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輕程度的發作,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
沒有身體呈大字型伸直或短暫性痙攣的現象,發作時抽搐微細,局限而隱晦。
表現:
1、面、口、舌的異常動作:眼皮顫動,反復眨眼,皺眉,面肌抽動,咀嚼,吸吮,撅嘴,伸舌,吞咽,打哈欠;
2、眼部異常運動:凝視,眼球上翻,眼球偏向一側而固定,眼球震顫;
3、四肢異常運動:上肢劃船樣,擊鼓樣,游泳樣動作,下肢踏步樣,踏自行車樣動作,肢體的旋轉運動;
4、自主神經性發作:呼吸暫停、屏氣、呼吸增強、鼾聲、呼吸頻率增快;血壓升高、陣發性面紅或蒼白,流涎、出汗、瞳孔擴大或縮小;絕大部分隱晦型驚厥患兒臨床發作不伴皮質異常放電,但腦電圖常見背景波異常,表現為波幅低平和爆發抑制,常見于缺氧缺血性腦病,嚴重顱內出血或感染患兒。
發病時,陣攣性抽動會在四肢上轉移,從上肢快速轉移到下肢,或從左側的肢體迅速移到右側的肢體等等,并不會遵循某種規律。
表現:
1、表現為多個肌肉群的陣發性節律性抽動,常見多個肢體或多個部位同時或先后交替地抽動;
2、也可在一次發作中,抽搐由一個肢體游走到另一個肢體,由一個部位游走到另一部位,由身體一側游走到另一側,而無一定的次序,常伴意識障礙;
3、腦電圖表現為多灶性的尖波或慢節律電波由皮質的一個區游走到另一個區,約75%的患兒具有棘波伴1~4周/s的慢波和(或)α樣波。
本型常見于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和感染,偶見于代謝失常。
身體呈對稱性,這種驚厥發作時,會從身體一側的某個部位開始發作,然后延伸到同一側的其他部位。一般情況下發作時神志仍清醒,此時可以檢測到腦部中央溝鄰近的一側,發生局限性高幅度尖波,而且也許會延伸到同一側腦半球的附近區域或者是另一側。
如果局灶性陣攣性驚厥發作程度輕微,可能無法清楚辨認,比如手指腳趾的輕微抖動,雙腿呈蹬腿動作等。
表現:
表現為一個肌肉群的陣發性的節律性的抽動,常見于單個肢體或一側面部,有時可擴散到同側的其他部位,通常神志清醒,大部分伴有大腦皮質的異常放電;
主要腦電圖表現為局灶性尖波,通常包括棘波,有時可擴散到整個半球,常提示腦局部損傷如出血或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代謝異常。
肌陣攣性新生兒驚厥并不常見,出現時往往表示可能伴有彌漫性腦損傷。
有兩種癥狀:一種是四肢同時發生急促牽拉運動;另一種是上肢或下肢進行急促牽拉運動。
表現:表現為肢體或某個孤立的部位一次或多次短促的屈曲性掣動,也可牽涉到雙上肢或雙下肢,全身性肌陣攣,四肢和軀干均可同樣痙攣,類似嬰兒痙攣癥,僅部分患兒臨床發作伴皮質異常放電,腦電圖常見爆發抑制,常提示存在明顯的腦損害。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