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瓏瓏
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
玉爐沈水裊殘煙,
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
江梅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濕秋千。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賣花擔(dān)上,
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
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鬢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芳草池塘,綠陰庭院,晚晴寒透窗紗。
玉鉤金鎖,管是客來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盡,猶賴有梨花。
當(dāng)年曾勝賞,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極目猶龍驕馬,流水輕車。
不怕風(fēng)狂雨驟,恰才稱,煮酒箋花。
如今也,不成懷抱,得似舊時那?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fēng)細(xì)雨,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
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
安得情懷似往時!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歸鴻聲斷殘云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
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
西風(fēng)留舊寒。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
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
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
木犀花。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蕈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
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
說不勁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
似也恨、人歸早。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日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敧,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書分停。
繞水樓臺,高聳萬丈蓬瀛。
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凈,捧觴別有娉婷。
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
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
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
安石須起,要蘇天下蒼生。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曉夢隨疏鐘,飄然躋云霞;
因緣安期生,遍逅萼綠華。
秋風(fēng)正無賴,吹盡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
翩翩垂發(fā)女,貌妍語亦佳;
嘲辭斗詭辯,活火烹新茶。
雖乏上元術(shù),游樂亦莫涯;
人生以如此,何必歸故家?
起來斂衣坐,掩身厭喧嘩;
心知不可見,念念猶咨嗟。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五坊供奉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zhàn)輒披靡?傳置荔枝馬多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qū)區(qū)紀(jì)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夏為殷鑒當(dāng)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張說當(dāng)時最多機(jī),雖生已被姚崇賣。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 李清照《懈戀花》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fù)東籬菊蕊黃。 —— 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 —— 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夜來清夢好,應(yīng)是發(fā)南枝。 —— 李清照《臨江仙·梅》
蓮子已成荷葉老。 —— 李清照《怨王孫·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
暖風(fēng)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 李清照《臨江仙·梅》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 ——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寒梅點綴瓊枝膩。 —— 李清照《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挼盡梅花無好意。 —— 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 —— 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晚風(fēng)庭院落梅初。 ——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 —— 李清照《臨江仙·梅》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 李清照《臨江仙·梅》
濃香吹盡有誰知。 —— 李清照《臨江仙·梅》
為誰憔悴損芳姿。 —— 李清照《臨江仙·梅》
梅定妒,菊應(yīng)羞。 ——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 李清照《蝶戀花·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jì)南(今山東省濟(jì)南市章丘區(qū))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yōu)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打下文學(xué)基礎(chǔ)。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qiáng)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給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裙衫,讓她在清明時節(jié)踏青時穿。一個人冬天在家悶得太久,望見外面一片生機(jī),春意盎然,心情也變得活潑起來。看著身上的新衣,顏色考清淡之中泛著微黃,就像柳樹的新芽,李清照不禁贊嘆姨母做衣服的水平,衣服不但照映著自然景色,而且還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得歡暢。
自然景色固然是好,可是李清照改變不了自己的癡迷愛好,竟不由自主地來到書市。也許是天氣的緣故,這天在書市閑逛的人也格外多。李清照在一個又一個的攤位前仔細(xì)翻看著,希望找到自己中意的東西。
她就這樣以賞玩的心思慢慢游逛,覺得很有意思,就這樣走到了一個不被人注意的小角落。那里有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者,只守著一個小攤,上百放著一摞書。老者看起來風(fēng)度翩翩,并不像普通的商販,更奇怪的是,他并不招攬顧客,好像并不希望自己的書賣出去似的。李清照覺得非常有意思,便走了過去,想和老者說幾句話。可是她突然被地上的書吸引住了,書皮上以篆字寫著《古金石考》。她不禁大吃一驚,這就是她夢寐以求的古書,這部書流落民間幾乎失傳,所以她找過好多人幫著購買,結(jié)果都沒有買到。現(xiàn)在的李清照只見書本,不見老者,抑制不住自己的驚喜,拿起一本便翻看起來。
過了很久,李清照仍在忘我地讀著《古金石考》,越看越著迷。不知什么時候,她突然猛醒這是人家要賣的書。她抬起頭不好意思地對老者笑了笑。老者帶著慈祥的笑容對她說:“沒關(guān)系!”李清照手里緊握著書,急切地問:“老伯,您這套書可是要賣的?”老者點點頭:“是啊,這是家傳的一部古書,按理講是絕不能賣的。唉,也是小老兒沒用,祖上雖然是詩書世家,到了我這一代,竟然只能做個教書先生。也是時運不濟(jì),家遭變故,實在是沒有可以救急的對象兒了,只好忍痛將這部書拿來典當(dāng)啊!” 老人說著,顯出一種舍不得的神情,他頓了一下接著說:“可是,我還是不忍心就這么把它送到當(dāng)鋪,交給那些不知道珍惜的人去糟蹋,所以就在這兒等著,只想等個懂得它的人來,給它個好歸宿!姑娘,看得出你是個識貨的人!你要能買了它去,也算了了小老兒的一樁心事。”李清照微笑著問老人:“老伯,您需要多少錢來應(yīng)急?”老者說:“唉,應(yīng)急至少也得三十兩吧。姑娘你看著給吧,只要能好好地保存它,就是少點也沒什么。”
沒等老者把話說完,李清照把自己隨身帶的錢全部倒出來,仔細(xì)查點也不過十兩左右,出門時只想閑逛,沒想著要買什么,沒有多帶錢啊。李清照顯得有些著急,對老者說:“老伯,我今天出門倉促,沒有帶那么多現(xiàn)錢,你明日可否還在這里?我一定帶多于三十兩來拿書,好嗎?”老者很是為難地說:“姑娘,不是我不答應(yīng)你,我已經(jīng)在這里等了三天才等到你這個有緣人,可是我的盤纏早就用得差不多了,不可能再在這里住上一晚。更何況我和家人已經(jīng)說好,今天日落,無論這書賣不賣得出去,都要和他們一起出城回家的。”
李清照一聽,急忙抬頭望天,這時已近日暮,就算雇車回家也未必能趕上。她一時間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看著李清照著急的模樣,老者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安慰李清照說:“姑娘,你也不用太過著急,唉,就當(dāng)是你和它沒緣吧!也許有一天,你還能再碰上它呢。”李清照聽著老人的話,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但幫不了老者,還失去了保存古書的機(jī)會。她不自覺地握了一下衣角。這一握讓李清照有了辦法,她立即對老人說:“老伯,您只要再等我一會兒,只一會兒就好!一定要等我啊!”然后轉(zhuǎn)身就跑,留下不知所措的老人站在那里。
過了半個時辰后,老者見李清照只穿一件內(nèi)襯的單衣,跑了回來,手里拿著銀兩。原來,她把自己的新衣給典當(dāng)了,換了二十多兩銀子,連同自己原來的十幾兩銀子,一起交到老人手中。老者看著一個年輕姑娘家竟然為了一套書,不惜當(dāng)街只穿著單衣薄衫,十分感動。老者說什么也只要三十兩,可是李清照沒有讓他再推辭:“老伯,您給我的可是無價之寶啊,若是今日我身邊能再有些銀兩也會傾囊相贈的。您就不用推辭了。”然后,李清照抱起那套珍貴的《古金石考》,穿著單衣在乍暖還寒的春天里回家去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