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西湖冬景的詩:古詩 《冬至后西湖泛舟》 【唐】李郢 一陽生后陰飆竭,湖上層冰看折時. 云母扇搖當殿色,珊瑚樹碎滿盤枝. 斜汀藻動魚應覺,極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淺中留瓦礫,日光寒外送漣漪. 崖崩葦岸縱橫散,篙蹙蘭舟片段隨. 曾向黃河望沖激,大鵬飛起雪風吹.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西湖十景》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云)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 原文:《冬夜讀書示子聿》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釋 ①示:訓示、指示。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②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遺:保留,存留。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余力、竭盡全力。 ③少壯:青少年時代。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始:才。 ④紙:書本。終:到底,畢竟。覺:覺得。淺:膚淺,淺薄,有限的。 ⑤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行:實踐。躬行:親身實踐。 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創作背
桔梗花詩:古詩 《滿庭芳·甘草人參》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甘草人參,天麻芍藥,薄荷荊芥川芎。 乳香沒藥,白芷共甘松。 玉金蘆桔梗,甘菊花藁本茯苓。 防風等,細辛分兩,各自要均停。 問甚渾身壯熱,管甚偏正,夾臘頭風。 著將一字鼻中,當下神功有準。 李貴妃曾壞雙睛。竭的效章宗見喜,加做一提金。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鄴侯藏書手不觸,嗟我嗜書終日讀。 短檠照字細如毛,怪底眼花懸兩目。 扶衰賴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掛仙錄。 荒城古塹草露寒,碧葉叢低紅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盡付天隨恥充腹。 蘭傷桂折緣有用,爾獨何損丹其族。 贈君慎勿
不是花中偏愛菊全詩 《菊花》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注釋: 1、秋叢:指叢叢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4、遍繞:環繞一遍。 5、籬(lí):籬笆。 6、日漸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7、盡:完。 8、更(gèng):再。 詩意: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金色花 泰戈爾 《金色花》 泰戈爾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 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 走到做禱(dǎo)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 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李清照關于花的詩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瓏瓏 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點絳唇·寂寞深閨》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蝶戀花 離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
黛玉的葬花詩 《葬花吟》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 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為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