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洋奶粉”新規劍指何種亂象
近年來,我國嬰幼兒奶粉進口數量迅猛增長,但“洋奶粉”的安全之患卻備受關注,“問題奶粉”的新聞屢見報端。
上海市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告訴記者,過去進口奶粉種種亂象的源頭在于代加工、貼牌、分裝等留下的灰色空間。“比如,過去新西蘭奶粉在當地品牌才20多個,進口到國內銷售卻達200多個,其中很多都是國內的商家甚至個人在海外注冊一個牌子,然后把配方送到外面加工再拿回來賣,質量很難保證。”
亂象頻生,業內期盼“重典”出臺。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洋奶粉”新規自4月起陸續實施。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規定,今年4月1日起,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中文標簽必須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裝上,不得在境內加貼;5月1日起,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報檢日期到保質期截止日不足3個月的,不予進口;另外,嚴禁進口大包裝嬰幼兒配方乳粉到境內分裝。
“洋奶粉”如何拿到中國“綠卡”
4月30日晚,國家認監委公布了首批41家嬰幼兒配方乳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名單。這41家具有向中國出口嬰幼兒配方乳品資質的奶粉企業,分布于澳大利亞、波蘭、荷蘭、新加坡、新西蘭、英國等十多個國家,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中國進口奶粉的“世界隊”。
“洋奶粉世界隊”是如何形成的?經過哪些審查才拿到中國市場的“綠卡”?
記者了解到,湖南成為注冊評審工作“走出去”的探路者。近年來,長沙成長為中部地區乳制品進口的中心城市,2012年底,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向國家認監委發出請示,擬派評審組前往荷蘭探索有關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工作。此后,國家認監委正式批復同意,湖南檢驗檢疫局代表我國政府部門,首次赴荷蘭進行進口乳品注冊檢查。評審組由國家質檢總局首席研究員王利兵帶隊,由多位業內專家組成。
評審組成員、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認證處處長毛捷介紹,2013年5月,評審專家組赴荷蘭,對相關企業的工廠設施設備,原輔料把關、生產過程控制,人員素質條件、環境條件控制及奶源自控體系等方面進行評審,并對工廠自2010年以來進口產品的抽樣檢測結果進行核實。此外,還對工廠的生乳供應商即奶牛飼養農場進行考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