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個星期,就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勞動節。回看歷史,勞動人民為了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利益而奮不顧身,那是一次勞動人民的革命。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贊頌他們的國際歌,感受當時的氣氛。
1871年5月28日,法國凡爾賽軍隊攻陷了巴黎公社的最后一個堡壘——貝爾·拉雪茲神甫公墓,對全城革命者實施了大屠殺。面對白色恐怖,5月29日,法國詩人鮑狄埃(1816-1888)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歌詞,原名為《國際工人聯盟》,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鮑狄埃的詩集《革命歌集》中。
1888年,法國作曲家彼爾·狄蓋特以滿腔的激情為《國際》譜寫了曲子。
《國際歌》自1888年在法國里爾城的一次工人集會上首次唱響以來,迄今已有100多年。曲作者彼埃爾·狄蓋特于1932年逝世。《國際歌》的版權持有者是德國商人漢斯·巴亞蘭,1972年,具有經濟頭腦的他以3000美元的價格,分別買下了《國際歌》在瑞士、奧地利和聯邦德國的版權,接著又以1000美元買走了民主德國的版權。此后,他買下了許多國家的《國際歌》版權,只有中國、蘇聯、朝鮮、古巴和保加利亞沒有轉讓,因為這些國家當時還不是國際版權公約組織的成員國。此后,巴亞蘭每年都要收取這首歌的版稅,其中交稅最多的是民主德國,因為這個國家每天的廣播、電視都播這首歌。收稅標準是每分鐘350馬克(一馬克約合0.5美元)。巴亞蘭和東德的稅務關系一直保持到德國統一才告結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