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住一起好還是分開住好? 有條件的話建議分開住,同時又不能隔公婆太遠。 長期和公婆住一起,肯定會有很多分歧。如果有兩個房子,隔得不遠,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又各自獨立,那么分開住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住在一起的話,真的難免會產生矛盾,關鍵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像親媽和親女兒關系一樣。婆婆和媳婦畢竟來自于兩個家庭,生活習慣,背景,年代都不同,哪怕婆婆和媳婦都是善良到不行的人,也會有因為生活上的瑣事而不斷引發的矛盾。 分開住不隔公婆太遠是為了方便相互照應,同時又不會和公婆產生陌生感。 案例:婆媳住一起,大家都很累 婆婆性格有點強勢,沒了公公之后,這種強勢不減反增,甚至嚴重影響到了我的生活,令我苦不堪言! 我和老公的房子是按照我的喜好裝修的,但是婆婆入駐之后,總說房子顏色太寡淡,添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
婆媳關系不好兒子怎么處理好? 婆媳之間有分歧,一般有兩個趨向:媽媽有道理,或者媳婦有道理。 如果媽媽有道理,做兒子也不能當面指責自己太太。回到房間把門關起來再勸太太:“這件事情媽媽是對的,你為什么不順著她呢?” 如果媳婦有道理,兒子對媽媽同樣不能直接指責,還是要回答“是是是”。 回來以后,先生要私下跟媳婦溝通:“你講得有道理,但是‘沒有不是的父母’,我不能說媽媽錯。” 先生絕對不要在媳婦的面前批評自己的父母。只要兒子批評自己的父母,媳婦多數會變本加厲。 然后兒子再去跟媽媽講:“她不太會講話,其實心里想的也不是那樣。”夫妻有這樣的共識,做法上稍微調整一下,媽媽以后也會了解的。 做兒子的不是兩邊傳話,也不是兩邊討好,而是兩面去化解她們之間的分歧。 案例分析 早上我媽媽
婆媳看孩子發生矛盾怎么處理? 作為婆婆,如果不出力帶,那就沒有挑剔指點的理由,媳婦愛怎么帶怎么帶,老人家也不要管太多。 作為媳婦:如果婆婆辛辛苦苦幫忙帶娃,就不要太挑剔,如果嫌棄就自己帶,自己顧不上就隨便老人怎么帶。再怎么說:老人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的,這就夠了。 婆婆、兒媳既然決定共同合作帶娃,只要找準一個平衡點:誰出錢多,誰出力多就聽誰的,能減少很多矛盾。 案例分析 有一次有一位太太,她的兒子出現一個情況:她的婆婆煮了東西要給孩子吃,孩子正在跟母親講話。結果孩子跟奶奶說:你別吵。講了不恭敬的話,然后母親馬上讓兒子給奶奶道歉,說:你怎么可以跟奶奶講這個話。結果這個奶奶說:天氣這么熱,道什么歉啊?趕快下來吃東西吧。 當下婆婆不理解媳婦是在教育孩子,結果就看到孩子僵在那里不道歉。這個母親馬上走到婆婆面前
婆媳應該保持怎樣的距離? 不遠不近,相敬如賓,互相尊重。 婆媳之間因為沒有血緣關系的本來,沒有長時間生活磨合的基礎,如果婆媳之間真的毫無距離感,結果一定是方寸大亂。 千萬別以為婆媳之間真的像親生母女一樣可以肆無忌憚、勾肩搭背,那就大錯特錯了。那只是一種態度、一種角度、一種心理暗示、甚至是一種道德。 當然,相敬如賓絕對不能變成感情冷落。千萬不要理解成:在生活中和婆婆劃起一道鴻溝,與婆婆分開住、不說話、不交流、不來往,淡化婆媳感情。這是大忌。 案例分析 大S結婚后,雖然與婆婆分開住,保持了一個距離,但絲毫不影響婆媳感情;無論在私下還是公開場合,從未聽過大S說過婆婆半句是非。 有一次,在小S的節目上,小S千方百計要套大S對婆婆不滿意的話,不料,大S溫柔的說:“不要啦,她待我很好啦!”
方法一:適可而止 沖突場景: 跟公婆吃飯的時候容易談到孩子的問題,每每說著說著第六感就提醒我氣氛不太對了。是不管不顧繼續再說下去說贏老人,還是繳械投降? 解決之道: 略微感覺劍拔弩張的時候,我通常會大手一揮,腦袋一晃,嬉皮笑臉地來一句“哎呀無所謂啦,我們家閨女已經很好啦,沒那么多事兒啦!”然后老公再搭個腔,這事兒就過去了。 慶幸的是我們家這個婆婆也不是那種沒事兒找事兒型的,也不會記仇,不管今天說了什么(其實也從來沒說過太過火的話),第二天照樣該干嘛干嘛,不會甩臉色。 婆媳之間千萬不要撕逼,否則這梁子估計一輩子都解不了。夫妻相處有個度,婆媳更是。 方法二:知識就是力量 沖突場景: 我是主張母乳的媽媽,但是產后身體各方面不適,加上生活環境突變,晚上休息不好,我的奶水并
跟婆婆住一定要做家務嗎? 答案是肯定的,要主動做家務。 一個真正好的婆婆知道如何去愛和體貼兒媳,那同樣,作為兒媳婦,更應該主動幫婆婆分擔家務,不要把自己當成嬌生慣養的公主,也不要把婆婆當成媽,覺得什么事情都是婆婆應該做的。畢竟婆婆不是親媽,不能在婆婆面前由著性子來。 在干家務這件事情上,可以大家一起完成,誰有空就誰做,而且家務也不一定只是破皮和媳婦做,公公和老公都可以做,這個家是大家的,就應該一起承擔家務事。 案例分析 案例: 一個周日,齊女士接到了公司電話要求加班,她趕緊在家里打開電腦工作,沒想到這時孩子鬧著要睡午覺,齊女士只好喊老公幫忙,婆婆卻在旁嘮叨:“帶孩子是大老爺們兒的事嗎?你自己弄不了,非得別人幫忙?”齊女士氣得說不出話來,只好一手摟著孩子,一手敲擊鍵盤改文件。孩子睡著了,齊女士
婆媳關系怎么處理?很多網上的讀者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前段時間,我看到一位已經是媽媽的讀者在網上吐槽說:和婆婆關系處不好,她在家里的處境很不好,都想離婚了。后來我細看之下哭笑不得,發現她從最開始就把婆婆當成了“假想敵”。 單位體檢,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去做了胸透。后來產檢的時候,醫生說不能保證小孩會不會有問題,但也無法證明胸透一定會致小兒畸形,建議先留著,發現問題再解決。婆婆知道后,勸說她打掉寶寶。她堅持不肯,覺得婆婆嘴上說是為她好,其實是怕生出來的孩子有問題,連累他們家。幸運的是,孩子生下來很健康,婆婆也很高興,還自告奮勇地幫她帶孩子。 后來,她心里就像長了一根刺,對著婆婆的笑臉,總是憤恨地想:你有什么資格?你差點殺了我兒子!加上婆婆的育兒觀念與她有分歧,這以后,每當孩子有點異樣或者不舒服的時候,她總不由自主地懷疑:是不是婆婆趁她不在家,又亂給孩子吃了什么?
婆媳住一起家里家務怎么做? 婆媳關系在婚姻家庭當中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婆媳住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產生不少分歧。比如在做家務方面,婆婆畢竟不是親媽,任何事情都需要謹慎小心處理,作為晚輩,媳婦應該主動做家務,但是一個好婆婆,自然也要懂得呵護媳婦,一起分擔,那到底該怎么做呢? 案例分析 情景: 小張白天上班,婆婆幫她帶孩子。下班后,她匆匆趕回家,從婆婆手中接過孩子,帶孩子在外面玩到晚飯時間。她以為這樣做可以讓累了一天的婆婆有一段輕松時間,但慢慢發現婆婆好像有點兒不高興。兩人彼此猜測,但都不好意思明問。終于有一天,婆婆忍不住抱怨:“看完孩子還得買菜做飯,這把老骨頭哪兒吃得消?” 小張心想:帶孩子是婆婆自己愿意的,又不是非讓她帶,早就說過找保姆,可都不同意,現在又吃不消了,自己看著辦吧! 專家解析:
夫妻關系變差有什么暗示?你知道有哪些跡象嗎?下面小編來說說,這4個跡象暗示夫妻關系變差,只是勉強過日子,希望你不在其中。 1、話題越來越少,溝通越來越少 婚姻里最怕的就是沉默,兩個人共處一室卻沒有話題可說。有個同事,跟老公是相親認識的,同事一直以為老公是那種不擅言談的人,經常說老公:木訥,老實,可靠。 直到有一次同事老公晚上有應酬,而恰巧同事跟閨蜜也去了那家飯店,同事的老公沒看到同事,同事就在包廂門口靜靜的看著老公“唇槍舌劍”,那是她從來都沒見過的樣子。同事說:原來他不是不喜歡說話,而是不愿意跟我多說,我寧愿那天沒看到,寧愿不知道!知道了,就像一顆刺扎在我的心里。 畢淑敏在《愛怕什么》中說到:愛怕沉默,太多的人,以為愛到深處是無言,其實,愛是很難描述的一種情感,需要詳盡的表達和傳遞。婚姻里太沉默,兩個人沒話說,彼此不知道對方心里想的是什
家庭帶娃等于養老嗎?自古都說養兒防老,以至于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遺留千年,現在生男生女平等,但是關于養老的問題多多,接下來看看這篇文吧。 孩子在家長的眼中一直沒有什么能超越他們的地位,一個生命的誕生意味著很多事情,可能意味著一個家庭的希望,同時也伴隨著其他的意義,也可以代表一個家庭完整的標志,所以成家就意味著一定要生育,這樣生活才會變得有意義,隨著二胎政策的推出,也是更多家庭考慮要不要生二胎,生產后孩子又該誰帶? 父母帶孩子 孩子教育首要執行官莫非就是親生父母,既然選擇誕下一個生命,當然需要對孩子負責,否則沒做好準備讓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這很明顯是重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通常孩子的吃衣住行,以及教育任務都是由親生父母來進行的,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哺育與陪伴,所以家長養育孩子從生出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 隔輩人
papi醬在某節目中首談婚姻觀念,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那么婚后生活怎么處會更加幸福呢?嫁人后最好相處方式,就是先清楚婆婆不是媽,兒媳不是親女兒? 兒女可以說是爸爸媽媽心中最重要的寶貝,或許什么都不能動搖孩子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嗎,當然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到孩子成家立業,身為父母的沒有一刻放松過,有女兒的家庭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嫁一個家庭和睦,老公對她寵愛的家庭,然而有兒子的家庭則希望可以娶到一個賢惠孝順的女孩子,然而近期papi醬在某節目中首談婚姻,讓我們徹底顛覆了以往的婚姻觀,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或者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樣子。 兒女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在現代式的家庭中,多數在兒女婚姻面前,雙方父母都是需要嚴格把關的,畢竟自己吃的鹽要比兒女多,還會經常跟孩子說相信長輩準沒錯,然而我們看到papi醬的父母則是在兒女定日子的時候都沒有出現,并不是說
夫妻兩人能否過長久?想要婚姻長久幸福,需要雙方互相努力珍惜才行,婚姻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接下來看看夫妻兩人能否過長久,明眼人從婚禮的細節中就能看出來,瞞不了的。 朋友是做婚禮策劃的,十年來不知道見證了多少場新人的婚禮。他說這行做久了,不自覺地就看出些門道來。新郎新娘兩人在婚禮上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他也能看出一二來。說來也怪,不被他看好的婚姻,往往不到一年兩年就真的解體了。(他做得很多都是同村同鎮上的,彼此消息靈通)我們都很好奇他是怎么看出來的,他說,其實是一些小細節將新人的內心給出賣了。 其實不光是朋友這種“久經沙場”的人能成為婚姻預言家,生活中的普通人也能看出來。夫妻兩人能否過長久,明眼人從婚禮的細節中就能看出來,瞞不了的。 婚禮上新郎新娘身上的一些細節,暗示兩人不般配 之前同事曾經請假去參加他表弟的婚禮,回來后直搖頭,為自家表弟
夫妻如何“正確”吵架?培養孩子,夫妻關系比親子關系更重要!基本上,所有愛孩子、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都會花許多心力、時間去建立正面良好的親子關系。 因為幾乎所有家長都明白:親子關系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 可是,相比親子關系,還有一種關系,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是——夫妻關系。 夫妻關系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首先,研究資料顯示,從幼童時期開始,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有賴父母之間良好的關系。 美國心理學協會有報告指出:生活在經常發生沖突家庭的孩子,會有更多的行為和學業問題,例如出現攻擊性行為、反社會行為、自我形象低落和抑郁癥。 相對于離婚、單親家庭,父母經常爭執的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大。 在香港和其他華人家庭進行的研究,同樣顯示父母的婚姻關系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情緒和
把日子過得波瀾不驚的女人都應該來讀這本書——《清單人生》。是否到了該把自己那個未曾實現的野心鄭重地寫上人生清單的時候呢,每個人都應該有一股孤勇,為了夢想,出發。 -1- 你正在過著萬無一失的生活嗎? 今天是5月21日,你知道意味著什么,你的愛人也知道。 不要告訴我你對這些充滿著商業氣息的節日無感,我知道你已經在心里偷偷期待了許久,也有意無意地暗示了那個與你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男人。 然而,今天沒有什么區別。你和往常一樣買菜做飯,在廚房里揮動鍋鏟仿佛自己是個將軍,指揮著千軍萬馬。 老公在客廳喝著啤酒看著球賽,時不時大喊“臭腳”,擼起袖子仿佛自己隨時可以上場替補。啤酒泡沫灑在茶幾上,你下班回來才剛收拾過。 孩子把玩具全部搬出來,在地上擺出一個小地攤,玩得不亦樂乎,這些玩具你昨天才整理過。 “吃飯
第二季的《媽媽是超人》伴隨著這個夏至也結束啦,相信看過的麻麻們一定對包餃子的姥姥麻麻印象深刻吧,餃子跟姥姥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幫媽想說的是不要太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每一季的媽媽是超人里都會播出麻麻與婆婆的相處細節。今天要說的是每個家庭都必定會涉及到的千古難題婆媳關系。 有沒有發現,自從有了娃之后,閨蜜間的聚會就變成了吐槽婆婆大會。麻麻們紛紛倒著苦水,訴說著婆婆帶娃的這不好那不好。婆婆們自然也不甘示弱,一肚子委屈和七大姑八大姨,鄰里坊間談論著兒媳婦的種種不不是。真的是應了那句老話“婆媳是天敵”。亙古以來,婆媳之間的關系就很微秒,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真正相處融洽的,至少幫媽身邊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就算之前和婆婆相處的多愉快,有了孩子之后都會經歷婆媳大戰。 寶寶的降臨,不但沒有為婆媳關系帶來緩和,反而頂著“都是為了孩子好”的帽子,讓婆媳關系更加惡化
“我的老婆沒有工作”:幸福的家庭,少不了這一點。全職媽媽的辛勞很難被“看見”,你現在做啥工作呢?嗯……我沒上班了,我現在……在家帶孩子。 每次被周圍人問到工作的問題,全職媽媽的回答里總是透著一絲底氣不足,氣場瞬間就弱了。 因為全職媽媽這份“工作”,很少被承認是“工作”。 當很多人都在感嘆上班族996的不容易時,很少有人想到全職媽媽007的悲催。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短片,叫《我的老婆沒有工作》: 視頻里,是心理咨詢師和一個丈夫的對話。 這名丈夫在回答心理咨詢師的提問中,描述了妻子一天內需要干的活兒: 她要每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先打掃房間,然后給丈夫做早餐,接著送孩子上學。 送完孩子之后,去市場買菜,然后回家做飯,洗衣。 當丈夫下班回家喊累坐在沙發上看
結婚生孩子后,很多婦女已經踏入了油膩婦女的行列,想著油膩這個詞,小編就覺得害怕,要知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性則更加注重外在形象。 如今,許多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后,都會掛上油膩婦女的頭銜,一些男性也起哄表示老婆太油膩、要退貨等等,雖然說這是一些玩笑話,不過也有不少女性為此憂心。 下面便給大家分享幾條油膩婦女的標準,以幫助各位寶媽判斷自己是否在油膩婦女這個區間內。 1. 身材嚴重走樣 一般來說,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身材都會嚴重走樣,一些女性會努力去恢復身材,而一些女性則覺得自己已經成家了、有孩子了,沒必要再注重身材,任由身材走樣,這類女性便屬于油膩婦女范疇了。 2. 放棄各種高跟、中跟的鞋 高跟鞋是女性的象征,因為女性在船上高跟鞋之后會把身材比例很好的展現出來,以凸顯出自己的氣質。而有些女性到了一定年齡之后,穿著主
中國媽媽的最大心酸:付出那么多,唯獨忘記了愛自己。老公是知識分子,大兒子三年級,二胎女兒一歲半,加上公婆算六口之家。 小城市里的幸福家庭,基本就是這個模樣。 但最近她很不快樂,說自己“仿佛正在懸崖邊的一根枯樹枝上等待救援,馬上就要到極限了。” 這句比喻讓我心驚肉跳,問她怎么了。她總結了四個大字:“又忙又窮”。 一方面,自己近兩年持續遭遇經濟危機。其實她兩口子的工資維持家庭正常運轉并沒有問題,也從沒見她給自己置辦名牌奢侈品,怎么會有經濟危機?她曬出了三月賬單: 大寶輔導資料380、二寶尿不濕奶粉1100、公婆換季衣服700、家中米面糧油200、水電氣200、全家洗護清潔用品430、老公衣物800、自己的洗漱用品300…… 合了一下,基本等于工資,還不要說想跟同事出去嗨一下。 我問:“這賬單
“生孩子的意義是什么?”馬伊琍的這番話讓人淚奔,養兒防老,是最大的謊言,前一陣子,閨蜜又和父母吵架了,不生孩子以后誰給你養老? 最后每次都是不歡而散。 閨蜜跟我抱怨: 其實我也不是想不生孩子,我只是覺得現在沒有準備好罷了。 何況我并不認同所謂的養兒防老,我覺得這樣是在綁架我未來的孩子,讓他們從一出生開始就背負了某種責任,這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來到這世上,是能夠笑著的,自由的。 聽聞閨蜜的一番話,我深以為然。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夫婦辛辛苦苦拉扯獨生女兒長大,為了送女兒出國讀書,還賣掉原先的住房,換了一個小房子。 而女兒呢,在美國留學十年,研究生畢業后決定留在美國,還想和美國男友結婚。 這下老兩口崩潰了,他們堅決不同意女兒同外國
成為全職媽媽已經八個月多,真的覺得這會是我人生履歷上超難忘的一段經歷;有些事情真的是要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其中滋味......。 全職媽媽不用上班,看起來很輕松自由對嗎?等你自己必須24小時照顧嬰幼兒后,再來跟我們說到底輕不輕松、自不自由吧......。 全職媽媽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身份,同為全職媽媽的人,真的會有說不完的話題、同理不完的心酸血淚,我們是一群強韌又脆弱,自主卻又不自由的人。 坦白說全職媽媽的辛苦跟快樂,沒有做過全職太太的人真的很難了解,常常我們也要跟自己內心的矛盾去對抗,在成為全職媽媽的過程,也常常讓我們迷失自己、又找到自己。 很多人對全職媽媽可能有一些誤解,或是不太熟悉的地方,但無論如何,我想跟你分享的是,不管你了不了解全職媽媽的生活,有一些話是說不得的、有一些地雷是踩不得的。 如果你身邊有身為全職媽媽的親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