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小孩子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可是孩子這么摔一下,難免會擔心有沒有摔到頭,會不會有什么嚴重的問題。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摔倒都不會很嚴重,頭部損傷也很輕微,不一定都要上醫院,也不是所有摔下來的孩子都要做頭部 CT 檢查。 丁媽今天就跟爸媽們分享一下,遇到孩子撞到頭時應該怎么判斷呢?怎么處理? 先別動,就地觀察數分鐘 孩子摔下后,先不要馬上抱起或移動孩子。 在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就地觀察 5~10 分鐘。 如果孩子表現出的狀況還不錯,比如: 保持神志清醒,反應也正常; 臉色正常,沒有臉色發青或蒼白; 雙側手腳活動如常、伸縮自如; 沒有抽搐。 這說明孩子損傷非常輕微,不需要立即上醫院,更不需要做頭部 CT 檢查。 雖然孩子可能因為短暫性的疼痛和驚嚇而哭鬧,但一般
冬季使用電器會特別的平凡,故此電器導致燙傷的情況也很多,尤其是寶寶們,家長們要特別留意呢。當寶寶燙傷時如何采取急救措施?急救要從細節開始。 易致燙傷的熱源 冬天,孩子在家的活動時間相對其他季節要多,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容易引起燙傷的熱源: 電暖器:要遠離家中的床單、家具、衣服等一些易燃物品,平時不要把濕的衣服搭在電暖器晾干,電暖器表面溫度較高,覆蓋物品后,會影響散熱,容易引起著火;尤其是當電暖器開著時,別將孩子單獨留在房間里; 電火鍋:吃火鍋時,要留意電火鍋的電線、插頭不要放在孩子容易接觸到的地方,以免孩子玩耍時被電線絆倒,拉翻火鍋,引起燙傷。 熱水瓶: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當這些熱液放在餐桌上時,要注意桌巾的長度,以免孩子好奇拉扯,而把熱湯拉下,家有小孩還是以不鋪桌巾為最安全。 飲水機:應告知孩子不要去碰飲水機的紅開關。父母在喝熱茶或熱咖啡時,要
當孩子出現大出血或傷口深的時候,家長朋友一般都非常焦急,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們,千萬不要太過于驚慌,從容的做好急救措施才是明智之舉。 大出血或傷口深急救法: 1、寬大的止血帶容易影響創傷處的血液循環,使肌肉組織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給,導致永久性傷害。控制傷口出血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壓迫。 2、將冰袋放在處理好的傷口上有利于壓縮血管,減少血液流失。如果十分鐘后出血仍未停止,盡快找到兒科醫生或將孩子送入急診室。 孩子大出血或傷口深的急救法 3、如果傷害極嚴重,造成肢體分離破損,應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用紗布墊或其他消毒用品覆蓋傷口。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包扎用品,用塑料袋、塑料布、塑膠手套,甚至一片可折疊的鋁箔紙蓋住傷口。 4、最好將包扎物固定在傷口處,并松開一角便于空氣流通。但假如肺部受到創傷,應立即遮蓋住創傷部位,不要留有太大空隙,這樣可以避免空
苗苗一歲半時出現了一次燙傷意外,這一起意外帶給我們許多警惕和思考,也讓攜手走過這場意外的老公和我,堅信這是一份化妝的祝福。 事故源于一杯開水沏好的熱茶。老公愛喝茶,泡上一杯熱茶準備開車去海邊的路上喝。他把行裝拿上車時,隨手將茶杯放在了玄關的矮桌上。我在廚房忙碌時,聽到了苗苗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跑過去一看,茶杯打翻在地上,茶水從沒有擰緊的蓋子里汩汩地流出,苗苗的手燙紅了大片。我連忙抱起她奔向水管,打開涼水嘩嘩地沖洗燙傷的手,又拿出了許多冰塊放在水盆里,讓燙傷處完全浸沒在冰水里二十分鐘(我也怕太涼對沒有燙傷的地方不好。注意不能直接用冰塊敷在燙傷處)。急救處理后,感覺紅腫褪了不少,苗苗也停止哭泣,我們還是按計劃去了車程四十分鐘的海邊。到了海邊,玩了會兒沙子,卻赫然發現苗苗的手出現了水泡,而且水泡越來越大。 我們連忙趕到兒科急診,醫生說急救處理得當,
家長朋友都有經驗,寶寶不管如何的看護都無法避免受到一些意外,而這些意外傷害有可能導致寶寶流鼻血。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們,寶寶出現流鼻血現象,不要著急,正確用好急救措施很重要。 流鼻血的急救措施: 按壓鼻翼 寶寶鼻子出血時,媽媽要用食指與拇指的第二指節僅僅的按壓住寶寶的雙側鼻翼,因為寶寶鼻子出血通常是在鼻中隔的前部,壓迫寶寶鼻子的雙側鼻翼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冷毛巾 媽媽在采用按壓寶寶鼻翼為寶寶止血過程中,可以將毛巾透濕、擰干后敷在寶寶的額頭,幫助寶寶止血。 總結:寶寶流鼻血的正確急救措施 止血氣囊 如果寶寶鼻子出血量較大,正常的止血措施見效顯微時,可以把止血氣囊輕輕送入寶寶鼻腔,打5毫升就可以起到完全止血的作用。 護理 檢查 寶寶鼻子止血后,媽媽要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避免再次出血。 控制活動 寶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雖然藥是救命的良方,但同時也可能是有害的毒物。給0-2歲這個階段的小寶寶用藥,是一件必須非常慎重的事情,用藥不當可是會給寶寶帶來終生的傷害! 0-2歲的寶寶經常容易生病,打針吃藥可真是不少啊。媽媽們有時覺得寶寶的病情不嚴重,就按照自己的經驗給寶寶用藥,這可是要不得的呀。給0-2歲這個階段的小寶寶用藥,是一件必須非常慎重的事情,因為他們身體的各個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吸收性和接受度也與大人有很大的差異,一不小心,就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后果。 用藥不當的三大主要危害 1、藥源性腎病 發生原因:藥源性腎病的發生原因多為抗生素藥物(如氨基甙類抗生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等)、解熱鎮痛類藥物使用不當。 如果是長期大劑量用藥,十分容易引發兒童藥源性腎病,且孩子年齡越小(0-2歲階段),發生損傷的幾率越大。 藥源性腎病的癥狀:血
親親寶貝小編在此友情提醒,家有兒女,父母最好提早學點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本文就總結整理出父母必學的幾個常見的急救常識,以供大家參考。 一、燙傷、燒傷該咋辦? 孩子一旦燙傷或者燒傷,要迅速將孩子受傷的部位放到涼水中,這樣可以起到冷卻作用,能夠減輕傷處的腫脹程度。然后將傷口附近的衣服脫掉或剪開。如果衣服和傷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動它,去醫院讓醫生處理。如果傷口面積很大,就要用干凈的保鮮膜或布把傷口蓋起來,馬上把孩子送去醫院。 二、寶寶流鼻血了 讓孩子坐下,頭向前傾,使鼻血順利流出來。然后讓他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鐘后,如果血還沒有止住,就捏兩次,每次10分鐘。 止血后,把鼻子擦干凈,告訴孩子不要說話,不要咳嗽,也不要擤鼻涕,以避免將剛剛凝固的血塊弄碎。但如果鼻血流不停、止不住,就必須送醫院了。 三、拉傷或扭傷如何處理? 首先要用小毛巾包幾塊
夏季如果不做好防暑措施,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很容易中暑。如果中暑了應該怎樣采取急救措施呢? 暑熱癥主要發生于炎熱的夏天,又叫小兒夏季熱,體溫升高是由于環境溫度升高引起,并不是感染了病菌。一般來講,體溫升高持續1-3個月,在天氣逐漸變涼后就會自然消退。不過,在我國亞熱帶地區,由于天氣炎熱時間較長,所以每年從4-10月份都有可能發病。 暑熱癥主要發生于炎熱的夏天,又叫小兒夏季熱,體溫升高是由于環境溫度升高引起,并不是感染了病菌。一般來講,體溫升高持續1-3個月,在天氣逐漸變涼后就會自然消退。不過,在我國亞熱帶地區,由于天氣炎熱時間較長,所以每年從4-10月份都有可能發病。 警惕幼兒夏季患上暑熱癥 暑熱癥主要發生在6個月到3歲的寶寶,這是由于他們的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在3歲前還未發育成熟所致。他們的體溫不能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自行調節,加上排汗功能較弱,身體不容易散熱。寶
你家孩子會暈車嗎?你知道暈車的原理嗎?春節回家或出門,你想好什么方法應對沒?今天幼兒說從科學的角度,用有趣的漫畫跟你解釋暈車發生的原理,以及科學的應對方法。 洋洋是個會暈車的孩子,經常一上車就安靜,沒多久會頭冒汗甚至頭發全濕、臉色發紅,隨即胃里的食物噴射而出。因此他非常害怕坐車。但平時跟洋洋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貝貝卻不會暈車,坐在車上沒有異樣的感覺。 為什么有些孩子會暈車,而有些卻不會呢?其實大多數孩子會比成人更容易暈車,因為孩子的大腦正在發育。 那么暈車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 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太“愚蠢”了,尚未跟上進化的步伐。當平時會暈車的孩子們坐上車后,車輛晃動,孩子的身體也隨著車的節奏晃動,車內的景觀通過視覺告訴大腦,我們沒在動。但孩子耳朵內的液體(前庭),也有說法是因為耳朵內的像水草般的絨毛會隨著車輛的晃動而
春節又要到了,這些案例,你還記得嗎? 2014年2月1日,大連一名2歲半的孩子隨媽媽參加家庭聚會,被親友喂食開心果,結果嗆入了氣管。家人將幼兒送往醫院并接受了氣管切開手術,可惜當天下午便不治身亡。 2015年7月14日,深圳一名10個月大的男嬰被家人喂了一整顆葡萄,噎住后沒有搶救回來。 2015年7月27日,鹽城一名18個月大的男童吃果凍時卡住,經醫院一個小時的搶救,仍未挽回性命。 2015年9月7日,漳州一名2歲半的男孩,吃龍眼時噎著,因家長不懂施救方法,耽誤最佳搶救時間,男孩最終死亡。 觸目驚心的新聞背后,是當事人家庭無盡的悔恨和淚水。因為異物噎住導致的窒息身亡已經太多太多,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放松警惕。 春節要到了,又是堅果、糖果們隆重登場的時節,親愛的寶爸寶媽們快提前跟糕媽學起來吧! 為什么老人和
1. 判斷: 寶寶一旦墜床,媽媽要立即抱起寶寶,并判斷身體哪個部位先著地。 2. 觀察: 要注意觀察寶寶神志的變化,看看有無昏迷的情況。 3. 檢查: 要檢查寶寶有沒有直接創傷,寶寶的身體各關節部位能否活動自如、頭部有無腫塊。 ▍緊急處理就醫: 1. 淺擦傷: 寶寶只是很淺的擦傷,并且創面比較干凈、范圍較小,為了使創面結痂,只需在寶寶傷口周圍皮膚涂一些碘酒,然后用干凈消毒紗布包扎一下即可。 2. 傷口有污物: 寶寶的傷口有泥土或污物,要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沖洗干凈,然后再涂些碘酒,外敷紗布包扎即可。若2-3天內局部無紅、腫、痛等炎癥現象,一般很快就會結痂痊愈。 3. 擦傷面積大: 擦傷面積太大,傷口
急驚風又稱高熱抽搐、高熱驚厥等,是小兒常見的急癥,家有三歲以下兒童的父母要注意了,急驚風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孩子身上,孩子急驚風要及時處理,如果處理不及時,可能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一大早,梁香香就帶著未滿兩周歲的兒子白白, 從老家搭便車往大港探親。預計經過一天的車程,就可以見到已經外出打工一年的兒子他爹。香香一面緊緊抱著兒子,一面小心翼翼地保護那一小甕家中自釀的,兒子他爹特愛喝的米酒。突然,香香感到白白熱成一團火,而且全身在抽動!白白面色發青,雙眼上翻,牙關緊閉,口唇陣陣抽動,叫不應,擰不哭,好像都沒了呼吸,只有歇一陣嘆息一下。 香香嚇得高聲大叫:“停車!往回走送衛生院!送衛生院!”香香記得約在半個多小時之前,汽車行經一個圩鎮,那里必定有衛生院。司機立即掉轉車頭,香香也趕緊把車窗關上,避免孩子再吹風…… 小兒容易發
總有些孩子一送到幼兒園,就大哭大鬧起來,怎么哄都不行, 就是不愿意留下來,父母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父母教育方法欠妥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孩子在人園之前,家長盡量讓孩子不要有懼怕老師的心 理,要告訴孩子,幼兒L園老師和藹可親,幼兒園有許多好玩的玩具, 許多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讓入了園的J、朋友給孩子講他 們在幼兒園里的生活和游玩,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和興趣。 (2)家長對待幼兒入園時的哭鬧要理智。孩子離開媽媽,初到 幼兒園,難免會哭一哭,只要大人不把這種情況看得很嚴重,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經過幾次后,孩子知道哭也沒用,以后就不哭鬧了,并逐漸對幼兒園的生活習慣起來。 (3)從嗽應培養孩子學會與J、朋友交往。可常帶孩子至付朋友家作等,或請別的小朋來家里玩,讓孩子養成愿意到小朋中 玩的習慣。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都去幼兒園時,他也就
過年防止寶寶誤吞異物怎么辦?過年過節的,寶寶的安全很重要,特別是5歲以下寶寶,提醒大家:五歲以下幼童不要吃瓜子、花生、堅果類;因為他們的咀嚼功能發育還不完全,吃這些堅硬顆粒狀的食物很容易嗆入氣管,尤其孩子吃東西都跑跑跳跳的更危險。 過年期間,家中滿桌的堅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等,如果不幸孩子吞進去、梗塞呼吸道,大家一定要學會緊急處理的方法。 要來為大家示范當孩子異物梗塞,大人第一時間應該怎么幫孩子急救處理,包括:一歲以下要用:拍背壓胸法;一歲以上,哈姆立克法。 處理原則: 1、撥打120。 2、若是病人仍能有力的咳嗽,就要鼓勵他咳嗽,切勿干擾他。 3、若病人的呼吸道梗塞嚴重時,則開始以哈姆立克法急救,直到異物被咳出為止。(小于1歲要用拍背壓胸法) 呼吸道梗塞嚴重的征象是:咳嗽變得無聲、呼吸越來越喘、出
如果你發現寶寶出現了以下癥狀,要趕快撥打120急救電話: • 呼吸困難 • 喉嚨劇痛 • 嘴唇或嘴巴被灼傷 • 抽搐 • 意識喪失 • 嗜睡 千萬不要給寶寶催吐。如果寶寶吞下的是強酸性物質(如潔廁液)或強堿性物質(如下水管或爐灶清潔劑),嘔吐會讓這些腐蝕性物質再次流經他的喉嚨和嘴巴,從而加重對他的傷害。 不管寶寶是否出現以上癥狀,你都要盡快帶中毒的寶寶去醫院。醫生可能會向你詢問寶寶的體重,以及他目前是否生病,是否在服用其他藥物等情況。醫生會希望盡可能多地了解寶寶吞食的毒物的情況。你要盡量隨身攜帶寶寶吞食物品的包裝盒,如果寶寶中毒是因為吃了某種植物,你也要盡可能詳細地把它描述出來。 如果寶寶中毒是因為吞食處方藥或非處方藥,帶好這種藥品的包裝盒,以便向醫生提供所有必
小孩子安全意識差,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發現安全事故,燙傷、燒傷、噎食等在孩子中極為常見,那么,如果家有燙傷的小孩,家長該如何護理呢? 由于小兒身體各類系統發育未成熟,動作不協調,好奇心強,回避反應遲緩,且皮膚嫩薄,所以極易發生燒、燙傷,特別是1至5歲的小兒最易受傷,此年齡組占整個小兒燒傷的三分之二左右。在各類燒傷中,又以熱液燙傷最多。 熱液燙傷包括沸水、稀飯及熱油等各種熱液燙傷,絕大多數發生在家中,最常見的是小兒跌入放置不妥的熱液中,較大兒童(3到5歲)拉倒熱水瓶致傷的也不少,還有不少是洗澡時先倒熱水,在大人取冷水時,小兒自己進入盆中而燙傷。熱液燙傷者大多數面積不大,創面較淺,但因小兒皮膚嫩薄,所以相同溫度的燙傷要比成人深得多。 對家庭中易于引起燙傷的物品,如熱水瓶、開水壺、湯盆等應放置于小兒夠不著的地方,特別注意別順手放于地上,防止小兒拉翻或撞翻燙傷。給小兒洗澡時,先將
有些寶寶很容易上火,動不動就發脾氣,扔東西。家長們無論怎么哄孩子還是一樣,這時家長最先要找到寶寶發火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哇!”的一聲,嚇了媽媽一跳,小家伙又開始耍脾氣了,扔東西、大叫、扭來扭去,為什么這么煩躁?是誰招惹了他?媽媽們怎么消寶寶的火! “火”從何來? 遇到煩燥的寶寶,父母先不要著急,更不能呵斥,要先找到寶寶發火的原因,才能有目的性地幫助小家伙找到發泄口。 1.身體不適。有些寶寶身體不舒服,又無從表達,只能通過情緒來傳遞信號,比如在長牙期,就會因為牙齦的腫脹而煩燥不安。 2.自我意識萌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煩燥、發脾氣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這也是寶寶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方式之一,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肢體發育還不是很靈活,往往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所以會通過情緒的渲泄,來緩解心中的不適。 3
維生素A屬于脂溶性的維生素,人體吸收后不能很快的排除體外,所以如果補充過量,容易產生蓄積,導致中毒。 魚肝油中含有很多的維生素A,許多家長為了防止寶寶缺鈣,經常給寶寶吃過量的魚肝油,有的甚至把濃縮魚肝油作為補品長期給寶寶過量服用,結果就會造成寶寶體內維生素A 蓄積過量而中毒。 寶寶維生素A中毒后的癥狀表現: 急性中毒:多見于6個月~3歲的寶寶。主要表現是頭痛、嘔吐、煩躁、前?飽滿,頭圍增大、顱縫裂開、視神經乳頭水腫和復視等。 慢性中毒:頭痛、嘔吐、煩躁、前?飽滿,骨痛伴軟組織腫脹,但無紅、熱表現,皮膚粗糙,搔癢,脫屑,色素沉著,毛發稀少,干枯易斷,肝脾腫大,容易出血。 1、寶寶維生素A中毒疾病原因 多數是因為大量服用或者是長期多量服用濃縮魚肝油而引起,少數是因為一次大量使用鯊魚、鱈魚或者大比目魚肝臟引起。 2、寶寶維生素A中毒護理方案與就診建議
寶寶開始爬動的時候,對身邊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比如插座對于他們來說就有無窮的魅力,可是那卻是摸不得的,我們一定要學習一下有關觸電的常識。 小小的插孔,吸引寶寶前去探索,但卻內藏數百瓦電力的危機,足以讓寶寶休克甚至喪命。 可能出現的癥狀 觸電與燒燙傷的傷害有類似處,不過燒、燙傷傷害較表淺,觸電傷害較深入,嚴重時可能造成三、四級灼傷。家長可仔細觀察寶寶,一旦發現寶寶有休克、身體發紫或是意識不清、呼吸、心跳停止的現象,可先做初步處理,再送醫急救。 如何處理 當發現寶寶觸電了,必須立刻切斷電源,并將寶寶移至通風處。如果無法切斷電源,應以不通電的物體,如竹竿、牌尺等隨身可取的絕緣物,使寶寶遠離電源。接著要趕快檢查寶寶是否有灼傷或休克現象,灼傷時必須立刻以冷水沖洗降低灼傷部位的體溫;若寶寶已沒有意識,必須立刻叫救護車或自行送醫急救。 預防方法 寶寶9個月大
傷口若有出血情形,要用紗布或干凈的毛巾蓋住出血部位,并用手壓住,以幫助傷口止血。 表淺的劃傷和擦傷: 先用肥皂和干凈水清洗傷口,然后涂上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或扎上繃帶。繃帶的壓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傷口處凝固。 出血較多或傷口較深: 1 用無菌繃帶或干凈的衣服牢牢地壓迫傷口。如果有碎玻璃塊、金屬等物體嵌在傷口上時,使用繃帶反而會使物體深嵌入傷口。在這種情況下,不宜直接壓迫傷口,需要醫生來處理。 2 如果傷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傷肢體,使傷口高于心臟。如果懷疑傷口處有骨折,千萬不要移動傷口。 3 經過3~4分鐘的直接壓迫后,檢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沒有止住,應該繼續壓迫傷口;如果血滲透了繃帶或衣服,請不要把繃帶去除,而是在上面再加一塊繃帶;如果直接壓迫5分鐘后仍未止血,需趕快尋求醫生的幫助,同時還要繼續壓迫傷口。過長或者過深的傷口,可能需要縫針。