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校園內異常熱鬧,路上擺起了鮮花路引,穿著荷蘭傳統民族服裝的美女在校園內穿行,學生小樂隊還拿起東方的笛子和胡琴,演奏起了中國民樂“牧民新歌”。如同節日的慶典,是在迎接來自中國的伊利歐洲研發中心的入駐。
伊利歐洲研發中心是內蒙古伊利集團和瓦赫寧根大學共同設立的。這是中國乳業目前為止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聚焦奶牛養殖、乳品研發和食品安全三大領域,是一個背靠荷蘭,面向歐洲的研發實體。2月25日,這個研發中心正式揭牌,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國內外媒體和專家的關注。
全球研發的雄心
“世界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牛奶?”在伊利歐洲研發中心的揭牌儀式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用這樣一個設問,為自己的主題講話開篇。
“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仍然艱巨,但我們衷心希望,在舉世公認的食品硅谷,在這個對人類健康的思考最活躍最高效的地方,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答案,更好方案。”潘剛的講話中,流露出一個全球食品企業要解開全世界消費者營養與健康問題的渴望和雄心,也為這次歐洲研發中心的成立點了題:這是一個致力于全球乳業研發的機構和平臺。
事實上,伊利與國外的合作由來已久,在伊利長長的科技研發合作伙伴名單上,不乏荷蘭Lipid Nutrition研究所、新西蘭皇家農業研究所、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食品學院等國外大牌研究機構。各種產品上,也都有著眾多國際知名合作伙伴的印記,比如乳酸菌飲料每益添的合作研發伙伴是全球唯一擁有營養健康中心以及腸道模擬設備的食品配料供應商丹尼斯克,而伊利最新推出的酸奶新品安慕希,則是與希臘雅典農業大學合作研發的菌種。而伊利歐洲研發中心與這些國際合作的不同之處,在于建立了一個全球化的自主創新平臺。
歐洲式的“產學研”結合
“產學研結合”、“科技成果轉化”早已是國內多年的熱詞。國家高度重視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牽頭創建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
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正是伊利設立歐洲研發中心的瓦赫寧根的得意之作,瓦赫寧根市長稱之為“金三角”。在揭牌儀式上,瓦赫寧根市市長范魯蒙德這樣介紹“金三角”模式:在乳制品營養方面,我們的研究是非常突出的,我們是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金三角合作。
范魯蒙德市長說的“金三角”模式,更具體說是當地一個被稱為“食品硅谷”的食品研發產業集群。“食品硅谷”圍繞瓦赫寧根大學,集中了15000多名食品科研人員,是荷蘭農副食品研發基地,也是歐洲重要的農產品和技術研發中心,目前共有85個成員單位,包括政府科研主管部門、荷蘭應用技術研究院和瓦赫寧根大學等研發機構以及達能、菲仕蘭等食品企業。為鼓勵和推動食品硅谷的形成,荷蘭政府扶持成立了“食品硅谷”基金會,作為非盈利性機構為企業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為產學研機構及企業間合作牽線搭橋,每年舉辦“食品獎”評比等活動。
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入住了食品硅谷,和瓦赫寧根大學達成了戰略合作,也和荷蘭政府實驗室成了鄰居,共享著食品硅谷的“金三角”產學研結合模式。在伊利與瓦大共享的實驗室內,數百名科研人員在緊張的工作,配備實驗室、口味測試專區、以及設有實驗烘焙間和創新廚房的體驗中心等都達到國際水準。而在這里設置海外研發中心更重要的意義,用該中心負責人的話說:全球化。伊利成立的歐洲研發中心,不僅會以瓦大為依托,應用歐洲最先進的實驗設備,還會與世界最頂級的研究機構合作,吸引全球專家加盟,成為全球“智力引擎”。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