的影響 ,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每年清明節之后,總會有些地方發生火災事故,為了保證出行平安,在祭祖時一定要保持平安和諧。 2008年是清明節被確定為全國法定假日的第一年。把清明節納入法定假日, 賦予傳統節日以新的內涵,既體現了尊重傳統,也體現了人文關懷,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 清明時節,人們懷著深深的感情,緬懷先烈,寄托我們的哀思;祭掃祖先,企盼先輩的安息,這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慎終追遠的深厚感情。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祭掃也成為弘揚優良傳統、促進文明新風的一種活動。如,有的推廣家庭追思、網上祭掃、社區公祭、集體公祭,有的引導群眾采取植樹、獻花,這些文明健康環保的祭掃形式,深受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 清明是集中出行掃墓的時節,容易造成交通擁堵;焚燒各種祭品,容易引起火災。還有某
清明節前后,天氣總是反復無常,老人、孩子、孕婦的身體極易出現狀況,而在清明節出行掃描踏青的人很多,這讓老人孩子及孕婦等全體更易感染生病,因此,大家在掃墓寄哀思的同時一定要關注自己的健康。 清明節到來,又是掃墓和踏青的時候。清明時節掃墓祭祖是很多人表達哀思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據調查顯示,每年的掃墓高峰期過后,總有些人的身體會出現問題。因此,憑吊親人的同時,更要關注自己的健康。 清明節前的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自身抵抗力差,容易遭受風寒侵襲,掃墓時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如果防護不慎,則會引起疾病或者加重原有病情。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高發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注意不要過度勞累或傷心,否則容易誘發心梗或中風;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情緒波動往往會加重病情。 許多在外地的游子也要長途跋涉趕回老家祭祖添墳,這時尤其要注意,旅途疲勞會使人的免疫力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也賦予了不同的時代意義,就我國的清明節而言,在不同的時代,其文化意義也會有所變化,那清明節的“文化密碼是什么”呢?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著春天的節奏,4月4日我國又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民俗專家表示,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在現實社會中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民俗節日,“清明節”的得名蘊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碼”。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劉曉峰日前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介紹說,據考證,清明源于“清明風”。春秋時《國語》中記載:一年中共有“八風”,其中“清明風”屬巽,即“陽氣上升,萬物齊巽”。漢朝劉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訓》中
祭清明,思故人。焚香燒紙是最祭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焚香燒紙不僅僅是對紙張的浪費,更是對環境的污染,一個人的心意與寄托不是表現在紙張數量的多少上,因此清明祭故人,一定要適可而止。 清明節將至,按照傳統習俗,人們為了寄托對已故人親人的哀思,常以燒香、燒冥幣、獻祭品等方式進行祭祀。清明前后,氣候干燥、氣溫升高、大風天氣較多,加之地面多為干枯樹枝和雜草,燒香、燒冥幣極易引發火災,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危害。 為了倡導健康文明的祭奠方式,中國祭奠網提醒民眾在掃墓時要提高警惕,重視防火。未經許可的區域,尤其是山地丘陵等草木較多的地區,嚴禁燒香、燒冥幣、燃放鞭炮和吸煙等可能引發火災的行為。 親親寶貝網建議文明祭祀,通過網上祭奠,網上建立紀念館。通過網絡祭奠逝者。通過獻花等方式,用新的觀念表達對逝者的懷念。 據不安全統計,中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僅用于祭祀而焚燒的紙張就達上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今年的清明節是星期四,按照清明節放假安排,今年星期四至星期六放假連休三天,成為一個“小黃金周”,而有著踏青習俗的清明節儼然成為了旅游節。 春秋戰國時期的介子推幫助晉文公建國后,卻甘居深山,不要高官厚祿。晉文公為逼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矢志不渝,抱樹焚死在綿山中。大火熄滅后,晉文公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洞,洞里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從節日名的字義來講,清與明就有廉潔奉公的意思。今天,我們倡導廉
清明祭祖是孝道的一種體現,也是傳承文明的一種方式,而清明有事踏青賞春好時節,因此可以把祭祀與踏青相結合,在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祖先的美德時也可以帶上全家老小一起出游,享受明媚的春光。 曾子說:“謹慎得對待父母死亡,追念遠代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歸于忠厚老實了。” 中國人重孝道,講求慎終追遠,表現于行動上的便是祭拜祖先。自古以來,歷代都有掃墓祭祖的日子,雖然日期不一,但大約都在清明前后,因為清明正是寒盡春來,萬物復生之時,正可表示對祖先的崇敬。民國二十四年,政府明定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更凸顯了清明掃墓的重要意義。 臺灣自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社會后,許多舊時的習俗都漸為人們所忽視,但清明掃墓卻仍深受重視,各地墓園在清明前后,祭掃活動進入最高潮,山頭盡是掃墓人群,政府亦會舉行中樞祭典,充份顯示中國人不忘本的精神。 由于墓園多位于郊區,且清明節正值
一年一度祭祖的清明節就要到了。很多家庭都會進行祭祖活動,隨著環境的惡化,掃墓祭祖也應要考慮到環境安全問題,因此祭祖一定要摒棄陋習,文明環保。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祭祖,是中華民族緬懷英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祭祀祖先主要是掃墓,但歷史傳承下來的燒紙焚香的祭奠方式,常使祭掃場所火光沖天,煙霧彌漫,這種不文明、不衛生、不健康的祭掃,不僅影響了社會風氣,又嚴重污染環境,也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筆者以為,要使清明節—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發展和豐富,必須要有所取舍,有所揚棄。 一、弘揚文明健康新風,破除庸俗愚昧的祭祀陋習。 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但喪葬祭奠中的迷信風俗,最近幾年正由農村向城市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在一些城市的冥品店、冥品一條街上,紙扎
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祭奠的方式越來越多,祭奠的方式也越來越新穎,近年來,很多人都喜歡在網上祭奠故人,網上祭奠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祭奠,網上紀念,網上祭祀,網上掃墓,網上墓地,網上陵園等多種形式的紀念方式不斷出現; 永網上祭祀網站模擬現實中的清明掃墓祭祀獨創虛擬的網上墓地,陵園;在虛擬的墓地,陵園中,用戶可以為逝者點燃香燭、敬獻鮮花、水果、經文祈禱... 在網站上為已故親人建立紀念館,用戶通過網上祭奠平臺可以在逝者網上紀念館撰寫人物簡介、逝者生平、紀念文選、上傳紀念圖片... 網站把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有關懷念、紀念、祭奠、吊唁、掃墓、獻花等虛擬到網上,使失去親友的用戶足不出戶便可在網上祭奠自己逝去的親人。 網上祭奠親人包含:獻花、祭酒、點歌、祝福、上香、祭拜等網上祭奠項目,網上祭奠物品豐富多彩,用戶還可以在網上祭奠平臺進行家庭追思,國內國外
祭清明,思故人!時值2013清明,春意盎然,掃墓祭祀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親親寶貝網小編提醒你,清明祭祖一定要注意以下6個注意事項。 1.清明祭祖外出物品請帶全 外出祭祖大都需要爬山,出門最好穿運動鞋;祖墳一年不掃,必然會長滿雜草,因此出門時要記得帶上鋤頭、鐮刀、火柴等相關物品;有些祖墳可能距出發地較遠,如果自己開車去,出發前檢查好自己的車,看汽油是否足夠、水箱里是否還有水,這些細節都是很必要的。 2.清明祭祖梁上君子要謹防 外出清明節掃墓時間較久,要注意防盜。出門前應鎖好門窗,以防梁上君子光顧家門。一位梁先生就向筆者傾訴過,他去年外出掃墓時,出門前忘了關陽臺上的窗戶,在野外掃墓時間又長,結果掃墓結束,傍晚回到家里,家里值錢的東西也被人一“掃”而光了。 3.清明祭祖防曬防雨不可少 外出清明節掃墓首先要關注天氣的變化,出門前關注天
掃墓祭祀是清明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而很多人也會選擇在這天郊外踏青,感受大自然帶給自己的愉悅,但是除了掃墓和踏青,你還知道清明節有哪些古老神秘的習俗嗎? 清明節戴柳,插柳的習俗,流傳已久。在山東河南等中原地區,清明節不插柳戴柳已經成為了禁忌。山東、河南等地民諺素有“清明不戴柳,死了變豬狗”“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等之說。認為不戴柳就是不祭祖,不孝順。湖北一帶也有這種說法。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習俗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
清明賞花,不妨出境走一走,有著眾多精良偶像劇的韓國,劇里唯美的景色是不是牢牢的抓住了你的眼球?想要感受那滌蕩人心的溫柔,那就身臨其境吧。 韓國首爾 壯觀的“櫻花隧道” 最佳觀賞期:3月至4月 別以為只有日本每年會發布“櫻花預報”,其實離咱們不遠的韓國也有大片櫻花可看。 韓國首爾的櫻花 汝矣島國會議事堂后的輪中路是首爾市內最有名的櫻花景點,櫻花大約在每年的4月中旬左右盛開。櫻花道由輪中路開始,經國會議事堂后,一直延伸至韓國放送公社前,長達10公里,櫻花怒放時更是形成一條壯觀的“櫻花隧道”。1400多棵樹齡在30-40年的櫻花樹立于路兩側,每當漢江上有風吹來,櫻花花瓣紛紛飄落,讓游人過足“眼癮”。 南山也是有名的賞櫻區。一到4月,南山上還會舉辦&ld
三四月間,春暖花開好時節,切不可辜負這大好時光,有空不妨出游賞花,為自己的心放一個假,可賞花好去處有哪些呢?且聽小編為您一一道來。 春天到了,正是賞花時節。國內有十大賞花的景點被人們所稱道,而目前機票價格也相對便宜,正是出行的好時機。 大理茶花甲天下 云南應是春游的首選,那里自古就有“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的佳話,大理山茶栽培歷史悠久,每到二月至五月,各個品種陸續開放,爭奇斗艷,甚為壯觀。 煙花三月下揚州 揚州自古就是騷客文人匯集的勝地,三月的揚州更是桃紅柳白,百花爭艷。這時節,揚州市花———瓊花也將盛開,更使古城揚州增添了無比的魅力。 春來西湖桃花美 陽春三月的杭州西湖,桃柳夾岸,花開時翠彩相間,千姿百態。湖兩邊是水波瀲滟,游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 櫻花
櫻花,紛紛揚揚飄落肩頭的情景你感受過嗎?哪兒的櫻花如雨般飄落?哪兒的櫻花能帶給你浪漫的感受?可能很多人都會選擇日本,其實,在云南,你也可以看到最美的櫻花。 徒步賞花地:圓通山 既然被稱為春城,賞花的地方可謂多如牛毛。但在市內,最有名氣的地方當屬圓通山。圓通山是我從小到大春游的必選地。每次去到圓通山,我都會驚奇地發現自己依舊能擁有雀躍的心情。我曾在小熊貓館見過小熊貓在某個小朋友不小心掉下去的小白兔前發呆;曾用樹葉喂溫順的梅花鹿,不過它肯不肯配合你把樹葉從它嘴里扯出來就靠運氣了。在我看來,有著無辜眼神的羊駝是動物園的最大亮點。 圓通山櫻花 陽春三月,數千株櫻花、垂絲海棠競相開放,那時候公園里就會變成一片花的海洋。圓通山的櫻花和武漢大學的櫻花不一樣,武大櫻花為單瓣,呈淡粉色,圓通山櫻花為復瓣,所謂花團錦簇說的就是圓通山的櫻花了,大片大片綿延開來,燦若云
長溪村,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一個不為人所知深藏在大山中的村莊。很多人都說起過她的雋秀,說起過她的安靜、乖巧。白天拿把椅子,坐在門口,曬著暖和的陽光,看著眼前的油菜花,蝴蝶、蜜蜂在枝頭花間舞蹈,蟲兒在草中跳躍,孩童在旁邊嬉戲......一切竟是如此的愜意,猶如回到了童年般的日子。在這深山中,忘卻了工作,忘卻了煩惱,心中猶如水中漣漪過后的平靜和安寧,在這暖暖的陽光下,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中的世外桃源。 這里沒有大片的田野,看不到那種特別壯觀的油菜花的景觀,然而,那在晨霧中生長在山頭的油菜花,不爭,兼顧,恬靜,更的有另一種意韻。漫步于鄉村的石板路,穿過溪河的石拱橋,油菜花盛開于徽式農舍間,返璞歸真的神韻盡在其中。那些鋪著碩大的青石板的巷道,那些重重疊疊的馬頭墻,那些山間梯田抽象的線條,那些暮色中騎在牛背上的村童……都讓人陡然間心靜如水。帶著你的她(
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烏鎮宛如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同時又是那么的婀娜多姿,江南出游不到烏鎮將會是一大遺憾。 烏鎮 夢里水鄉的思念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六千余年悠久歷史的古鎮。烏鎮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于耳。 烏鎮夜景 烏鎮是中國江南的名片,傳承著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景、風味獨特的美食佳肴、繽紛多彩的民俗節日、深厚的人文積淀和亙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使烏鎮成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傳承伴隨脈脈書香,在這兒展現一幅迷人的歷史畫卷。 特色景點:西柵、江南百床館、江浙分府、茅盾故居、江南民俗館、木雕陳列館
從沈從文的《邊城》,可以看到鳳凰古鎮的縮影,蒼崖老樹、白浪曲水都是小鎮的一角,鳳凰古鎮到底有多引人入勝?清明節去看看就知道了。 鳳凰 《邊城》印象 一入湘西,就像走在沈從文的作品中,蒼崖老樹,白浪曲水,拂睫的翠色,離披的蘭芷,都像是從他筆管下流瀉的薌澤。到了鳳凰,沱江、虹橋、跳巖、古街、吊腳樓……更仿佛到處都是他的影子。 鳳凰古城 在鳳凰老城區,使人最容易想起的兩個字是:時間。隨便揀一個小巷子鉆進去,就會頓然發覺一個悠遠寧靜的世界。大塊大塊的青石或紅砂巖條石鋪成的老街,兩旁年代久遠的老木屋,再加上墻上修補的青磚,賣銀飾和蠟染的苗人店鋪,仿古的幌子,樸拙大氣的橫匾,使人覺得,這里的人努力想重現時間那頭出現過的一切。過去與現在疊合在一起,長長的時空引人遐思。 特色景點:沱江、陳斗南古宅院、東門城樓、沈從文故居、虹橋、南長城
說到古鎮,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麗江,云南麗江風景秀美,更有著穿越古今的文化氛圍,清明去麗江,你準備好了嗎? 麗江 穿越古今的呼喚 麗江古城在南宋時期初具規模,現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麗江古城因其居麗江壩中心,四面青山環繞,一 片碧野之間綠水縈回,形似一塊碧玉大硯,故而得名。 今天的麗江古城熙來人往,如果你只是因為摩肩接踵的游客就把麗江視為一個過于通俗的旅游勝地,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沒聽說過“小隱于野、大隱于市”這話嗎?熱鬧喧囂只是麗江的表明,古城的小街偏巷中其實遍布特立獨行者的身影。千萬別被你的雙眼所迷惑,麗江的江湖可深得很,絕對是一處考驗心智的地方。 云南麗江 特色景點:古街、古橋、木府、福國寺五鳳樓、白沙民居群、束河民居群 特色美食:麗江涼粉、吹豬肝、粑粑、巖巴玖、納西火鍋、過橋米線、黃豆面、臘排骨火
“吹面不寒楊柳風”,隨著四月清明節的來臨,踏青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經過一個冬季的蟄伏,嚴寒中色彩黯淡的古鎮一個個變得五彩繽紛起來。還等什么,我們去古鎮踏青吧! 鎮遠 悠遠寧靜的等待 鎮遠位于貴州東,城內最著名的舞陽河自西向東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的太極圖古城風貌。 貴州鎮遠古鎮 走在古鎮街道上,古建筑群承載著濃濃的歷史痕跡。沿著青石板鋪就的窄巷,走過低低的屋檐和老井。由于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這里的建筑保存地相對完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獨特的木質房屋散發古香古色的神韻。褪色的古樓在歲月中優雅地老去。婦人們挑著擔子沿路或者走在橋頭兜售。春光中的薄霧,各家的窗外掛著紅彤彤的燈火,將小鎮裝扮得猶如世外桃源一般。 特色景點:舞陽河、青龍洞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